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橙帆医药再度达成大额BD合作。今日,橙帆医药(VelaVigo)宣布,与美国Ollin Biosciences(以下简称Ollin)公司就自主研发的首创(FIC)双特异性抗体药物VBS-102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根据协议,Ollin公司将获得该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橙帆医药保留大中华区权益。 根据协议条款,本次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4.4亿美元,包含首付款、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此外,橙帆医药将获得授权区域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2024 年 11 月 18 日,橙帆医药宣布与 Avenzo Therapeutics, Inc.(以下简称Avenzo) 达成一项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条款,橙帆医药授予 Avenzo 一项独家选择权,以获得在全球范围内(不包括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其潜在“同类首创” Nectin4/TROP2 双特异性 ADC产品VBC103/VAC-103 的独家许可。橙帆医药将保留该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的所有权利,并计划与 Avenzo 在全球开发方面进行合作。该交易潜在总额高达约 8 亿美元,其中包括 5000 万美元的预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可达 7.5 亿美元的后续里程碑付款和分级特许权使用费。VBC103/VAC-103 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计划于 2025 年提交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近年来,抗体治疗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mAb)发展到更为复杂和精准的治疗模式,其中双特异性抗体(BsAb)和抗体偶联药物(ADC)成为肿瘤免疫和靶向治疗领域最受瞩目的方向之一。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或同一抗原上的不同表位,从而实现单抗无法达到的功能,例如桥接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同时阻断两条信号通路或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靶向特异性。ADC 则利用抗体的靶向性,将高活性的细胞毒性药物(payload)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内部,旨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全身性毒副作用。这两种技术平台都代表了抗体工程的前沿,为克服现有疗法的局限性(如耐药性、脱靶毒性)提供了新的策略。全球范围内,BsAb 和 ADC 药物的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长。据统计,2023 年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已达到 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50%。大型跨国药企(MNC)和新兴生物技术公司都在积极布局,通过内部研发、合作或授权引进等方式,加速推进相关候选药物的开发。近期一系列高额的授权交易印证了这一趋势。例如,康诺亚将其 BCMAxCD3 双抗 CM336 的海外权益授予 PML(潜在总额超 6 亿美元);礼新医药将其 PD-1/VEGF 双抗 LM-299 授权给默沙东(潜在总额高达 33 亿美元);博奥信生物将其抗 TSLP 单抗和抗 TSLP/IL4R 双抗授权给 Aclaris(潜在总额超 9.4 亿美元);赛诺菲 18 亿美元引进两款自身免疫领域的双抗。这些密集且大额资金的交易活动,表明 BsAb 和 ADC在临床上展现出的潜力以及产业界对于差异化创新疗法的迫切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波创新浪潮中,以橙帆医药、礼新医药、博奥信生物、百奥赛图等为代表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些公司凭借其在特定技术平台上的积累,开发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候选药物,并通过“海外授权”(保留大中华区权益,将海外权益许可给合作伙伴)的模式,实现技术的国际验证、获得研发资金并进入全球市场。这一模式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企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公开资料显示,自 2021 年成立以来,橙帆医药已快速建立起涵盖多个 FIC/BIC 多特异性抗体和 ADC 分子的研发管线。目前公开披露的关键资产包括:· VBC103 / VAC-103: 靶向 Nectin4 和 TROP2 的 BsADC,已授权给 Avenzo(大中华区外),处于临床前阶段。现有的 Nectin4 ADC(如 Padcev®)和 TROP2 ADC(如 Trodelvy®)已获批用于相关适应症的治疗。VBC103/VAC-103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双靶点 BsADC 的设计。这种策略旨在通过同时靶向两个经验证的靶点,提供超越单靶点 ADC 的潜力,可能在疗效、安全性或克服耐药性方面展现优势。它代表了在成熟靶点基础上进行“第二代”创新的一种尝试,其成败将取决于能否在临床上证明其相对于现有疗法的差异化价值。· VBC101-F11: 靶向 EGFR 和 cMet 的 BsADC,处于临床前阶段,曾在 2024 年 AACR 年会上公布数据。· VBS-102: 一款 FIC 双特异性抗体(靶点未披露),已授权给 Ollin Biosciences(大中华区外),处于临床前/早期阶段。橙帆医药的核心研发管线预计将于 2025 年在美国和中国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此外,其计划在未来的学术会议上公布另外五个 FIC 或 BIC 分子的数据,并寻求更多的全球合作机会。橙帆医药凭借其高效的研发平台,在成立短时间内即产出了具有 FIC 潜力的创新分子,并通过 BD+VC 模式成功实现了早期价值转化,获得了重要的资金和行业认可。展望未来,橙帆医药能否继续通过其研发平台和 BD+VC 模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中一个持续输出高质量候选药物的参与者,仍需拭目以待。往期推荐1医健企业前沿动态2医健行业BD/出海/投融资洞察___*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且非治疗方案推荐。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