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行业正经历从政策红利驱动向技术突破攻坚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占全球6%),研发实力仅次于美国,尤其在细胞疗法、ADC、双抗/多抗等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行业格局呈现出“航母级”和“精锐型”两极分化;行业从销售驱动转向研发驱动,销售费用率下降而研发费用率提升,并通过全球化BD分摊成本,同时治疗领域从肿瘤、自免主战场向代谢、心血管等疾病拓展,推动中国从“研发大国”迈向“价值强国”迈进,重塑全球医药创新版图。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经历一场历史性跨越:从政策红利驱动,到技术突破攻坚,再到商业价值兑现,行业技术也正处于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关键转型阶段。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已突破1.3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的约6%,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3%。在研发覆盖度和进度上,我国创新药研发已仅次于美国,中国企业的研发管线覆盖1300个赛道,覆盖度40%(美国为53%),并在716个赛道(美国为1212)的研发进度排名第一,尤其在细胞疗法、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双抗)、三特异性抗体(三抗)/多克隆抗体(多抗)等技术赛道上我国的研发实力已走在世界前列。在管线规模上,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4家中国药企进入2024年全球管线数量排行榜TOP25。本文下篇梳理石药集团的自研管线,并分析其优势研发方向和布局空白点。
石药集团
石药集团是一家以稳健经营和成熟商业化能力见长的传统药企巨头,年营收接近300亿元,研发投入超50亿元,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体现了其向创新药转型的坚定决心。
公司拥有丰富的自研创新药管线,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神经、代谢等多个重大疾病领域,推出了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的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纳鲁索拜单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丁苯酞、普卢格列汀一系列1类新药。其创新策略呈现出“守正出奇”的特点:一方面,依靠“丁苯酞”等成熟重磅产品提供稳定现金流;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前沿的FIC管线(表1),寻求在下一代创新药领域的突破,建立了包括mRNA、siRNA、抗体/融合蛋白、细胞治疗、ADC、人工智能(AI)+制药等技术的平台。总体而言,石药集团是一家已完成原始积累、正通过持续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综合型制药企业。
表1:石药集团具有全球/中国FIC潜力的产品
☆☆☆☆☆☆☆☆☆
在肿瘤领域,具有高选择性,可透过血脑屏障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小分子抑制剂安达替尼已经申报上市,用于治疗既往经含铂化疗和/或PD-1/PD-L1免疫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以NSCLC为首选适应症的药物还有靶向EGFR的ADC产品CPO301、单抗Becotatug,都是为解决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这一关键临床挑战而开发的新一代疗法。靶向CD47/CD20双特异性融合蛋白JMT601和靶向半通道膜蛋白Connexin 43的ALMB-0168分别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癌症骨转移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具备成为FIC的潜力。
在非肿瘤领域,通过协同抑制JAK与TYK2双信号通路,阻断银屑病核心炎症级联反应的SYHX1901针对斑块状银屑病已进入Ⅲ期临床;靶向PCSK9的SYH2053是通过偶联乙酰半乳糖胺(Gal NAc)实现肝脏靶向递送的PCSK9双链小干扰RNA(PCSK9 siRNA)药物,用于治疗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目前已完成中国I期临床研究;另一款通过Gal NAc递送的靶向抑制血管紧张素原(AGT)siRNA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也已获批临床;基于mRNA-LNP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注射液SYS6020,是全球首款获批临床试验的基于mRNA-LNP的CAR-T产品,潜在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此外,石药旗下AI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已成功产出Lp(a)抑制剂YS2302018和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抑制剂SYH2039,并分别授权予阿斯利康和百济神州。
总结与趋势洞察
当前医药产业格局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一极是以恒瑞为代表的“航母级”企业,凭借巨大投入与丰富管线,致力于发展成为综合型全球药企;另一极则是以百济为首的“精锐型”企业,它们更注重聚焦与专注,通过在特定技术领域的深度创新构建竞争壁垒。在产业发展进程中,转型阵痛与希望并存,传统药企如中国生物制药、翰森的研发强度已显著提升,正处于关键转型期,而部分Biotech公司仍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阶段,对资本市场的持续输血存在需求。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药企的创新质量正不断提升,创新已逐步摆脱过去的Fast-follow模式,向真正的原始创新迈进,积极探索全新的作用机制和靶标。在治疗领域布局上,肿瘤与自身免疫疾病仍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核心主战场,这两大领域不仅市场规模庞大,且科学进展速度领先;与此同时,代谢疾病(如减肥、降糖、降脂)领域已成为新的必争之地,信达、恒瑞、华东等企业均已在此领域有所布局。
【参考资料】
1. 创新突破,出海拓疆. 东吴证券, 2025年.
2. 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年报, 2025.
3. Insight、药渡数据库, 检索日期: 2025年8月.
4. 雪球、药渡、医药观澜、医药魔方等网络公开资源.
本文其它内容请见《全球药物创新快讯》2025年第7期(总第1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