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卵巢癌是全球女性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新增病例超过30万,死亡病例约20万。其高致死率主要归因于早期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晚期治疗的局限性。当前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术后辅助化疗,以及近年来引入的以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维持治疗。然而,对于复发性和耐药型卵巢癌患者,治疗选择仍然有限,五年生存率不足30%。近年来,免疫疗法为卵巢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特别是通过激发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肿瘤疫苗策略。其中,基于mRNA技术的肿瘤疫苗凭借快速设计、非感染性、高效抗原表达及强免疫应答诱导能力,展现出显著优势。BNT115(又称W_ova1)是BioNTech基于固定抗原疫苗(FixVac)平台开发的一种mRNA肿瘤疫苗,旨在通过编码卵巢癌特异性抗原,激发强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1]。
图1 卵巢癌(图源网络)
01
卵巢癌简介
卵巢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复杂,主要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及性索-间质肿瘤三大类。上皮性卵巢癌是最常见类型,占比高达95%,而高分化浆液性卵巢癌是其中最常见的亚型,通常在晚期才被确诊。这主要由于卵巢癌位置隐匿,且早期症状如腹胀、盆腔或腹部疼痛、腹围增加等均具有非特异性。此外,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因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III或IV期。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强调综合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尽可能完全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适用于临床早期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通常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对于铂耐药患者,治疗选择仍然匮乏。此外,部分卵巢癌患者需要考虑在初始治疗结束且获得临床缓解后,开始维持治疗,以期最大程度地延长无疾病进展期、提高临床治愈率。目前,用于维持治疗的靶向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与PARP抑制剂(图2)[2]。
免疫疗法近年来被广泛探索作为新的治疗手段,然而,卵巢癌的肿瘤微环境高度免疫抑制,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存在,削弱了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BNT115作为一种基于mRNA技术的肿瘤疫苗,通过编码肿瘤相关抗原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望克服现有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为复发性及耐药性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图2 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
02
BNT115的设计及机制
BNT115的设计基于BioNTech的FixVac平台,这一平台以固定抗原靶点开发非个性化的mRNA疫苗。与个性化疫苗需要根据患者特定的肿瘤突变谱定制不同,FixVac平台选用常见且具有高肿瘤特异性的肿瘤相关抗原,使疫苗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从而显著降低生产复杂性和开发周期。BNT115的核心设计包括两大关键组成部分:编码卵巢癌特异性抗原的mRNA序列,以及用于递送mRNA的脂质纳米颗粒(LNP)。据BioNTech报道,BNT115编码了三种卵巢癌相关抗原,这些抗原能够有效激发针对卵巢癌的免疫应答。而LNP则在保护mRNA稳定性、提高递送效率以及减少脱靶效应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从而确保mRNA能够精准作用于抗原呈递细胞[3]。
BNT115的作用机制建立在mRNA技术所诱导的抗原表达和免疫激活能力之上。接种疫苗后,LNP将mRNA递送至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这些细胞通过胞内翻译机制生成编码的肿瘤抗原,并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呈递给T细胞,从而诱导强效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免疫反应。这种机制不仅能有效激活免疫系统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卵巢癌免疫抑制微环境(图3)[4]。
图3 基于mRNA的疫苗作用模式
03
BNT115临床研究进展
BNT115于2019年11月25日正式进入I期临床试验(NCT04163094),主要为BNT115在受试者体内的剂量递增研究。研究对象为患有原发性卵巢癌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符合新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条件,包括3个周期的卡铂/紫杉醇治疗、间隔手术以及术后3个周期的卡铂/紫杉醇治疗[5]。
在试验设计中,受试者需在化疗前及化疗期间接受BNT115的静脉注射,总计接种8次。前两次接种为剂量递增阶段,初始mRNA总剂量为50 µg,后续7次目标剂量为100 µg,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为50、25或14.4 µg。前两剂疫苗接种安排在化疗前,间隔7天(±2天),后续6剂则在每个化疗周期开始后15天(±3天)。以避免疫苗与化疗药物或免疫抑制性皮质类固醇的直接效应重叠,从而降低可能的干扰因素。然而,尽管延长了最初的招募期,但无法达到研究方案中定义的可评估患者的目标数量,因此终止了BNT115的相关研究。
04
结语
BNT115作为一款基于mRNA技术的肿瘤疫苗,代表了卵巢癌免疫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其通过高效递送和抗原特异性免疫激活机制,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尽管BNT115的临床研究已经终止,但其为卵巢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对于传统疗法耐药或疗效有限的患者而言意义重大,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https://www.cancer.gov/publications/dictionaries/cancer-drug/def/liiposome-encapsllated-taas-1n1na-vaccine-w-oval
[2]Aaoutoglou C, Dampala K, Anthoulakis C, et.al.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 Five YearReview.Medicina (Kaunas).2023 Jun 21;59(7):1183
[3]https://www.biontech.com/int/enhome/pipeline-and-products/platforms/our-mna-platforms.html
[4] Lorentzen CL, Haanen JB, Met ', Svane lM. Clinical advances and ongoing trials on mRNAvaccines for cancer treatment. Lancet Oncol. 2022 Oct;23(10):e450-e458
[5]https://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4163094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版
权
声
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