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临床试验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ingle-dosing, Crossover Study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WP422 25 mg With Those of ENBREL 25MG PFS INJ. After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n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WP422 25 mg with those of ENBREL 25MG PFS INJ. after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n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100 项与 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项与 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新闻(医药)不知不觉,生物技术和医学相关产业已成为韩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接连斩获两大订单的三星生物背后,为观察韩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撕开了一个口子。前脚刚接辉瑞8.97亿美元大单,后脚又与诺华扩展至3.91亿美元订单,韩国三星生物屡屡斩获大单,一时羡煞同行。7月4日,三星生物宣布与辉瑞达成两项生产生物类似药的合作协议,这是此前3月份宣布的一笔交易后续订单。根据协议,三星生物将在其韩国新建的第四工厂生产从肿瘤、炎症到免疫治疗等各种生物仿制药,合同期至2029年。不到一个星期,三星生物再传斩获一笔大订单,将扩大与诺华签订的2022年生物制剂生产合作协议。实际上,这仅是三星生物所签大单的一部分。今年早些时候,三星生物还与礼来、GSK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随着一系列订单的签订,据三星生物透露,今年以来的合同金额已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合同金额。而今,不仅三星生物发展势头正猛,赛尔群(Celltrion)、现代制药、大熊制药、LG生命科学和韩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等一众韩国制药企业也陆续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屡受全球制药企业青睐。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相关产业成为韩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也为观察韩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撕开了一个口子。站在当下时间节点,复盘韩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史,总结成功之道或对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有所启示。01韩国生物医药不同之路复盘韩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史,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它坚定且较早地选择了入局生物类似药,并以其为起点,再辅助政府发展战略扶持,从而占据了全球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早在上个世纪末期,韩国就开始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1997年成为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彼时,遭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迅速转变了发展方向,将生物技术产业定位为新的支柱产业并大力扶持。而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韩国开始把重点放在提升生物药制造和临床标准上,逐步从生产仿制药转变为开发更多生物制品和生物类似药等。随后,韩国制药企业将关键一子落在了生物类似药赛道,较早进场抢占了先机。如成立于2002年的韩国制药企业赛尔群此前便曾透露,在外界认为还未到进入生物类似药赛道时,他们便将目光瞄准了它。期间,韩国制药企业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打法”——主攻非专利保护的仿制药,以及专利保护的合同设计和合同生产,再加强设计和工艺能力,塑造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产能产量方面进行突破。任何一个产业的成功均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加码扶持。为促进生物类似药产业发展,韩国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如2009年发布了生物类似药开发临床指南;2014年,韩国政府制定了《生物制药产业的前景及发展战略》,确立了生物类似药2020年核心课题和生物类似药2020各领域的具体课题;2015年,韩国政府发布了《生物类似药评估指南》。东风已至,首个生物类似药胜利的果实很快便为韩国制药企业所摘。如欧美市场首款生物仿制药英利昔单抗便由韩国企业赛尔群率先推出,于2012年获批进入市场。此外,赛尔群上市了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物Remsima、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物Herzuma、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物Truxima等。借此,赛尔群也成为了全球首家成功对抗体生物类似药进行开发并实现商业化的国际制药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能在欧美生物类似药市场取得成功,除了新品快速迭代,具有产品组合优势之外,它还在不断提升合规产能以量换价,同时与当地销售/市场能力强的企业合作并拓展多地区市场。不单如此,当前全球较多重磅单克隆抗体药物多由韩国生物类似物企业率先研发上市。拿成立于2011年的三星生物来说,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免疫和肿瘤生物类似药产品线的研发、生产和全球注册方面亦较有成效,如欧洲首个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便由其研发。通过一步步积累,韩国生物类似药产业在亚太地区及全球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引领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韩国生物类似药约占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的2/3。02中韩生物医药合作频繁而今,韩国生物制药产业仍将其羽翼不断延伸向外,逐渐在国际上打出一片天地。尤其是近几年,在新冠疫苗和药品需求的大力推动下,2021年韩国医药品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85.295亿元),创下1998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具体来看,根据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的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韩国医药品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6%。同时,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的《2021年全年进出口动向》显示,2021年韩国医药品出口额为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对于韩国药企的走出去方式,韩国中央日报曾报道,在政策鼓励下,韩国药企从“输出成本低廉的服务”转型为“出口资金密集型的药品”。为了打入欧美市场,韩国企业还会整体收购国外医药产品原料工厂以进军海外市场。同时,韩国制药企业也不断加大对外合作。今年4月,大熊制药宣布已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Vitali Bio签署了其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药物DWP213388的全球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Aditum Bio的投资组合公司Vitalli Bio获得Daewoong的候选药物DWP213388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Daewoong保留该产品在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地区的权利。Daewoong将获得超过1000万美元的预付款,这笔交易高达4.77亿美元。此外,Vitali Bio将获得Daewoong开发的早期双靶点抑制剂的许可权。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与韩国生物医药企业合作也愈加紧密,如天士力、复星医药、绿叶制药、三生制药等不少公司均与韩国药企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天士力与韩国Genexine公司于2015年签署合作协议,目的在于引进Genexine公司多种具有在国际上领先水平的长效蛋白类药物,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天视珍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并在中国合作研发新药;三生制药则分别与三星生物、韩国生物制药公司Alteogen达成相关合作。绿叶制药也多次与韩国药企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如2014年与韩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就共同开发韩美的一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泛HER抑制剂Poziotinib用于癌症治疗达成了协议。根据协议,绿叶制药将得到在中国开发、生产、商业化Poziotinib的独家权利,而韩美在其他市场保留独家权利。国内生物类似药领跑者复宏汉霖同样也与韩国药企展开了合作。2016年,复宏汉霖与韩国AbClon公司围绕单克隆抗体产品AC101达成达成合作并签署了授权协议,被授予AC101产品在大中华地区独家研发及商业化的权利。当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交融仍在继续,各种合作形式亦在持续开拓。尤其在当前一级市场投资情绪不高、节奏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合作共赢或成破局之道,将有限的产业资源放到更熟悉的领域,竭尽全力地转化创新的果实。从全球层面,将现有的管线,以互利共赢的形势,放到更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更好的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无论是生物技术公司,大药厂还是投资机构,如果能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就能产生更多的合作,挺过“寒流”,共登彼岸。秉此初衷,猎药人俱乐部、E药经理人主办,U Chem 、凯莱英医药集团协办的“价值领航2023-韩国前沿创新项目投融资并购路演交流会”,旨在精准化对接、咨询、服务等方式,与生物技术公司、商业化制药企业、投资机构一道探讨创新价值,增进了解,促成合作,帮助极具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械项目与头部制药企业实现高效对接与赋能,助力生物技术公司产业融资与制药企业转型升级。
100 项与 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