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北京天石同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北京天石同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5年8月29日,CASI制药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季度财务业绩报告。
CASI首席执行官David Cory表示:“我们正全力推进潜在同类最佳(best-in-class)抗CD38单抗CID-103的临床开发。近期我们宣布,CID-103用于治疗活动性及慢性活动性肾移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试验申请(IND)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同时, CID-103治疗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I/II期剂量递增研究也在积极开展患者招募与给药。我们将持续推进CID-103的临床开发,并适时披露项目进展。”
业务进展
核心管线进展及预期里程碑
• CID-103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I/II期剂量递增研究进行中
• CID-103治疗肾移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IND已获FDA批准 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I期临床研究
公司动态
• 任命David Cory为首席执行官,并担任公司董事会成员
• 与Kaixin Pharmaceuticals Inc.达成最终《股权及资产转让协议》
中国资产剥离交易
2025年5月12日,公司宣布与何为无博士全资控股的开曼实体Kaixin Pharmaceuticals Inc.(“Kaixin Pharmaceuticals”)及公司在中国的两家全资子公司(“目标公司”)达成最终《股权及资产转让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公司将向Kaixin Pharmaceuticals转让目标公司100%股权(“目标股权”),以及BI-1206(大中华地区)、CID-103(亚洲,日本除外)和塞替派(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地区)相关产品(“目标管线产品”)的全部许可权、经销权、供货协议及附属权益。总交易对价2000万美元,其中包括承担公司不超过2000万美元的债务(“本次交易”)。本次交易完成须满足若干惯例交割条件,包括解除因公司与Juventas Cell Therapy Ltd.法律纠纷导致的目标股权司法冻结。相关仲裁程序仍在进行中。根据交易安排,公司和Kaixin Pharmaceuticals计划与相关许可方签署权益转让协议,以完成目标管线产品相关权益的转让,预计将与目标股权交割同步完成。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保留CID-103(日本及非亚洲地区)、EVOMELA®、FOLOTYN®、CNCT19及CB-5339的相关权益。公司认为,此次交易是CASI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公司正持续聚焦核心战略方向,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将集中资源推进CID-103的临床开发,持续造福患者、创造股东价值。
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42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400万美元增长5%。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成本为21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90万美元增长11%。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7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30万美元增长31%,主要因CID-103项目的开发投入增加,以支持公司向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战略转型。
2025年第二季度管理与行政开支为610万美元,与2024年同期的590万美元基本持平。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0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440万美元增长14%,主要因应对美法仑仿制药竞争加剧而加强营销推广力度。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应占联营企业净亏损为220万美元,主要源自公司对Precision Autoimmune Therapeutics的股权投资确认了220万美元的投资损失。
2025年第二季度净亏损为134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700万美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计670万美元,而2024年底为1,350万美元。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asipharmaceuticals.com。
5月22日,Biogen宣布将以总价18亿美元收购初创公司HI-Bio。这笔交易的背后,很有意思。首先,HI-Bio很年轻,但吸金。该公司由美国生命健康领域最大的风投之一ARCH,以及一家2021年刚成立的风投公司Monograph Capital共同孵化。2022年11月,HI-Bio才正式退出隐身模式,并宣布获得A轮融资1.2亿美元;2024年1月又相继获得了9500万的B轮融资。也就是说,HI-Bio从获得2.15亿美元融资,到被Biogen并购,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那HI-Bio魅力何在。是有诺奖得主备案?还是有差异化的技术平台?或者是拥有众多FIC的管线?都不是。事实上,HI-Bio的管线中只有三款候选产品,且已披露的两款均是来自外部引进。而核心管线felzartamab(菲泽妥单抗)更是几经辗转,沉浮十余载。一波三折菲泽妥单抗的原研是MorphoSys,原项目名为MOR202。2013年,Celgene(新基)便看中了这款CD38抗体,以9200万美元的首付款,6000万美元的股权认购,8.18亿美元的交易总价与MorphoSys达成全球合作。