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CAR-T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在血液瘤领域屡创奇迹,但实体瘤治疗的“硬骨头”仍难啃。而CAR-NK细胞疗法作为后起之秀,凭借“安全、通用、广谱”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抗癌领域的“新势力”。今天,我们就从背景、结构、优势、临床案例到中国研发现状,全面拆解这一潜力疗法。一、背景介绍:什么是CAR-NK?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无需提前致敏,就能天然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还能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增强靶向杀伤效果。但面对狡猾的肿瘤,单纯的NK细胞仍显“力不从心”。
CAR-NK细胞疗法,正是给NK细胞装上“精准导航”的创新方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NK细胞表面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使其能像“导弹”一样锁定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同时保留NK细胞的天然杀伤能力,实现“精准+广谱”的双重抗癌效果。与CAR-T相比,CAR-NK从诞生之初就自带“差异化优势”:无需自体细胞制备、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副作用更低,尤其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独特潜力。
二、CAR-NK疗法的优势:为何能成为“CAR-T的有力补充”?
相较于CAR-T,CAR-NK在安全性、可及性、实体瘤适配性上均有显著突破,具体优势如下(数据来源:《CAR-NK细胞:中国抗癌新势力》《CAR-T与CAR-NK:癌症治疗新势力》):1. 安全性更高:告别“致命副作用”
(1)无GVHD风险:NK细胞不表达T细胞受体(TCR),同种异体输注不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是CAR-T(尤其异体CAR-T)难以突破的瓶颈。
(2)低CRS与神经毒性:激活的NK细胞主要分泌IFN-γ、GM-CSF,而CAR-T易大量释放IL-6、IL-2等“致炎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神经毒性。《NatureMedicine》研究显示,脐带血来源的CD19CAR-NK治疗淋巴瘤时,无1例出现严重CRS或神经毒性。
(3)短期存活降低长期风险:NK细胞在体内存活周期短,即使发生“脱靶”,也能快速清除,减少长期不良反应。2. 来源广泛:实现“现货型”治疗
CAR-NK无需依赖患者自体细胞,可从多种来源规模化生产,解决CAR-T“个体化制备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1)NK92细胞系:易于体外扩增,纯度高,适合标准化生产。
(2)外周血/脐带血:健康人外周血、脐带血中的NK细胞可直接分离,脐带血NK细胞活性更强、免疫原性更低。
(3)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可无限扩增,还能通过基因编辑优化功能,1份iPSC可制备数千份CAR-NK产品(如启函生物QN-019a)。
3. 实体瘤治疗潜力大:双重机制破解“免疫逃逸”
实体瘤的“痛点”是抗原异质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而CAR-NK有双重杀伤机制:
(1)CAR依赖杀伤:通过scFv精准识别肿瘤抗原(如Trop2、HER2、GPC3)。
(2)NK受体依赖杀伤:保留NK细胞天然受体(如NKG2D、NKp46),可清除不表达CAR靶点的“逃逸肿瘤细胞”。三、中国CAR-NK相关的新药申报和审批进展
中国是CAR-NK研发的“主力军”,截至2025年10月底,国内已有26项CAR-NK相关新药IND申报,20项获批临床试验,覆盖肿瘤(实体瘤+血液瘤)和自身免疫疾病。
关键特征分析:1. 适应症分布特点
(1)肿瘤领域
在肿瘤领域的申报和获批产品中,实体瘤相关的有 7 项,占比为 46.67%;血液瘤相关的有9项,占比 53.33%,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在CAR-NK细胞疗法针对肿瘤治疗的研发布局较为均衡,在实体瘤方面的持续投入也展现出差异化布局的探索态势。
(2)自免领域
从数据中可以明确看到,上海先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恩瑞恺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均开展了针对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CAR-NK细胞疗法研发,这确实打破了CAR-NK仅用于抗癌的传统局限,拓展了CAR-NK细胞疗法的应用范围,显示出国内在该领域的创新探索。
2. 靶点偏好
从数据里可以发现,CD19是一个较为热门的靶点。用于治疗包括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和/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血液瘤,以及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自身免疫疾病。除CD19外,还有CD20(精缮生物的GCK-01)、CD33/CLL1(英百瑞生物的IBR733)以及间皮素(国健呈诺生物的靶向间皮素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等靶点。
3. 技术平台
(1)基因编辑技术:众多企业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来修饰NK细胞。如杭州启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多位点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源多能诱导干细胞(iPSC),并将其分化成为靶向CD19阳性B细胞肿瘤的自然杀伤细胞(NK)产品QN-019a。这种基于iPSC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在干细胞阶段对细胞特性进行优化。
(2)抗体偶联技术:英百瑞(杭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多款产品,如IBR854细胞注射液,将靶向肿瘤抗原5T4的特异性抗体通过linker与同种异体的NK细胞进行共价偶联;IBR733细胞注射液则是将NK细胞与CD33/CLL1双特异抗体进行偶联。该技术能使NK细胞更精准地靶向肿瘤细胞,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四、CAR-NK细胞治疗的挑战和持续策略
尽管进展迅速,CAR-NK仍面临“扩增产率、体内持久、肿瘤浸润”三大核心挑战,科研团队已探索出针对性策略:
五、展望:从“潜力股”到“临床主力”,还需迈过哪些坎?
1. 技术突破方向:
iPC平台规模化:iPSC可实现“无限生产+基因编辑优化”,是“现货型CAR-NK”的终极方向(如FateTherapeutics的FT596、启函生物QN-139b);
联合疗法成主流:CAR-NK+PD-1抑制剂、CAR-NK+化疗、CAR-NK+ADC,多维度破解实体瘤TME抑制;
新靶点开发:聚焦实体瘤特异性靶点(如Claudin18.2、GPC3、ROBO1),减少脱靶风险。
2. 临床转化关键:
需积累更多长期临床数据(如3年生存率、复发率);
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百万级”向“十万级”价格下沉;
建立标准化生产工艺(如封闭培养系统、质量控制标准)。
3. 应用边界拓展:
从肿瘤延伸至自免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
探索抗感染领域(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利用NK细胞天然抗病毒能力。
CAR-NK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随着技术迭代和临床验证,未来5-10年,这一疗法有望成为“实体瘤免疫治疗的主力军”,甚至在自免病、抗感染等领域开辟新赛道。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优势,也将推动全球细胞治疗进入“NK时代”!
版权说明:本文由“细胞制剂小先生”团队编译,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旨在传递细胞治疗领域讯息和前沿进展。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投资或医疗指导建议,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欢迎个人分享转发至朋友圈。媒体、机构或个人合作请扫码添加“细胞制剂小先生”(微信号:xbzhjxxsh)个人微信号,请注明添加来意。
前期相关文章:
CAR-NK细胞治疗: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
免疫治疗新突破!英百瑞以NK细胞疗法点亮肿瘤与自免疾病治疗新希望
免疫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从困境到突破的新希望
免疫细胞“变革者”:异体通用型疗法的优势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