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周海媚到坣娜,红斑狼疮阴影犹在;从白血病到淋巴瘤,癌症威胁未去。但如今,细胞治疗正改写命运——治疗费降至十万元级,漫长疗程缩为一针注射。全球药企千亿押注“体内CAR-T”,一场更安全、普惠、高效的医疗革命已拉开序幕。
一、“不死的癌症”与新希望
2023年至2025年,演员周海媚、歌手坣娜相继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去世,让这种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再度引发关注。
几乎在同一时期,一项名为体内CAR-T的革命性技术,在对抗SLE和多种癌症的战场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二、什么是体内CAR-T?为何说是“降维打击”?
要理解它的革命性,我们先看传统的CAR-T疗法:
过程繁琐: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 → 在实验室“武装”成CAR-T细胞 → 扩增 → 回输体内。
耗时费钱:整个过程需3-6周,治疗费用在国内高达百万元级。
而体内CAR-T,如同一次精准的“体内快递”:
做法:直接将携带CAR基因的“指令”(通过mRNA或慢病毒载体)注射到患者体内,让人体的T细胞原地变身成为CAR-T细胞。
优势:流程极大简化、成本有望指数级降低。业内预测,未来其治疗费用可能从百万元降至十万元级别,比许多常规放化疗还低。
三、临床突破:从白血病到红斑狼疮
鉴于体内CAR-T疗法的诸多优势(特别是成本方面的优势)及当前肿瘤治疗未满足需求(血液瘤缓解率高但易因抗原丢失、细胞耗竭复发;实体瘤受免疫微环境等制约,ORR多低于10%)。全球已有约14条体内CAR-T管线进入临床阶段,部分早期数据令人鼓舞:
红斑狼疮(SLE)(NCT06801119)
虹信生物于2025年8月29日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核心产品HN2301的IND申报与IIT临床研究。融资成功主要基于该产品在IIT临床试验中取得的积极结果。
HN2301是基于MagicRNA平台开发的靶向CD19的mRNA-LNP产品,用于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安全性:未发生3级或以上CRS或ICANS。部分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和IL-6升高,3例接受托珠单抗治疗,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肝酶升高或血细胞减少,仅见一过性淋巴细胞减少。
药效/药代:输注6小时后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CAR-T细胞,峰值出现在6小时,2–3天内回落至基线。4mg剂量组实现B细胞完全清除(<1个/μL),持续7–10天,CD69表达上调提示细胞激活。
有效性:患者抗核小体抗体与抗dsDNA抗体水平显著降低,补体水平恢复正常。所有5名患者3个月后SLEDAI-2000评分均下降,疾病活动度得到控制。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NCT06691685)
产品:ESO-T01(EsoBiotec与普瑞金生物合作)
载体:慢病毒,靶向BCMA
研究设计:针对4名既往多线治疗失败的R/R MM患者,单次输注ESO-T01(2.0×10^8)
有效性:ORR 100%(2例CR,2例PR)
安全性:所有患者出现CRS(3例3级,1例1级),1例1级ICANS
药代动力学:外周血CAR-T细胞第4-8天可检出,10-17天达峰;在骨髓、肿瘤等多组织分布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NCT06675422)
产品:济因生物 JY231(ESO-T01)
载体:慢病毒,靶向CD19
病例:1例既往7次化疗后复发R/R B-ALL患者
疗效:输注1个月后获完全缓解,骨髓MRD阴性
安全性:无≥2级CRS,无神经毒性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NCT06678282)
产品:济因生物 JY231(ESO-T01)
载体:慢病毒,靶向CD19
病例:1例高肿瘤负荷R/R DLBCL患者
疗效:输注1个月后获完全缓解
安全性:无≥2级CRS或ICANS,患者体征平稳
实体瘤-恶性上皮肿瘤(NCT05969041)
MT-302是Myeloid Therapeutics公司一款靶向TROP2抗原的mRNA-LNP产品,其用于治疗恶性上皮肿瘤的I期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
研究采用肿瘤活检与外周血样本,结合多组学分析发现:
快速起效:给药后数小时,可在循环髓系细胞中检测到CAR表达。
精准靶向:肿瘤组织中观察到CAR+髓系细胞与癌细胞的共定位。
激活免疫:肿瘤微环境内抗原呈递与促炎信号增强,并引发全身干扰素反应。
重塑微环境:成功募集效应T细胞,并出现新T细胞克隆。
标志物关联:基线TROP2高表达与药效及免疫重编程程度相关。
结果表明,MT-302能有效重编程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四、巨头入局:一场价值千亿的豪赌
