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是控制季节性流感流行的主要方法,而灭活流感疫苗(IIV)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
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疫苗也需要不断更新以应对新的毒株。因此,研发一种可以提供广泛和持久保护的
通用流感疫苗(UIV)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
流感疫苗,如灭活流感疫苗(IIV)、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和重组
HA疫苗(RIV)。每年流感季节前,全球流感监测和反应系统(GISRS)会根据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选择适合的毒株,用于疫苗的生产。然而,流感病毒变异频繁,可能导致生产的疫苗与流行的病毒株不匹配。例如,在2021-2022年的流感季节中,
H3N2疫苗株与流行的H3N2病毒株不匹配,导致美国
H3N2病毒感染病例增加。
传统的流感疫苗主要包括全灭活病毒(WIV)和分裂灭活流感疫苗(SIV)。尽管WIV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但由于其引起的反应原性较高,SIV逐渐取而代之。SIV通过添加洗涤剂分裂病毒膜,使其免疫原性较低但安全性更高。当前,SIV是最广泛使用的流感疫苗之一,因为它适用于更多的年龄组,副作用较少。
甲醛和β-丙内酯(BPL)是生产IIV的常用灭活剂。甲醛可以通过交联蛋白质和核酸来消除病毒的传染性,而BPL则通过烷基化或酰化核酸碱基抑制病毒基因组复制。尽管甲醛使用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研究表明,BPL具有更高的灭活效率和安全性。BPL可以更快速地灭活多种流感病毒,并且在灭活过程中保持病毒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近年来,为了提高流感疫苗的生产效率和保护效果,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新型疫苗。例如,使用反向遗传学技术生成重组流感病毒,能够在更短时间内产生目标流感病毒。此外,基于细胞培养的流感病毒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种方法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并且可以针对多种病毒株进行有效扩增。
针对流感病毒高变异性的特点,研究者们正在设计具有广泛保护效果的抗原。例如,以血凝素(HA)茎区为靶点的策略,通过抑制球状头部结构域的免疫优势作用,来激发针对茎区的抗体反应。无头HA、嵌合HA(cHA)等策略已经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
除了抗原设计,新一代佐剂的开发也在不断推进。例如,病原体识别模式(PPPs)激动剂能够显著增强体液反应和T细胞反应,从而在
病毒感染过程中提供更广泛的保护。环状GMP-AMP干扰素合成酶刺激因子(cGAS-STING)通路是另一个受欢迎的佐剂靶点,能够在不增加抗原剂量的情况下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总的来说,开发新一代的流感疫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抗原设计、佐剂开发和生产工艺优化。通过这些努力,有望研发出能够提供广泛和持久保护的通用流感疫苗,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减少住院和死亡率。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