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项与 甲苯磺酸尼拉帕利/醋酸阿比特龙 相关的临床试验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2期IIT Hispanic/Latino and Non-Hispanic BlAck Patients Treated With niRaparib and Abiraterone Acetate Plus Prednisone for Metastatic hOrmone 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With Deleteriou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Alterations: a Phase II, Open Label studY
This is an open label, phase II trial in subjects with treatment naïve, metastatic hormone 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mHSPC) with deleteriou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HRR) alteration(s). These include pathologic alterations in BRCA 1/2, BRIP1, CHEK2, FANCA, PALB2, RAD51B, and/or RAD54L. A total of 64 people will be enrolled to the study.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2期IIT Race Impact on Efficacy of Niraparib Plus Abiraterone Acetate and Prednisone in Patients With Homologous Repair Deficient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This is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interventional study in racially self-identified black or ethnically self-identified hispanic and racially self-identified white or native American participa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whose tumors demonstrate molecular alterations compatible with homologous repair deficiency.
Safety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Lutetium-177 (177Lu)-PSMA-617 Along With Niraparib and Abiraterone Acetate Plus Prednisone in 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 LUNAAR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study is to test the safety and possible side effects of Lutetium-177 (177Lu)-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617 along with niraparib and abiraterone acetate plus prednisone when it is given to people diagnosed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prostate cancer that has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and does not improve with hormonal therapies) at different dose levels. Once an optimal dose is selected, the researchers want to find out what how well these treatments work to improve survival and control the growth of the tumor.
100 项与 甲苯磺酸尼拉帕利/醋酸阿比特龙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甲苯磺酸尼拉帕利/醋酸阿比特龙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甲苯磺酸尼拉帕利/醋酸阿比特龙 相关的专利(医药)
56
项与 甲苯磺酸尼拉帕利/醋酸阿比特龙 相关的新闻(医药)相比2023年,2024年MNC的巨额并购交易大幅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制药行业并购交易总金额约1500亿美元,超过50亿美元的交易就有9笔,进入TOP10榜单的门槛是41亿美元。
