|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2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Immunogenic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WIN378 in Adult Participa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Asthma
This study is trying to identify the right dose of a long-acting medicine called WIN378 for people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asthma. WIN378 blocks the action of a protein called TSLP which causes inflammation in the lung and may contribute to your asthma control and symptoms. The study will test how doses of WIN378 are handled by your body (pharmacokinetics) and assess the safety of the medicine and will assess markers of asthma inflammation in your breath and in your blood, lung function and asthma control (pharmacodynamics).
100 项与 Windward Bio AG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Windward Bio AG 相关的专利(医药)
前言
2025年上半年,阿斯利康财报显示其呼吸与免疫领域重磅产品Tezspire(TSLP单抗)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73%,推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11%,成为全球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黑马。与此同时,国内龙头药企恒瑞医药也加速布局,于2025年启动其TSLP单抗的首个II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推测为哮喘或特应性皮炎),标志着中国在TSLP靶点创新药研发上进入关键阶段。
TSLP靶点
TSLP/TSLPR信号通路在调节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中。此外,TSLP/TSLPR信号通路也参与调控T细胞极性化、树突状细胞活化以及抗原递呈等免疫细胞功能。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上皮细胞因子,在气道炎症的发生和持续中起着关键作用。TSLP可以驱动下游T2细胞因子的释放(包括IL-4、IL-5和IL-13等),从而导致哮喘及其他的炎症症状。同时,TSLP也能激活参与非T2驱动炎症相关的多种类型细胞。
TSLP在人体组织中存在两种变体:在稳定状态下表达的主要是短型(sfTSLP),由63个氨基酸组成,与TSLP稳态功能有关;而长型(lf TSLP)则由159个氨基酸组成,可通过Toll受体配体、促炎性细胞因子、特异性细胞因子环境以及单独的TNF-α诱导上调。
长亚型的表达,在多种炎症级联反应的上游产生,并介导多种过敏性疾病中过度激活的免疫应答,已被证实在II型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TSLP受体(TSLPR)属于造血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为I型细胞因子受体蛋白。TSLPR只有与IL-7受体α链(IL-7Rα)共同作用时才可形成高亲和力的受体复合物,其本身与TSLP亲和力非常低。
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哮喘鼠TSLP、TSLPR的表达,可改变TSLP诱导的DC功能,使抗原诱导Th2反应朝Th1反应偏移,IL-4、TL-5、IL-13减少,产生IL-10和IFN-y增加,此作用依赖于DC中OX40L的下调以及IL-12产量增加。哮喘患者的研究数据表明,哮喘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与TSLP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TSLP-TSLPR及下游信号分子对过敏性焱症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TSLP潜力已现,前景广阔
