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AP-305(Shanghai Alebund Pharmaceuticals)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AP-305(Shanghai Alebund Pharmaceuticals)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AP-305(Shanghai Alebund Pharmaceuticals)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项与 AP-305(Shanghai Alebund Pharmaceuticals) 相关的新闻(医药)新年已至,万象更新,回顾过往,向新而行。2023年是上海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30周年,作为中国现代生物医药的发源地,上海已加速成长为一个“热带雨林”般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板块带来了无限机遇,上海在吸引了大批生物医药公司安营扎寨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支持本土创新药公司的成长发展。
本文将对2023年上海创新药领域的融资情况进行整体的回顾,提炼值得关注的趋势与亮点,盘点重要的大额融资事件,以供读者参阅。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52家上海创新药公司完成融资,已披露融资总额超90亿元。无论是融资事件数还是融资总额,均排在中国各地区的首位。本年度融资趋势及亮点包括:
近七成公司获大额融资:共有36家上海创新药公司融资亿元或以上。其中,年度潜在最高融资额为百明信康完成的逾11亿元C轮融资,这也是2023年整个中国创新药领域的top3融资额。
IPO公司数量居中国各地区首位:2023年共有3家上海创新药公司成功上市,包括关注癌症、纤维化疾病的来凯医药,皮肤学药物研发公司科笛集团,以及肿瘤免疫治疗产品研发公司宜明昂科。
超半数为B轮以前早期融资:在已披露融资轮次的公司中,28家公司完成了B轮以前的早期融资,其中又以A轮为最多。
细胞疗法领跑,新分子疗法热度不减:超7成获融资公司布局了新分子疗法,其中16家重点关注细胞疗法,包括驯鹿生物、沙砾生物、原启生物等。
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受到关注:除了一直备受关注的抗肿瘤领域之外,15家获融资公司药物/在研管线布局了免疫系统疾病,如艾美斐、泰励生物、泽德曼医药等;12家公司布局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如纳菲制药、士泽生物、凌意生物等。
6月29日,专注于提供突破性免疫治疗方案的生物制药公司百明信康宣布已于近日完成逾11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德同资本、百润资本、德国YSIM基金、见素资本、科泉基金、康君资本、一家欧洲本地的著名金融机构及老股东联合投资。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现有产品管线的全球开发及商业拓展,自主研发平台的构建及新项目的引入等。
百明信康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专注于提供突破性的免疫治疗方案,以有效对抗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严重未满足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自成立以来,百明信康已完成3轮融资:本次融资之外,还包括2021年1月的近2亿元A轮融资、2022年9月的近4亿元B轮融资。
在过敏性疾病领域,百明信康开发了肽载体融合蛋白免疫治疗技术(PCFiT),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效率、同时减少了过敏免疫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该公司正在开发APITOPE技术,以选择和开发高度特异性多肽为基础,具有选择性免疫抑制、适应症广泛、安全性良好等技术优势。
目前,百信明康正在开发基于两大技术平台的各种免疫疗法,利用PCFiT技术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哮喘;利用Apitopes技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格雷夫斯病、葡萄膜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其管线中有10个在研项目,其中进展最快的项目处于临床2期阶段。
6月29日,来凯医药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根据招股书,该公司本次在港交所IPO,基石投资者有余姚阳明股权投资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FIIF)、燕创辰凯和OrbiMed。
来凯医药成立于2016年,位于上海,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癌症及肝纤维化患者带来新型疗法。自成立以来,来凯医药已先后完成4轮融资,在本轮IPO之前,于2022年5月完成了6100万美元D轮融资。
据招股书介绍,目前,来凯医药在研管线拥有2款核心产品及14种其它管线候选产品,覆盖癌症、肝纤维化、罕见病等疾病领域。其中,核心产品LAE002(afuresertib)是一种三磷酸腺苷(ATP)竞争性AKT抑制剂,其用于乳腺癌患者的1b期临床数据积极,于12月在2023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现场公布。另一款核心产品LAE001是一款雄激素合成抑制剂,拟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正在进行2期临床试验。
1月18日,驯鹿生物宣布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C1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国鑫投资、倚锋资本、上海外高桥集团、南京江北国资、厚新健投、宏诚投资等11家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本轮募得资金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管线的研发和临床推进,以及已获批核心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的商业化运营。
驯鹿生物成立于2017年,研发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致力于细胞创新药物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以开发血液肿瘤细胞类药物和抗体药物为创新基石,向自身免疫疾病拓展。驯鹿生物已于2020年3月完成高瓴创投领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于2021年9月完成1.08亿美元C轮融资。
据官网介绍,驯鹿生物现有10余个在研品种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进展最为迅速的产品是一款靶向BCMA的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该药已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除该适应症外,伊基奥仑赛注射液新增扩展适应症——抗体介导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此外,该产品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FUMANBA-1研究事后分析(Post-Hoc Analysis),入选2023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口头报告。