自体CAR-T价格百万,通用型CAR-T价格可能降至50万,但都不及体内CAR-T大概率10万级别。当一款抗癌药从“百万天价”走向“十万普惠”,会发生什么?全球制药巨头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
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
BMS斥资15亿美元将Orbital Therapeutics收入囊中
吉利德以3.5亿美元收购Interius,并与中国普瑞金生物达成高达16.4亿美元的合作
这些动辄十亿美元级的交易,宣告体内CAR-T已成为未来医药竞争的战略高地。
这场技术革命正在重构整个细胞治疗产业链:
上游:核心递送技术平台成为稀缺资产,并购热度持续攀升
中游:生产工艺大幅简化,生产成本有望降低80%以上
下游:治疗领域从血液肿瘤扩展至实体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更广阔市场
对投资者而言,拥有独特递送技术、成熟工艺和清晰临床路径的企业将占据先机。
体内CAR-T不仅代表着技术范式的颠覆,更预示着细胞治疗将从“定制奢侈品”走向“标准化普惠品”,重新定义癌症治疗的可及性与未来。
五、体内CAR-T:超越降价,重塑治疗未来
当CAR-T从"百万天价"走向"十万可及",其意义远不止于降价:
适用更广:体弱无法提供优质T细胞的患者,迎来新希望流程更简:从漫长等待到一针注射,治疗如输液般简单疆域更宽:从抗癌到攻克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开启无限可能
这项技术仍在成长,需要更多临床验证。但毋庸置疑,一场治疗范式革命已经开启——更普惠、更便捷的细胞治疗时代正在到来。
六、公司介绍1. Abintus Bio, Inc.
Abintus Bio, Inc. 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目前已筹集1370万美元。其核心技术平台利用经设计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在体内直接靶向并改造特定免疫细胞,以创建CAR-T疗法。该平台能同步设计多个免疫细胞成分,旨在提高疗效、简化流程并降低成本。公司主打体内CAR-T产品目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2. Capstan Therapeutics, Inc.
Capstan Therapeutics 是一家专注于体内CAR-T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2022年9月成立于美国费城,由CAR-T领域先驱Carl June等顶尖科学家联合创立。其核心技术为CellSeeker™靶向递送平台,该平台利用与抗体偶联的靶向脂质纳米颗粒(tLNP),在体内将治疗性RNA载荷(如mRNA)精准递送至特定细胞,实现对细胞的在体重编程。
公司核心资产——处于IIT I期临床的体内CAR-T疗法CPTX2309及tLNP平台,已于今年6月被艾伯维以最高21亿美元的交易收购,将用于拓展自身免疫疾病管线。3. EsoBiotec BV
EsoBiotec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比利时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体内细胞疗法,并于今年3月被阿斯利康以最高10亿美元收购。
其核心平台为工程纳米抗体慢病毒(ENaBL),该技术利用靶向性慢病毒载体,通过简单静脉注射即可在体内对特定免疫细胞(如T细胞)进行重编程,使其获得攻击癌细胞的能力。这一方法有望将细胞疗法从耗时数周的体外过程,简化为几分钟内完成的注射。
研发管线方面:其主导产品ESO-T01(与普瑞金合作)已进入IIT 1期临床并取得积极早期结果;另有三款候选药物(ESO-TX101/102/103)处于临床前阶段。4. EXUMA Biotech Corp.
EXUMA Biotech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体内细胞疗法与基因递送技术的美国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已完成4100万美元B+轮融资。其核心GCAR技术平台通过CD3靶向慢病毒载体,结合独特的FITNESS DRIVER系统,利用患者自身淋巴结实现CAR-T细胞的体内扩增,在无需体外操作的情况下达成细胞毒性优化与持久性增强。公司体内CAR-T项目目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5. Interius BioTherapeutics, Inc.
Interius BioTherapeutics 是一家2019年成立于美国费城的生物技术公司,于今年8月被吉利德旗下Kite以3.5亿美元收购,旨在补充其体内CAR-T技术布局。
其核心为INTERIUS平台,该平台利用经设计的专有慢病毒载体,可通过单次静脉输注在体内直接生成CAR-T细胞,无需进行预处理化疗。平台具备高度模块化特性,通过三个关键组件(粘合剂、货物、融合功能)的灵活编程,可快速开发针对不同适应症的疗法。
研发管线:主导产品INT-2104已在欧美澳获批IND并进入1期患者招募阶段;另有一款临床前项目INT-2106。6. Kelonia Therapeutics, Inc.
