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克 博士(博沃生物创始人、CEO)
编辑 | 芝麻核桃
前言
2024年新年伊始,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一种被命名为“X”的未知病原体成为全球领导人和各行业领军人物热议的焦点。世卫组织介绍说,所谓“X”是“假设会出现”的一种引起全球大流行的病原体,它可能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达到新冠病毒的20倍,可能导致多达5000万人死亡。如今新冠已成为一种常见且反复出现的流行病。加强国际信息交流、开展合作防控是抗击“X”病原体的根本保证,而疫苗再度成为焦点,再次成为了人们期待可以有效应对未来疫情的手段之一[1]。
岁末年初,让我们先盘点一下疫苗行业在2024年有哪些重大事件。
一
价格调整
2024年5月,中国疫苗行业迎来了一场“价格地震”。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中标价格从128元/支降到88元/支,HPV疫苗价格也出现调整,沃森生物的双价HPV疫苗以单价27.5元中标。这一降价潮不仅涉及流感和HPV疫苗,还包括其他二类疫苗产品,平均降价超过30%。
图片来源: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疫苗供应价格的通知》
这一变化背后,是疫苗行业在市场供需关系和政策导向下的自我调节。一方面,随着疫苗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疫苗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为价格调整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政府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率,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通过政策引导和采购机制,推动疫苗价格回归合理区间。这一“瘦身计划”虽然让部分企业面临短期的利润压力,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扩大疫苗接种人群,提升疫苗行业的社会价值,也为疫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WHO预认证
2024年8月,中国疫苗行业再添喜讯,沃森生物的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和科兴生物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均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WHO-PQ)。WHO-PQ是疫苗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门票”,通过预认证的疫苗,意味着其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达到了国际标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使用。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疫苗企业在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环节的不懈努力,以及中国疫苗行业监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
新冠疫苗自费了
2024年7月24日,黑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黑龙江省新冠病毒疫苗准入评审结果公告》,披露了自费新冠疫苗的价格区间为126元~371.3/支[2]。客观地说,新冠病毒已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应当进行常态化防控,对于高风险人群而言仍然需要接种。据国内研究结果表明,约10%~30%的新冠感染者出现了长新冠(Long-COVID),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病风险都会随着再感染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且感染新冠可能会促进对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此外,感染新冠可能加剧了原有疾病或引发了慢性并发症[3]。因此,如何确保有接种意愿的人群能够接种到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并能够继续唤起公众对新冠感染防控的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
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优化
针对近年来全球和我国百日咳疫情回升,我国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发病风险有所升高的情况,国家疾控局等6部门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将现行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百白破疫苗)和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此次调整不仅是传染病防控大势所趋,也是国家对百日咳疾病防控的有力举措[4]。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研发、技术、市场、投资等各个角度进行年度回顾,分析疫苗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行业未来的趋势。
PART.01
研发篇
2024年,我们目睹了新技术的曙光与重磅产品的崛起。
mRNA疫苗技术继续保持其“明星光环”,并不断拓展应用领域。自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后,mRNA疫苗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高效的研发速度,成为疫苗行业的热门领域。Moderna和BioNTech等公司布局了一系列mRNA疫苗管线,涵盖呼吸道病毒、慢病毒和其他类型的病原体。
2024年7月,GSK以4.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ureVac公司的候选mRNA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的全部权益。
2024年9月11日,GSK发布了全新的2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优化后的mRNA疫苗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中均能产生与常规流感疫苗对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相当的免疫反应[5]。
8月17日,辉瑞和BioNTech公布其第二代三价流感mRNA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该试验显示了令人鼓舞的数据,与常规流感疫苗相比,该疫苗对所有病毒株均显示具有强大的免疫原性。
9月5日,《细胞》发布了Moderna抗猴痘病毒的mRNA候选疫苗mRNA-1769在预防猴子感染后发生严重疾病及降低体内病毒水平方面,表现显著优于目前已获批的猴痘疫苗[6]。