2024年医药领域并购交易数量虽较2023年有所提升,但从金额来看,并未出现太多巨额交易。如果将诺和诺德165亿美元并购CDMO企业Catalent排除在外,则其余并购金额皆在50亿美元以内。
2024年医药行业大额并购事件(截至12月初),根据公开信息收集整理
一方面,今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将疫情期间放开的交易监管重新收紧,并将50亿以上的交易费用由80万美元提升至225万。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Biotech趋向于自己将药物推向市场,这也使得MNC能够选择的后期资产较少,交易价格自然上不去。
此外,重量级玩家辉瑞的缺席,也让2024年的并购市场显得意兴阑珊。
或许是因为辉瑞在2023年以430亿美元并购Seagen的交易耗费其不少“弹药”,以至于在2024年显得异常低调。与此相对的,是这两年踩中风口的诺和诺德和礼来,GLP-1大卖的加持让这两家在并购方面底气十足。
尽管Vertex并购Alpine的49亿美元是2024年数额较高的单笔Biotech并购,但诺华进行了5笔交易总金额超70亿美元,其余MNC也各自出手根据自身战略发展进行补强。只是这其中中国Biotech的身影寥寥,我们或许可以从2024年的并购交易中窥探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MNC到底爱买哪种Biotech。
01
肿瘤赛道喘了口气
肿瘤领域虽然放缓,但仍然是MNC最重要的竞争赛道。
临床试验不会骗人。
近10年肿瘤临床试验情况,图源IQVIA
肿瘤赛道依然是创新药的温床,各种新疗法还在不断涌现。可以看到,随着前些年PD-1/PD-L1的疯狂内卷,近期相关的临床开展已呈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新疗法的不断上位,包括CGT、ADC、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以及放射配体疗法的临床试验活动开始急剧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已成为开展肿瘤临床试验的中流砥柱,其份额十年间从33%涨至60%,而MNC的占比也由59%降至28%。一些布局不够完善的MNC自然不甘落后,以并购的方式进行补强。
以强生为例,随着ADC药物得到验证,强生近几年开始发力布局。从之前与Mersana、多禧生物的技术平台合作,到与LegoChem的BD交易,直至此次近20亿美元整体并购Ambrx,无不显示强生对ADC的看重。
虽然Ambrx的核心管线ARX517尚处于临床早期,但却是目前仅有的一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ADC新药,在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数据显示出理想的安全性和疗效,有同类最佳的潜质。
前列腺癌是强生的重点布局领域,目前已拥有畅销药Zytiga、Erleada和Akeega,还有众多临床早期阶段的管线,包括PSMA/CD28双抗、KLK2靶向放射性配体疗法以及CD3/KLK2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等。这次的并购不仅增强了自身ADC领域的研发实力,还进一步巩固了在前列腺癌领域的市场地位。
像强生这样并购标的与自有产品联动产生1+1>2的效果,是MNC的惯有思路。
比如诺华以近30亿美元收购MorphoSys,看上的就是其BET抑制剂pelabresib (CPI-0610)与自家芦可替尼联用治疗骨髓纤维化(MF)患者。在针对JAK抑制剂无效的MF患者的临床3期研究中,两药联用达到了脾脏体积缩小的主要终点,并且MF的四个临床疾病标志如脾脏肿大、疾病相关症状、贫血和骨髓纤维化都在联合用药后得到了改善。
BI13亿美元并购Nerio同样如此,Nerio的小分子PTPN1/N2抑制剂具有FIC的潜力,不仅能作为单药治疗,还能与BI内部开发的多种癌症疗法联合使用,创造新的癌症疗法。
除了ADC,同样红火的还有放射配体疗法(RLT)这一赛道。
随着诺华Lutathera和Pluvicto两款核药的成功,行业对核药的兴趣与日俱增,大量资金开始流入,管线不断扩充。据IQVIA的数据,截至2024年7月,全球大约有40家企业正在开发约121条核药管线,其中有40%的项目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剩余的60%尚处于早期阶段。
此外,按同位素分类来看,尽管发射β射线的Lu-177同位素仍然是研发占比(32%)最高的RLT,但从趋势来看,当前研发重点和行业投资正逐渐转向α放射性同位素(占比21%)。与β粒子相比,α粒子更大能量更高且穿透距离有限,能高强度破坏肿瘤组织,同时避免对附近健康细胞造成伤害。
放射配体疗法全球管线情况,图源IQVIA
面对这样的情况,阿斯利康在2024Q1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对象是早在2020年就合作过的Fusion,它专注于靶向α粒子疗法的研发。随着赛道的升温,阿斯利康选择将知根知底的合作伙伴“一锅端”就是一件顺水推舟的事。Fusion不仅拥有多条在研核药管线,还拥有生产临床GMP剂量放射性药物的条件。这对初入局的阿斯利康来说极具吸引力。
诺华并购的Mariana包括一系列从苗头化合物优化到早期开发的RLT项目,涵盖多种实体瘤适应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还包括正在针对小细胞肺癌进行研究的基于锕的RLT候选药物MC-339。此次收购也进一步丰富了诺华的RLT管线。
此外,双/多特异性抗体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也是MNC重点布局的方向。