目前,TSLP被证实与多种过敏性疾病有关,包括特应性皮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等。此外,有文献显示,TSLP还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乳糜泻,以及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TSLP靶向药不仅具有广谱的特点,能够有效针对多个适应症,而且其针对的适应症还具备影响广、病程长的特点,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TSLP靶点因其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2024年11月18日,博奥信宣布将TSLP抗体BSI-045B、TSLP/IL-4R双抗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Aclaris Therapeutics,获得超4000万美元的现金付款,超9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Aclaris Therapeutics 19.9%的股权。
此外,2024开年初,被GSK收购的Aiolos Bioq旗下唯一的管线TSLP单抗AIO-001(引进自恒瑞医药SHR-1905),总交易额高达14亿美元,首付款就达到了10亿美元。
吉满生物专注TSLP靶向药物研发领域,提供经功能验证的稳定过表达细胞株、报告基因检测细胞株及高纯度抗体/蛋白产品,以严谨的质控体系确保数据可靠。我们致力于为科研与产业伙伴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加速自免领域治疗的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详情咨询吉满客服,联系方式/微信:18916119826)
TSLP靶点在研布局
TSLP作为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靶点,目前其中哮喘适应症的临床进展最快,而由于COPD与哮喘的关联性,导致TSLP单抗用于COPD治疗的研究也同样火热。
目前,仅Amgen/AstraZeneca的特泽利尤单抗 1 款获批上市,24 年全球销售额超12亿美元[1]。此外,TQC2731( BSI-045B )是目前进展最快的TSLP单抗,已进入临床 III 期。
Tezspire
Tezspire(Tezepelumab)是首个获批的抗-TSLP 单抗(商品名 Tezspire),用于严重/难治性哮喘;正在推进多项注册性/III 期研究以扩展适应症(如 CRSwNP 等),并已公布关键 III 期阳性数据。2021年12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年龄≥12岁的严重哮喘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2024年其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了12.19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阿斯利康财报显示Tezspire销售额虽未披露,但管理层确认销售增长高达73%,推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11%[2]。根据Waypoin结果,Leerink预测Tezspire在2030年销售额将会达到43亿美元,而此前行业预测值为30亿美元。
此外,Tezepelumab也在探索COPD适应症,目前已经完成了临床II期试验,正在开展III期临床。2025年2月25日,CDE 官网显示,阿斯利康和安进联合递交了TSLP 单抗特泽利尤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根据该药的临床研究进度,推测其本次申报的适应症可能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
国内药企在全球TSLP靶点药物研发的竞争中,也逐渐崭露头角,包括康诺亚、正大天晴、恒瑞医药、科伦博泰、洛启生物、荃信生物等药企,均布局该领域。
TQC2731
BSI-045B(TQC2731)由博奥信原研,该药物在中国的多项临床研究由博奥信在大中华区的合作伙伴正大天晴推进。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1月,博奥信与Aclaris Therapeutics就该药物在内的两款TSLP靶向药物达成全球(除大中华区外)独家授权协议。[5]
目前,BSI-045B(TQC2731)正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全球开展I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包括哮喘、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特应性皮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今年7 月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正大天晴登记了一项 TQC2731 注射液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 III 期临床试验。TQC2731在美国完成了一项针对22名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IIa期单臂概念验证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分子在药效、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优秀数据可以支持其成为特应性皮炎的潜在同类首创疗法。