10月16日,靖因药业(Sirius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以推进其siRNA新型疗法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和新一代核酸分子递送技术的迭代创新。本轮融资由汉康资本领投,康禧全球投资基金参与跟投,原有投资方奥博资本和泓元资本持续追加投资。
靖因药业成立于2021年,地址位于上海,聚焦新一代核酸创新疗法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开发,致力成为颠覆慢病防治的领军者。据官网介绍,该公司已经成功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NAi药物研发平台,包括序列设计与筛选、化学修饰与优化、GalNAc偶联递送系统等核心能力,并已开发丰富的第一代心血管领域siRNA候选产品。
靖因药业进展较快的SRSD107,是一款双链小干扰核酸(siRNA)已于11月10日在澳大利亚正式递交了首次人体试验(FIH)申请,新闻稿称是该公司从药物早研阶段跨入临床开发阶段的里程碑。SRSD107通过特异性肝靶向凝血因子XI(FXI )mRNA,抑制FXI的蛋白表达,阻断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从而达到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单次皮下注射SRSD107可实现几乎100%敲低FXI表达的效果,且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同时未见出血。有潜力成为新一代更安全的抗凝药物。
9月8日,沙砾生物宣布完成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前海方舟、联东投资、源禾资本、禾方田合伙企业以及原股东夏尔巴投资、德诚资本、经纬中国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支持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管线的开发,包括GT101的关键临床试验以及多项下一代基因编辑型TIL管线的开发,致力于为全球实体瘤患者打造开创性细胞药物。
沙砾生物成立于2019年,位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以TIL药物为代表研发管线的创新型医药公司。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已先后完成4轮融资。据官网介绍,沙砾生物已搭建了多个应用于下一代TIL药物开发的技术平台,包括:免疫调节靶点发现平台、高效的TIL基因敲除体系、高通量TCR发现平台等。
沙砾生物自主研发的TIL药物GT101注射液已经在中国获批注册临床,目前即将进入关键2期临床试验。据介绍,GT101通过从患者体内获取肿瘤组织并提取TIL,再经过该公司特有的生产平台扩增至10亿量级后输注回患者体内以对抗肿瘤。此外,沙砾生物研发的GT201也已经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这是一款表达膜结合细胞因子的下一代基因编辑型TIL产品。
6月12日,科笛集团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根据招股书,该公司本次在港交所IPO,基石投资者有Harvest、新鸿笛创投和So-Young HK。
科笛集团成立于2019年,在上海设有办公室与研发中心,致力于开发全面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患者及消费者在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中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据官网介绍,科迪集团拥有独特的CATAME技术平台,整合定制药物经皮给药特性、开发微米和纳米级颗粒、评估制剂质量及稳定性以及在开发过程中进行皮肤药代动力学分析的能力。
科笛集团的重点产品CU-40102,是自Polichem公司授权引进的一款用于雄激素性脱发治疗的外用非那雄胺产品,已经在海外获批用于雄激素性脱发治疗,科笛集团已在海南乐城开始该药的试点商业化。另一款重点产品CU-10201,是该公司引进的盐酸米诺环素泡沫剂,已经在海外获批用于寻常痤疮治疗,其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已经获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适用于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患者的非结节性中度至重度寻常痤疮炎症性病变的局部治疗。
2月28日,原启生物(Oricell Therapeutics)宣布,继2022年7月完成1.25亿美元B轮融资后,公司于近日完成了4500万美元的B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RTW Investments与QIA(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卡塔尔投资局)联合领投,现有股东启明创投、建发新兴投资等继续投资。此轮融资款将主要用于支持OriCAR-017等核心项目在全球的临床开发。
原启生物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专注于创新细胞药物开发。据官网介绍,该公司搭建了OriAb抗体发现技术平台,构建了大容量、多样性抗体库,目前已获得抗GPC3、抗BCMA等一系列各种亲和力的分子并经过临床验证。此外,搭建了CAR-T技术平台OriCAR,设计引入了一系列独特的OriCAR信号元件,可以有效增强CAR-T的浸润,减少耗竭,抑制代谢微环境,提升持久性等多方面提高CAR-T对肿瘤的杀伤和。
目前,原启生物已有超过10个针对肿瘤治疗的细胞药物管线。重点关注肝癌、多发性骨髓瘤、胃癌、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具有广泛临床治疗需求的适应症。该公司的OriCAR-017,是一款靶向GPRC5D的CAR-T产品,其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IND申请已于23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
11月1日,舶望制药完成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华盖资本、元希海河基金、老股东三一创新投资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推进4个临床管线的全球开发、多个临床前候选药物分子(PCC)的发现、修饰技术平台和肝外递送技术平台的迭代升级,以及完善公司的专业团队建设。
舶望制药成立于2021年,位于上海,致力于开发新一代siRNA药物,为全球患者提供急需的、更好的治疗手段。据悉,舶望制药团队在核酸序列设计、化学修饰、GalNAc递送技术、肝脏外组织靶向递送技术、寡聚核酸合成、CMC等RNAi药物开发的全流程环节拥有多年专业经验,已经在舶望制药建立起完整的核酸药物开发平台。自成立以来,舶望制药已先后完成3轮融资,除本轮融资外,还包括21年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以及22年的超4亿元A轮融资。
