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免疫学领域重要科学组织
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
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简称 IUIS)是全球免疫学领域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成立于 1969 年 5 月 5 日,由来自 10 个国家免疫学会的代表在比利时布鲁日会议上正式创立。这 10 个创始学会包括美国免疫学家协会、英国免疫学会、加拿大免疫学会、荷兰免疫学会、德国免疫学会、以色列免疫学会、波兰免疫学会、斯堪的纳维亚免疫学会、法国免疫学会和南斯拉夫免疫学会。
IUIS 作为全球免疫学的 "伞状组织",目前拥有 84 个成员协会,代表着全球 60,000 多位免疫学家。该组织的宗旨是组织免疫学国际合作,促进免疫学各不同分支和所有相关科目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各国和地区学会之间的合作,为免疫学的发展做出贡献。IUIS 隶属于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在推动全球免疫学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IUIS 的组织结构包括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司库等主要官员,以及多个专门委员会。2022-2025 年度的主席是 Miriam Merad,2025-2028 年度的主席是 Rita Carsetti。组织下设的重要委员会包括:临床免疫学委员会、命名委员会、性别平等委员会、免疫治疗委员会和疫苗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在推动免疫学各分支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UIS 每三年举办一次国际免疫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Immunology,简称 ICI),这是全球免疫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2025 年第 19 届国际免疫学大会于 8 月 17-22 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主题为 "Waltzing into the Future of Immunology: For a better Health",吸引了来自全球的 4000 名免疫学家参会,设置了 150 个科学会议、2000 篇摘要和 1000 个海报展示。
世界卫生组织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司
虽然不是专门的学术组织,但世界卫生组织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司(WHO Immunization, Vaccines and Biologicals,简称 IVB)在全球免疫学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部门负责制定全球疫苗和免疫策略,监测疫苗可预防疾病,推动疫苗研发和技术转让。
IVB 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全球免疫学研究的方向。2025 年,该部门重点关注 COVID-19 疫苗的持续监测、猴痘疫苗的全球供应、以及针对其他传染病的新型疫苗研发。同时,IVB 还在推动免疫接种覆盖率的提高,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这为免疫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和应用场景。
欧洲免疫学会联合会(EFIS)
欧洲免疫学会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简称 EFIS)成立于 1974 年,是欧洲最重要的免疫学区域组织,目前联合了 36 个欧洲国家的免疫学会,代表着来自 35 个不同国家的超过 12,000 名会员。EFIS 的成员协会自动成为 EFIS 会员,可以享受该组织提供的各种项目和服务。
EFIS 的宗旨是促进欧洲各国免疫学会之间的互动和协调,推动欧洲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该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组织欧洲免疫学大会(ECI)、开展 EFIS 巡回研讨会系列、提供研究资助和奖项、促进青年科学家交流等。
2025 年,EFIS 继续推进其 "EFIS on Tour" 系列研讨会,这是该组织自 2016 年启动的重要活动,旨在加强与成员学会及其当地免疫学社区的互动。这些半天的研讨会由 EFIS 董事会成员和主办学会的演讲者共同参与,为欧洲免疫学家提供了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
亚太免疫学会联合会(FIMSA)
亚太免疫学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 of Asia-Oceania,简称 FIMSA)成立于 1992 年,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免疫学区域组织。FIMSA 的宗旨是推进亚太地区免疫学的发展,促进该地区各国免疫学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FIMSA 目前拥有 12 个正式会员学会,包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中国、台湾、香港、印度、伊朗、日本、韩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泰国和斯里兰卡。此外,还有孟加拉国、独联体和俄罗斯等观察员学会。自 2016 年起,FIMSA 办公室与中国免疫学会办公室共同设在北京,由 FIMSA 秘书长领导,这体现了中国在亚太免疫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FIMSA 每两年举办一次 FIMSA 国际免疫学大会,同时还组织 FIMSA 高级免疫学课程等活动。2025 年 2 月 10-12 日,FIMSA 在印度新德里与印度免疫学会联合举办了 FIMSA 高级免疫学课程,吸引了来自亚太地区的众多青年免疫学家参加。
美洲免疫学会联合会(ALACI)
美洲免疫学会联合会(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Association for Immunology,简称 ALACI)成立于 1984 年,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免疫学区域组织。ALACI 的宗旨是促进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免疫学的发展,加强该地区各国免疫学会之间的合作。
ALACI 目前拥有多个成员国的免疫学会作为会员,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等国的免疫学会。该组织通过举办拉丁美洲免疫学大会、开展培训项目、提供研究资助等方式推动区域免疫学发展。
2025 年,ALACI 继续推进其生物信息学培训课程等项目,旨在提升该地区免疫学家在计算免疫学方面的能力。同时,ALACI 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 IUIS、EFIS 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促进全球免疫学的发展。
非洲免疫学会联合会(FAIS)
非洲免疫学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African Immunological Societies,简称 FAIS)成立于 1992 年,是非洲大陆的免疫学区域组织。FAIS 目前包括 15 个来自非洲联盟成员国的免疫学会,是 IUIS 的 5 个成员联盟之一。
FAIS 的宗旨是促进非洲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以 "免疫学无国界" 为口号,推动非洲各国免疫学会之间的合作。该组织通过举办 FAIS 大会、开展培训项目、促进国际合作等方式实现其目标。
FAIS 的活动重点关注非洲地区的特殊需求,如传染病免疫(疟疾、艾滋病、结核病等)、营养不良与免疫、疫苗可预防疾病等。2025 年,FAIS 继续推进其各项活动,特别是在 COVID-19 疫情后,加强了对呼吸道传染病免疫机制的研究合作。
