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糖尿病肾病(DKD)是2型糖尿病(T2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终末期肾病(ESKD)的首要致病因素。当前,尽管已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非奈利酮作为DKD标准治疗方案中的推荐药物,但仍有大量已接受标准治疗的DKD患者面临蛋白尿进展与肾功能下降的高残留风险,临床对更有效治疗手段的需求极为迫切。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虽在注射剂型中展现出肾脏保护作用,然而口服小分子GLP-1RA在DKD人群中的治疗证据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在此背景下,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GLP-1RA HRS-7535的Ⅱ期研究成果[1],于2025年美国肾脏学会年会(ASN 2025)的“最新突破性研究口头报告(Late-Breaking Research Orals)”专场重磅发布。该研究首次填补了口服小分子GLP-1RA在DKD治疗领域的证据空白,为DKD患者带来了兼顾疗效、安全性与便利性的全新治疗选择。浙大附一院陈江华教授团队杜晓英医师现场汇报图一研究设计该研究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江华教授牵头,于全国80家研究中心开展,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包括3周筛选期、16周双盲治疗期及2周安全随访期,共纳入281例DKD患者,其中280例至少接受1次试验药物治疗。研究分为三组:HRS-7535 30 mg组(n=93)、90 mg组(n=94)及安慰剂组(n=93)(图1)。图1. 研究设计受试者核心入选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5%~10.0%、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300~3000 mg/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m²);同时,患者接受至少3个月标准肾脏保护治疗(RASi/SGLT2i /非奈利酮)且剂量稳定≥4周,并使用≥1种稳定降糖药物。主要终点为16周时UACR较基线变化的百分比;次要终点包括HbA1c、体重和eGFR变化及UACR达标率;同时,监测安全性指标。二基线特征三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人口学方面,患者平均年龄55.7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6.7 kg/m²;患者平均T2DM病程13.1年、DKD病程3.1年;基线中位UACR 763.5 mg/g(远超大量白蛋白尿阈值)、平均HbA1c 7.61%。基线合并用药数据显示,肾脏保护药物中,85.7%患者使用RASi、64.6%使用SGLT2i、24.3%使用非奈利酮;降糖药物中,60.4%使用胰岛素、56.4%使用二甲双胍。该入组人群已接受高强度的DKD标准背景治疗,但仍处于大量白蛋白尿、血糖控制不佳的疾病高危状态,代表当前DKD治疗领域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三核心结果:多维度获益显著,安全性良好研究数据显示,HRS-7535在16周治疗期内,于肾脏保护、血糖控制、代谢改善及安全性方面均展现出色表现,且呈现明确的剂量依赖性。肾脏保护:突破残留风险,UACR显著降低治疗16周时,HRS-7535 30 mg组、90 mg组UACR较基线分别降低30%、46%,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4%,且90 mg组降幅较30 mg组更大,呈明确的剂量依赖性(图2)。图2. 主要终点:UACR较基线的变化百分比根据202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建议[2],对于基线UACR≥300 mg/g的患者,推荐至少降低30%的UACR以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HRS-7535治疗显著增加了达到这一UACR降低目标的患者比例,具体来看:30 mg组达标率为45.2%,90 mg组达标率为56.4%,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1.2%。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使用1种、2种还是3种肾脏保护药物,HRS-7535均能带来额外获益:当患者同时使用较少的肾脏保护药物时,HRS-7535治疗后UACR降幅更为显著,在合并使用1种肾脏保护药物的患者中,90 mg组的UACR降幅高达52%(经安慰剂校正后);在接受“RASi+SGLT2i +非奈利酮”三联治疗的患者中,90 mg组仍可使UACR额外降低25%(经安慰剂校正后)(图3)。图3. 亚组分析:合并使用不同数量的肾脏保护药物时UACR变化此外,治疗8周时,HRS-7535组出现轻微的eGFR下降,但16周时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其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温和且一过性的,导致急性肾衰竭的风险较低。血糖控制:强效降糖且达标率高治疗16周时,HRS-7535 30 mg组、90 mg组HbA1c较基线分别降低0.62%、1.01%,优于安慰剂组的0.08%,且剂量越高,降糖效果越显著(图4)。图4. HbA1c较基线的变化根据2024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和2025年ADA指南[2,3],DKD患者HbA1c目标为<7.0%,高危患者需进一步控制在≤6.5%。该研究结果显示,HRS-7535 90 mg组中,74.5%的患者达到HbA1c<7.0%(指南推荐目标),50.0%达到≤6.5%(高危人群严格目标),高于安慰剂组的28.0%与10.8%(图5)。图5. HbA1c达标率代谢改善:体重持续下降,血压血脂协同获益治疗16周时,HRS-7535 90 mg组体重较基线降低3.50%,优于安慰剂组的0.55%,且未观察到下降平台期(图6),长期用药或可持续获益。图6. 体重较基线的变化研究同时观察到HRS-7535的额外代谢获益。HRS-7535 90 mg组收缩压较基线降低6.0 mmHg、舒张压降低2.5 mmHg,总胆固醇降低6.8%、甘油三酯降低4.8%,同时肝酶(ALT、AST)水平下降,为心血管与肝脏提供潜在保护。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无新增安全信号HRS-7535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为78.5%(30 mg)、91.5%(90 mg),安慰剂组为64.5%,绝大多数为轻中度。