SHR-1905
SHR-1905 为恒瑞自主研发且具有知识产权的TSLP单抗。2023年8月,恒瑞与美国One Bio(后更名为Aiolos Bio)达成协议,将SHR-1905注射液项目有偿许可给该公司,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共计2500万美元,研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25亿美元[6]。2024年初,GSK以14亿美元收购Aiolos Bio,获得该产品相关权益[7]。
今年7月30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显示,恒瑞医药已登记启动一项评估SHR-1905注射液在伴有重度未控制哮喘患者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Ⅲ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52988),主要研究者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钟南山和副主任医师杨新艳。[3]
HBM-9378
2025 年 7 月,和铂医药宣布其合作伙伴Windward Bio AG已启动HBM9378/WIN378治疗哮喘全球2期临床试验POLARIS(评估给药剂量、安全性与疗效)。公司宣传该分子为“长效抗-TSLP”,有望实现更长给药间隔(企业目标为半年一次等长效方案),并计划后续开展 COPD 研究。[4]
结语
TSLP/TSLPR 作为关键的免疫调控靶点,在过敏性疾病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核心角色,已在多项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成药潜力。随着针对该通路的创新药物不断推进,未来有望为哮喘、特应性皮炎、鼻息肉等多种适应症带来突破性治疗方案,开启精准免疫治疗的新篇章。
吉满生物
凭借在细胞工程与蛋白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吉满生物专注 TSLP 靶向药物研发支持,提供稳定过表达细胞株、报告基因检测细胞株及高品质抗体与蛋白产品,并完成功能验证,确保稳定可靠。助力科研与产业伙伴加速成果转化,推动自免疾病治疗创新发展。
1
靶点相关细胞系:适用于药物功能筛选、活性评价、药效学研究及信号通路验证
2
高活性重组蛋白:满足结合分析、筛选及免疫研究需求
3
高特异性抗体: 提供经严格验证的抗体产品,支持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Western Blot、ELISA 等多种检测应用,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今年我们还成功获得了HEK293、Jurkat E6.1、CHO-K1 等细胞商业使用授权,提供全面的溯源文件,赋能合作伙伴从临床前开发到IND/BLA阶段进行合规研究,帮助客户规避法律风险并加速商业化进程。
产品列表
细胞数据展示
GM-C26459
H_TSLP Reporter 293 Cell Line使用Human TSLP Protein; His Tag验证结果
H_TSLP Reporter 293 Cell Line使用Anti-TSLP hIgG2 Reference Antibody(Tezbio)验证结果
经过功能验证,表明GM-C26459可以有效帮助客户进行药物筛选和活性评价。
GM-C15572
GM-C15572H_TSLP Reporter Cell Line使用Recombinant Human TSLP 稳定性验证结果
细胞传代至少24代后,信号响应仍然稳定
H_TSLP Reporter Cell Line使用Anti-H_TSLPR hIgG1 Antibody验证结果
GM-C26461
H_TSLPR CHO-K1 Cell Line使用Anti-H_TSLPR hIgG1 Antibody抗体验证结果
蛋白数据展示
GM-87654RP
Human TSLP Protein; His Tag ELISA验证
GM-87655RP
Biotinylated Human TSLP Protein; His-Avi Tag ELISA验证
联系我们
吉满生物(Genomeditech)成立于2011年,是专业从事生物科技服务和前沿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吉满生物专注为生物药开发赋能,自主创立了国内知名的细胞系品牌-DDXCELL,目前已布局近400个热门靶向药靶点,超1000株现货单克隆细胞系,涵盖GPCR、细胞因子、免疫检查点、TAA等多领域,做到进口细胞的国产替代。此外,吉满生物还可在药物研发进程中提供一系列抗体、蛋白产品,旨在为客户提供高效的研发工具和解决方案!
