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GSK-202405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GSK-202405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GSK-202405 相关的专利(医药)
2
项与 GSK-202405 相关的新闻(医药)5月2日,开拓药业发布的临床观察试验结果显示,其自主研发的KX-826联合米诺地尔治疗中国成年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GA)的疗效显著优于米诺地尔单药。图源:开拓药业官方公告此次试验共纳入75例患者,联合用药组(40例)采用0.5% KX-826酊联合5%米诺地尔酊每日两次外用,单药组(35例)仅使用5%米诺地尔酊。主要终点为目标区域非毳毛数量(TAHC)的变化。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TAHC较基线增加30.54根/cm²,较单药组多10.29根/cm²(P=0.0075),且高增长患者比例显著更高(≥40根/cm²的患者联合组10例 vs. 单药组1例)。次要终点中,研究者和患者评估的毛发生长评分(HGA)也呈现数值优势。从作用机制看,KX-826作为外用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通过竞争性抑制二氢睾酮(DHT)与AR结合,阻断雄激素信号通路,减少毛囊微型化;而米诺地尔则通过扩张血管增加毛囊营养供给。两者机制互补,形成“上游抑制雄激素微环境+下游改善局部供血”的协同效应,可能突破单药疗效瓶颈。此前KX-826单药III期临床试验未达主要终点(与安慰剂对比未显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但安全性良好。此次联合疗法的成功,为KX-826的商业化提供了新路径。中国防脱药品市场近年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达47亿元,2024年突破50亿元,预计2025年将延续10%以上的年增速,这一增长主要由超过2.5亿脱发人群的刚性需求驱动。目前主流药物米诺地尔占据主导地位,三生制药的蔓迪以七成市场份额领跑,2024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振东制药的达霏欣则通过电商渠道快速崛起。不过现有药物存在局限性:米诺地尔需长期使用且部分患者疗效不佳,非那雄胺可能引起性功能副作用且仅适用于男性。市场亟需更安全、高效的疗法。开拓药业的联合疗法若成功上市,有望填补这一空白。但竞争同样激烈:科笛-B的外用非那雄胺喷雾剂(CU-40102)的上市申请早前已获CDE受理,其III期数据显示治疗24周后毛发计数显著优于安慰剂(P<0.05),且每日仅需使用一次,便捷性优势明显。而泽璟制药的吉卡昔替尼片(JAK抑制剂)针对斑秃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恒瑞医药的硫酸艾玛昔替尼片(JAK1抑制剂)也于2024年9月提交上市申请,进一步扩大斑秃治疗领域的竞争强度。此外,三生制药2024年推出的米诺地尔泡沫剂凭借剂型创新(泡沫剂渗透性更佳、使用体验更清爽)在“双十一”创下单平台GMV第一,2024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市场份额攀升。开拓药业近年面临多重挑战:核心产品普克鲁胺在前列腺癌和新冠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接连失败,导致股价暴跌;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大幅缩减,现金流紧张迫使公司转向化妆品赛道。2024年7月,其将KX-826作为防脱成分推出外用液,通过跨境电商全球销售,尽管带来短期收入,但药品研发仍是长期增长核心。此次联合疗法的积极数据可能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III期临床试验及后续商业化。行业层面,脱发治疗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联合用药成为研发热点,除KX-826+米诺地尔外,口服非那雄胺+外用米诺地尔的基础方案被《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推荐,而科笛-B亦探索非那雄胺喷雾剂与米诺地尔联用潜力;二是剂型创新,三生制药的米诺地尔泡沫剂、科笛-B的非那雄胺喷雾剂等均通过优化使用体验抢占市场,2024年泡沫剂线上销售占比超90%。尽管联合疗法数据亮眼,仍需关注以下风险:1)此次试验样本量较小(75例)且为开放标签设计,III期需更大规模双盲试验验证;2)KX-826单药III期失败阴影可能影响监管机构与市场信任度;3)防脱化妆品与药品的定位差异可能引发监管合规争议。长远来看,若III期成功,KX-826联合疗法有望成为首个基于AR拮抗机制的AGA疗法,抢占千亿市场先机。据预测,全球脱发治疗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160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尤为显著,对开拓药业而言,能否借此次突破扭转颓势,既取决于后续临床试验的推进效率,也需平衡药品研发与化妆品业务的资源分配,在求生与创新间找到最佳路径。信息来源:[1]开拓药业官方公告[2]https://m.gelonghui.com/p/691201[3]https://www.zhifazhifa.com/202405/45426.html药事纵横投稿须知:稿费已上调,欢迎投稿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Sophia
导读: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B细胞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在抗肿瘤免疫中是否起积极或消极作用存在很大争议。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 20 种癌症类型的 B 细胞进行了全面的单细胞多组学分析,将肿瘤浸润 B 细胞反应分为生发中心 (GC) 样和滤泡外(EF),具有癌症类型偏好。重要的是,EF B细胞反应与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和不良预后有关。相反,GC样B细胞反应与肥沃的抗肿瘤免疫和良好的结果有关。