默沙东以6.8亿美元收购Harpoon,比当日Harpoon收盘价高出100%。此次并购让默沙东不仅获得了目前临床中极具前景的DLL3/CD3抗体,还获得了Harpoon多个三特异抗体平台,特别是下一代能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激活的ProTriTAC和TriTAC-XR三特异抗体平台,从而快速切入了TCE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默沙东已经将收购的这款三抗于12月初在国内递交了临床申请,和罗氏的RO7616789以及泽璟生物的ZG006一样并列全球进度最靠前的靶向DLL3三抗。再加上之前已经布局的赛诺菲和罗氏,未来双/多特异性抗体在肿瘤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作为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细分赛道,肿瘤领域的并购似乎和中国Biotech关联不大,对处于寒流中的中国Biotech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好消息,或许我们可以从不多的交易中看到什么样的中国Biotech才符合MNC的审美。
02
小而美的中国Biotech才是理想标的
纵观被并购的Biotech,其公司价值约等于核心管线价值,若有技术平台则是加分项。简单来说,小而美的Biotech才容易被MNC看上。
只是,真正符合小而美定义的中国Biotech并不多。
可以看到在2024年MNC的大额并购交易中,几乎没出现中国Biotech的身影,唯二被并购的企业买方还只是Genmab和BioNTech这样的BioPharma,但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什么样的中国Biotech才容易被跨国药企选中。
Genmab以18亿美元并购的普方生物,是一家深耕ADC药物领域的中国Biotech,三位联合创始人皆来自被辉瑞花大价钱收购的ADC技术先驱公司Seagen。在Seagen期间,三人参与过多款ADC药物从候选药物到商品化生产的多个关键环节,积累丰富的经验。
普方生物已披露的研发管线包括三个已进入临床的项目:Rina-S(PRO1184,靶向FRα的ADC)、PRO1160(靶向CD70的ADC)和PRO1107(靶向PTK7的ADC);以及包括PRO1286(靶向EGFR和cMET的双特异性ADC)在内的多个临床前项目。
进入临床的几个项目都表现出了不错的潜力,特别是Rina-S,由于FRα在正常组织表达较少,但在非小细胞肺癌、间皮瘤、子宫内膜癌等多种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因此有成为理想靶点的潜质。在交易前Rina-S已经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表达FRα的高级别浆液性或子宫内膜样铂类耐药卵巢癌患者。
作为收购方的Genmab,其优势在于抗体研发领域,在开发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方面具有增效、减毒等优势。而普方的ADC技术平台在Seagen技术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亲水性分子片段增强药物的亲水特性,可以显著提高亲脂性有效载荷以及与抗体的兼容性。普方的加入能让Genmab探索更多ADC药物研发的可能性。
如果说普方生物的“小”在于规模、“美”在于对ADC赛道的深耕,那么另一家被并购的普米斯生物则诠释了另一种小而美。
BioNTech和普米斯的故事早在并购的前一年就开始了。彼时,BioNTech以总金额10亿美元(首付款55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普米斯已进入临床3期的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PM8002在大中华区以外的权益。
虽然PD-L1/VEGF都是常规靶点,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性,但今年康方生物的PD-L1/VEGF双抗AK112在和K药的一个适应证头对头临床中胜出,瞬间引爆了市场的热情。
获得AK112海外权益的Summit更是短短几天内股价翻倍。另一家中国Biotech宜明昂科也将自家PD-L1/VEGF双抗以总金额20亿美元的价格License-Out。而普米斯的PM8002已经布局了9个适应症并已进入临床阶段,在ESMO上公布的临床数据也显示出积极结果,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自身有潜力再加上“队友”的抬轿,促使BioNTech下定决心进一步绑定,只是最后的交易方式值得玩味。PM8002管线自身的价格已达10亿美元,而并购整个公司只花了8亿美元(预付款)+1.5亿美元(里程碑)。
公司的价值小于核心管线。
要知道普米斯生物除了PM8002外还有10余条管线,其中7款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并且还有一款已经处于临床3期,再加上生产基地、抗体一体化发展平台,这些资产约等于“白送”。只是对普米斯而言,这也是笔好买卖。毕竟10亿美元并不好拿,过程中有巨大的风险。
普米斯生物在研管线,图源企业官网
这笔交易对BioNTech来说也不亏,在交易宣布后的第二天,礼新医药宣布其PD-1/VEGF双抗的全球权益以总金额27亿美元(首付款5.88亿美元)授予默沙东。
中国Biotech经过近10年的发展,很多企业发展出覆盖多条赛道的产品管线,核心资产相对不够聚焦,这对于有意并购的MNC来说并不友好。或许2024年赛诺菲并购Inhibrx的交易可以给出一些启示。