扫码咨询
扫码找现货
参考文献:
[1] https://mp.weixin.qq.com/s/uHH6OZ8sPqgtnoLCJMj8CQ
[2] 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5/h1-and-q2-2025.html
[3]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clinicaltrials.searchlist.dhtml
[4] https://www.harbourbiomed.com/news/244.html
[5]https://mp.weixin.qq.com/s/xF6eYjTFelS0xSGrQpUnmw?search_click_id=14277692979064888371-1754879593732-5335417544
[6]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1024577944/en/Aiolos-Bio-Launches-with-%24245-Million-Series-A-Investment-to-Advance-Development-of-Novel-Phase-2-Ready-TSLP-Antibody?utm_source=chatgpt.com
[7]https://www.gsk.com/en-gb/media/press-releases/gsk-enters-agreement-to-acquire-aiolos-bio
李昀 吴妮 | 撰文王晨 | 编辑2025年上半年,中国biotech的BD已不是新闻;但明星公司的“批量化”BD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7月28日,恒瑞医药与GSK达成了一笔license-out合作。由于交易总价高达125亿美元、涉及多达12条管线的授权,因此受到业界的强烈关注。其中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HRS-9821是一款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可以抑制磷酸二酯酶3型和4型(PDE3/4),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其它11款非临床阶段的产品这些涵盖了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治疗领域,GSK拥有对其的开发选择权。也就是说,GSK可以在节点前基于数据选择是否继续投资开发或获取该药物的全球权益。消息释出后,市场热情高涨。当日恒瑞以10%的涨幅涨停,创下近4年来新高。对于一家4000亿市值公司,涨停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29日,公司股价又继续上扬3%左右。人们对这笔交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首先,对于恒瑞这家公司而言,这次合作无疑是其出海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向外界展示了一番富足的管线弹药库和过硬的海外渠道。其次,交易中的核心HRS-9821这一款非肿瘤产品也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结合GSK自身在COPD领域的产品线,也为中国biotech和MNC之间的BD提供了一些产品组合上的新思路。-01-慢病交易的未来所谓的COPD是一个统称,来描述那些影响肺部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如今,COPD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2020年统计的全球患病人数在5.5亿人左右。虽然市场很大,但过去十年间该领域创新进展较慢。主要原因在于COPD 是一种异质性强的复杂疾病,难以通过突变靶点精准治疗。所以长期以来,治疗几乎都依赖 ICS(吸入糖皮质激素)、LABA(长效β激动剂)、LAMA(长效胆碱拮抗剂)这“老三样”药物组合。一名医药赛道投资人介绍说,从前做COPD的新药研发,主要在临床设计和执行上有较大困难。虽然很多靶点都被发现参与了炎症过程中,但是由于缺乏精准标志物和有效的临床分型方法,临床试验的失败率很高。如今,围绕COPD比较热门的靶点有TSLP,其中的代表性药物就包括了GSK和恒瑞于2023年交易产品SHR-1905,阿斯利康、诺华、默沙东等MNC亦在这一赛道上有所布局;IL-4Rα、I-L5、IL-33也是比较受欢迎的靶点,除了安进、赛诺菲、再生元这样的大药厂外,国内的三生国健、迈威生物等biotech在各自赛道里也属于进度较快的梯队。而此次交易涉及的PDE3/4是一种新机制疗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24年8月在美上市的Ensifentrine。