舶望制药已有4条管线处于临床阶段,1条管线即将进入临床,多条管线确定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适应症领域涵盖心血管疾病、罕见病、乙肝、自身免疫、神经系统疾病等,已在中国、美国、澳洲等多地获得临床批件。
8月30日消息,益杰立科完成3200万美元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和奥博资本共同领投,原有投资方晨兴创投参与。本轮资金将用于该公司两个领先项目的临床前开发和早期临床验证,同时还将持续投入未来管线的研发,扩大领导团队建设,并对该公司已建立的核心技术平台持续投入。
益杰立科成立于2021年,位于上海,致力于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治疗多种疾病,开发下一代基因编辑疗法。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已完成3轮融资。目前,益杰立科已建立包括多个候选药物的产品管线,覆盖代谢、心血管、病毒性肝炎、眼科和罕见病等疾病领域。
据益杰立科新闻稿介绍,其EPIREG技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AI)算法不断探索以获得更优的CRISPR-Cas组件,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目的基因或同时操控多个基因的表达。在同类技术中,该技术平台不需要切割DNA,因此能避免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如脱靶效应、半衰期短和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结合该公司自有的专利脂质纳米粒(LNP)药物递送系统,其技术平台已在代谢、心血管、病毒性肝炎、眼科和罕见病等体内和体外模型中均得以验证,能将药物精确有效地递送到靶细胞和组织。
9月5日,宜明昂科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宜明昂科成立于2015年,位于上海,是一家以科研为导向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肿瘤免疫疗法。自成立以来,宜明昂科先后完成6轮融资。基于团队对有关CD47-SIRPα相互作用及其与其它肿瘤靶点或免疫检查点潜在协同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的理解,宜明昂科构建了一条围绕CD47靶点兼具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化产品组合。
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包含14款创新候选药物的在研管线,并有8个正在进行的临床项目,包括新一代CD47靶向分子及基于CD47的双特异性分子等。IMM01是宜明昂科核心产品之一,是一款具有IgG1-Fc区域的SIRPα-Fc融合蛋白。目前,IMM01正被开发用于单药或者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临床试验最快进展至1b/2期阶段。宜明昂科预计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启动关键性临床试验,并计划通过针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的小样本量研究,寻求加速上市批准。
5月12日,恒瑞源正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紫金港资本作为本轮主要投资机构继续加投,其他主要投资机构包括恒瑞医药、中科科创等。
恒瑞源正由恒瑞医药及源正细胞于2015年在上海创立,是一家专注实体瘤的免疫细胞治疗公司,已于2020年完成A+轮融资和B轮两轮融资。
目前,恒瑞源正针对实体瘤患者开发了多抗原自体免疫细胞注射液(MASCT)、TCR-T、TCR双抗等多个产品管线。其中,MASCT管线是针对实体瘤的多靶点细胞治疗产品,目前已有一款产品进入临床2期;TCR-T管线通过从多年MASCT临床治疗获益的肿瘤患者体内分离最优亲和力的TCR,积累了大量基于亚洲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的TCR数据;TCR双抗为标准化产品,可批量生产,效率比定制化细胞治疗产品更具优势。
6月27日,本导基因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鹏来资本、通德资本、山蓝资本、春和资本共同出资,融资额超2亿元。本轮融资将助力本导基因在研多个管线的临床申报和临床研究,新管线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基地建设和团队扩充。
本导基因成立于2018年,位于上海,是一家基因治疗创新药物研发公司,致力于为眼科、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多领域的难治性疾病开发创新药物。该公司拥有VLP mRNA递送平台(BDmRNA)和下一代慢病毒载体平台(BDlenti)。
围绕核心递送技术平台,本导基因建设了多条创新产品管线并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其中,进展较快的BD111为CRISPR抗病毒基因编辑药物,是一款体内基因编辑眼用注射液,利用本导基因的新型基因治疗载体——类病毒体(VLP)转导CRISPR基因编辑工具,直接靶向切割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基因组,达到降低甚至清除HSV-1病毒基因组的目的,从而实现对疱疹病毒型角膜炎的治疗。BD111已经在中国和美国获得临床试验批件,针对适应症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基质型角膜炎。
4月12日,礼邦医药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Pre-C轮融资。本轮融资参与方包括扬州国金投资、江苏鼎信资本、扬州龙川控股、某国际知名主权基金、礼来亚洲基金、泉创资本、三正健康投资、OctagonCapital、VeritionFund等。本轮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公司研发管线推进。
礼邦医药于2018年初孵化于中国上海,目前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主要致力于肾脏病以及其他相关慢性疾病的创新药物发现和开发。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已完成4轮融资,据新闻稿介绍,其于2021年5月完成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创造了中国肾脏病领域公司单笔最高融资金额记录。
礼邦医药已经建立起系列肾脏病新药产品管线,包括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适应症覆盖慢性肾病(CKD)/透析并发症、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等领域。目前,礼邦医药已有三款1类新药分别处于1、2、3期临床研发阶段。其中,进展最快的AP301是一款新型含铁磷酸盐结合剂,拟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高磷血症,已在中国获批开展3期临床研究。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0 项与 AP-305(Shanghai Alebund Pharmaceuticals)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