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JHM02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JHM02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JHM02 相关的专利(医药)
4
项与 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JHM02 相关的新闻(医药)当产业资本悄然布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合成生物学这一前沿赛道正迎来它的高光时刻。“风口站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雷军这句经典创业言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再度得到验证。随着央企加速在这一赛道布局,合成生物学不仅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更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争夺未来科技制高点的关键力量。从华润、招商局到国药、保利,巨头们正通过资本与技术的双轮驱动,悄然改变着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格局。一、央企布局:国家队的技术争夺战当投机性资本退潮,产业投资正经历价值锚定与基本面重估的深度重构。在这一背景下,央企作为“国家队”率先嗅到合成生物学的战略价值。华润系率先发力,通过“并购+研发”双轮驱动打造医药合成生物闭环。近日,华润医药发布公告,将与华润医药(汕头)、华润双鹤等合伙人成立规模为5亿元的基金,主要投向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物及生物技术领域的高增长企业。这并非华润首次布局。2022年8月,华润集团就已通过旗下华润双鹤,以5亿元并购全球第二大辅酶Q10原料供应商神舟生物,快速切入合成生物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成立的华润双鹤合成生物研究院,已构建覆盖工业酶、工业菌的7大技术平台,并启动中试基地建设,目标直指大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等核心领域。招商局集团则选择了生物基材料这一细分赛道。今年6月,招商局以66亿元战略投资凯赛生物,将其生物基聚酰胺技术推向产业前台。招商局联合合肥市政府、宁德时代,正构建“单体-树脂-复材-应用”全产业链,试图以“生物制造+新能源”模式重塑材料供应链。国药集团作为医药央企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中明确提出: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国药现代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就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已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将克拉维酸实验室效价提升5%。保利集团则从基础研究破局,旗下中国食品院长达90余年的生物发酵研究积累,为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该院在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频现突破:基因工程改造传统发酵菌种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参与制定合成生物学领域首个国际标准。二、企业案例:通化东宝与君合盟的技术突围在合成生物学的大潮中,一批创新型企业正凭借技术突破迅速崛起,成为央企布局中的重要棋子。通化东宝作为“胰岛素一哥”,早在2008年就建成了年产3000公斤的重组人胰岛素冻幹粉生产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三大重组人胰岛素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通化东宝进一步向合成生物学领域延伸。2024年5月,公司作为B轮投资者,以自有资金1亿元通过增资形式对君合盟生物制药(杭州)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取得本次增资完成后8.6759%的股权。君合盟是一家前沿蛋白药物的创新企业,在神经治疗、皮肤抗衰、皮下填充、内分泌等领域,从事重组蛋白质创新药物的开发以及合成生物学领域创新产品开发。该公司成功突破了重组人胶原蛋白的规模化发酵与纯化技术,实现20吨发酵体系下的稳定表达,顺利完成相关产品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开发。君合盟在研产品线包括JHM03(重组A型肉毒毒素)、JHM08(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JHM09(重组III型人胶原蛋白)、JHM01(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和JHM02(重组长效生长激素注射液)。另一家企业安睿特则专注于重组人白蛋白的研发与生产。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的产业化开发及规模化生产。经过多年的研发,安睿特已拥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并于2018年在通化东宝科技园建成了发酵规模10万升、纯化、制剂联动的自动化生产线。2025年4月,安睿特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国内Ⅲ期临床研究完成揭盲,取得了良好的数据,其中包括完全符合国家要求的临床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安睿特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于2024年4月正式获得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联邦卫生部批准上市,成为全球唯一上市销售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产品,填补了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空白。