2024年5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张晓明研究员、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郭国骥教授团队合作,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blueprint for tumor-infiltrating B cells across human cancer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结合单细胞转录组、 B细胞受体免疫组库和表观基因组的多组学数据,系统性刻画了肿瘤浸润性B细胞的异质性、动态分化和表观调控机制。创新地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广泛存在的EF应答的癌种偏好性、空间定位特征、临床意义及潜在的诱导调控机制。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j4857#tab-contributors
研究背景
01
肿瘤浸润性B细胞已成为癌症免疫的重要参与者,并作为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这些B细胞表现出多种功能,主要是通过它们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但在不同的癌症类型中时空有所不同。
剖析不同癌症类型中B细胞的丰度和分化状态有望改善免疫治疗反应。
为了编制全面的泛癌B细胞图谱,我们对不同癌症类型患者的配对肿瘤、淋巴结转移、邻近正常组织和外周血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并纳入了大量已发表的scRNA-seq数据集。在校正批量效应后,该图谱包含来自 20 种癌症类型的 269 名患者的 scRNA-seq 数据。我们组装了具有基因表达谱的单个 B 细胞的 B 细胞受体 (BCR) 测序,以表征 B 细胞和抗体分泌细胞 (ASC) 之间的动态转变。
我们整合了来自不同癌症的 B 细胞的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景观,以剖析在微调 B 细胞发育中起作用的表观基因组调控网络。我们在成熟与未成熟的三级淋巴结构 (TLS) 中对 B 细胞进行了空间定位,并研究了引导 B 细胞产生特定反应的潜在调节因子。
研究结果
02
本研究,我们揭示了 B 细胞和浆细胞内的大量异质性,鉴定了 15 个 B 细胞亚群和 10 个浆细胞亚群。我们通过计算推导并验证了通过经典生发中心 (GC) 和替代滤泡外 (EF) 途径获得 ASC 的两种独立发育途径,并证明了明显的癌症类型偏好。结肠腺癌和肝肝细胞癌分别是富集GC和EF通路的两种代表性癌症类型。我们确认EF显性癌症与免疫反应失调和较差的临床结果相关。然后,我们确定了动态代谢-表观遗传-信号网络,这些网络参与微调肿瘤浸润 B 细胞分化并管理 EF 和 GC 通路之间的平衡。非典型记忆 (AtM) B 细胞是 EF 衍生 ASC 的主要祖细胞,表现出疲惫和旁观者表型,并且独立于 GC 通路发育。我们发现AtM B细胞位于未成熟TLS的中心,并在TLS成熟期间在空间上重新定位到外围。最后,我们从机制上将这些发现与特定的转录因子和表观基因组调控联系起来。
我们证明了谷氨酰胺衍生的代谢物α-酮戊二酸(α-KG)可以增加AtM B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和BATF的表达并促进其分化,同时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信号传导靶标。
因此,AtM B 细胞获得免疫调节功能,抑制抗肿瘤 T 细胞反应并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
研究结论
03
总之,我们编制了人类癌症中B细胞异质性和两种动态分化途径的蓝图,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ASC分化轨迹的基础参考。
EF和GC通路的系统比较揭示了不同癌症类型中B细胞状态的异同,突出了与EF通路相关的AtM B细胞免疫抑制微环境相关的不利临床结果。代谢-表观遗传网络非常灵活,可以重新配置B细胞的命运,从而促进B细胞靶向免疫疗法的发展。
人类泛癌B细胞图谱的系统分析。
我们使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了来自20种癌症类型的269名患者的474,718个B细胞。通过结合基因表达谱、BCR 序列和染色质可及性,我们研究了肿瘤浸润 B 细胞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并对癌症类型之间的 EF 和 GC 反应性浆细胞进行了多层次比较。我们可视化了它们在TLS成熟过程中的动态空间位置,并确定了调节B细胞分化的潜在代谢表观遗传机制。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j4857#tab-contributors
http://english.siii.cas.cn/research/rp/202405/t20240503_662462.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热门·直播/活动
🕓 上海|06月14日-16日
▶ 第六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将于6月14-16日在上海举办,学科交叉,共同推进肿瘤研究与诊治多模态!
🕓 北京|09月20日-21日
▶ 第五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欢迎您的参与!
点击对应文字 查看详情
100 项与 GSK-202405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