这是全球首个吸入式双靶点药物,能够提供支气管扩张和抗炎双重作用。这次恒瑞和GSK在慢病药物上的交易,也让人看到了中国biotech出海的多元化潜力。根据医药魔方数据,从2023年至2024年,肿瘤管线出海授权交易占比从72%下降至61%,而代谢和自免占比从12%提升至25%。上述投资人提到了和肿瘤药物相比,慢病药物作为BD主体的交易优势:首先,适应症广泛,患者基数大;其次,用药年限长,各地医保的报销意愿高,非常适合企业通过联合开发+销售分成的方式“细水长流”地创收。另外,由于慢病领域无论在研发侧还是监管侧,在欧美地区都有着更清晰成熟的路径,达成交易的效率和数量也会更加可观。从今年的BD交易事件中,这种趋势已经变得明显:先为达生物和Verdiva Bio公司达成总额24.7亿美元交易,授权一款GLP-1受体激动剂和一款胰淀素受体激动剂;科伦博泰与和铂医药联合开发的用于治疗哮喘和COPD 的TSLP抗体,被授权给了新成立的公司Windward Bio AG——可以看出,Newco模式尤其偏爱代谢、呼吸、自免类药物,这也侧面印证了海外投资人们对中国慢病管线资产的信心。-02-恒瑞的慢病版图2024年,恒瑞医药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迎来里程碑——其首款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成功上市。当时,恒瑞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博士在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时表示,“恒瑞今后的增长,除了抗肿瘤板块,慢病领域将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包括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今后公司更多的增长,可能来自我们在这些新领域的布局。”这并非张连山首次强调慢病对恒瑞的战略意义,近两年的“出海”成果也清晰印证了这一点,慢病领域正成为恒瑞创新药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恒瑞在慢病药物开发优势在于,其在长期用药安全性评价、复杂给药系统(如缓控释制剂)开发及庞大市场渠道建设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本土化经验和资源网络。张连山博士此前在礼来十年的研发经验,深度参与多个新药项目,为恒瑞在自免领域注入了国际视野与顶尖标准。成果正在显现。恒瑞已上市的17款创新药中,非肿瘤领域占据8款。仅2024年,就有富马酸泰吉利定、夫那奇珠单抗、瑞卡西单抗和硫酸艾玛昔替尼4款1类创新药获批。恒瑞的管线布局也很有前瞻性:不仅覆盖GLP-1受体激动剂(糖尿病/肥胖)、SGLT2抑制剂(糖尿病/心肾保护)、PCSK9抑制剂(高血脂)、JAK抑制剂(自免疾病)和新型镇痛药等热门靶点,更在双靶点/多靶点药物及长效化技术(如周制剂、月制剂)等下一代疗法上积极卡位。这种广覆盖的策略让恒瑞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跨国药企眼中的“管线超市”。今年上半年,恒瑞的慢病出海步伐加速。除与GSK的授权合作外,3月,恒瑞将其自主研发的Lp(a)抑制剂HRS-5346(用于高脂蛋白(a)血症)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许可给默沙东,首付款2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达19.7亿美元;4月,又将处于Ⅲ期临床的口服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辅助生殖领域)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授予默克。-03-早期管线的吸引力恒瑞与GSK在呼吸领域(特别是COPD)的合作,为早期管线价值提供了绝佳案例。当前COPD新药研发聚焦于IL4、PDE4、IL5等靶点。其中,能同时实现PDE3和PDE4双重抑制则比较稀缺,或者说不被重视。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Verona Pharma研发的PDE3/4软雾剂Ensifentrine在两项III期临床中成功达到终点,在轻中度COPD患者中显著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36%-42%)。其效果优于单PDE4抑制剂(约20%)和标准三联疗法(13-24%),有力证明了该双靶点机制的价值。但就在今年7月,默沙东宣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将Verona Pharma连同这款药物收入囊中,摘走了唯一成熟的果实。GSK的重磅哮喘/COPD药物Trelegy Ellipta专利将于2030年到期,亟需新管线填补空白。在Ensifentrine之外,全球进入临床的PDE3/4抑制剂仅剩三款,且均来自中国:中国生物制药的TQC3721(III期)、海思科的HSK39004(II期)和恒瑞的HRS-9821(I期)。