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项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试验Efficacy of Intradermal Hepatitis B Vaccine in Renal Failure Patients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remains an important clinical issue among patients on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Seroconversion rate as defined by an anti-HBs Ab titer > 10 IU/L after intramuscular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HBVv) remains poor in this cohor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adequate anti-HBs response include older age,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nd low hepatitis B vaccine dose. Various small-scale studies including multiple high dose intramuscular vaccination or multiple small dose intradermal vaccination were attempted with variable response. Recent study on dose sparing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 delivered via a novel intradermal microneedle has demonstrated good immunogenic responses similar to full-dose intramuscular vaccination. Imiquimod, a synthetic TLR7 agonist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DNA virus infection,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vaccine immunogenicity. The investigators therefore propos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intradermal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with this novel device with intramuscular in patients on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Estudio con pacientes en prediálisis y diálisis renal para evaluar la seguridad, tolerabilidad e inmunogenicidad de la vacuna recombinante contra la hepatitis B fabricada mediante un proceso modificado A Study in Renal Predialysis and Dialysis Patients of the Safety,Tolerabil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Manufactured with a Modified Process - Estudio en diálisis de la vacuna de la Hepatitis B (recombinante)
100 项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6
项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 相关的新闻(医药)国庆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港股艾美疫苗的股价发生了极其剧烈的波动,大跌逾50%。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价异动此前几乎没有预兆。唯一一条相关消息发生10月8日,当日艾美疫苗发布公告称,为推动业务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以及保障公司经营目标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实现,决定启动A股上市计划。在生物医药行业,“A+H”上市并不鲜见,即便不算利好,似乎也不能构成大跌的理由。这家国内市场占比数一数二的疫苗企业,到底发生了什么?股价为何异动资料显示,艾美疫苗成立于2011年,前身是沈阳沃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完成改制,变更为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港股之前,艾美疫苗原本试图在A股上市。2020年年底,艾美疫苗曾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上市。不过次年6月,双方终止了辅导协议,同月,艾美疫苗递交港股上市招股书。经过两次递表后,2022年10月6日,艾美疫苗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对于昨日的股价大跌,不少投资者猜测是由于大股东减持所致。港股《上市规则》对控股股东减持做了诸多限制性约束,例如第10.07条规定,自证券开始买卖日起6个月内不得出售证券;上市6个月禁售期届满,紧接着的6个月内可以出售证券,但出售的规模不能导致其失去控股股东地位(即“6+6”)。规则中还对“特专科技公司”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即,对于已商业化公司约定了为期12个月的禁售期,对于未商业化公司则约定了为期24个月的禁售期。