三、市场前景:合成生物学的黄金十年合成生物学正以“生物铸造厂”的颠覆性姿态重构全球产业格局,其技术革新与市场扩张正在重塑制药、医美、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底层逻辑。根据DeepTech数据,2016年到2021年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从35.3亿美元增长至73.7亿美元,CAGR高达83.6%,其中医疗健康领域增速最快。这一增长势头在未来仍将持续。以重组胶原蛋白市场为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在2022年至2027年期间将以50%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扩容,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47亿元人民币。政策层面,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作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明确将加快发展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列为重点任务。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跟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支持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具体政策,从人才、资金、平台建设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在临床应用层面,合成生物学通过融合基因疗法与细胞疗法,将携带人工合成治疗性基因回路的工程化细胞精准植入体内,以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突破传统药物递送机制的创新手段,为癌症、遗传疾病等难治性病症提供了精准干预的新路径。四、挑战与未来:站在风口的“猪”如何高飞尽管前景广阔,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仍面临技术、市场和人才等多重挑战。技术壁垒是首要难题。菌种稳定性、表达效率、规模化生产等环节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以重组蛋白表达为例,如何提高表达量、保证产品稳定性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商业化落地是另一大挑战。实验室研究成功只是第一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并降低成本才是商业化成功的关键。安睿特历时十年才完成重组人白蛋白的研发并推向市场,可见其商业化之路并不平坦。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国际巨头如GinkgoBioworks、凯赛生物的技术专利壁垒,对国内企业形成压力。在重组人白蛋白领域,安睿特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获批上市,但后续国际市场的拓展仍需克服诸多障碍。面对这些挑战,央企与创新企业的合作成为破局之道。石药集团通过国方先导基金完成对君合盟生物的数千万元战略注资,看中的正是君合盟在重组肉毒毒素在严肃医学领域的探索潜力。通化东宝投资君合盟,则是看中其在重组人胶原蛋白、生长激素和重组A型肉毒毒素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君合盟已构建了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A型肉毒毒素等具有显著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管线。自成立以来,君合盟已累计完成6轮融资,总额超6.5亿元,吸引了包括通化东宝、新氧集团、国投旗下国投创合等在内的知名机构和企业参与投资。---合成生物学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钥匙。央企的密集布局,既是对“卡脖子”技术的突围,也是对生物经济未来的卡位。随着华润、国药、招商局等央企加速入场,合成生物学这颗“种子”正在中国肥沃的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未来有望长成参天大树。$上证指数(SH000001)$$深证成指(SZ399001)$$创业板指(SZ399006)$
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
目前,合成生物学已应用于医疗健康、食品消费、美妆护肤、化工、能源、材料、农业等众多细分领域,正在为市场带来不可估量的想象力。据经济合作组织预测,到2030年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全球工业生产总值的35%。
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合成生物学领域已完成24起投资,其中多起投资超过亿元。在今年上半年宣布完成融资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中,动脉网注意到一家背靠传统药企、未有产品上市却接连斩获多轮亿元融资的君合盟生物制药(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合盟)。