然而,Moderna旗下两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的临床试验在2024年12月被美国FDA叫停,令这一技术在该赛道的应用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FDA对Moderna的RSV mRNA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称在候选疫苗mRNA-1345和mRNA-1365中观察到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不平衡,并暂停所有针对婴幼儿的RSV疫苗临床试验,这一消息导致Moderna当天股价大幅下挫9%[7]。
mRNA疫苗技术面临着疫苗的稳定性、递送效率和免疫原性等问题。多价mRNA-LNP疫苗存在mRNA编码抗原的异源多聚化问题,不同成分单体抗原组成的多聚体可能导致蛋白质错误折叠,从而无法如实展示正确的表位。多价疫苗中的一种成分还可能会对其他成分产生免疫优势,每种成分在低剂量时是否能诱导出有效的抗体仍需探索[8]。
纳米疫苗等新型疫苗技术在2024年也取得了突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赵潇等人设计并构建了具有不同表面抗原图案参数的纳米新冠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发现这种纳米疫苗在体液免疫方面的效果与mRNA疫苗相当,并且具有更强的细胞免疫激活能力[9]。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2024年的亮点之一。例如,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研发不断升级,辉瑞、默沙东、赛诺菲和GSK等企业均在开发更高价次的疫苗产品。9月4日,美国疫苗公司Vaxcyte宣布,其候选31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VAX-31在50岁及以上健康成人的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结果,在所有研究剂量中均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具备与20价疫苗相似的安全性,其独有的11种血清型则达到了优效。据该公司新闻稿,VAX-31可覆盖超过95%的美国50岁及以上成人中流行的血清型,有潜力在当前PCV疫苗的基础上增加12-40%的覆盖范围[6]。
在2024年,我们还惊奇地得知:一位自德国马格德堡的62岁男性被发现在2年半内接种了217剂mRNA新冠疫苗!经调查,该个体虽经过度接种,但并无不良反应,对新冠的免疫力提高,零感染,其对其它病原体的免疫力未受影响[10]。这件事提示我们,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和机制,我们还有大量的未知领域有待探究。
PART.02
技术篇
2024年9月刊《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杂志系统总结了疫苗工艺技术近十年的发展情况[11]。新冠大流行使得mRNA及病毒载体等新平台得以年产数十亿剂疫苗。分析手段、设备及生物工艺技术的进步,使得疫苗开发速度与生产规模都创造了新高。大分子结构功能表征技术,结合建模及数据分析,能以单个粒子的分辨率定量评估疫苗配方,并指导疫苗药物物质及药物产品设计,在精确评估疫苗关键质量属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标记(label-free)及免疫测定技术,有助于抗原位点表征以及疫苗体外效力检测,通过与下一代测序等技术相结合,将加速疫苗的表征与上市。用于实时监控及优化工艺步骤的过程分析技术,使“质量源于设计”的原则得以实施,并加快了疫苗产品上市。
连续流生产、一次性工艺、无细胞技术、过程分析技术及放行检测方面的创新,有助于降低疫苗成本并提高效率。创新技术也正在取代传统批放行试验,以消除实验动物的使用。疫苗分析领域取得了巨大技术飞跃,影响了疫苗生产各个方面,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检测速度及运营规模。
PART.03
市场篇
在国际市场,跨国疫苗生产商如辉瑞、默沙东等“强者恒强”,它们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广泛的市场渠道,长期以来在全球疫苗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辉瑞的Prevnar系列肺炎疫苗和默沙东的Gardasil系列HPV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些疫苗不仅在发达国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在新兴市场国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巨头凭借其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当然,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疫苗产业的崛起,跨国巨头也面临着来自新兴市场的竞争压力。
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消费疲软的背景下,疫苗行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随着全球疫苗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疫苗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同行和市场的双重挑战。
2024年,一些重磅疫苗产品延续放量趋势,如带状疱疹疫苗和肺炎疫苗等二类苗产品批签发同比快速增长。国药中生集团、华兰疫苗、北京科兴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国内疫苗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本土疫苗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出海”成为了众多中国疫苗企业的共同选择。
国内企业出海模式趋于多元化,包括成品出口、技术转移、本地化生产和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还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作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对疫苗的需求巨大,因而成为中国疫苗企业出海的重点区域。
与跨国巨头相比,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仍然较小,需要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继续努力。
尽管目前全球疫苗市场在整体药品行业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增长速度显著。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对高质量疫苗的需求日益旺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对疫苗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例如,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和生产中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向全球多个国家提供了疫苗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疫苗通过WHO预认证,中国疫苗产品的出口有望加速。印度则在疫苗生产领域具有成本优势,印度血清研究所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商之一。