免疫学领域重要科技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全球最具声望的科学奖项之一,在免疫学领域的获奖历史充分体现了该学科的重要性。自 1901 年设立以来,已有近 20 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免疫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202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突破性发现。这三位科学家共同发现并定义了免疫系统中的关键 "维和部队"—— 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为免疫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调节性 T 细胞的发现具有革命性意义。这些细胞就像免疫系统的 "安全卫士",能够在识别 "敌人" 的同时避免自身 "内战",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这一发现不仅推进了我们对免疫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也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器官移植排斥等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回顾近年来的获奖情况,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表彰他们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开创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2011 年,加拿大免疫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因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而获奖。
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Lasker Award)被誉为 "美国诺贝尔奖" 和 "诺奖风向标",是美国最具声望的医学生物奖项之一。该奖项自 1945 年设立以来,已有 86 位拉斯克奖得主获得了诺贝尔奖,充分说明了其权威性和前瞻性。
2024 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美籍华人科学家陈志坚教授,以表彰他发现了感知外来和自身 DNA 的酶 cGAS,解开了 DNA 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谜团。陈志坚教授的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cGAS 酶就像免疫系统的 "警报器",能够识别病毒、细菌和癌细胞中的异常 DNA,触发免疫反应。
陈志坚的研究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机制的理解,为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癌症免疫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催生了多种药物的研发,包括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的 cGAS 抑制剂和针对癌症的 cGAS 激活剂。
拉斯克奖还设有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2024 年的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在 CAR-T 细胞疗法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表彰他们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邵逸夫奖
邵逸夫奖是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于 2002 年创立的国际性奖项,被誉为 "东方诺贝尔奖"。该奖项设有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三个奖项,每项奖金 120 万美元。
2025 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授予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荣休所长沃尔夫冈・鲍迈斯特(Wolfgang Baumeister),以表彰他对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cryo-ET)的开创性研发和应用。这一三维可视化成像技术使蛋白质、大分子复合物和细胞间隙等生物样本在自然细胞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得以呈现,为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
鲍迈斯特的贡献对免疫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可以在接近天然状态下观察免疫细胞的精细结构,包括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内的信号分子、以及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这对于理解免疫细胞如何识别病原体、如何传递信号、如何发挥效应功能等基本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回顾近年来的获奖情况,2023 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授予了发现从胎儿到成人血红蛋白转换的基因和分子机制的科学家,为治疗镰状红血球贫血症和乙型地中海贫血症开创了革命性的基因组编辑疗法。
IUIS 卓越免疫学奖
IUIS 卓越免疫学奖(IUIS Excellence in Immunology Award,简称 EXCELL)是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设立的最高荣誉之一,旨在表彰在免疫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将在 IUIS 国际免疫学大会上发表获奖演讲。
2025 年 IUIS 卓越免疫学奖授予了美国哈佛大学的 Arlene Sharpe 教授,以表彰她在免疫检查点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Sharpe 教授是 T 细胞共刺激和共抑制分子研究的先驱,她发现了 PD-1/PD-L1 通路在调节 T 细胞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直接促成了 PD-1 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的开发,为癌症免疫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
Sharpe 教授将在 2025 年 IUIS 维也纳大会上发表获奖演讲,分享她在免疫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和最新研究进展。这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认可,也体现了国际免疫学界对免疫检查点研究这一前沿领域的重视。
AAI 终身成就奖
美国免疫学会终身成就奖(AAI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是美国免疫学会设立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免疫学领域做出终身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在国际免疫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
2025 年 AAI 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 Donna L. Farber 教授,她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著名免疫学家,在 T 细胞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Farber 教授的研究揭示了 T 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障碍机制,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AAI 还设立了其他重要奖项,包括 AAI-Steinman 人类免疫学研究奖、AAI-BioLegend Herzenberg B 细胞生物学奖、AAI-BD Biosciences 研究员奖等,这些奖项涵盖了免疫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为表彰不同领域的杰出贡献提供了平台。
欧洲免疫学奖
欧洲免疫学奖是欧洲免疫学会联合会(EFIS)设立的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欧洲免疫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获奖者由 EFIS 理事会投票选出。
2025 年欧洲免疫学奖的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在年底公布结果。该奖项不仅关注科学家的学术成就,也重视其对欧洲免疫学社区的贡献,包括指导青年科学家、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免疫学知识传播等方面。
中国免疫学会奖
中国免疫学会奖是中国免疫学会设立的最高学术奖项,旨在表彰在免疫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中做出系统性、创造性成就的中国免疫学家。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分为基础研究奖和应用研究奖两个类别。
