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LNP-168-ABE8e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LNP-168-ABE8e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LNP-168-ABE8e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项与 LNP-168-ABE8e 相关的新闻(医药)全球范围内,像β-地中海贫血(地贫)和镰状细胞贫血(镰贫)这样遗传性血液病困扰着数百万人。仅在中国两广和海南地区,便有数十万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由于目前大多数患者都需要长期输血和除铁治疗,这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地方血库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唯一较为有效的治愈方法主要是异体骨髓移植,但是配型困难,移植后还可能发生严重免疫排斥,造成生命危险,即便移植成功也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给很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现有的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基因编辑和骨髓移植流程操作复杂,生产成本高昂,骨髓移植前还伴随毒性较大的化疗清髓过程,导致临床应用和商业化推广受到很大限制。近几年,科学家们尝试用病毒载体在体内进行基因治疗,但这种方法依然面临着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生产成本和精准靶向等难题,很难往临床推动。
2025年8月12日,尧唐生物吴宇轩博士、王子君博士、陆钰明博士,与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家合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上发表了文章In vivo genome edit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or treatment of blood disorders using mRNA delivery,成功开发出一种无需抗体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实现了对人类造血干细胞的体内精准基因编辑,并高效激活了胎儿血红蛋白表达,为包括地贫和镰贫在内的遗传性血液病带来了“无需清髓即可一次治愈”的希望。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可电离脂质库,优化LNP组分,最终构建出高效靶向骨髓的新型LNP-168载体,可以直接将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8e)mRNA与靶向sgRNA序列送入目标细胞。在移植了β-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HSCs)的人源化小鼠实验中,仅靠静脉注射就能实现相关基因区的精准编辑,大幅度激活胎儿血红蛋白表达,有效恢复珠蛋白比例平衡,并展现出显著的细胞表型修复效果。这种新策略既避免了繁琐的体外操作,也不需要传统骨髓移植所需化疗清髓,兼顾安全性、药效和成本,为今后非病毒介导的“无创”基因疗法治疗血液疾病打开全新局面。
研究发现新型LNP-168不仅能够让骨髓细胞编辑效率显著提升,还可以通过mRNA序列结构优化降低骨髓外编辑。比如,他们在mRNA分子末端引入特殊调控序列,很好地减少了编辑器mRNA在骨髓外的表达和编辑,从而进一步保证骨髓编辑的特异性。在动物实验中,经多次低剂量静脉注射后,小鼠骨髓中的人源红系细胞γ-珠蛋白水平持续上升,同时胎儿血红蛋白含量也得到大幅提升;另外,对于造血干细胞的编辑可在二次移植中稳定维持,表明长效造血干细胞(LT-HSCs)被有效编辑且归巢和分化功能未受影响。另外,给药前用动员剂动员造血干细胞到外周血,并不会增强LNP-mRNA对于造血干细胞的靶向编辑。最终动物试验表明,地贫患者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模型经过体内基因编辑治疗以后,不仅各类造血谱系比例正常,红系细胞胎儿血红蛋白含量得到显著提高,而且病变表型显著改善,形态恢复正常。
研究团队最后系统评估了LNP-168-ABE8e基因编辑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发现脂质纳米颗粒本身会被机体迅速清除,没有诱发强烈免疫反应或造成器官损伤,而碱基编辑工具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未观察到明显脱靶。以上结果表明, LNP-168介导的基因编辑器体内骨髓递送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保真性以及广阔的临床转化前景,也让众多地贫和镰贫患者看到“无需清髓即可一次治愈”的新曙光,为未来更多遗传性和慢性疾病的“一针即愈”提供了坚实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徐赛娟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丹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5-01480-y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点击主页推荐活动
关注更多最新活动!
100 项与 LNP-168-ABE8e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