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随机、开放、两制剂、单次给药、两周期、双交叉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目的: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主要终点评价指标,比较在餐后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生产厂家:湖北多瑞药业有限公司)与参比制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持证商:Pfizer Healthcare Ireland,商品名:EFFEXOR® XR)后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制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和参比制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商品名:EFFEXOR® XR)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100 项与 西藏多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西藏多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杜向阳CBIITA科技金融专委会副主委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副所长核心观点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5.61%,跑输沪深300指数2.7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3。2025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10%,跑赢沪深300指数3.59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3。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5.83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8.29%(-2.74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5.26%(-1.79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4.73%(-5.73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子板块是血液制品,上涨4.1%,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线下药店、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涨跌幅分别为+10.1%、+4.9%、+4.4%。板块政策持续加码,多地发布创新药政策,促进健康消费方案落地。4月7日,北京、深圳等地发布支持创新药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助力中国创新药资产发展。此外,4月9日《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提出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我们认为持续政策支持有望扩大内需,消费医疗板块后续有望持续受益。我们维持2025年年度策略观点,本年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重点看好医药创新+出海、主题投资、红利三大主线。推荐组合:恒瑞医药(600276)、亿帆医药(002019)、华东医药(000963)、贝达药业(300558)、甘李药业(603087)、恩华药业(002262)、科伦药业(002422)。港股组合:荣昌生物(9995)、和黄医药(0013)、信达生物(1801)、再鼎医药(9688)、科伦博泰生物-B(6990)、先声药业(2096)、康方生物(9926)、亚盛医药-B(6855)。稳健组合:上海莱士(002252)、上海医药(601607)、新产业(300832)、康龙化成(300759)、美好医疗(301363)、云南白药(000538)、长春高新(000661)、济川药业(600566)。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赛诺医疗(688108)、泽璟制药-U(688266)、亚虹医药-U(688176)、博瑞医药(688166)、诺诚健华-U(688428)、盟科药业-U(688373)、海创药业-U(688302)。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1投资策略及重点个股1.12.1当前行业投资策略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5.61%,跑输沪深300指数2.7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3。2025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10%,跑赢沪深300指数3.59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3。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5.83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8.29% (-2.74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5.26%(-1.79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4.73%(-5.73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子板块是血液制品,上涨4.1%,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线下药店、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涨跌幅分别为+10.1%、+4.9%、+4.4%。板块政策持续加码,多地发布创新药政策,促进健康消费方案落地。