此外,对于注册地在境内的H股发行人,还要遵循《公司法》规定,第141条“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艾美疫苗的注册地在北京,适用于《公司法》;其主营业务为生物科技领域,也属于“特专科技”范畴。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6日,艾美疫苗上市刚好满十二个月,禁售期届满。不过,艾美疫苗很快就针对这一猜测发表了公告:确认集团的运营、财务和现有产品的销售情况均正常,且在研管线疫苗的研发均按计划正常推进;且公司持有H股权益的董事均未直接或间接、自愿或非自愿地出售或以其它方式处置其各自持有的H股。正当股民和投资者们还在风中凌乱时,今天,艾美疫苗股价终于有了少许反弹,截至发稿,涨幅为9.73%。承压的业绩如果股价的大幅波动不是技术面的缘故,就需要去业绩上找原因。根据艾美疫苗2022年年报,按2021年疫苗产品批签发量计,艾美疫苗是中国第二大、民营第一大的全产业链疫苗集团,以及中国mRNA疫苗赛道领先的头部企业。此外,艾美疫苗还是首批根据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授予P3实验室建设许可的两家中国人用疫苗公司之一。但实际业绩却并没有看上去这样美好。根据艾美疫苗招股书显示,其在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别为9.52亿元、16.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4.0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7.0%、82.7%,净利率分别为12.59%、24.45%,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但到了上市前一年的2021年,艾美疫苗的业绩却忽然由盈转亏,当年收入为15.7亿元,毛利率82.5%,同前一年相差无几,却产生了6.76亿元的净亏损。对于该巨额亏损的原因,招股书的解释分为两点:一是高达9.52亿元的巨额“股份报酬开支”;二是3.07亿元的研发支出,用于开发其22款在研疫苗的管线。而这笔“股份报酬开支”中,约94%一次性发给了公司实际控制人周延:2021年6月1日,董事会批准向由周延持股99.99%的西藏赤诚之心发行4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按当时艾美疫苗271.7亿元的估值,这笔股份价值约为8.97亿元。到了2022年和今年上半年,艾美疫苗依旧维持亏损,营收分别为12.64亿元、5.41亿元,归母净亏损分别为3.2亿元、2.5亿元,对此,艾美疫苗的解释是上半年研发支出大幅增加,所得税费抵免金额减少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以及收入略有下降。据艾美疫苗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2023年度上半年的研发支出为3.99亿元,较2022年同期上升105.4%。上升原因是随着研发进度不断推进,相关专业服务费(包括临床试验费)、研发材料以及能源消耗等费用增加,主要是期内mRNA疫苗海外临床试验费大幅增加,四价流感疫苗和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研发进度推进,相关研发费用增加。所得税开支方面,2023年度上半年所得税抵免金额为5240万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减少1.308亿元,下降71.4%,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某子公司受地方所得税政策影响,所得税率由25%下降至15%,导致一次性递延所得税抵免金额较大。此外报告中还提到,受到市场因素影响,狂犬疫苗收入下降。根据招股书资料,艾美疫苗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收入来自于人用狂犬病疫苗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产品,对单一产品依赖性巨大。而近两年来,两款产品的销售均有所放缓。(回复“CM10”,获取医药资本市场E周动态,欢迎订阅)能否穿越寒冬?从业绩上看,艾美疫苗存在许多隐忧:不仅主力产品市场份额承压,在给管理层“发薪水”方面又显得过于慷慨。尽管按2021年的批签发量计,艾美疫苗是中国第二大疫苗公司,但这个“第二”却有些名不副实:其所占市场份额仅为7.4%,同第一名,份额35.5%的国药中生相差出了好几个数量级。何况如今是生物医药资本寒冬,企业的自研和商业化能力都会被投资者置于放大镜下审视。那么其在研管线是否能当大任,供其穿越寒冬,挺进下一个阶段呢?艾美疫苗2023半年报提到,目前公司已经商业化八款针对六个疾病领域的疫苗产品,其中占主力地位的依然是乙型肝炎疫苗和人用狂犬病疫苗。主力之外,管线中还有针对14个疾病领域的23款在研究疫苗,已有9个品种一共取得了14个临床批件。其中针对二价Delta-OmicronBA.5 mRNA新冠疫苗的海外III期临床试验正处于收尾阶段、EV71-CA16二价手足口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已进入临床、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已完成III期临床全程接种和采血、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已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无血清Vero細胞)已于2022年10月取得临床批件,并于2023年7月启动III期临床试验,以及A、C、Y及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4)已于2023年2月启动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4年启动III期临床。9月20日,艾美疫苗发布公告称,无血清狂犬疫苗Ⅲ期临床已完成全程接种后7天安全性观察,结果表明首剂接种至全程免后7天安全性良好。但这些管线资产要么还处于早期,要么市场在萎缩。以二价Delta-OmicronBA.5 mRNA疫苗为例,随着疫情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市场对新冠疫苗的需求陡降,“新冠疫苗第一股”康希诺殷鉴不远。和大多数同行不一样的是,艾美疫苗的高管团队大部分出身于投资行业,而非科学家。