2025 年中国免疫学会奖的评选工作已经启动,学会正在征集提名。近年来,该奖项的获得者包括在天然免疫、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这些获奖者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也在推动中国免疫学的国际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免疫学会还设立了青年科学家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以支持和鼓励青年免疫学家的成长。这些奖项的设立体现了中国免疫学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为中国免疫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亚太免疫学奖
亚太免疫学奖是亚太免疫学会联合会(FIMSA)设立的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亚太地区免疫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获奖者由 FIMSA 执行委员会投票选出。
2025 年 FIMSA 奖的获得者是印度免疫学会的 Sunil Arora 教授,他在结核病免疫和疫苗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Arora 教授的研究不仅推进了我们对结核病免疫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新的结核病疫苗和诊断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FIMSA 还设立了青年研究者奖,旨在支持亚太地区的青年免疫学家。2025 年,FIMSA 向 10 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了每人 1,000 美元的旅行资助,支持他们参加 2025 年 IUIS 维也纳大会。
非洲免疫学奖
非洲免疫学奖是非洲免疫学会联合会(FAIS)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在非洲免疫学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特别关注在应对非洲地区特殊健康挑战(如传染病、营养不良等)方面做出贡献的研究者。
2025 年 FAIS 奖的获得者是来自尼日利亚的免疫学家,他在疟疾免疫和疫苗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一奖项不仅认可了他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非洲免疫学发展的支持。
拉丁美洲免疫学奖
拉丁美洲免疫学奖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免疫学会联合会(ALACI)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免疫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获奖者由 ALACI 执行委员会选出。
2025 年 ALACI 奖的获得者是来自巴西的免疫学家,他在登革热病毒免疫和疫苗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进了对登革热免疫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有效的登革热疫苗提供了重要基础。
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
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被誉为 "北美诺贝尔奖",是加拿大最具声望的医学奖项之一。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表彰在医学科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025 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的获得者包括在免疫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一位获奖者在先天免疫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发现了新型的模式识别受体,揭示了宿主如何识别病原体的新机制。
澳大利亚免疫学会奖
澳大利亚免疫学会奖是澳大利亚免疫学会设立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澳大利亚免疫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在澳大利亚免疫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
2025 年澳大利亚免疫学会奖授予了在 COVID-19 免疫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他的研究揭示了 SARS-CoV-2 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机制,为疫苗开发和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日本免疫学会奖
日本免疫学会奖是日本免疫学会设立的最高学术奖项,旨在表彰在免疫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日本科学家。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分为基础研究奖和应用研究奖两个类别。
2025 年日本免疫学会奖的获得者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他开发了一种新型的 CAR-T 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日本在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免疫学领域科学家榜单
Stanford/Elsevier 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
Stanford/Elsevier 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 John P.A. Ioannidis 教授团队与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权威科学家排名系统,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评价体系之一。该榜单基于 Scopus 数据库的引用数据,从全球近 700 万名科学家中,通过基于论文引用数、h 因子等综合参数,遴选出世界排名前 2% 的科学家,涵盖 22 个学科领域和 174 个子学科。
该榜单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Career-long Impact)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Single-year Impact)。终身影响力排行榜反映科学家整个职业生涯的累计学术影响力,而年度影响力排行榜则反映科学家在特定年份的学术活跃度和影响力。
2025 年 9 月 19 日发布的第 8 版榜单(2024 年度数据)显示,在免疫学领域,中国共有 101 位学者入选 "年度影响力榜单",其中 37 位同时进入 "终身影响力榜单"。这一数据相较 2024 年有所增加,体现了中国免疫学家学术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在免疫学领域的全球排名中,中国学者表现突出。例如,郑颂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临床免疫学中心主任)再次荣登 "终身影响力" 与 "年度影响力" 双榜。李太生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入选感染中国终身影响力名单及年度科学影响力名单,其研究领域包括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与免疫重建机制、HIV 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诊疗策略等。
Research.com科学家排名
Research.com科学家排名是另一个重要的全球科学家评价系统,该平台最初发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领域科学家的排名,2022 年从 Guide2Research 更名为Research.com,并将范围扩展到其他领域。目前发布的是第四版 2025 年世界最佳科学家排名(World's Best Scientists 2025),分为 26 个细分学科展示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每个学科展示全球前 2000 位科学家的 D 指数、引用数和出版物数量。