4月7日,北京、深圳等地发布支持创新药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助力中国创新药资产发展。此外,4月9日《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提出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我们认为持续政策支持有望扩大内需,消费医疗板块后续有望持续受益。我们维持2025年年度策略观点,本年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重点看好医药创新+出海、主题投资、红利三大主线主线。推荐组合:恒瑞医药(600276)、亿帆医药(002019)、华东医药(000963)、贝达药业(300558)、甘李药业(603087)、恩华药业(002262)、科伦药业(002422)。港股组合:荣昌生物(9995)、和黄医药(0013)、信达生物(1801)、再鼎医药(9688)、科伦博泰生物-B(6990)、先声药业(2096)、康方生物(9926)、亚盛医药-B(6855)。稳健组合:上海莱士(002252)、上海医药(601607)、新产业(300832)、康龙化成(300759)、美好医疗(301363)、云南白药(000538)、长春高新(000661)、济川药业(600566)。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赛诺医疗(688108)、泽璟制药-U(688266)、亚虹医药-U(688176)、博瑞医药(688166)、诺诚健华-U(688428)、盟科药业-U(688373)、海创药业-U(688302)。1.2上周推荐组合分析恒瑞医药(600276):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出海贡献业绩新增量亿帆医药(002019) :新品获批上市,迈入麻精药新领域华东医药(000963):Q2业绩超预期,创新转型持续兑现贝达药业(300558):业绩维持高速增长,公司逐渐进入收获期甘李药业(603087):接续集采价格逐步执行,未来增长可期恩华药业(002262):业绩稳健增长,创新研发加速推进科伦药业(002422):输液业务表现亮眼,创新转型加速兑现组合收益简评:上周推荐组合上涨3.0%,跑赢大盘4.4个百分点,跑赢医药指数1.8个百分点。1.3上周港股组合分析荣昌生物(9995) :财务指标持续向好,临床研究推进顺利和黄医药(0013):出售非核心合资企业,赛沃替尼成功NDA信达生物(1801):收入快速增长,WCLC/ESMO数据更新值得期待再鼎医药(9688):业绩符合预期,2025年收入指引5.6至5.9亿美元科伦博泰生物-B(6990):AACR大会发布两项数据,胃癌全球三期临床可期先声药业(2096):先必新舌下片获批上市,科赛拉、恩立妥首次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康方生物(9926):HARMONi-2发表,对比K药取得显著阳性结果亚盛医药-B(6855):APG-2575 NDA获受理,耐立克ASH七连冠组合收益简评:上周港股组合上涨5.0%,跑赢大盘7.5个百分点,跑赢医药指数3.7个百分点。1.4上周科创板组合分析首药控股-U(688197):三代ALK三期临床已开始入组,RET抑制剂将于ASCO披露关键II期数据赛诺医疗(688108):24H1业绩符合预期,静待神介新品放量泽璟制药-U(688266):ZG006数据靓眼,凸显BIC潜力亚虹医药-U(688176):商业化稳步推进,APL-1702国内递交NDA博瑞医药(688166):BGM0504催化持续,24H1业绩稳健增长 诺诚健华(688428):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进入2.0快速发展新时期盟科药业-U(688373):耐药菌抗生素独树一帜,本土创新引领全球市场海创药业-U(688302):PROTAC和氘代技术先锋,首款新药NDA在即组合收益简评:上周科创板组合整体上涨2.6%,跑赢大盘4.0个百分点,跑赢医药指数1.4个百分点。1.5上周稳健组合分析上海莱士(002252):业绩符合预期,内生利润稳健增长上海医药(601607):23年收入稳健增长,创新管线步入收获期新产业(300832):业绩增长稳健,中大型机占比持续提升 康龙化成(300759):成熟业务稳健增长,新兴板块未来可期美好医疗(301363):Q2营收同环比改善,看好呼吸机业务恢复云南白药(000538):四大业务保障高分红,推进新兴业务布局长春高新(000661):长效生长激素占比提升,在研管线持续兑现济川药业(600566):2023年利润增速超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组合收益简评:上周稳健组合整体上涨0.0%,跑输大盘1.4个百分点,跑输医药指数1.2个百分点。2医药行业二级市场表现2.12.1行业及个股涨跌情况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5.61%,跑输沪深300指数2.7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3。2025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10%,跑赢沪深300指数3.59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3。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5.83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8.29%(-2.74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5.26%(-1.79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4.73%(-5.73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子板块是血液制品,上涨4.1%,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线下药店、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涨跌幅分别为+10.1%、+4.9%、+4.4%。个股方面,本周医药行业A股(包括科创板)有47家股票涨幅为正,434家下跌。本周涨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分别为:奕瑞科技(+20.5%)、一品红(+17%)、永安药业(+13.9%)、派林生物(+12.7%)、海思科(+11.1%)、科兴制药(+10.5%)、ST三圣(+8.8%)、天坛生物(+8.6%)、卫光生物(+8.5%)、辰光医疗(+8%)。