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药,直击前沿!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更重要的是,没有对比,就难以正视自己的差距,进而寻求破解之策!
分享2篇近期刊发于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文章图表数据:
第一篇: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novative drugs in the USA
2007-2023年中国创新药(innovative drugs)开展临床试验情况(来源于ClinicalTrials.gov)。
1、启动临床试验数量
2、申办者分布情况
3、临床试验开展现状
4、临床试验成功率
在此期间,在美国进行试验的6种中国创新药物获得了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分别为:泽布替尼(zanubrutinib, 2019年首次批准)、西达基奥伦塞(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 2022)、本维莫德(benvitimod, 2022)、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 2023)、呋喹替尼(fruquintinib, 2023)和艾贝格司亭α(efbemalenograstim alfa, 2023)
第二篇: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DA approvals by top 20 pharma companies (2014-2023)
在2014年至2023年:FDA批准了全球TOP 20制药公司176种新药。其中83种属于同类首创药物(first-in-class)。
这也就意味着,过去10年全球TOP 20制药公司获得FDA批准新药平均数量8.8种(剔除通过上市后收购药物获得这一数字为7.15种)。
而且还是在TOP 20制药公司获批新药份额从72%(2014年)下降到40%(2023年)取得的数据。
思考:
很显然,中国创新药近年来尽管取得长足进展,但是:
国内仍存在许多Pharma或者Biotech仅仅是通过follow方式Me-too项目的现象,这种“有新无创”式的“新药”基本不可能跨出国门(从国内众多“新药”的研发区域布局如临床试验开展和专利申请等可知)。
更何况,全球领先医药公司在新药开发过程中项目升级迭代导致国内企业follow错误难以调转船头也时有发生。
在药物研发领域,做到“新”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浩瀚的化合物中筛选不同结构,但最终能否实现具有自身临床优势的“创造性“才是关键。
中国医药行业经历2016年仿制药大洗牌,再到本轮资本寒冬下的创新药大洗牌之后,或许才会真正起航。
而谁会是经历两轮洗礼之后的幸存者呢?!
“新药前沿”格言
大型制药公司领导者必须解决六个研发关键问题:清晰度、灵活性、责任、团队承诺、标准和奖励。
往期推荐
01
Nav1.8抑制剂fast-follow者恒瑞快速调转船头
02
吸入PDE3/4抑制剂fast-follow凑齐3家:正大天晴领跑,恒瑞延缓后被海思科追赶
03
First in Class心衰靶点RXFP1诺华、BMS失利后,礼来、AZ继续前行
04
DPP1抑制剂fast-follow者海思科的完美“变现”
05
神经疼痛新靶点AAK1:IIa期POC已成功,引国内多家公司fast-follow布局
06
让癌细胞分裂时“毙命”,KIF18A靶点启航
07
PDE4B抑制剂fast-follow者海思科和人福,紧追勃林格殷格翰
08
IPF也疯狂:新药开发“三剑客”突围
09
SHP2遭遇大药企“退货潮”:罗氏、赛诺菲、艾伯维、BMS
10
百时美施贵宝新药开发的毒理学评价之道
11
恒瑞急性疼痛新药HRS-2129获批临床,布局新一代NaV1.8抑制剂,兵贵神速
本文由「新药前沿」微信公众号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媒体或机构转载授权请在「新药前沿」微信公众号留言公众号名称,审核通过后开通白名单获取转载授权,转载请标识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非投资建议或者治疗方案推荐,「新药前沿」微信公众号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限于作者水平和专业知识所限,如有谬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