Kelonia Therapeutics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专注于开发体内基因疗法。公司在2023年完成了种子轮和A轮融资。其核心技术iGPS®平台基于慢病毒载体,通过靶向分子和优化衣壳实现高效体内基因递送。主要候选产品KLN-1010已进入IIT临床阶段。7. Myeloid Therapeutics, Inc.
Myeloid Therapeutics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免疫肿瘤学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髓系细胞的创新疗法。公司于2022年完成1.21亿美元B轮融资。
其核心技术平台通过靶向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mRNA,实现对髓系细胞的体内特异性编程与激活,从而引发广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该技术已在多个冷肿瘤模型中证明其有效诱导肿瘤杀伤的能力。
公司管线中,MT-302与MT-303两款体内CAR-T产品均已进入IIT临床阶段,分别针对恶性上皮肿瘤和肝癌。8. NanoCell Therapeutics
NanoCell Therapeutics是一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新型细胞疗法,主要聚焦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公司于2023年完成种子轮融资,目前核心产品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其技术核心是独有的“开关型”细胞疗法平台。该平台通过对治疗性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或CAR-T细胞)进行工程化改造,使其治疗活性能够通过口服或注射特定小分子药物进行精确调控,从而实现治疗强度的实时“开启”或“关闭”。这一技术有望显著提升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可控性。9. Orbital Therapeutics
Orbital Therapeutics由诺贝尔奖得主Drew Weissman等科学家于2022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公司专注于环形RNA、自我复制RNA及新型LNP递送技术平台。
其核心产品OTX-201是一种通过LNP递送的靶向CD19环状RNA CAR-T疗法,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处于IND研究阶段,计划2026年进入临床。2025年10月,百时美施贵宝以15亿美元收购该公司,获得其RNA技术平台及产品管线。10. Orna Therapeutics, Inc.
Orna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家专注于环形RNA(oRNA)技术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总额超数亿美元,并于2022年与默克达成潜在价值35亿美元的合作,共同开发传染病与肿瘤领域的环形RNA疗法。
核心技术平台:
环形RNA技术:通过借鉴病毒表达元件,显著提升蛋白表达效力
FoRCE™高通量筛选平台:可评估数千种LNP包裹的oRNA变体,优化序列性能
新型LNP递送系统:突破肝脏局限,实现全身组织靶向,包含:
panCAR平台:同时靶向免疫系统多谱系
STEM平台:靶向骨髓干细胞进行原位编辑
研发进展:多个候选药物(包括ORN-101等)处于临床前阶段,并与中国先博公司达成合作开发。其LNP技术采用被动靶向策略,简化生产工艺并提高治疗可控性。11. Sana Biotechnology Inc
Sana Biotechnology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专注于开发用于修复和替换人体受损细胞的工程化细胞疗法。公司于2021年完成6.756亿美元IPO,并于2025年8月通过增发募集约7500万美元。
技术平台基于三大核心支柱:
递送系统- 实现将各类治疗载荷精准、可重复地递送至目标细胞
基因修饰- 涵盖基因编辑、插入及表达调控等核心技术
临床执行- 包括规模化生产与临床试验转化体系
公司体内CAR-T产品SG299(靶向CD8/CD19)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其技术平台旨在突破现有基因疗法的局限,为更广泛患者群体提供创新治疗方案。12. Sanofi赛诺菲
赛诺菲(Sanofi)成立于1973年,是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在疫苗和慢性病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2024年2月,赛诺菲与Scribe Therapeutics达成价值超10亿美元的合作,共同开发基于CRISPR的体内CAR-T疗法,相关产品目前均处于临床前阶段。
其技术平台通过优化LNP组成提升T细胞转染效率,并引入纳米抗体实现对CD8+ T细胞的主动靶向。这种“安静”的靶向策略能够精准转染目标细胞,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免疫反应,为体内CAR-T疗法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13. Umoja Biopharma
Umoja Biopharma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普惠的体内CAR-T疗法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已获得礼来等机构的投资。
其核心VivoVec™平台通过多结构域融合表面工程、Cocal假型糖蛋白等专有技术,实现高效、特异性的体内T细胞转导。该平台具备模块化特性,可搭载不同CAR载荷,并能与RACR™(雷帕霉素激活的细胞因子受体)系统联用,增强工程化细胞的体内存活与扩增能力。
研发管线:多款产品处于不同阶段,包括与艾伯维合作推进IND 1期临床的UB-VV111,与驯鹿生物合作开展IIT研究的UB-VV400/410,以及数款临床前候选药物。14. 嘉晨西海(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Immorna Biotherapeutics
嘉晨西海(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mRNA药物与疫苗研发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公司于2023年完成约1亿美元A+轮融资,其体内CAR-T产品JCXH-213已进入IIT研究阶段。
公司拥有自主开发的mRNA递送技术平台,涵盖聚合物、脂质纳米颗粒等多种新型纳米载体。这些载体通过专有的可电离/阳离子成分实现高效mRNA封装,能够支持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及组织靶向等多种递送方式,确保mRNA在胞质内的有效释放与表达。15. 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