本周跌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分别为:润都股份(-27.8%)、多瑞医药(-27.2%)、博腾股份(-22.2%)、金城医药(-21.1%)、药康生物(-21%)、乐心医疗(-19.1%)、昭衍新药(-19%)、赛托生物(-18.7%)、药明康德(-18%)、冠昊生物(-17.9%)。2月M2同比增长7.06%。短期指标来看,R007加权平均利率近期开始回涨,实际上本周与股指倒数空间略有增大,短期流动性偏紧。2.22.1大宗交易情况本周医药生物行业中共有15家公司发生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为293.35百万元,大宗交易成交前三名特宝生物、大参林、圣达生物,占总成交额的66.54%。2.3期间融资融券情况本周融资买入标的前五名分别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鲁抗医药、迈瑞医疗、天坛生物。本周融券卖出标的前五名分别为: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迈瑞医疗、复星医药。2.4医药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召开信息 截至2025年4月12日公告信息,未来三个月拟召开股东大会的医药上市公司共有98家。2.5医药上市公司定增进展信息 截至2025年4月12日已公告定增预案但未实施的医药上市公司共有9家 。2.6医药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信息截至2025年4月12日公告信息,未来三个月内有限售股解禁的医药上市公司共有30家。2.7医药上市公司本周股东减持情况截至2025年4月12日本周共1家医药上市公司股东减持。2.8医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情况截至2025年4月12日,医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前10名的公司分别为尔康制药、珍宝岛、海王生物、恩威医药、万邦德、哈药股份、南卫股份、百洋医药、河化股份、老百姓。3最新新闻与政策3.1审批及新药上市新闻1)4月9日,东北制药全资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的左乙拉西坦缓释片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用于12岁及以上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加用治疗。2)4月9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硫酸艾玛昔替尼片(SHR0302片)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新增适应症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针对局部外用治疗或其他系统性治疗应答不充分或不耐受的情况。3)4月10日,吉林敖东子公司延吉药业收到国家药监局下发的“抗感解毒颗粒”、“生脉颗粒”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4)4月11日,常山药业药品肝素钠注射液获得坦桑尼亚药品注册证书,创新药艾本那肽收到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3.2研发进展1)4月7日,美诺华全资子公司美诺华天康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药品注册证书》,用于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短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4月7日,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徐州)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批准,同意CMC-231口溶膜用于成人及13岁以上儿童患者的精神分裂症治疗开展临床试验。3)4月8日,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注射用BL-B01D1针对既往经含铂化疗及PD-1/PD-L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近日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4)4月8日,福元医药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FY101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计划近期开展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5)4月9日,康泰生物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北京民海研发的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准备工作,现已开启III期临床试验,并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旨在预防轮状病毒导致的婴幼儿胃肠炎。。6)4月9日,正大天晴1类新药TQB3019胶囊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血液肿瘤。7)4月11日,汇宇制药药品注射用HY0001a获得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8)4月11日,华润双鹤子公司双鹤药业的普瑞巴林原料药获得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5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来源:向阳论医谈药END▲点击图片了解 《聚焦“国之大者”CBIITA 联合体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平台”》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媒体合作投稿转载/资料领取/加入社群 请添加药小咖与/智/者/同/行 为/创/新/赋/能
导读
THECAPITAL
“地主家”余粮也紧张!
本文4493字,约6.2分钟
作者 | 顾白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广西国资闹哪出?身为莱美药业大股东,资金链断了还是估值太低舍不得出手?暂缓转让让人摸不清头脑。”