然而,2015年,新基突然宣布退出此次合作,1亿多美元的投资相当于白给,MorphoSys也受此消息影响,当时股价大跌20%。关于“退货”原因,双方并未披露,但MorphoSys仍在继续推进MOR202的临床开发。两年后(2017年),天境生物继新基之后也看中了MOR202,从MorphoSys手中获得了该药的大中华区权益。时间拉到2022年6月,HI-Bio宣布退出隐身模式的前半年。HI-Bio找到了MorphoSys,以自身15%的股权和高达1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获得了MOR202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故,在Biogen收购HI-Bio之前,MOR202的全球权益分别掌握在HI-Bio与天境生物手中。如今,那些将MOR202“药生”串联起来的药企纷纷被并购。新基于2019年,被BMS以740亿美元收购;MorphoSys于2024年2月,被诺华以29亿美元收购;HI-Bio于2024年5月,被Biogen以18亿美元收购。一定程度上,MOR202称得上是“药企福星”。那么,这款被众多药企看中的福星又有何魅力?被多次看中“潜力”与“实力”菲泽妥单抗是一款靶向CD38(一种在成熟浆细胞上表达的蛋白质)的全人源单抗,抗体具有ADCC和ADCP功能。目前在研适应症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原发性膜性肾病(PMN)、IgA肾病、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等。其中,菲泽妥单抗在用于治疗PMN的适应症中,获得了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和孤儿药认定(ODD);在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AMR的适应症中,获得了FDA授予的ODD。在一项菲泽妥单抗用于治疗,抗磷脂酶A2受体(Anti-PLA2R)抗体阳性的PMN患者的Ib/II期M-PLACE研究中,该药展现了快速、显著且持久的治疗效益。PMN是一种罕见的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是全球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而大约80%的PMN是由于识别足细胞上表达的PLA2R抗原的自身抗体引起的,即aPLA2R抗体是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CD38+浆细胞驱动则可产生致病性的aPLA2R抗体,从而损害肾小球功能。M-PLACE研究数据表明,给药菲泽妥单抗17周后,大部分患者中可观察到aPLA2R滴度降低(中位45%),最早观察到的时间为给药1周时,且在大部分患者治疗结束后仍可深度应答(>50%降低),持续疗效响应可达12个月。在治疗肾移植术后AMR方面,菲泽妥单抗将于第61届欧洲肾脏协会大会上(5月23-26日),也就是这两天更新最新II临床数据。对于肾移植患者而言,距离拥有首个治疗晚期AMR的有效疗法更进一步。同期,天境生物/HI-Bio还将更新菲泽妥单抗用于治疗IgA肾病的最新II临床数据。其次,针对CD38,关注度最高的疾病无疑是多发性骨髓瘤(MM)。此前,已有强生的达雷妥尤单抗,赛诺菲的isatuximab两款CD38单抗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MM。且达雷妥尤单抗已于2019年在国内上市,成为目前唯一一款国内上市的CD38单抗。根据强生最新财报显示,达雷妥尤单抗2024Q1销售额为22.64亿美元(+18.9%)。惊人的销售额不仅彰显了其具有超级重磅炸弹的潜力,也反映了CD38单抗在用于治疗MM患者中,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及市场潜力。反观国内在研管线中,进展最快的就是菲泽妥单抗,目前已推进至临床III期阶段,天境生物将根据计划递交BLA申请。此外,还包括尚健生物、康诺亚、凯信远达/天石同达、康缘药业等众多玩家均已进入临床阶段,谁将成为国内第二款获批的CD38单抗,拭目以待。结语而HI-Bio管线中的另一款已披露产品HIB210,是一款C5aR1靶向抗体,目前处于临床I期试验阶段,具有用于治疗一系列补体介导疾病的潜力。天境生物也拥有该药物大中华地区以及韩国权益,且双方的权益同样是来自MorphoSys。那么,当MorphoSys看到HI-Bio被18亿美元并购时,会扎心吗?须知,当时诺华以29亿美元收购MorphoSys时,后者拥有一款已上市的CD19单抗、一款进入临床III期的BET 抑制剂以及一款临床I/II期的EZH1/2 蛋白双重抑制剂。而HI-Bio价值18亿美元的身价,几乎全部在研管线均出自己,且两笔并购交易的间隔不足4个月时间。最后便是,Biogen是否会补全两款产品的全球权益?毕竟像IgA肾病此类好发于亚洲人群,拥有强地域性的疾病,大中华区权益颇具价值。封面图来源:pixabay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为药时代原创文章。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联系方式: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2.25亿美元背后,不容忽视的自免风潮398:1!药企CEO与员工薪酬差距TOP 9当小核酸药物跳出「舒适圈」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Armstrong2024年4月3日,天石同达CID-103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CID-103由CASI Pharmaceuticals(凯信远达医药)从Black Belt Therapeutics引进,为一款CD38抗体。2022年5月,天石同达获得CID-103的全球许可,主要用于自身免疫病。天石同达支付对价为1000万美元预付款,以及一定金额的里程碑金额和销售分成。同时,CASI以2000万元认购天石同达15%的股权,此外还获得ETP致和道康与丹麓资本投资1.2亿元。总结根据公开信息,天石同达是中国首家基于精准分型平台HDPM研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下简称”自免疾病”)的创新药公司。天石同达第一款利用精准分型平台HDPM快速推进研发进展的药物是PAT-A001。PAT-A001是授权自专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英国生物技术公司Tusk Therapeutics(2018年已经被罗氏以7.59亿美元收购)开发的一款全人源单克隆抗体。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100 项与 北京天石同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北京天石同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