石药集团中奇制药作为集团的核心研发机构,在纳米药物与mRNA等技术领域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实现了中国脂质体技术对欧美的首次授权。
其核心产品SYS6020注射液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IND默示许可的体内CAR-T疗法,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难治性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三大适应症,均已进入1期临床试验阶段。16. 虹信生物MagicRNA
深圳虹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RNA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公司于2025年8月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以加速核心产品HN2301的IND申报及IIT临床研究。该产品针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IIT临床研究已获得初步结果。
公司建立了国内规模领先的可离子化氨基脂质库,包含15000种脂质分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工程化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EnC-LNP)平台。该平台通过将靶向分子与常规LNP偶联,能够实现mRNA、siRNA等治疗载荷在特定细胞类型(包括免疫细胞、神经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的精准递送。17. 云顶新耀有限公司Everest Medicines
云顶新耀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生物制药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港交所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引进全球领先的创新疗法,推动其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开发与商业化。其体内CAR-T产品目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公司已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完成了从抗原设计、递送系统到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技术转移。在此基础上,云顶新耀正开发新一代LNP递送系统,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抗原设计与序列算法,以持续提升产品的表达效率并降低免疫原性。18. 济因生物Shenzhen Genocury Biotech Co., Ltd.
深圳市济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通用型细胞与基因疗法的生物技术企业。公司于2024年5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其核心平台VivoExpress采用特异性靶向慢病毒递送技术,能够在体内直接生成CAR-T细胞,实现针对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基于该平台开发的体内CAR-T产品JY231注射液已在多家临床中心开展多项IIT试验。19. 星锐医药Starna Therapeutics
星锐医药成立于2021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RNA药物与肝外靶向递送技术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于2025年10月完成逾3亿元B轮融资,以加速其体内CAR-T等管线的临床开发。
其核心平台为细胞选择性LNP,通过将抗体等靶向配体与LNP偶联,实现对特定细胞类型的精准递送。基于该平台的核心产品STR-P004已进入IIT临床阶段。20. 南京传奇生物Legend Biotech
南京传奇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全球性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公司。其自主研发的靶向BCMA的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已在美国、欧盟及中国获批上市。同时,公司正在开发体内CAR-T疗法,产品LVIVO-TaVec100目前已进入IIT临床研究阶段。21. 长星生物
长星生物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细胞靶向递送系统的创新型核酸药物研发公司。其核心平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MPP非阳离子脂质递送系统。
该系统的优势在于:
安全性提升:未使用传统LNP中的阳离子/可电离脂质,毒性显著降低
靶向精准:具备可定制的细胞靶向能力,能精准递送核酸药物
应用广泛:适用于在体内原位生成各类CAR细胞产品
目前,长星生物已与楷拓生物达成合作,共同推进基于该平台的体内CAR-T疗法,相关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22. 元码智药Byterna Therapeutics Ltd
Byterna Therapeutics Ltd.(元码智药)由一支汇聚药物研发、人工智能与商业运营的跨界团队联合创立。公司核心技术平台整合了无痕RNA环化、化学修饰mRNA、AI辅助药物设计及靶向递送系统,致力于开发环状mRNA体内CAR-T疗法。2025年10月,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3. 深圳普瑞金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henzhen Pregene Biopharma Co., Ltd.
深圳普瑞金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深圳。2025年10月,公司与吉利德旗下Kite Pharma达成合作,潜在总额达16.4亿美元(含1.2亿美元首付款),共同开发下一代体内细胞疗法。
普瑞金拥有专有慢病毒工艺等核心技术,其与EsoBiotec合作的体内CAR-T疗法ESO-T01在早期临床中表现优异:4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现100%客观缓解率(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该成果已在《柳叶刀》发表。这一临床数据为本次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来源:公开临床数据、公司公告、行业访谈,截至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