君合盟成立于合成生物学还未成为热门赛道的2020年,基于创始核心团队平均20年的研发和大规模产业化经验搭建的重组蛋白药物开发平台,已成功布局聚焦医美与消费医疗并向严肃医疗拓展的5条核心管线,其中进展最快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已完成III期临床入组,在6月底君合盟举办的首次技术开放日,围绕技术难点、管线布局、产业化动向等问题,动脉网与君合盟董事长徐葵、CMC研发总监沈玉保博士、临床医学总监林丹花及特邀顾问、高级工程师顾其胜教授进行了对话。
君合盟杭州总部
20年产品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经验,君合盟打造全长氨基酸序列与三螺旋结构的重组I/III型人胶原蛋白
研发日当天,君合盟宣布已成功突破重组人胶原蛋白的规模化发酵与纯化技术,实现二十吨发酵体系下的稳定表达,并顺利完成相关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开发。新闻稿显示,这标志着行业由动物源胶原向重组人胶原替代转型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更预示着产业正加速迈入使用重组人胶原蛋白材料的新时代。
从胶原蛋白的研发历程来看,胶原蛋白已经历过以动物源胶原蛋白提取产品为主的早期应用阶段,正在实现从基于结构生物学、基因工程学和蛋白质工程学开发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向开发重组胶原蛋白更多应用场景的商业化探索阶段的跨越。
君合盟董事长徐葵
对于君合盟而言,这种跨越也体现在产品的布局上。“秉持着‘让患者受益’的研发思路,君合盟没有仅局限在消费医疗领域,而是同时兼顾严肃医疗布局。”君合盟董事长徐葵说。以君合盟在胶原蛋白产品的布局为例,目前君合盟在研两种类型的胶原蛋白,分别为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及重组III型人胶原蛋白。“这两种类型的胶原蛋白不仅能够满足皮肤填充、祛皱护肤等消费医疗领域的需求,还能够在严肃医疗领域,如再生医学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君合盟特邀顾问、高级工程师顾其胜教授指出。
君合盟特邀顾问、高级工程师顾其胜教授
据介绍,君合盟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及重组Ⅲ型人胶原蛋白与天然I/Ⅲ型人胶原蛋白结构高度一致,同时实现了全长氨基酸序列与三螺旋结构,生物学活性完整,稳定性强。目前,其重组Ⅲ型人胶原蛋白已申报II类医疗器械,Ⅲ类医疗器械的临床前研究正在进行中。
核心团队平均20多年的研发和大规模产业化经验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君合盟CMC研发总监沈玉保博士曾担任国家一类创新药“重组VLP蛋白质疫苗”的研发总负责人,主持并实施多个基因工程药物、生化药物、长效表达与制备平台的构建,同时主持PEG化长效蛋白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临床医学总监林丹花则主导完成过超10款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的临床开发,覆盖内分泌CNS、心血管、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具有近20年生物医药行业临床、项目管理和监管政策研究的经验。
而君合盟的董事长徐葵曾领导建设过亚太地区共享服务中心及跨境业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人民币,拥有十余年的跨国企业管理经验。这成为君合盟产品最终走通商业化的有力支撑之一。
突破制备瓶颈,四大技术平台兼顾创新性+成药性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胶原蛋白制备方法主要有动物源提取和基因工程法两种。动物源提取产品尽管能够保持完整的三螺旋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但其疾病感染风险、免疫排异风险、产能限制及纯度控制的难题,制约着更广泛的应用;基因工程法虽然能够规避部分难题,但技术成熟度、生物活性问题及成本仍需要一定时间来攻克。
提取和纯化是胶原蛋白产品开发的核心,如何在不损害胶原蛋白原有性质的前提下,高效去除杂质、提升纯度,成为每一个产业化团队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胶原蛋白产品的开发中,我们模拟天然胶原蛋白人体内的产生过程,设计技术路线,制备在序列长度、组成、高级结构等方面与天然人胶原蛋白相一致的重组人胶原蛋白。”沈玉保博士说。
君合盟CMC研发总监沈玉保博士
基于此,君合盟打造了兼具创新性和成药性的重组蛋白药物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平台,包括四个部分:原核Fc融合蛋白缓释平台、蛋白质高效表达平台、蛋白质分离纯化平台和蛋白质体外复制&自组装平台。应用平台技术,君合盟成功解决了动物源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及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功能性片段不能行使三螺旋的全部生物学功能问题,并成功突破制备技术及规模的产业化难题。
同时,借助平台技术,在确保提取效率和纯度的同时,君合盟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突破了非天然Fc融合蛋白体外折叠的限制,是目前在研较少与天然人胶原蛋白结构组成、序列长度及生物学功能相一致的重组人胶原蛋白产品。
围绕目前开发的重组人胶原蛋白产品,君合盟也正在探索新的适应症范围。“这种探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功能材料,包括人工皮肤、人工血管和人工角膜等;二是新型仿生材料,依靠材料本身的天然特性,结合人体细胞或组织的自然构成制备新型环境友好材料。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在胶原蛋白原料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更仿生、更智能、更友好的终端产品开发,实现技术创新、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沈玉保博士说。
