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10月17日,翰森制药宣布与罗氏就其CDH17 ADC新药HS-20110达成授权合作。罗氏将支付80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14.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加销售分成,以获得该药物在大中华区外的全球权益。
HS-20110目前处于I期临床阶段,就是这么一款早期阶段药物,使得罗氏为其投入超百亿元,那么CDH17有何魅力?同源不同命:CDH17 vs Claudin18.2
CDH17(钙粘蛋白17)是一种膜细胞粘附蛋白,其发现已有二十年历史。在提到CDH17时,通常将其与Claudin18.2靶点进行比较,这是因为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与Claudin18.2类似,在正常组织中,CDH17 高度局限于侧膜,并隐藏在肠道紧密连接内,而在50%-90%的胃肠道肿瘤中,CDH17 通常会过度表达且重新分布,使得其在癌细胞表面暴露,更容易被靶向。研究发现,CDH17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一个理想成药靶点。
但是与Claudin18.2靶点已有药物获批上市,并且多款在研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后期的状态不同,学界对CDH17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再加上早期CDH17的单抗药物研发失利,因此很长时间内,CDH17都处于一种“低调”状态,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CDH17的创新药获批上市,也没有被药企重点关注。
近两年来,随着ADC技术的崛起,CDH17赛道开始热闹起来。多点开花,ADC是主线
大概从2022年起,CDH17的热度越来越旺。如今,全球已有超30款在研产品,涵盖ADC、多抗、CAR-T等技术路径。
Multitude Therapeutics(普众发现)的AMT-676是一款进展较快的CDH17 ADC,其采用TOPOi型payload,由人源化 CDH17 特异性 IgG1 抗体组成,DAR为 4。
此前Multitude Therapeutics已在澳大利亚启动了一项首次人体I期临床研究,评估AMT-676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推荐2期剂量(RP2D)、安全性、耐受性等。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药企在CDH17靶点研发上占据半壁江山。拓创生物的CDH17 ADC——TAVO307,采用TavoSelect技术平台开发,DAR为4,通过高亲和力抗体与MMAE毒素协同作用,在多种肿瘤模型中实现强效肿瘤抑制且安全性良好。
宜联生物的CDH17 ADC——YL217,基于公司的TMALIN平台构建,可在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释放有效载荷。目前 YL217 正在美国开展临床 I 期研究。今年AACR大会上,宜联生物公布了YL217 的早期研究数据。在 CDH17 高表达或低表达的体外、体内模型中,该药均表现出优异的肿瘤杀伤效果和良好的耐受性。
康诺亚的CDH17 ADC——CM518D1,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具有较强的直接细胞毒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具备良好的血浆稳定性。今年6月,CM518D1在国内开展了I/II 期临床研究,以评价 CM518D1 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疗效。
此次开展BD交易的翰森制药的HS-20110,目前正在中国和美国开展用于治疗结直肠癌(CRC)及其他实体瘤的全球I期临床试验。
迈威生物的CDH17 ADC——7MW4911,基于公司的IDDC技术平台开发而成,采用了新型可裂解连接子、以及为克服多药耐药机制设计的专有 DNA 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 MF-6 载荷,具有可控的药物释放及强效旁观者效应,目前已获批中美临床。
乐普生物的CDH17 ADC——MRG007,由人源化CDH17 IgG1单抗通过Synaffix的GlycoConnect技术特异性地与TOP1i Exatecan偶联而成,DAR为4。目前已开展I/II期剂量递增、确认和扩展临床研究。今年1月,乐普生物宣布与ArriVent订立独家许可协议,将收取一次性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合计4700万美元,以及最高达11.6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等。
先声药业的CDH17 ADC——SCR-A008,以抗CDH17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新型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CPT116)通过亲水性可裂解连接子偶联而成,DAR为8。
维立志博的LBL-054 是一款靶向CDH17/CD3 的T细胞衔接器(TCE),利用公司的LeadsBody技术平台开发而来,在体外试验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信达生物则首创开发了EGFR/CDH17/CD16A三特异性抗体IBI3019,其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无论 KRAS 突变状态及其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如何,IBI3019 体外疗效均强于西妥昔单抗和埃万妥单抗,且与KRAS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
除此之外,国内华东医药、橙帆医药、礼新医药、博锐生物、博奥信等,也已布局CDH17赛道,且以ADC为主。那么,为何国内药企能在CDH17赛道抢占先机?中国工程师红利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创新药行业是工程师红利的典型载体。过去二十年国内高校培养出大量理工科人才,加上众多具有海外背景的研发人才回国,为行业积累了雄厚的研发力量。尤其在大分子药物领域,中国在ADC、双抗、三抗等领域具备一定优势。
特别是ADC的进步主要依靠工程化创新,它的三个核心部件——抗体、连接子、载荷,如何进行最优化排列组合,至关重要。中国药企依靠系统设计和工艺优化,可实现突破,而这种特性与中国的产业优势不谋而合。依靠中国药企大量科研人员、高效研发,中国药企很快将在全球创新药供应链中崛起,CDH17就是一个例子。 主要Ref:
1. Cadherin-17 (CDH17) expression in human cancer: A tissue microarray study on 18,131 tumors Pathology - Research and Practice Volume 256, April 2024, 155175 DOI:https://doi.org/10.1016/j.prp.2024.155175.
2. Abstract 3500: LBL-054-CD3: An anti-CDH17 and CD3 bispecific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of CDH17-positive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Cancer Res 15 April 2025; 85 (8_Supplement_1): 3500. https://doi.org/10.1158/1538-7445.AM2025-3500.
END
智药研习社近期活动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