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OT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口服固体制剂有区分力溶出度方法的研究进展
口服固体制剂是我国目前药物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其口服后需经过崩解、溶出、吸收等过程才能发挥疗效。其中,溶出过程是影响药物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实际疗效的限制因素,尤其对难溶性药物更是如此。
有区分力的溶出方法是指能够敏感地检测出处方组成、工艺参数、晶型变化等因素对药物释放行为影响的体外溶出测试方法。麦科奥特产品MT2004在CDE发布内容中有一项要求做出有区分力的溶出方法,针对此我们对有区分力的溶出方法基本原则和开发策略做一阐述。
有区分力溶出方法的基本原则
溶出度测试的生物学意义
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行为特征复杂多样。片剂和胶囊剂需要先崩解成细颗粒,在崩解的过程中将药物分子溶出,再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入血液循环系统中。颗粒剂和散剂已经是分散颗粒单元,直接溶解后被吸收。从药物在体内的行为特征来看,溶出度试验在评价口服固体制剂内在品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曾提出"仿产品不是仿标准"的指导思想,可见溶出试验不能奉行"照本宣科",应该根据产品自身的特性,建立有区分力的溶出曲线。
有区分力溶出方法的特征
有区分力的溶出方法应具备以下特征:首先,能够区分不同质量的产品,如处方组成、工艺参数、晶型变化等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其次,能够预测体内行为,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IVIVC);最后,方法应具有适当的稳健性,能够在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间可重复¹。
表1 有区分力溶出方法开发的关键要素
区分力验证方法
区分力的验证通常通过制备典型"异常"制剂来实现,如删除崩解剂或增溶剂,或降低其用量等,验证方法的区分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API在不同pH值或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通过降低转速、减少或删除介质中表面活性剂来增加方法的区分力;对于特别难溶的药物,有时采取剧烈溶出条件反而可以增加区分力。
溶出曲线的比较通常采用f2因子法,当用于不同来源制剂间比较时,f2因子应≥50;当用于同一来源制剂间比较时(批间/批内差异、各种变更等),f2因子应≥65。f2数值介于50~100时,被认为两条曲线相似²。
有区分力溶出方法的开发策略
介质选择策略
溶出介质的选择依赖于药物理化性质(溶解性、稳定性、油水分配系数等)、生物药剂学性质(吸收部位等)及口服后可能遇到的生理环境。一般推荐选用水性介质,不提倡用纯水,因为"不同来源水pH值易变且难以精准控制,pH值缓冲能力差,API和辅料易引起pH值变化,水表面张力可随辅料发生变化"。
对于BCS 1类药物,胃排空时间是吸收的限速步骤,介质应选择pH值为1.2的盐酸,以证明药物在胃液条件下可以快速溶出。而主要在肠道溶出的难溶性弱酸性药物,选择较高的pH值范围(如pH值6.8的人工肠液)可能是适宜的介质。
表2 不同pH介质的选择原则
对于难溶性药物,不提倡水添加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可用,但需经研究确定最低且最佳的使用浓度,浓度应高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不同pH值下药物的溶解度、控制药物释放行为的关键辅料的水化、溶胀、溶蚀速度可能不同,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的释放行为,并绘制释放量、时间以及介质pH值构成的三维释放曲线图更便于比较。
装置与转速优化
装置选择应根据处方设计和制剂特点选择溶出仪,可以选择药典装置,也可以选择其他装置,但须提供充分的试验资料,证明所用方法较药典方法更具优势。
转速对溶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大部分制剂不同转速下的释放行为会有不同,如溶蚀型制剂,转速越大,释放越快,会削弱对不同制剂释放行为的区分能力,过低则导致水动力学行为不一致。因此,应由低到高考察不同转速下的释放行为,不首选过高转速。普通制剂,转篮法一般50~100转/分,桨法50~75转/分,干混悬剂25~50转/分。每分钟低于25转或超出150转通常不被接受,如确有需要,应进行充分验证在该转速下能够区分不同质量产品。
生物相关性溶出介质的发展
为提高溶出方法的体内预测能力,近年来发展了多种生物相关性介质。包括模拟空腹/进食状态的两相模型: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来代替胆汁盐,以含0.1%TPGS模拟进食状态,不含TPGS模拟空腹状态³。另一种模拟胃肠道pH变化的两相模型则针对弱碱性药物设计,通过优化桨速、有机相体积、水相pH变化等参数,成功做出不同区分力的溶出方法。
结论与展望
本文系统论述了有区分力溶出方法的开发原则、验证策略。麦科奥特在研发固体口服制剂溶出度方法时亦会通过上述开发原则和验证策略,开发出有区分力的溶出方法。当然,有区分力的溶出方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区分力与稳健性需要平衡,过于敏感的方法可能导致结果波动大,重现性差;因此,在溶出方法开发时,需要综合考虑制剂特性、临床应用要求和质量控制需求,开发出既具有适当区分力又具有良好稳健性的溶出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哲峰.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方法的开发及验证[J]. 中国医药报, 2016.
2、溶出曲线有区分力建立的研究思路[J]. 药事纵横, 2022.
3、师盛颖. 难溶性口服固体制剂胃肠道两相溶出模型的研究[D]. 重庆大学, 2020.
MICOT
欢迎关注
麦科奥特|MIC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