前不久,重庆莱美药业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计划转让公司股票约2.47亿股,预计总价10.92亿元。中恒集团是广西首家“世界500强”企业,由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2019年成为莱美药业最大表决权份额的单一股东,广西国资委也顺势成为莱美药业实际控制人。不过,不足半月,中恒集团即态度发生转换,决定暂缓转让,理由是意向受让方未能完成充分尽调,且转让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年广西国资接手后,莱美药业原实控人——邱宇和邱炜两兄弟一系列操作持续套现累计约14亿元。而广西国资,在莱美药业困境时伸出援手“救”了邱氏,但随后的五年持续亏损,且长期亏损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似乎已经失去耐心。此次转让也是为了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改善经营业绩。
这两年,全球医药医疗行业处于低迷阶段,无论是创业阶段的独角兽还是上市公司,业绩承压,产业融资遇冷,生存发展都面临着严重问题,行业创新链和产业链变革迫在眉睫。
而在今年“并购六条”的刺激下,并购似乎成了国内医药公司的破局之道,尤其是前几年曾引入国资的多家医药企业,国资股份变动明显,国资“进场”和“离场”动作越来越多。
国资接盘后,原老板套现14亿离场
莱美药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涵盖抗感染类、特色专科类(主要包括抗肿瘤药、消化系统药、肠外营养药)等。莱美药业研发的莱美舒也是首家上市(独家)国产艾司奥美拉唑口服制剂。
2019年算是莱美药业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公司由邱宇与重庆制药六厂于1999年携手创立,讲起来重庆制药六厂还是莱美药业的创始股东。2002年重庆制药六厂改制退出莱美药业。2009年10月,莱美药业成为了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之一,也是重庆市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然而IPO后,实控人邱炜限售期刚结束就急不可耐进行了大规模减持。2013年至2018年间,通过二级市场套现4.2亿元,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邱宇和邱炜两兄弟此后债务暴雷,股权相继被司法冻结。
2019年7月,莱美药业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邱宇所持全部股份(持股22.71%)被司法冻结,同时西藏莱美所持的公司全部股份(持股比例为5.95%)也遭遇了同样命运。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的被执行人信息,邱氏兄弟(邱炜、邱宇)、西藏莱美股份涉案共计1.5亿元,其案由为民间借贷。尽管当年公司营收18.59亿,同比增长18.99%,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为-1.55亿元。此后,莱美药业业绩一蹶不振,即便是国资接手也未能扭转颓势。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27亿元。这是后话。
在邱宇和邱炜两兄弟陷入债务危机四处求助时,最初是重庆国资下属的南岸城建公司提出纾困方案,计划接手莱美药业的控股权。不过方案经过一年多时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困境依然。关键时刻,广西国资作为白衣骑士出现了。
2019年11月25日,中恒集团与莱美药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取得了原大股东邱宇22.71%股份对应的表决权。随后,广西国资不断进行增持操作——2020年3月,买入约1.7亿元股份,之后一年又认购了约9.4亿元定向增发股份。也就是说由广西国资委控股的中恒集团,前后花费了约11.1亿控股这家企业。
合作之初,双方还是充满了期待。彼时,莱美药业虽然问题多多但是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莱美药业表示,引入国资战略投资方有利于公司经营稳定和持续增长,双方通过产业协同合作、金融资源支持等方式,可以促进公司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而中恒集团尽快打造现代化健康产业,提升集团整体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从业绩层面看,合作并没有为莱美药业带来改观。2019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18.59亿元、15.84亿元、12.25亿元、8.85亿元、8.96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1.55亿元、-3.27亿元、-1.01亿元、-6871万元和-892.7万元。换句话说,从2019年开始,莱美药业连续亏损5年约8.7亿元。进入2024年,业绩再次显著下滑,前三季度营收6.06亿元,归属净利润-2642万元。持续的亏损,已经与中恒集团初衷诉求相悖。
然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广西国资接手后,莱美药业原实控人——邱宇和邱炜两兄弟还在持续套现。邱炜在2020年通过拍卖完全清空了所持股份,套现约2.63亿元;邱宇的股份也在2021年通过拍卖出售,金额约为6.03亿元。紧接着邱宇在后续年份还因司法裁定等原因被动减持了部分股份。一系列操作使得邱宇与邱炜兄弟累计套现约14亿元。
莱美药业2019-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对于这次“分手”,中恒集团也称其是为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改善经营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莱美药业业绩不佳,但自今年9月以来,股价开始明显上涨,涨幅达到约150%。业内人猜测,这波上涨可能与公司产品的最新动态有关。9月份,莱美药业控股子公司的肿瘤治疗疫苗CUD002获得临床试验批准。10月份,莱美药业又宣布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多项药品注册证书及批准通知书,包括尼莫地平注射液、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以及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等。