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不含新冠疫苗)规模达到850.7亿元,2023年中国疫苗市场(不含新冠疫苗)规模增长至1017.7亿元。中投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我国疫苗市场规模可达到1,24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21%,2028年将达到2,687亿元[12]。
PART.04
投资篇
从历史上看,对传染病疫苗公司的投资只占新兴生物制药资金总额的一小部分。在过去10年中(包括新冠大流行期间的投资高峰期),为生物制药公司筹集的风险投资总额中,只有3.4%流向了拥有传染病疫苗项目的公司。相比之下,肿瘤药物开发公司获得了38%的风险投资,比疫苗公司多12倍。尽管需要更多投资来应对未来和新出现的大流行威胁,以及区域性流行病,但通过疫苗科学的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过去十年疫苗领域的创新在I期批准的临床成功率高于平均水平,疫苗为11%,而新型小分子仅为5.6%[13]。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估计,疫苗产品开发平均需要11.9年时间,投资约8亿美元才能将一种产品推向市场,而只有22%的候选产品能够成功完成临床试验。但是,疫苗在免疫方面的投资回报价值很高,仅以儿童生存率和经济回报来评估时,其价值往往难以衡量。基于“疾病成本”方法,每投资1美元用于疫苗接种,可获得26.35美元的投资回报。采用“统计生命价值”方法,得出的投资回报率更高:每投入1美元用于免疫,可获得约52美元的投资回报[14]。
弗诺斯特沙利文咨询合伙人毛化在2024年某次行业会议上的演讲指出:疫苗是一个“小而美”的行业。在疫苗行业里,市场逻辑主要看接种,发达国家接种率比较高之后,接种潮流会移到中等收入的国家,再到低收入国家,永远是一个增量的市场。另外还有技术的创新迭代。相对而言,疫苗市场的增长逻辑相对更加持续。中国疫苗人均消费水平较低(7.1美元),仅相当于美国(59.5美元)的1/8,日本(28.1美元)的1/4和欧洲五国(法德意西英17.4美元)的一半,说明国内接种率还有提升的巨大潜力。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8年中国疫苗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受到新型疫苗研发和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及俄罗斯需求增长的推动,全球疫苗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1292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0.8%,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12]。
然而,回望2024年,从场内基金的表现来看,全年跌幅最大的板块就是生物疫苗类基金,下跌幅度全部超过了17%,跌幅最大的是招商基金公司管理的疫苗龙头ETF,下跌了27.8%。疫苗股的下跌除了投入疫苗研发导致成本增加、新疫苗开发无力以及销售回款情况不佳、计提坏账的原因外,可能也与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减少以及人们在疫情期间对疫苗的印象有关[15]。中国资本市场这样的表现,无疑为疫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隐忧。
PART.05
挑战与机遇
01
研发成本高:技术创新的“拦路虎”
疫苗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高昂。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最终获批上市,一款疫苗的研发周期通常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新冠疫苗的研发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突破,但背后是全球科学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以及巨额的资金投入。疫苗作为具有极强公共属性的产品,我们期待着政府和国资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支持这个战略新兴行业,也期待着真正的“耐心资本”能够伴随企业成长。
02
分销和接种难度大: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在一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资源有限等原因,疫苗的分销和接种面临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低收入国家,疫苗的冷链运输和储存条件难以满足要求,导致疫苗接种率较低。例如,非洲部分国家的疫苗接种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疫苗配送和接种环节存在问题。如何提高疫苗的覆盖率和接种率,是疫苗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外,欧美的研究都表明,电子信息的推送可以有效提高疫苗的接种率[16、17]。这也提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机构应当加大宣传推广疫苗的力度。
03
新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助力疫苗研发
新技术的应用为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生物数据,预测病毒的变异趋势,提高研发效率,优化疫苗的抗原设计,从而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04
全球合作与政策支持: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全球GDP下降6.5%,预测到2025年将造成全球总计28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5月21日发布的最新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分别导致了410万人和880万人死亡,新冠大流行在短短两年内使全球近十年来在提高预期寿命方面取得的进展化为乌有,退回到了2012年的水平[18]。
面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疫苗研发和生产。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多个国家和企业通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合作,加速疫苗的研发和分配。同时,各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疫苗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疫苗生产能力。这种全球合作和政策支持的模式,为疫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05
公共卫生投资增加:筑牢健康防线
