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赛诺菲近日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以141.79亿美元全球销售成功加冕“自免药王”。
度普利尤单抗是由赛诺菲与再生元合作开发的一款人源化单抗,通过结合 IL-4Rα,可同时阻断IL-4和IL-13信号通路,从而阻断Th2型炎症通路,减轻Th2型炎症的病理性反应,治疗Th2型炎症相关疾病(图1)。2017年3月,度普利尤单抗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抗IL-4Rα抗体。
图1. 度普利尤单抗作用机制示意图
度普利尤单抗上市后不断扩张自免疾病治疗版图,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批多种适应症,包括涵盖各年龄段患者的特应性皮炎、12 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结节性痒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
随着度普利尤单抗不断开疆拓土,其销售额也逐年攀升。2017年其销售额仅2亿欧元,但2019年销售额就达到21亿欧元,短短两年销售额翻了10倍。
2024年上半年,度普利尤单抗销售额进一步上升至约66.6亿美元,超越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2024上半年销售额50.84亿美元)、强生的乌司奴单抗(2024上半年销售额53.36亿美元),年末更是以23.1%的增速达到141.79亿美元,成为新一代自免药王。度普利尤单抗加速放量的一个核心因素在于,2024年该药物在欧美中三地获批COPD适应症,成为该领域第一款生物靶向制剂。
国内方面,2024年9月康诺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药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为国内首个、全球范围第二个申报并获批上市的IL-4Rα抗体药物。而紧随其后的还有康方生物、智翔金泰、恒瑞等近十款IL-4Rα抗体处于临床3期。
与此同时,很多公司已经把目光集中在IL-4Rα双抗的研发,希望在药效、安全性及给药便宜度上超越度普利尤单抗。
1、IL-4Rα/ST2
近日,康方生物宣布其IL-4Rα/ST2双抗(AK139)已递交了国内IND申请,将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从时间线推测,这个项目的立项应该在2021年前后,而这个时间刚好是赛诺菲公布了其IL-33单抗(Itepekimab)单药及与度普利尤单抗联用治疗中重度COPD的临床2期结果(图2,NEJM 2021)。但该结果显示,Itepekimab+Dupilumab的联用药效没有叠加反而有所下降。
图2. Itepekimab临床2期结果
因此,康方并没有选择IL-33而是选择其受体ST2作为靶点,可能是希望通过双抗抑制共表达IL-4Rα及ST2的Th2细胞以达到更好的抑制效果。
此外,目前临床进展最快(处于临床3期)的ST2单抗是罗氏/基因泰克研发的Astegolimab,其于2022年3月公布的COPD的2期临床数据显示其疗效可能优于IL-33单抗(图3,Lancet 2022)。
图3. Astegolimab临床2期结果
但同时抑制IL-4Rα及IL-33/ST2信号通路能否带来叠加的临床药效仍需要充分的临床验证。
此外,由于ST2表达于Th2、Th1、Th17、Treg、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NK及B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通过双抗同时靶向不同免疫细胞表面的不同受体是否会带来安全性风险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2、IL-4Rα/TSLP
2024年3月,信达生物宣布其IL-4Rα/TSLP双抗(IBI3002)的临床1期研究已在澳大利亚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FIH),用于治疗哮喘。
2024年11月,博奥信宣布与美国公司Aclaris Therapeutics就BSI-045B和BSI-502 达成全球(除大中华区外)独家授权协议。其中,BSI-502是一款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靶向TSLP和IL-4R的双特异性抗体。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多种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哮喘鼠TSLP及TSLPR的表达,可改变TSLP诱导的DC功能,使抗原诱导Th2反应朝Th1反应偏移,IL-4、TL-5、IL-13减少,而产生的IL-10和IFN-γ增加,此作用依赖于DC中OX40L的下调以及IL-12产量的增加(图4)。哮喘患者的研究数据表明,哮喘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与TSLP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图4. IL-4Rα及TSLP在哮喘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
尽管安进的TSLP单抗(Tezepelumab)已于2021年12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严重型哮喘,但目前尚缺乏TSLP+IL-4Rα联用用于自免疾病特别是哮喘的临床验证。因此,IL-4Rα/TSLP双抗能否在临床上超越任一单抗的疗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3、IL-4Rα/IL-31
2024年5月,强生宣布与瑞士公司Numab Therapeutics达成最终协议,强生将以约12.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Numab子公司Yellow Jersey Therapeutics,以获得一款即将进入临床2期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IL-4Rα/IL-31双抗(NM26)的全球权利。
特应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不同的患者亚群中具有不同的疾病驱动机制,具有高度异质性。IL-4Rα会引发Th2介导的皮肤炎症,而IL-31则会加剧皮肤瘙痒和随后的搔抓,从而使病情恶化。目前的治疗方法不能提供持久的、无症状的缓解,大约70%的患者不能达到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的缓解。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特应性皮炎患病人数高达2.3亿,中国患者人数近7000万,其中近60%的青少年患者因瘙痒无法入睡,近35%的青少年因疾病反复发作而耽误学习。因此,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不仅要抑制炎症,更需要缓解瘙痒症状。
而抑制IL-31信号通路是经过临床验证的缓解瘙痒症状的有效方法。2024年8月FDA批准了美国公司Galderma Laboratories的IL-31R单抗(Nemolizumab)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及特应性皮炎(图5)。这是强生愿意以12.5亿美元现金价格收购IL-4Rα/IL-31双抗(NM26)的主要原因。
图5. Nemolizumab作用机制示意图
从上述三款双抗的作用机制不难发现,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的自免适应症并可能在特定的适应症中超越度普利尤单抗。
未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IL-4Rα双抗进入临床试验,但与肿瘤领域双抗类似,最终能在临床上取得成功的只会是少数。
2024年,基于肿瘤药王Keytruda开发的PD-1/VEGF双抗(AK112)在治疗NSCLC的3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优效性,而基于度普利尤单抗开发的众多双抗能否在临床上取得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
如何加入BiG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