完成并购后,赛诺菲只将Inhibrx其中一条核心的罕见病管线纳入自身研发序列,其余管线和包括员工以新Inhibrx的方式继续独立运营,但赛诺菲持有部分股权。这样的并购交易方式对管线较多的中国Biotech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03
自免升温但思路更重要
随着肿瘤领域的降温,2024年度Biotech并购金额的桂冠被自免赛道摘得。
过去5年中,自免领域的并购活动开始持续升温,包括市场对创新疗法的需求、企业的战略布局调整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都是该领域发展的源动力。期间还出现了阿斯利康390亿美元收购Alexion Pharmaceuticals这样的大规模并购事件。
回到2024年,自免相关的并购事件层出不穷,并购活动显得异常活跃。1月份,诺华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alypso,核心资产CALY-002靶向IL-15,用于治疗乳糜泻和嗜酸性食管炎。到了4月,再生元收购了2seventy Bio的肿瘤和自免资产,并成立了新的研发部门Regeneron Cell Medicine。
5月份,自免领域迎来并购高潮,强生总共花费超20亿美元先后收购了两家自免Biotech,获得两款双抗核心资产。日本Ashahi Kasei也宣布以10.6亿美元收购瑞典生物技术公司Calliditas Therapeutics,获得用于治疗IgA肾病的管线。
到了下半年,TCE又为自免领域添柴加薪。
成立仅几个月的Candid Therapeutics在收购两家国内TCE创新药企后,又在短时间内与诺纳生物、岸迈生物和Ab Studio三家企业达成TCE合作。考虑到Candid是一家专门以出售为目的而成立的NewCo Biotech,再加上其创始人的上一家公司以41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BMS,它在未来或将创造出令人震撼的交易事件。
有意思的是,TCE资产交易也是今年的热门BD方向。
包括GSK、默沙东等MNC都与中国Biotech达成了有关TCE产品的合作,像默沙东买下同润生物TCE管线的首付款就达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内TCE管线大多开展的是肿瘤类适应症的研究,但MNC掏出真金白银买下后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将会拿这些基于肿瘤适应症开发的TCE管线去做自免临床。
这也突显出MNC和本土Biotech之间思维模式的差异。
对本土Biotech来说,新疗法拿去卷肿瘤可谓是本能驱动,可在MNC看来,TCE双抗在肿瘤赛道的竞争已然拥挤,而双抗通过将T细胞作为效应器杀伤在自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B细胞的能力,可以在自免领域覆盖十几个甚至数十个适应症。另一方面,TCE产品虽然在多种自免疾病的临床开发上已得到验证,但整体而言尚处在起步阶段,基本要在数年后才见结果,有足够的时间留给MNC去推动。
学会把握MNC的审美,对中国Biotech来说,之于管线研发思路的优化能在BD交易中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之于企业建设能在当下这个寒潮中多一条“上岸”的路径。
*封面图片来源:神笔PRO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参考来源: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医疗器械.2024年2月5日.https://www.nmpa.gov.cn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医疗器械.2023年12月4日.https://www.nmpa.gov.cn
3. 新闻稿《强生宣布首个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BCMA×CD3双抗泰立珂®在华获批》CP-461451,Approved Date: 2024-06-21
4.新闻稿《长效针剂家族再添新成员,善久达®(棕榈帕利哌酮酯注射液 (6M) )在华获批》CP-458244,Approved Date: 2024-06-17
5. 新闻稿《强生宣布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治疗BRCA突变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复方制剂泽倍珂®在华获批》CP-482114,Approved Date: 2024-10-16
6.《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
7.《强生2款创新药物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惠及更多中国患者》,2024.11.28
8.Johnson & Johnson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Shockwave Medical
9.Johnson & Johnson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V-Wave
10.Johnson & Johnson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Ambrx
11.Johnson & Johnson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Proteologix, Inc.