有自免领域人士分析指出,跨国药企可能早期低估了该靶点的价值,才会在相关药物进入商业化阶段后才开始积极寻求引进,否则更可能在II期数据表现良好时就出手。但包括GSK在内的MNC并非没有后发优势,只要药物疗效更优,市场空间依然广阔,正如TYK2抑制剂领域,尽管已有不少产品,但益方生物的数据因突出而备受期待。引人注目的是,在PDE3/4赛道中,进度相对靠后的恒瑞HRS-9821却率先与GSK达成重磅BD合作。虽然处于临床后期的管线确定性更强,但MNC选择早期管线也有其战略考量。早期项目(临床前至I期)授权或收购成本通常仅数千万至数亿美元,远低于后期管线动辄数十亿美金的天价,资金效率更高。MNC支付有限首付款,即获得一项高潜力“研发期权”——成功则能以较低溢价锁定重磅资产,失败则损失可控。此外,MNC早期介入后能主导全球开发策略和临床方案设计,能确保数据更符合欧美监管要求。恒瑞与GSK的合作渊源也为此次交易奠定基础。2023年8月,恒瑞将其TSLP单抗SHR-1905的海外权益授权给美国One Bio公司,获得约2500万美元首付款。数月后,GSK以14亿美元总价收购了One Bio,算是间接引进了恒瑞的自免管线。国际巨头持续付费引进中国创新药,是对本土研发能力的有力背书。成功的BD交易不仅为恒瑞这样的企业带来直接回报,更显著提升了中国创新药产业的整体估值水平和吸引力。这条从研发到BD再到价值兑现的清晰路径,正吸引更多资本涌入早期研发,形成一个良性的正向循环。......欢迎添加作者交流:李昀:liyun940820吴妮:nora4409
医药一哥的重磅BD再次刷新医药圈:今日,恒瑞发布公告,与GSK达成协议,GSK用5亿首付款+120亿里程碑付款拿到了恒瑞的PDE3/4抑制剂的海外授权和另外11项临床前资产的海外授权选择权。注意,在这笔交易之中,5亿美元首付款专门针对恒瑞的PDE3/4抑制剂,前有默沙东天价收购Verona,后有GSK重金BD从恒瑞BD管线。医药一哥这次打了个样,让国内的药企们看到了呼吸道领域药物的价值究竟有多大。01呼吸道两大疾病:哮喘和COPD要说呼吸道疾病,最大的市场资产是两个适应症,一个是哮喘,一个是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方面,它的机制可以分为Th2细胞高水平哮喘和Th2细胞低水平哮喘,这里我们讨论的哮喘适应症大多数是第一种。大概过程如下图所示,一种是过敏原对呼吸道的刺激,通过DC细胞呈递激活Th2细胞,产生入图所示的IL-4,IL-13,IL-5等细胞因子,传导到B细胞,进而传导到肥大细胞,进而激活平滑肌。而污染物,病毒等也能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释放IL-33,TSLP,IL-25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激活ILC2细胞,产生IL-4等细胞因子,重复上述过程。(图片来源: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sthma Pathogenesis and Biomarkers)从这个机制之上,现在的生物大分子制剂治疗哮喘是一个不错的趋势,各大针对细胞因子的靶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最为著名的重磅炸弹就是再生元/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了,靶向IL-4Rα,2024年销售额超过了140亿美元。然后就是TSLP单抗,安进/阿斯利康开发的TSLP单抗Tezepelumab(特泽利尤单抗)是目前唯一获批的同靶点单品,2021年12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年龄≥12岁的严重哮喘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2024年其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了12.19亿美元。然后就是COPD了,氧化应激参与多种炎症状态的发生发展,是COPD的重要致病因素。烟雾或粉尘刺激患者导致肺细胞损伤,过多的黏液分泌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ROS使抗蛋白酶失去氧化失活作用,肺组织结构遭到破坏。也就是说,它的对症治疗也是炎症对症治疗的一种。它的治疗方式目前也出现了生物制剂治疗和吸入式粉剂和生物制剂两种治疗方式的分化。后者比较知名的是COPD的单抗——美泊利珠单抗,一款靶向IL-5细胞因子的单抗,其2024年销售额达到了22.83亿美元。除此之外,阿斯利康的TSLP单抗——Tezepelumab也在探索COPD适应症,目前已经完成了临床II期试验,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而吸入式粉剂的治疗,之前的主流药物是支气管扩张剂,之后的主流靶点,就是今天的主角——PDE抑制剂了,PDEi可以阻断对cAMP和cGMP的降解,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抗氧化、抗炎的效果。verona的潜力单品Ensifentrine阻断PDE3/4,对PDE3的亲合度是PDE4的3440倍,阻断PDE3主要作用是肌肉放松,对症治疗,阻断PDE4的主要作用是抗炎,对因治疗。