当然,从11亿入场成本到现在的股权大约价值14亿,账面上还是赚的。但无论如何,莱美药业亏损已久,要想翻盘并不容易,next接盘者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才行。
中国药企,艰难的2024
2024年,大量药企面临专利到期、药品定价监管变化以及临床前资产投资放缓等问题,裁员降薪潮席卷着全球生物药企业。仅上半年,就有超过80家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裁员,裁员人数上万,到年末,仍在继续。
一方面,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阶段性下行。有数据显示,交易数量同比下降超2成,但平均交易金额上涨近3成。下半年,对于制药公司而言,降低成本更是成了关键词。
11月底,吉利德宣布新一轮裁员计划,计划解雇其位于福斯特城(Foster City)总部的104名员工;12月,诺华宣布将关闭位于德国和美国的MorphoSys工厂,并计划裁员约330人。今年以来包括拜耳、百时美施贵宝(BMS)、葛兰素史克、武田、强生等多家巨头曝出裁员消息,此外还涉及管线精简、临床终止等整改消息的发布。
另一方面,国内医疗反腐工作还在向基层延伸。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已有33家医药企业的高管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留置、刑拘、立案或调查。在这33家企业中,超过20家为A股上市公司,包括卫宁健康、赛伦生物、沃华医药、上海医药、云南白药、阳普医疗、大参林、海正药业、翰宇药业、白云山、香雪制药、四环生物、诺泰生物、南卫股份、莱茵生物和金花股份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药企高管被查事件的密集发生,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固有的逐利性导致腐败现象依然严峻,部分董监高人员在利益驱使下法律意识淡薄,未能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部分公司在制度建设上的不足,未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尤其生物医药领域,腐败案件的成因不一而足,涉及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监管不足与制度缺陷、行业特性与利润驱动以及文化因素与道德缺失等多个方面。
一直以来,医药行业资金链长且权力集中、行业利润空间大、医疗机构主导权而为人熟知,医药代表、医药招标、医疗器械采销、医保支付等环节的腐败风险点分布广泛,导致权力寻租、收受回扣、行贿受贿等情况难以禁绝。随着对重点医药企业及其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持续加码,医疗领域反腐正在向纵深推进,医疗企业也在艰难度日中。
面对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国医药企业纷纷宣布转让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的股权,以更好地盘活公司存量资产、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主业等,以及开启“瘦身”模式或许也是发展的一条出路。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近10家药企出售资产、股权,陆续开卖。最引人注意的一笔并购交易还要属天士力,向华润三九和国新投资转让28%和5%的股份,总价达到73亿元,成为近年来“国家队”并购中药企业的峰值。而在并购天士力以前,华润系已经将至少5家知名中药上市公司收入麾下。
事实上,随着“并购六条”的落地,医药领域的并购重组、资产收购可以说是掀起了新一轮浪潮。包括科源制药、千红制药、新里程、四川双马、新诺威、药师帮、多瑞医药、康惠制药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披露资产并购、股权转让及相关进展公告。各家公司都有野心:有的豪掷重金收购标的股权,旨在进一步拓展核心产品管线,增强研发和生产能力;有的拟IPO公司在“冲A”铩羽后,谋求通过上市公司并购曲线登陆A股市场;还有公司尝试“跨界”并购,意欲实现对现有业务的突破,押注新蓝海。
当前,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已经出现了结构性机会,基于市场供需趋势及政策出台,预计未来并购案例将显著增长。此外,回顾2024,科创板上的医药企业也还是有许多出彩瞬间。
截至2024年12月24日,110家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总市值为1.13万亿元,百济神州以2231.29亿元的市值排名第一,前10的企业中创新药企业占据多数。尤其A股回购热潮蔓延至科创板。截至2024年12月24日,对外宣布回购的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为47家,较2023年同期的29家增长62.07%。
没项目可投
医疗投资人“保媒拉纤”
给青年才俊医生介绍对象
莱美药业在公告中多次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医药集采”,公司部分产品一直以来因市场需求稳定而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而随着集采的推进,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仿制药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某机构医药投资人温良勤告诉记者“其实,仿制药轻松获利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这两年全球医药医疗行业处于低迷阶段,资本会更倾向于市场预期更明确的项目。创新药依然是核心主题,但想要吸引资本入局,与以往不同,投资人对创新价值的认知已经逐渐从‘极致技术’向‘效率提升’转变,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进入2024年以来,我国医药健康行业发展新周期特征明显,核酸药物、核药、CGT等新兴疗法即将步入收获期,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进口替代趋势显著,CXO行业洗牌加速。医疗投融资处于寒冬更是共识。从2021年中期以来,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资明显降温,尤其创新药领域,面临募资难、二级市场遇冷等情况。这背后是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现象严重、适应症开发拥挤。通过暂停部分在研管线,已有部分创新药企开始节流续命。这是非常凛冽的寒冬,从二级市场扩散到一级市场早期阶段,从生物制药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几乎整个医疗健康板块,投资逻辑都在发生改变。