12.《脉搏医疗与强生医疗科技签署产品战略合作协议,为房颤患者带来新福音》,2024.04.18
13.《全力以赴,领跑抗癌征程》,2024.08.14
11月5日正式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概是近两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包括礼来、辉瑞、阿斯利康、诺和诺德、赛诺菲、强生、罗氏等众多跨国药企巨头在内,来自全球的260余家企业也带来了各自的医药医疗创新产品,不少还是首次亮相的全球首发或者全球尚未获批上市的独家、罕见病等药物、产品。
例如吉利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创新药物Seladelpar、赛诺菲的血友病创新药物芬妥司兰钠注射液、罗氏的PI3Kα抑制剂伊那利塞(Inavolisib)、用于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创新药Lunsumio(Mosunetuzumab)、以及强生的治疗成人非小细胞肺癌的双特异性抗体Rybrevant®及治疗BRCA突变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复方制剂泽倍珂®等。
如今中国市场几乎已成为跨国药企们的必争之地,但本土市场的逻辑正随着政策监管、行业竞争格局的调整而改变,因此推动创新药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已成为跨国药企抢夺市场蛋糕的重要手段。
此次进博会上,诸多跨国药企都拿出了“镇店之宝”,中国首个乃至全球首个的首发产品不在少数,部分是已在中国获批上市的重磅,更多则已计划在未来逐步登陆中国市场。
01
MNC的“镇店之宝”
吉利德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药物Seladelpar是首次在中国展出,也是一款全球范围内均尚未获批的罕见病创新药物,2024年8月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审批。
新康界了解到,该Seladelpar为今年3月份吉利德以43亿美元的重金收购所得,8月份其新药申请已被美国FDA受理且纳入优先审查,用于治疗对熊去氧胆酸(UDCA)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无肝硬化或代偿性肝硬化(Child-Pugh A)成人原发性胆道炎(包括瘙痒)。另外,英国MHRA及欧洲EMA相关机构也已接受该药物的上市审评。
另外,吉利德用于HIV长效注射疗法的Lenacapavir也有新的进展。该药物是全球首个获批的HIV衣壳抑制剂类药物,也是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长效HIV治疗方案,目前已在欧盟、美国获批用于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既往接受过多种治疗方案的多重耐药的HIV-1成人感染者。
今年6月份,吉利德披露的Lenacapavir一项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显示,该药在女性艾滋病毒暴露前预防(PrEP)的有效率达到100%,且优于吉利德现有的口服抗HIV药物Truvada(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而在2023年9月份吉利德向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提交的5.1类新药lenacapavir(来那帕韦)片剂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据悉,2027年底前吉利德有望在中国获批四个潜在的肿瘤适应症,包括三个乳腺癌适应症、一个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
今年5月份赛诺菲的血友病创新药物芬妥司兰钠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这也是一款罕见病创新药,且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血友病siRNA创新非因子疗法。今年进博会上,赛诺菲便展示了包含该药物在内的12款潜在重磅产品的全球研发管线。
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达必妥®)也是此次赛诺菲展出的明星产品,该药有着四项“首个且唯一”的头衔,包括首个且唯一获批全年龄段(6个月及以上)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剂;首个且唯一获批成人中重度结节性痒疹的生物制剂;首个且唯一适用于 2型哮喘和OCS依赖哮喘患者且靶向抑制 IL-4和13双信号通路的生物制剂;首个且唯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生物制剂,颠覆性治疗2型炎症性疾病。
今年9月,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达必妥®)已在中国获批用于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且控制不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人患者,且先于美国FDA获批。
包括赛诺菲在内,强生、诺和诺德、罗氏、阿斯利康等均是“全勤”参与七届进博会的跨国药企。
强生今年一口气带来了2款“全球首发”、20余款“中国首秀、首发”的创新医药、器械产品,其中包括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Rybrevant。
另外还有两款多发性骨髓瘤创新药物,一款是全球首创的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Talvey,可同时结合T细胞上的CD3受体复合物和浆细胞上的GPRC5D;一款为中国首发的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即用型双抗泰立珂。
罗氏此次也带来了超过30款已上市和即将在华上市的相关创新产品,除了全球首创的全人源化抗ST2单克隆抗体Astegolimab,还有3款是将在中国市场获批的全球创新产品。
具体包括:中国首个且唯一PI3Kα抑制剂伊那利塞(Inavolisib);首个在全球上市的用于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创新药Lunsumio(Mosunetuzumab);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批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和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药物Ocrevus(Ocrelizumab,奥瑞利珠单抗)。
02
两大GLP-1爆款药物交锋
近两大热的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两大GLP-1爆款药物,也在本届进博会上迎来交锋。
诺和诺德今年展出了15款多疾病领域的创新药品及5款注射装置。当中有4款创新药今年刚在中国获批上市,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片(诺和忻®),以及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周制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便在其中。