“另一个方面来说,医美领域新型复合材料的不断出现和应用,去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已经成为了医美市场的一种趋势。”顾其胜教授说。
从这个角度而言,君合盟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君合盟产品的布局,除胶原蛋白之外,还有重组A型肉毒毒素和重组人生长激素。
重组A型肉毒毒素已达商业化规模,重组人生长激素已进入临床Ⅲ期
君合盟生产车间
据介绍,目前,君合盟在通化与杭州两地均布局生产车间。其中,位于通化的重组A型肉毒毒素生产线于2023年7月开始生产,最大年产量可达400万支。
君合盟的JHM03重组A型肉毒毒素采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利用合成生物学和重组蛋白高表达技术,打造出由150 kDa单一分子构成的重组A型肉毒毒素,有效解决了传统肉毒毒素生产菌株肉毒杆菌的生物安全问题,同时生产工艺步骤大幅缩减,流程时间大幅缩短,具备纯度高、免疫风险低、安全性好、生产成本低、批次间一致性稳定等多重优势。目前,采用5L的发酵罐生产,已可以充分满足商业化规模的需求。
君合盟临床医学总监林丹花
据临床医学总监林丹花介绍,目前重组A型肉毒毒素已于四月底完成以成人中重度眉间纹为适应症的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随访,是全球第二家进入临床阶段的重组A型肉毒毒素。而在适应症方面,除了眉间纹之外,君合盟已申请成人脑卒中后的上肢痉挛适应症,进一步扩展重组A型肉毒毒素在严肃医疗领域的应用,预计今年9月份获得临床试验许可,随后进入临床试验。
生长激素是君合盟目前进展最快的管线。在这方面,君合盟共打造了两款产品——JHM01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与JHM02重组长效生长激素,均由位于杭州的生长激素生产线生产。
JHM01适应症为儿童生成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生长障碍,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JHM01 PK、PD特性与诺泽®生物等效。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君合盟共招募180例患者,通过每日一次给药进行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试验,目前已经完成患者入组。利用君合盟特有的技术路线进行生产,有望解决现有产品患者费用负担重、渗透率和治疗率低的困境,并实现国产替代。
JHM02采用大肠杆菌来表达Fc融合蛋白,具有相对CHO细胞表达显著降低的制备成本。在分子设计方面,君合盟通过对人体内GH-GHR作用机制的充分研究,自主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结构。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显示,JHM02有望实现双周给药,相较现在已上市长效生长激素每周给药一次,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访谈的最后,君合盟董事长徐葵透露,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出海趋势下,目前君合盟在研管线均有国际化计划,正在进行技术交流和BD商业化合作的洽谈。“在管线布局和推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患者需求导向、市场驱动研发的思路,并保持开放、积极的态度不断‘向前一步’。”
不久前,君合盟完成了由通化东宝投资的1亿元的B1轮融资,新闻稿显示,未来将借助通化东宝在临床、商业化方面的优势和资源,积极推进公司核心管线的研发进程,结合市场需求不断丰富、迭代创新重组蛋白产品管线,早日造福广大患者与用户。
在生物制造的政策东风下,我们期待君合盟生物迈向新高度。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5月8日,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以自有资金1亿元通过增资形式对君合盟生物制药(杭州)有限公司进行投资,以取得本次增资完成后在全面稀释基础上公司8.6759%的股权。君合盟是一家前沿蛋白药物的创新企业,在神经治疗、皮肤抗衰、皮下填充、内分泌等领域,从事重组蛋白质创新药物的开发以及合成生物学领域创新产品开发,主要在研产品有 JHM03(重组 A 型肉毒毒素)、JHM08(重组 I 型12人胶原蛋白)、JHM09(重组 III 型人胶原蛋白)、JHM01(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和 JHM02(重组长效生长激素注射液)。其中,重组人生长激素从 I 期临床推进至 III 期临床,并已完成患者入组;重组 A 型肉毒毒素从临床前研究推进至 I/II 期临床,并已完成 I 期临床研究,进入 II 期临床;开发了全新管线重组 I/III 型人胶原蛋白,并已完成工艺开发以及规模化放大,已提交 II 类医疗器械证注册申请。此外,重组肉毒素和重组人胶原蛋白均实现了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具有商业化规模的生产车间均已建成投产。通化东宝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的定价主要基于君合盟的核心团队、技术平台、项目研发进展、研发能力,结合重组生长激素、重组 A 型肉毒毒素和重组 I/III 型人胶原蛋白市场广阔的前景以及未来市场预期。本次增资款项将主要用于君合盟研发管线的投入,以加速其研发进展的推进。 通过此次增资,通化东宝将获得君合盟现有的及将来的研发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类开发及商业合作优先权,将有助于未来公司业务范围延伸至消 费医疗领域,产品体系将进一步丰富与多元化,有利于改善公司收入结构,提升持续盈利能力。
100 项与 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JHM02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