例如实控人周延从本科到博士取得的都是工商管理学位;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兼执行总裁关文亦然,且加入艾美疫苗前主要负责投资管理工作。2018年-2022年,艾美疫苗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620万元、9890万元、1.58亿元、3.07亿元、5亿元,尽管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绝对值在疫苗行业竞争力依旧并不高。少量的研发投入,却撑起了二十余条管线。这是因为其管线资产大都并非自研,而是通过并购得来。据招股书,2015年,艾美疫苗收购艾美诚信的全部股权,获得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2016年,收购艾美康淮的控股权益,获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2017年,收购艾美卫信的控股权益,获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腮腺炎疫苗和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2021年,收购丽凡达生物50.1546%的股权,开始了在mRNA新冠疫苗方面的研究及生产布局。难怪其2023年中报里对自身管线资产的形容是“我们力争获取最好的行业资源,经过超过十年的有机增长以及外部资源整合,我们已成为中国疫苗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这一系列持续不断的并购活动,撑起了艾美疫苗的巨大管线资产,但这样的模式能够驱动多久?如今其又试图回到A股,给出的理由是“为推动业务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以及保障公司经营目标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实现”,这样的说法是否能够成立?一系列疑问,都有待观察。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今日,中检院发布生物制品批签发信息公示表(签发日期:2023年4月10日至2023年4月16日),本批次共有115个生物制品通过批签发,包括:科兴(大连)疫苗技术有限公司,水痘减毒活疫苗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艾美诚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人凝血酶,人血白蛋白
近日,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此次发行规模极小,发行价定在每股16.16港元,出售的公司股份占比不到1%,仅筹集1.57亿港元。若超额配股权未获形式,预计此次全球发售将带给艾美疫苗约7001万港元的所得款项净额。10月6日上市首日开盘破发,每股报价15港元,截止当日收盘时,每股报价16.66港元,涨幅3.09%,翌日(10月7日)股价更是狂飙38%,中午收市时至每股23港元。图1 艾美疫苗挂牌上市(图源:艾美疫苗官网)艾美疫苗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20年12月,艾美疫苗就计划登陆科创板,但考虑到联交所上市与疫苗企业活跃的市场环境更加匹配,艾美疫苗改变了上市计划及程序,在2021年6月终止上市前辅导并转战港交所。然而,不到一个月就被罕见驳回。在等待了港交所规定被“发回”公司若要再次申请必须等待的8周后,艾美疫苗第二次申请上市,但其后申请自动失效。本次是艾美疫苗第四次冲击上市,于2022年4月递交招股书,9月通过聆讯,高盛、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麦格理为其联席保荐人。民营之星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艾美疫苗是唯一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全部五种经过验证的人用疫苗平台技术的中国疫苗企业,其拥有的五种平台技术即细菌疫苗平台技术、病毒疫苗平台技术、基因工程疫苗平台技术、联合疫苗平台技术以及mRNA疫苗平台技术。目前艾美疫苗已有8款产品完成商业化,覆盖6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此外还有针对13种疾病领域的22款在研疫苗,其中5款处于临床阶段,预计其中至少四款将在2023至2025年推出。在研的mRNA新冠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图2 艾美疫苗的疫苗产品及在研疫苗(图源:艾美疫苗招股书)艾美疫苗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产业链民营疫苗集团”,也是目前国内持证品种最多的民营疫苗制造商。因其上市之前估值、市场份额及行业影响力就远超很多其他上市的疫苗企业,被业界誉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艾美疫苗凭借300亿人名币的估值位列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第一名,其后是艾博生物(270亿)、菲鹏生物(195亿)。按2021年的批签发量(不包括新冠疫苗),艾美疫苗是中国第二大疫苗制造企业,市占率达到7.4%,仅次于国有企业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占率35.5%)。图3 2021年按批签发量划分的中国十大疫苗制造商(图源:艾美疫苗招股书) 收购之策