根据Jeffery的调研报告,医生们Ensifentrine预期将占据超过20%的市场份额,如果真的有这么多市场份额,理论上意味着其销售额峰值将超过200亿美元(而市场普遍预期该药的峰值为25-30亿美元)。02哮喘药的未来哮喘药物其实是一个较为容易出现重磅炸弹的领域,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阿斯利康的Tezepelumab上市才不到三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0亿美元。此外,从TSLP单抗这个靶点,包括之前众多的靶点也可以看出,哮喘适应症的靶点和众多炎症适应症的靶点是互通的,能做哮喘适应症,一般特异性皮炎,荨麻疹等适应症都可以做。可不止是IL因子相关靶点的管线是这样,像Tezepelumab也正在拓展过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多个适应症。而度普利尤单抗更不用说,其适应症目前已经包括特应性皮炎,哮喘,鼻息肉,自发性荨麻疹等。那么哮喘药的未来在哪里呢?一方面是给药频次上。特泽利尤单抗的给药频次是四周一次,而恒瑞的SHR-1905(TSLP单抗)给药频次达到了6个月一次。该次BD交易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它被Aiolos Bio低价BD了过去,随后Aiolos Bio又被GSK高价收购,辗转几手还是回到了呼吸科药物巨头GSK手里。另一条管线代表是科伦博泰和和铂共同研发的HBM9378——它的半衰期超过特泽利尤单抗2-3倍,目前也已经BD给了海外药企Windward bio。而另一方面,就是现在已经卷起来的双靶点生物制剂了,国内BD也已经开始打样。2024年7月,康诺亚把两款双靶点抗体授权给海外药企Belenos,根据协议,康诺亚将收到1500万美元预付款、1.7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特定比例的销售分成。此外,康诺亚全资附属公司一桥香港将获得Belenos约30.01%的股权。其中,CM512这一管线就是靶向TSLP和IL-13的双抗。此外,信达的相关双抗——IBI3002可以说是目前该领域最被赋予期待的双抗,它靶向TSLP和IL-4Rα两个最热门的大靶点,出海金额预期可以被打的非常之高。目前就等临床II期数据的读出了。03COPD的未来COPD的未来趋势之一毫无疑问是PDE3/4吸入式制剂。Ensifentrine的两项重复性三期临床试验——ENHANCE-1 和 ENHANCE-2足以证明它的疗效。主要终点如图所示,相比于安慰剂均实现了非常差异化的疗效,P值均<0.001。(FEV1:秒用力呼气量)(图片来源:doi:10.1164/rccm.202306-0944OC)它被默沙东以100亿美元收购,足以证明它的价值,按照4倍PS估算,该管线的销售峰值至少是能达到25亿美元的。而本次恒瑞的巨额BD,可以说是对该靶点价值的再一次验证。目前中国国内也并不是只有恒瑞一家做这个靶点的,最典型的,中生制药的PDE3/4抑制剂进度是比恒瑞更快的,恒瑞的管线仅仅在临床I期,而中生制药的管线已经进展到了临床II期。除此之外,海思科也在该靶点有所布局,其HSK39004吸入混悬液和吸入粉雾剂两种剂型均已进入临床Ⅱ期阶段。除了PDE3/4类型的吸入制剂之外,自然也少不了生物制剂的身影。事实上,大多数布局了哮喘的生物制剂单抗都布局COPD适应症,最典型的就是TSLP相关的单抗和双抗。这里我们说一个不一样的靶点——IL-33,这个靶点的通路具体参见哮喘那张图,和TSLP的位置是并列的。但这个靶点目前并不算很理想。最近也有相关的新闻:2025年5月30日,赛诺菲公布IL-33抗体Itepekimab治疗COPD的两项三期临床最新数据,AERIFY-1达到主要终点中至重度恶化的显著改善,AERIFY-2则没有达到这一主要终点。前者三期临床针对的是戒烟人群,后期针对的是吸烟人群。2024年9月,阿斯利康IL-33单抗tozorakimab的II期FRONTIER-4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FEV),或者说改善较少,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最新的消息显示,罗氏的IL-33/ST2单抗Astegolimab在COPD上的三期临床终点没有达到:Astegolimab(每2周1次)组患者出现中度和重度COPD恶化的年化发生率(AER)较安慰剂组降低了14.5%,但无统计学意义。IL-33这个靶点上治疗COPD上,目前还没看到成功案例,却一次次被蒙上阴影,下面恐怕要把接力棒传给之后的其它靶点双抗了。结语:目前来看,只能说恒瑞让大家发现又一个极其有潜力的适应症领域,剖开迷雾,我们看到了5亿美元首付款背后巨大的蓝海。在巨大的蓝海中,还能找到许多BD的潜在机会,最典型的便是信达生物的IBI3002,它或许将会革新哮喘适应症的治疗。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
100 项与 Windward Bio AG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Windward Bio AG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