HRS-7535组最常见的TEAE为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5%的胃肠道不良事件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胀。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低(30 mg组5.4%、90 mg组4.3%、安慰剂组2.2%),未发生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四研究意义HRS-7535的Ⅱ期研究结果,对DKD诊疗实践具有多维度突破性意义,为临床提供了全新治疗方向,同时彰显了中国原研药物的创新实力。填补口服小分子GLP-1RA证据空白,引领DKD长期管理新范式此前,GLP-1RA的肾脏获益证据集中于多肽类注射剂型(如司美格鲁肽)[4],口服小分子GLP-1RA在DKD人群中的数据缺乏。GLP-1RA的护肾作用源于对GLP-1受体的激活本身,还是依赖于GLP-1的多肽结构及其代谢产物,仍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HRS-7535作为全球首个在DKD人群中完成概念性验证试验的口服小分子GLP-1RA,本次Ⅱ期研究结果为该科学问题提供了确凿的临床证据,与注射类多肽GLP-1RA形成了坚实的机制交叉验证,共同确立了GLP-1受体靶点在DKD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同时,小分子口服剂型突破了GLP-1RA注射制剂的多重局限。口服制剂通过避免注射疼痛与操作障碍,从根源上提升了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尤其惠及基层、老年及对注射存在顾虑的患者。另一方面,小分子药物提升了用药可及性,在生产成本、规模化产能及储存运输上具备显著优势,解决了多肽类药物潜在的产能瓶颈与高昂成本问题,有望为DKD的长期管理提供了更优解。突破标准治疗残留风险,多维度契合DKD管理需求从临床治疗困境来看,尽管RASi、SGLT2i、非奈利酮的联合治疗已成为DKD标准方案,但大量患者仍存在白蛋白尿进展、肾功能下降的残留风险[3,5],临床对能进一步降低风险的治疗手段需求迫切。而HRS-7535在三重标准治疗基础上仍能实现25%的UACR额外降低,首次回答了“在DKD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使用GLP-1RA是否存在更多获益”的重要临床问题,为高风险DKD患者提供了“叠加治疗”新策略,有望成为DKD联合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治疗策略上,当前糖尿病肾病治疗理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演进为“多重支柱”的协同管理模式,即将具有强效循证证据、覆盖不同靶点/机制的治疗手段早期联合启动。例如,一项正在开展中的GOLD-STANDARD试验,正聚焦于评估早期四药联合(SGLT2i、RASi、非奈利酮和GLP-1RA)治疗DKD的疗效[6]。而HRS-7535在低强度背景治疗人群中展现出UACR降低52%的优异疗效,支持其作为初治或早期DKD患者的优选方案,并具备成为一线标准治疗/起始用药的潜力。在治疗目标契合度上,DKD的治疗需兼顾“肾脏保护、血糖控制、代谢改善、心血管风险降低”四大目标,单一药物往往难以满足所有需求。而HRS-7535同时具备显著的UACR降低(肾脏保护)、HbA1c下降(血糖控制)、体重减轻(代谢改善)及血压/血脂降低(心血管保护)作用,完美契合DKD的综合管理目标,能从多维度切断疾病进展链条——既通过降低UACR减少肾小球损伤,又通过控制血糖、体重、血压和血脂减少肾脏代谢负担与心血管风险,而心血管疾病是DKD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这种“多靶点、跨系统”的获益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改善长期预后,为临床实现DKD全程管理提供了更高效的治疗工具。五总结与展望当前,尽管DKD患者接受多重肾脏保护治疗,仍面临较高的肾病进展风险。作为全球首个在DKD人群中完成概念性验证的口服小分子GLP-1RA,HRS-7535 Ⅱ期研究已充分证实其在DKD治疗中的价值,同时也为国内DKD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本土化循证依据,助力诊疗方案更贴合中国患者需求。展望未来,若后续在Ⅲ期研究中持续取得阳性结果,HRS-7535有望被纳入国内外DKD治疗指南,推动指南更新治疗推荐,重塑临床诊疗路径。这不仅为中国DKD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选择,更能作为中国原研创新药物的代表,为全球DKD治疗贡献中国方案,提升中国在代谢性疾病与肾脏病领域的药物研发影响力。参考文献1. Du X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Oral Small-Molecule GLP-1 Receptor Agonist HRS-7535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FR-OR088, ASN 2025.2. ADA. Diabetes Care 2025;48(Suppl. 1):S239–S251.3.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CKD Work Group. Kidney Int. 2024 Apr;105(4S):S117-S314.4. Perkovic V, et al. N Engl J Med. 2024 Jul 11;391(2):109-121.5. de Boer IH, et al. Diabetes Care. 2022 Dec 1;45(12):3075-3090. 6. https://www.healio.com/news/cardiology/20250618/goldstandard-trial-will-test-novel-combination-therapy-for-diabetic-kidney-disease.“肾医线”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肾医线”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nephro-online),回复“肾医线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来源:《肾医线》编辑部)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版权声明版权属《肾医线》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