在温良勤看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以及10多年的风险投资助推,现在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健康状态其实并不太好。医疗投资人都能感受到日益加深的寒意。特别是疫情后,大量资金涌入医疗健康行业,市场从‘资金荒’转为‘资产荒’,然后2022年再度进入泡沫后的恐慌期,机构出手越来越谨慎。前几年还在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今年能进投决会的都是少数。年底也见了一些关系好的同行,大家还是普遍比较悲观,2025可能更难。我现在都在给认识的那些医疗行业的青年才俊找对象。”
当然,过去几年,中国医药企业创新实力持续增强也已经得到海外市场的高度认可,创新药企业出海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生物科技企业还是要主动布局全球市场,利用全球资源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医药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全球医药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 线索爆料 # rzcj@thecapital.com.cn
融中官方粉丝群
在这里,你可以获取丰富的股权投资行业资讯、热点报道;前沿行业报告、重点课题研究、最新业内动态。链接资本,连接市场,联结资源,共同打造创投交流新平台、合作共赢朋友圈。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据统计,2024年以来(截至11月18日),中国创新药领域的交易事件数量已超过180起,涵盖收并购、技术或产品授权,以及研发合作等多种形式。
其中在医药并购领域,今年以来,多起重磅并购事件相继发生,包括新诺威医药斥资76亿收购石药百克、Genmab加码18亿美元押注普方生物,以及近期BioNTech宣布以9.5亿美元将普米斯生物纳入麾下等。根据梳理,仅在今年10月,至少8家药企披露关于收并购的公告,包括嘉和生物、中国生物制药、新诺威、同仁堂、四川双马、千红制药、恒昌医药、多瑞医药等。
分析人士指出,医药行业并购活跃,这离不开政策的推动。据悉,9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并购六条”,这与今年4月发布的“国九条”遥相呼应,其核心都是在表达对并购市场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产业链之间的吸收与整合。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未来还将继续升温,并购基金的设立也将很快进入爆发期。
除了并购外,创新药管线权益许可活动也层出不穷。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发生在中国的创新药授权合作事件已超过90起,其中国际授权近40起。业内表示,中国创新药领域的交易活动已成为业内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
根据梳理,仅在今年11月,至少已有6家中国biotech公司实现了创新管线的国际授权合作,包括维立志博、东阳光药、礼新医药、康诺亚、橙帆医药、博奥信等,涉及创新小分子药物、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
如橙帆医药宣布与Avenzo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橙帆医药将授予Avenzo在全球范围内(不包括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Nectin4/TROP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同时保留在大中华区的相关权益。博奥信生物宣布与Aclaris Therapeutics就BSI-045B和BSI-502 达成全球(除大中华区外)独家授权协议。康诺亚宣布其子公司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与Platina Medicines Ltd (PML)已订立独家许可协议,其此次出海的CM336是基于公司专有nTCE双抗平台开发的一款BCMA/CD3双抗。
就有维立志博、东阳光药、礼新医药、康诺亚、橙帆医药、博奥信等至少6家中国biotech公司实现了创新管线的国际授权合作,涉及创新小分子药物、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合作总金额均在5亿美元以上,最高甚至超过32亿美元。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发生在中国的创新药授权合作事件已超过90起,其中近40起实现国际授权。
分析人士表示,分析这些交易活动,发现2024年以来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增多;买方群体发生显著变化,其指出,2024年以来,买方群体中不仅涌现了更多国际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而且国内药企也积极参与其中;交易模式日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外,“NewCo”模式、收并购、合作研发等交易方式也逐渐增多;付款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商业化分成、股权交易等。
来源:制药网
商务合作
130 6172 3098
zakk.cui@siqibest.com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100 项与 西藏多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西藏多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