虽然产品管线丰富,但于往绩记录期间,艾美疫苗收入的大头由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孙酵母)和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这两款产品带来。按批签发量计,2021年艾美疫苗是全球及中国最大的乙型肝炎疫苗供货商和中国第二大人用狂犬病疫苗供货商,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为45.4%和18.1%。不过,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疾控中心的采购减少,从2020年开始,狂犬病疫苗的销售收入出现下降,导致了2021年收入及毛利的略微下降。有意思的是,这两款拳头产品以及现有的另外几款疫苗产品均非出自艾美疫苗的自研,而是来自收购。2015年12月,艾美疫苗收购艾美诚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拿到了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2016年11月,收购了艾美康淮生物制药(江苏)有限公司的控股权益,获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2017年11月,收购了艾美卫信生物药业(浙江)有限公司的控股权益,获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腮腺炎疫苗,并通过艾美卫信间接控制荣安生物80%的股权,获得了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依靠收购荣安生物、艾美诚信、艾美康淮及艾美卫信的四个持证工厂,艾美疫苗走捷径满足了国家对疫苗生产需要合规持证的要求,设计年产能合计达九千万剂。 2021年5月,艾美疫苗再度出手,收购了丽凡达生物50.1546%的股权。丽凡达生物是一家专注于mRNA药物研发的临床阶段创新生物科技公司,拥有覆盖药物设计、生产及交付的专利mRNA平台技术。由此,艾美疫苗加速了公司在mRNA新冠疫苗方面的研究及生产布局能力,成为了国内最早拿到mRNA新冠疫苗临床批件的三家企业之一。mRNA之局
相较于传统的减毒/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mRNA疫苗在经历了合成、修饰和递送技术的进步之后,稳定性和翻译效率大幅提升,在安全性、靶点选择、疗效和制造效率、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巨大优势,且避免了与基因组DNA相互作用的风险。三位诺奖得主曾点评mRNA技术称,除了针对新冠病毒,它还有更广泛的治疗潜力,可以说开创了一个用于更广泛疾病治疗的“mRNA时代”。2021年2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也将mRNA疫苗排在了首位。辉瑞更是凭借mRNA疫苗产品实现2021年367.8亿美元的总营收。mRNA疫苗诱人前景加之新冠疫情流行的背景下,国内多家企业争相驰入赛道。2022年9月,沃森生物发布公告称,与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aX(ARCoV)III期临床试验于近日分别获得了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药监部门的批准。该疫苗是中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mRNA疫苗。2022年4月,斯微生物对外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海外临床试验数据初步证实,该疫苗对当前新冠病毒流行株具有保护效力,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相关数据将递交给中国监管机构,将在中国启动一期/二期临床试验。同月,石药集团和康希诺生物也均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其各自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已分别获得获国家药监局的IND批准和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结合各家研发进程和效果来看,艾美疫苗在这场mRNA疫苗之争中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领先。收购丽凡达所得的mRNA新冠疫苗(LVRNA009)I期临床数据获得业界好评。2022年8月,Ⅱ期临床数据揭晓,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对Omicron株效果明显。另外,艾美疫苗还有一款新冠Delta株mRNA疫苗处于临床前阶段。此外,艾美疫苗还将研发针对狂犬病毒及RSV的mRNA疫苗,希望对市场上传统疫苗产品形成逐步替代。在产业化方面,艾美疫苗也作了充足准备,其在建的mRNA疫苗生产车间设计年产能将达到4亿剂。能否持续领跑,并在肿瘤、单克隆抗体及蛋白质药物的替代、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心力衰竭、罕见病、辅助生殖手术及医学美容等多个领域有所成就,艾美疫苗的表现令人期待。亏损之谜值得注意的是,艾美疫苗2019年-2021年的总收入分别为9.52亿元、16.38亿元和15.70亿元,净利润则为1.20亿元、4.00亿元、-6.76亿元,在2020年实现234.2%的大幅增长之后,2021年却发生了巨额的亏损。招股书给出的解释是这一年给出了高达9.52亿元的股份报酬开支,其中一次性股份报酬开支达8.97亿元,接近当年研发支出的三倍。艾美疫苗认为,在2021年6月,西藏赤诚之心以每股面值1元认购的4000万股股份,所支付的对价低于股份的公允价值,公司将该交易视作以股权结算的股份报酬。西藏赤诚之心99.99%的股权由艾美疫苗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周延掌握。而截至艾美疫苗IPO前,周延直接及间接通过西藏赤诚之心及众人行持股比例为35.83%,其兄弟周杰、周欣分别持股3.33%。撰文|风立宵排版|乔维钧End参考资料:[1]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21年11月17日,https://pdf.dfcfw.com/pdf/H2_AN202111231530696976_1.pdf.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往期精选
围观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Svante Pääbo获奖
热文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获奖
热文 阿尔茨海默症不是脑部疾病?多伦多综合医院提出新假说
热文
TOP10!全球最具生产力的10家生物制药公司
热文
不止复活猛犸象!开发“人造子宫”的Colossal再次推动分子革命!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100 项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