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7点,不见不散!全文共3157字 共2图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2025年4月1日,创新药板块集体逆势大涨。具体而言,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强势上涨超6%,成分股康方生物涨超15%,石药集团上涨超12%,荣昌生物涨超10%,和黄医药,康哲药业等个股跟涨。港股通创新药ETF盘中一度涨超8%。具体看,从规模方面讲,港股通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21.16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从份额方面讲,港股通创新药ETF最新份额达16.22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至于此番医药股整体走强背后的原因,业内讨论纷纷。综合来看,主要是由利好政策、创新药公司业绩、整体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因素推动。而最根本的原因也很明显,即中国药企日益增长的创新能力。探内:政策驱动,业绩催化2025年2月28日,高盛发布深度研报《First-in-class bispecific with potential to disrupt the $90bn+ checkpoint oncology market; Initiate at Buy》。报告中,高盛对依沃西的全球临床开发、市场潜力以及竞争格局给予高度评价和积极展望,认为依沃西在多个适应症上成功的概率(PoS)颇高,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 PD -1/L1xVEGF 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全球引领者,并预测其2041年的峰值销售额约可达530亿美元。依沃西于2024年5月首次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EGFR-TKI进展的nsq-NSCLC。高盛给出的巅峰销售额时间:2041年,是依沃西上市后的第18年。给出的产品530亿美元峰值销售额,远高于2024年度药王身价(约295亿美元)。这意味着,依沃西单抗在将来也将有望加入药王争霸队列中。重点在于,这是中国创新药第一次离这个话题这么近。康方生物昨日的强势走势,一方面是因为依沃西自去年以来的表现带来的投资者长期信心,另一方面则与最近发布的年度财报有关。31日,康方生物发布2024年报。信息显示,2024年,康方生物产品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约25%。具体管线进度而言,针对依沃西,公司已开展12项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6项与PD-1/L1疗法头对头研究),20余项II期研究正在高效开展。并将于2025年中公布这款药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HARMONi)的顶线结果。这项研究结果将决定依沃西单抗在国际上跨出的第一步的成败。此外,卡度尼利、莱法利及AK138D1的临床试验也正在积极筹备/进行中。就非肿瘤业务方面,除PCSK9单抗伊努西外,今后预期仍有依若奇、古莫奇陆续获批上市。除康方外,恒瑞医药也在30日发布其2024年财报。据恒瑞,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同比30.60%的增长。在2024年,公司8个项目获NDA受理,24个项目推进至III期临床、27个项目推进至II期临床、26个项目进入I期临床。并表示,2025年预计将将有11个上市项目,2026年预计将有13个上市项目,2027年将有23个上市项目。一众中国创新药企都在2025年开年给出了一份预料之中的惊喜。除康方和恒瑞外,信达生物也在此前发布的财报中表示,公司在2024年总收入为94.219亿元,首次实现Non-IFRS盈利的历史性突破。另和铂医药在2024年再度实现盈利,这是其自艰难中走出后,连续盈利的第二年。此外,荣昌生物也在2024年实现了收入显著增长,全年营收17.17亿元,同比增长58.54%(仍处于亏损状态)。从财报也能看出,国内药企已经摸索出适合各自的路,正在慢慢走出艰难时刻。频发的利好政策势必要为中国创新药的这场热闹添上一把火。继去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后,国内创新药热情显著被提振。2025年,在政策层面,支持力度只增不减。2月份,医保局明确表示,今年会加急完成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的制定。另在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也明确鼓励国有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并购重组,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与资源优化配置。此外,在26日召开的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发会后,相关政策文件流出,业内认为之后可能就集采品种、报量及竞价规则,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等方面重点着手,而新药和竞争不充分的小品种或将幸免于集采。窥外:中国新药坐拥性价比之王在2024年财报中,恒瑞医药明确指出,创新药出海取得成效,已成为其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2024年,其收到Merck Healthcare 1.6 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以及Kailera Therapeutics 1.0 亿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等许可合作对价,并确认为收入,进一步推动经营业绩指标增长。并表明,之后将继续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这一点已在其最新的动态中体现。3月底,恒瑞就一款Lp(a)口服小分子抑制剂HRS-5346与默沙东达成协议,交易总价值高达19.7亿美元。除恒瑞外,上文提到的康方生物、和铂医药等的前景也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以及公司在外国合作方眼中的价值息息相关。这可具体至,康方生物依沃西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数据重现以及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的联手等事件上。归根结底,近日中国药企所展现出的这繁盛之象均由日益增长的创新实力驱动。一篇公开发表的,题为“Will all our drugs come from China?”的文章表示:“中国将在十年内成为新药研发数量的领先者,这几乎已不可避免。”文章指出,自2015年的新药审批改革开始至今,中国医药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变革在于大幅缩短了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尤其是I期临床试验的。且2018年开始,国家药监局正式引入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制度。根据新规,药企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后,若监管机构在6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申请即自动视为获批。这一制度性变革带来了显著成效——IND审批周期从改革前的平均501天大幅缩短至87天,效率提升近83%。据发布于《自然》上的一篇文章统计,正在开发的中国原研药数量从2021年7月的2251种增加到2024年1月的4391种,仅次于美国,并早已赶超欧洲。十年前,MNC若寻求突破性分子疗法,首选合作对象必定是欧美生物技术公司。如今,他们从中国药企引进创新分子的概率已不相上下。彭博社分析显示,中国创新资产在全球重大授权交易中的占比已举足轻重。而在这些交易中,肿瘤学资产一直受到重点关注。IQVIA报告显示,2023年涉及中国公司的318笔交易中有46%以肿瘤学为重点(并非所有交易都涉及外国公司)。该公司表示,最引人注目的交易是肿瘤学,特别是ADC。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肥胖、免疫学和心脏代谢疾病方面的交易正在受到更多关注。参考资料:公司官网https://atelfo.github.io/2024/12/20/will-all-our-drugs-come-from-china.html其他公开资料封面图来源:AI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联系方式: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