预计全球将增加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疫苗接种计划,以提高对未来疫情的准备和应对能力。公共卫生投资的增加,不仅有助于提升疫苗接种率,还能改善全球卫生系统的整体水平。例如,一些国家正在加大对疫苗冷链运输和储存设施的投资,以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不受影响。这种投资的增加,将为疫苗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PART.06
趋势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个性化疫苗和精准医疗将成为疫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个性化疫苗是根据个体的基因特征和免疫状况,定制适合个体的疫苗产品。精准医疗则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个性化疫苗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为个体提供更精准的保护。2024年,个性化疫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对患者肿瘤细胞的基因测序,分析其突变特征,然后设计出针对这些突变的个性化疫苗。这种疫苗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虽然目前个性化疫苗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个性化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需要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成本降低,个性化疫苗和精准医疗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为疫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预测全球疫苗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还包括:
技术进步和创新
随着新技术平台的发展,预计将有更多的疫苗快速开发并推向市场,特别是在面对新发和重新出现的疾病时。
供应链的区域化
受到新冠大流行期间全球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各地区可能会推动本地和区域生产能力的增强,以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价格分级和可负担性
预计将继续存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疫苗价格差异,但可能会有更多努力来减少这种差异,并提高疫苗的可负担性,特别是在中等收入国家。
成人疫苗市场的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对成人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成人疫苗市场可能会迎来快速增长。大流行经验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协议和合作机制来应对全球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全球合作和公共卫生安全
大流行经验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协议和合作机制来应对全球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数字健康和疫苗追踪
数字技术的应用,如区块链和数字追踪系统,会在疫苗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以确保疫苗的可追溯性和减少假冒伪劣疫苗的风险。
疫苗接种的公平性
全球疫苗接种的公平性将成为重要议题,特别是在提高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疫苗获取能力方面。
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疫苗需求的模式,例如通过改变疾病传播的地理范围,这可能会促使市场对某些疫苗的需求增加。
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随着全球对疫苗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可能会出现新的政策和监管措施,以支持疫苗的开发、批准和分发。
公共卫生投资的增加
预计全球将增加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疫苗接种计划,以提高对未来疫情的准备和应对能力。
结 语
在变革中前行
疫苗是解决传染病威胁的有力手段,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估计,在1994-2023年出生的儿童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将预防约5.08亿例疾病、3200万例住院和1,129,000例死亡,直接节约了5400亿美元的开支,全社会开支的节约高达2.7万亿美元[19]。《柳叶刀》2024年5月发表的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在过去几十年中避免了1.54亿人死亡,其中5岁以下儿童1.46亿名,疫苗接种对降低全球婴儿死亡率的贡献占到了40%。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疫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价值[20]。
世卫组织《2030年免疫议程》明确提出,疫苗接种要覆盖从婴幼儿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周期,在生命任何阶段不让任何人掉队。儿童疫苗的优先级一直高于专为成人设计的疫苗。儿童免疫计划包括明确的指导方针、明确的免疫计划和入学要求,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学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90%。相比之下,成人疫苗往往面临认知度有限、可及性、可负担性和疫苗犹豫等挑战。
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我国流感疫苗全人群接种率分别为3.16%和 2.47%;在免费政策支持下,老年人接种率分别为42.71%和32.94%,明显低于WHO提出的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75%的目标。我国老年人肺炎球菌疫苗接种1.23%~42.10%,接种率水平低于美国(2020年为67.5%)。2018-2020年我国9~45岁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累计估算接种率为2.24% ,明显低于2018年美国19~26岁成年女性HPV疫苗的52.5%~53.3%接种率(至少接种1剂)[21]。
预计未来十年内,全球获批疫苗产品的数量将增长3倍,预计将有100至120种产品,用于预防40种不同的疾病。当前,成人疫苗主要分为两大类别:针对流感、肺炎、带状疱疹和新冠等广为人知的疾病的疫苗,以及针对旅行或地方性疾病的疫苗,如乙型肝炎、埃博拉、黄热病、蜱传脑炎和日本脑炎。未来,成人疫苗将扩展至院内感染疫苗,如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以及针对未被满足需求的疾病的疫苗。预计到2032年,美国每年的成人疫苗接种量将超过5亿剂,是目前水平的2.5倍[22]。