该排名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 **D-index(学科 H-index)** 作为主要评价指标。D-index 只考虑学者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内的论文与引用,剔除其跨领域成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科学家在特定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排名基于 OpenAlex 和 CrossRef 等多个数据源截止 2024 年 11 月 27 日的数据,确保了数据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在免疫学领域,Research.com排名显示中国共有 48 位学者上榜,分析了 14,291 名研究人员。排名前三位的全球免疫学家分别是:
1.Shizuo Akira(日本大阪大学):D-index 306,总引用数 472,504
2.Richard A. Flavell(美国耶鲁大学):D-index 275,总引用数 286,799
3.Steven A. Rosenber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D-index 255,总引用数 284,831
中国免疫学家在该榜单中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例如,董晨院士(西湖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在中国位列第 4 位,全球排名第 295 位;Lai Guan Ng 教授中国排名第 20 位,全球排名第 2095 位。
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Clarivate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是基于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引用数据,通过分析科学家的论文被引频次,遴选出各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最高的科学家。该榜单被广泛认为是衡量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入选者通常被认为是其领域内的领军人物。
2025 年的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显示,在免疫学领域有众多杰出学者入选。其中,来自中国的科学家表现突出,包括陈志坚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曹雪涛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高福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陈志坚教授因其在 cGAS-STING 通路研究中的开创性贡献而入选,他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先天免疫的理解。曹雪涛院士在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调控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高福院士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成果曾先后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医学科技十大新闻及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等。
各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免疫学相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在免疫学相关领域,中国科学院拥有多位杰出院士,他们在推动中国免疫学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高福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在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CoV-2 等病毒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高福院士已发表学术论文 667 篇,文章共被引用 115,475 次,在全球免疫学研究学者中排名第 249 位,进入全球顶尖免疫学家行列。
曹雪涛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在免疫学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他在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调控、免疫治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树突状细胞中激活免疫功能的新分子及其调控机制。曹雪涛院士还担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在推动中国免疫学的国际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舒红兵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在天然免疫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率先发现了信号传导通路蛋白 VISA/MAVS 和 MITA/STING,并揭示了其抗病毒天然免疫的调节机制。这些发现对于理解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相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在免疫学相关领域,中国工程院拥有多位杰出院士。
田志刚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他从事医学免疫学研究 30 余年,在 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田志刚院士的研究揭示了 NK 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抗病毒感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开发基于 NK 细胞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沈倍奋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在单克隆抗体和分子免疫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是中国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在抗体工程、免疫诊断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免疫学相关)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每年选举产生新院士。在免疫学领域,美国国家科学院拥有众多杰出院士。
James Allison 院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在免疫检查点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发现了 CTLA-4 分子在调节 T 细胞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为开发 CTLA-4 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奠定了基础。
Yasmine Belkaid 院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在黏膜免疫和共生微生物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如何影响宿主免疫反应,为理解肠道免疫稳态和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
Charles A. Dinarello 院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校区教授,在白细胞介素 - 1(IL-1)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发现了 IL-1 在炎症反应中的核心作用,为开发 IL-1 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免疫学相关)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古老的科学机构,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士是英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之一。2025 年 5 月,英国皇家学会公布了新当选的会士名单,其中包括多位在免疫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Sarah Teichmann 院士是英国皇家学会新当选的会士,她是威康桑格研究所的著名免疫学家,在单细胞测序技术和免疫细胞图谱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她领导的人类细胞图谱计划(Human Cell Atlas)正在绘制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图谱,这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具有革命性意义。
