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重组人白介素-2 (四环生物)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重组人白介素-2 (四环生物)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重组人白介素-2 (四环生物)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项与 重组人白介素-2 (四环生物) 相关的新闻(医药)风雨飘摇的四环生物,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2025年2月28日日,四环生物公告,预计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这将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的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
也就是说,四环生物的股票,在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将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如果论资本市场历史,四环生物绝对资深。
四环生物的前身为江苏三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18日,早期主要从事纺织等传统业务。1993年4月26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
国资本市场早期上市公司之一。
2001年,江苏四环生物以3.2亿元注册资本收购了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正式更名为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战略转型至生物医药领域。
从产业历史来讲,北京四环生物大有来头,这是我国最早从事基因工程药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拥有重组人白介素-2等核心产品技术。
早在1997年,四环生物制药就成为国内首家获准正式生产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
(德路生)的企业,从而成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IL-2抗肿瘤生物制剂的生产厂家。
2005年,四环生物推出全球首支IL-2水针剂型“新德路生”,解决了传统冻干粉针的二次污染问题,并获得国家专利。
此外,四环生物还拥有欣粒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环尔博(重组人)等生物试剂。
进入新世纪,市场上新的IL-2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四环生物完全没有跟上。
四环生物的IL-2产品属于天然或未改良版本,存在半衰期短(约15分钟)、需频繁给药的问题。相比之下,其他公司纷纷通过工程化改造(如突变体、PEG修饰)延长半衰期并降低毒性,四环生物的产品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公司股权层面,四环生物也在陷入一场更大的风波。
2019年9月19日,四环生物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据2014年-2018年年报信息,四环生物一直表示公司无实控人,股权较为分散。
但证监会调查,资本大佬陆克平从2014年2月20日起,通过19个账户组实际控制四环生物39.42%(截至2018年4月11日),但从未进行过披露、也未发出收购要约。
公开信息显示,陆克平出生于1944年,曾在江苏江阴一家毛纺厂担任厂长,并在1990年代创立了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
鼎盛时期,陆克平曾是各种富豪榜上的常客,并一度拥有四家上市公司,但是其中三家已经退市,目前四环生物是仅剩的独苗。
证监会对四环生物和陆克平的拟处罚决定:对陆克平将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且责令改正、警告并合计罚款2734万元;对四环生物董事长孙国建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且对四环生物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
鉴于公司上述年报披露中的虚假陈述,大量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提起民事诉讼。仅仅2021年昆山三家机构投资者索赔金额达2.66亿元,2024年仍有新增诉讼案件。
2024年11月5日,四环生物披露,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陆克平,因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依法扣押的涉案违法所得2.32亿元,则被予以没收。
2024年12月,福建碧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成为四环生物新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为邱为碧。
这种控制权常年的频繁动荡,对于公司的影响显而易见,公司战略规划缺乏连贯性,稳定发展也无从谈起。
如果最终四环生物的年报数据没有大的意外,这家在A股存续了30多年的老牌上市公司,很可能真的到了说再见的时刻。
医药研究报告分享营
收集与分享全市场主流医药研究报告
每天仅需0.8元
畅享超过2000篇存量精选医药研究报告
每年新增额外500篇
100 项与 重组人白介素-2 (四环生物)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