2024年12月19日,WHO官网发布了一年一度的疫苗市场报告《Global vaccine market report 2024》。2023年,几个重要疫苗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接种覆盖率均低于《免疫规划2030议程》(IA2030)设定的90%目标。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导致过去五年来103个国家暴发疫情[23]。2023年全球麻疹病例激增至1030万例,比2022年增加20%。这提示我们:疫苗接种,任重而道远。
2024年,疫苗行业在内卷和变革的旋律中砥砺前行,从价格调整到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免疫接种受众的拓展到接种方式的革新,以及国际格局中中国疫苗地位的崛起与挑战,这一年既有重大突破的喜悦,也有挑战带来的焦虑。
展望未来,疫苗行业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努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请记住——“疫苗不仅是预防疾病的工具,更是人类对健康的承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定力。
参考资料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1-19/doc-inaczekn8834566.shtml?r=0&tr=381
2.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101A00C4K00
3.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wpc/article/PIIS2666-6065(24)00217-7/fulltext
4.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227A077XR00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28849
6.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9-19/doc-incprwmw3905292.shtml
7.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12173270904432.html
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3-024-01042-y
9.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1/533999.shtm
1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4)00134-8/fulltext
11. Buckland B., et al.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24; 121(9Sep): 2543-2980 https://analyticalscience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bit.28703
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148473112243401&wfr=spider&for=pc
13. https://www.bio.org/sites/default/files/2024-01/The-State-of-Innovation-in-Vaccines-and-Prophylactic-Antibodies-for-Infectious-Diseases.pdf
14. https://www.unicef.org/supply/media/17871/file/UNICEF-Vaccine-Markets-Prioritizing-and-Scaling-Up-Towards-Equitable-Access.pdf
1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967762370956913&wfr=spider&for=pc
16. Nature. 2024 Jul; 631(8019):179-188.
17. JAMA. 2024; 332(22):1900-1911.
18.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94703
19.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3/wr/mm7331a2.htm?s_cid=mm7331a2_e&ACSTrackingID=USCDC_921-DM133631&ACSTrackingLabel=This%20Week%20in%20MMWR%3A%20Vol.%2073%2C%20August%208%2C%202024&deliveryName=USCDC_921-DM133631
20. Lancet. 2024 May 25;403(10441):2307-2316.
21.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4, 58(3): 275-284. DOI:10.3760/cma.j.cn112150-20240129-00098
22. Jones CH, et al. Exploring the future adult vaccine landscape-crowded schedules and new dynamics. NPJ Vaccines. 2024; 9(1): 27. doi: 10.1038/s41541-024-00809-z
23. https://cdn.who.int/media/docs/default-source/immunization/mi4a/who_global_vaccine_market_report_2024_vdraft.pdf?sfvrsn=d7bffd94_5&download=true
作者简介
吴克 博士
博沃生物创始人、CEO
简介:上海市产业领军人才、湖北省政府特聘产业教授,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理事、糖疫苗专委会副主委、国际合作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食药促进会疫苗及生物制品分会副主委。
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在内的多个项目开发,带领企业获评德勤“2020中国明日之星”、2023中国最具成长性疫苗企业TOP 10、2023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最佳疫苗品种AVEA大奖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及本公众号立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蒲公英Biopharma。
推荐阅读
1、2024年中国生物行业主要政策回顾与盘点
作者:滴水司南
2、回顾展望生物医药:2024深度转型,2025破冰发展
作者:张金巍
3、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盘点(附政策包下载)
作者:芝麻核桃
4、生物医药产教融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作者:李峰
5、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生物医药供应链国产替代进行时
作者:杨清
6、生物制品抗体行业的2024
作者:黄庆
7、7大亮点回顾2024全球ADC产业图景
作者:药明合联
8、细胞治疗2024:盘点行业的破局之道
作者:张长风 博士
9、开启生命科学新纪元:2024基因治疗全景复盘
作者:马景梅
蒲公英生物运营团队恭贺新春
灵蛇献瑞 巳巳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