Ravinder Maini 院士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在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开发的 TNF-α 抑制剂是最早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制剂之一,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日本学士院会员:
•本庶佑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京都大学教授,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发现了 PD-1/PD-L1 通路在调节 T 细胞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直接促成了 PD-1 抑制剂的开发,为癌症免疫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法国科学院院士:
•Bruno Lemaitre 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在先天免疫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在果蝇中发现了 Toll 受体介导的先天免疫通路,这一发现不仅推进了我们对昆虫免疫的理解,也为研究哺乳动物先天免疫提供了重要模型。
德国科学院院士:
•Stefan H.E. Kaufmann 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在结核病免疫和疫苗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揭示了结核分枝杆菌如何逃避宿主免疫反应,为开发新的结核病疫苗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全球免疫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分布
根据多个权威榜单的数据,全球免疫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北美洲(特别是美国)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欧洲紧随其后,亚洲(尤其是中国)正在快速崛起。
北美洲地区的高被引科学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在免疫学领域的各个分支都有杰出代表。例如,在先天免疫领域,有发现 cGAS 酶的陈志坚教授;在适应性免疫领域,有发现调节性 T 细胞的 Sakaguchi 教授;在肿瘤免疫领域,有开发 CAR-T 细胞疗法的 Carl June 教授等。美国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科学家数量上,更体现在其在前沿领域的引领作用。
欧洲地区在免疫学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英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德国在感染免疫研究方面实力雄厚,法国在先天免疫研究领域贡献突出。欧洲科学家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在揭示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洲地区的免疫学研究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在中国,高被引科学家主要集中在以下机构:中国科学院系统(包括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日本在黏膜免疫、过敏免疫等领域具有传统优势。
从研究领域分布来看,高被引科学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先天免疫与炎症:包括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炎症小体等研究方向
2.适应性免疫:包括 T 细胞、B 细胞发育和功能,免疫耐受等研究方向
3.肿瘤免疫:包括免疫检查点、CAR-T 细胞疗法、肿瘤微环境等研究方向
4.感染免疫:包括病毒免疫、细菌免疫、寄生虫免疫等研究方向
5.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研究方向
6.过敏与哮喘:包括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机制、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等研究方向
7.疫苗学:包括疫苗设计、疫苗免疫机制、新型疫苗开发等研究方向
这种分布格局反映了当前免疫学研究的几个重要趋势:一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主流,如免疫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结合;三是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研究的深入,如单细胞测序、质谱流式细胞术、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四是国际化合作日益频繁,跨国研究团队越来越多。
全球免疫学领域科学家
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
朱尔斯・霍夫曼1941 年出生于卢森堡,是法国著名免疫学家,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目前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名誉研究主任。
霍夫曼的学术影响力体现在多个方面。他的 h 指数超过 100,总引用数超过 40,000 次。他在先天免疫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在 Toll 受体介导的先天免疫通路研究方面。1996 年,他在果蝇中发现了 Toll 受体,并证明其在抵抗真菌感染中起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推进了我们对昆虫免疫的理解,也为研究哺乳动物先天免疫提供了重要模型。
霍夫曼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他揭示了先天免疫是所有多细胞生物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这一认识改变了我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他的工作还为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和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2011 年,霍夫曼与 Bruce Beutler 和 Ralph Steinman 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在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
霍夫曼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他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包括《Cell》、《Nature Immunology》等顶级期刊。
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
詹姆斯・艾利森1948 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是美国著名免疫学家,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目前是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免疫治疗平台负责人。
艾利森在免疫学领域的贡献具有革命性意义。他的 h 指数超过 140,总引用数超过 100,000 次。他的标志性成就是发现了 CTLA-4 分子在调节 T 细胞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1996 年,他首次提出了通过阻断 CTLA-4 来增强 T 细胞抗肿瘤反应的概念,并开发了抗 CTLA-4 单克隆抗体。