最新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不同剂型今年前三个季度已累计为诺和诺德贡献了高达203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幅超过两成。
作为司美格鲁肽重要竞争对手,礼来也在此次进博会上重点展示了其用于2型糖尿病和长期体重管理的GIP/GLP-1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注射液(穆峰达®)。数据显示,礼来替尔泊肽相关产品今年前三季度的总销售额约为110.28亿美元,预计全年可超过160亿美元。
今年该两款药物也已先后在中国市场获批上市。5月份礼来的替尔泊肽于中国正式获批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后又在7月份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而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的上市申请,也在6月份获中国药监局批准。
新康界了解到,除了诺和诺德及礼来,勃林格殷格翰的GCG/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survodutide也已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且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希望未来三四年内该款GLP-1药物能进入中国市场。
阿斯利康也与国内的创新药企诚益生物目前也在合作研发一款用于治疗肥胖症、二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口服GLP-1药物ECC5004(即AZD5004)。罗氏、安进也有相关的GLP-1药物管线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还有一款重磅药物——依柯胰岛素注射液(诺和期®)也在6月份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这也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胰岛素周制剂。2020年诺和诺德曾推出“中国同创”计划,将中国纳入其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该药物即是其中首个落地的产品,实现了在中国、欧盟及美国同步开展临床试验,并同步递交上市申请,今年也已先后在欧盟、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获批。
礼来方面,阿尔茨海默病作为其重点研究领域也在进博会中有所展示。今年7月礼来的新药donanemab-azbt(商品名Kisunla)已被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患者。
在中国市场,donanemab的新药上市申请于2023年11月被CDE纳入优先审评,拟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但礼来的竞争对手,日本药企卫材的同类新药产品仑卡奈单抗已先一步于2024年6月正式在中国上市。
03
MNC加码中国市场
本届进博会上,诺华用于IgA肾病治疗的创新药物组合首次亮相,包括全球首创的小分子补体B因子抑制剂Iptacopan(盐酸伊普可泮胶囊)和口服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阿曲生坦(Atrasentan),也引来市场关注。
据悉,今年1月份诺华曾宣布收购中国本土药企信诺医药,从而加强其在肾脏疾病领域的布局,后者的核心资产包括两款用于治疗IgA肾病,但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药物——atrasentan和zigakibart(BION-1301)。此次也是诺华自该次收购后,其肾病组合在进博会上的首次展示。
此外,葛兰素史克(GSK)也带来不少重磅产品,例如GSK首个长效 HIV 暴露前预防药物卡替拉韦注射液艾普特,该药已于今年7月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还有GSK“明星”产品欣安立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希瑞适(双价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新可来(美泊利珠单抗)等。
从GSK分拆出来的健康消费企业赫力昂,也在今年进博会带来了17 款今年或明年新品,其中 5 款为全球首秀产品。
武田制药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TAK-279和发作性睡病1型的TAK-861也首次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出现,还有国内首个已成功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药物BBM-H901注射液。
另外,辉瑞、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药企巨头也均有不同领域的产品纷纷亮相进博会。如勃林格殷格翰的全球首个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靶向治疗药物圣利卓®,该药物是一种靶向作用于IL-36受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于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上市。
新康界了解到,由于此前已有不少创新药物及器械产品通过进博会顺利走向临床应用,乃至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从展品转化为商品。
加之目前国内陆续出台了关于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利好制度,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也开始将重磅首发产品在中国市场同步推进,加大在这一重要市场的竞争优势,因此今年出现了众多的首发产品,未来这些产品也有望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新康界通过梳理多方信息,整理出了2024年进博会上部分跨国药企展示的重磅创新产品。
(2024年进博会部分跨国药企展示的产品,来源:企业及媒体消息)
药渡媒体商务合作
媒体公关 | 新闻&会议发稿
张经理:18600036371(微信同号)
点击下方“药渡“,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
“药渡”公众号所转载该篇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又双叒叕改啦,如果您不点个“在看”或者没设为"星标",我们可能就消散在茫茫文海之中~点这里,千万不要错过药渡的最新消息哦!👇👇👇
100 项与 甲苯磺酸尼拉帕利/醋酸阿比特龙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