艾利森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发展。他开发的 ipilimumab(抗 CTLA-4 抗体)是第一个获得 FDA 批准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这一突破开创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使许多晚期癌症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2018 年,艾利森与本庶佑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艾利森还积极推动免疫治疗的产业化发展。他是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包括 Agenus、CheckMate Pharmaceuticals 等。他的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多种临床治疗方法,为数以万计的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陈志坚(Zhijian James Chen)
陈志坚1966 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安溪县,是著名美籍华人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他目前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志坚在先天免疫研究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的 h 指数超过 100,总引用数超过 60,000 次。2012 年,他发现了 cGAS(环状 GMP-AMP 合酶),这是一种能够感知细胞质中异常 DNA 的酶。cGAS 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先天免疫的理解,揭示了宿主如何识别病毒、细菌和癌细胞中的异常 DNA。
陈志坚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影响。cGAS-STING 通路不仅在抗病毒免疫中起关键作用,还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发展。他的发现已经催生了多种药物的研发,包括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的 cGAS 抑制剂和针对癌症的 cGAS 激活剂。2024 年,陈志坚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表彰他发现了感知外来和自身 DNA 的酶 cGAS。
陈志坚还获得了多项其他重要奖项,包括 2019 年生命科学突破奖、2023 年霍维茨奖、2024 年保罗・埃尔利希和路德维希・达姆施泰特奖等。他被认为是免疫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其研究成果对整个生物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庶佑(Tasuku Honjo,日本)
本庶佑1942 年出生于日本京都,是日本著名免疫学家,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目前是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
本庶佑在免疫学领域的贡献具有划时代意义。他的 h 指数超过 100,总引用数超过 70,000 次。1992 年,他发现了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 1),并证明其在调节 T 细胞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PD-1 是一种抑制性受体,能够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维持免疫稳态。
本庶佑的研究直接促成了 PD-1 抑制剂的开发。他提出了通过阻断 PD-1/PD-L1 通路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概念,并与制药公司合作开发了多种 PD-1 抑制剂,如 nivolumab 和 pembrolizumab。这些药物在多种癌症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2018 年,本庶佑与詹姆斯・艾利森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本庶佑还在其他免疫受体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现了多种 T 细胞共刺激和共抑制分子,为理解 T 细胞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他是日本免疫学会前会长,在推动日本免疫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卡尔・朱恩(Carl H. June,美国)
卡尔・朱恩1954 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著名免疫学家,在细胞治疗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目前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教授、细胞免疫治疗中心主任。
朱恩在 CAR-T 细胞疗法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 h 指数超过 120,总引用数超过 80,000 次。他领导开发了第一个获得 FDA 批准的 CAR-T 细胞疗法 ——tisagenlecleucel,用于治疗儿童和年轻成人的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突破开创了细胞治疗的新时代,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朱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AR-T 细胞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 T 细胞改造成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的 "超级战士",在治疗某些血液肿瘤方面取得了惊人的疗效。他的工作还推动了 CAR-T 技术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朱恩还积极推动细胞治疗的产业化发展。他是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科学创始人或顾问,包括 Novartis、Juno Therapeutics 等。他的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多种临床治疗产品,为数以千计的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可能。
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日本)
坂口志文1951 年 1 月 19 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是日本著名免疫学家,202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目前是大阪大学教授、日本学术会议会员。
坂口志文在免疫学领域的贡献具有革命性意义。他的 h 指数超过 100,总引用数超过 50,000 次。1995 年,他发现了调节性 T 细胞(Treg 细胞),并证明这些细胞在维持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揭示了机体如何防止自身免疫反应。
坂口志文的研究对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调节性 T 细胞不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还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器官移植排斥等多种病理过程。他的发现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器官移植排斥等疾病开辟了新途径。2025 年,坂口志文与 Mary Brunkow 和 Fred Ramsdell 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突破性发现。
坂口志文还在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其他重要贡献。他发现了 Foxp3 是调节性 T 细胞的关键转录因子,揭示了调节性 T 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机制。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国际免疫学界享有崇高声誉。
END
注:上文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由于文章推送未能及时联系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
高引学者智库
聚焦全球各个国家的主要科学组织,硬核解读,追踪重大科学突破,挖掘组织背后故事与趣闻。为科学家、科研机构及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科技申报与成果管理服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