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重组人CD80突变体-Fc融合蛋白(轩竹) 相关的临床试验A Phase 1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Study of KM602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is study is a Phase 1 open-label, first-in-human, multicenter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ctivity of KM602 as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100 项与 重组人CD80突变体-Fc融合蛋白(轩竹)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重组人CD80突变体-Fc融合蛋白(轩竹)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重组人CD80突变体-Fc融合蛋白(轩竹) 相关的专利(医药)
5
项与 重组人CD80突变体-Fc融合蛋白(轩竹) 相关的新闻(医药)一、背景
202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拉姆斯戴尔、布伦科和坂口志文,表彰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杰出研究,至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CTLA-4靶点也获诺奖光环,但同为ICI的PD-(L)1抑制剂代表药物帕博珠单抗(K药)已然登顶并保有药王地位2年,O 药(12),I 药(37)和T药(43)也进入24 年药品销售榜单Top50,该靶点药物的现有市场规模超500 亿美元。面对该类药物专利即将到期,如何再拥有一个新的药王,是所有曾经“药王”企业如艾伯维(阿达木单抗)、未来药王如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等,进行积极战略布局。但是在“药王”的大旗下,如何分得更多的市场,却是最经济实惠的。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药物优化和靶点升级,从静脉注射到皮下再到口服药物,从单抗到双抗、三抗,再到ADC,而无论怎样的模仿(me too)和升级(me better,me first),通常都难以再造药王。但是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发展和成熟,却给新兴的生物制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 间,也为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更好的方案,让更多普通大众也可以从技术发展更替中获益。
二、PD-(L)1在研药物进展
将生物类似物除外,目前市场上已经获批 PD-(L)1靶点药物至少有 23 个,其中有双抗类药物如依沃西单抗(EGFR)和卡度尼利单抗(CTLA-4),也有抗体类复合制剂如艾托组合齐倍安(CTLA-4),也有联合用药适应症如 O 药和 Y 药组合等等。
目前,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进入临床阶段的 PD-(L)1 大部分为联合靶点,热门靶点涉及 VEGF、TGFβR2、CTLA-4、4-1BB、IL2、IL15、IL21、IL12、IL8、TIM3、TIGIT、TROP2、 整合素(α4β7,α Vβ6)、CCR8 、CD3 、CD19、CD40 、CD47、CD28 、HER2 、ICOS 、 ILT4、OX40、PLGF 等 25 个,还有 PD-L1ADC,小分子药物、PD-(L)1 激动剂等研发方向。
正在申报上市和开展三期临床的联合靶点主要有默沙东复合制剂K药+MK-4280(LAG3)、K药+MK7684(TIGIT)、恒瑞瑞拉夫普α注射液(双功能融合蛋白TGFβ)、正 大天晴TQB2826(双功能融合蛋白TGFβ)、信达/武田IBI363(IL2Rα融合蛋白)、华海(华奥泰)HB0025(VEGF融合蛋白)、三生国健/辉瑞SSGJ707(VEGF)、BioNTech(普米斯)/BMS BNT327(VEGFA)、康宁杰瑞伊瑞普利单抗(CTLA-4)、AZ/辉瑞沃苏米单抗(CTLA-4)、BMS复合制剂O药+瑞拉利单抗(LAG3),默克/GSK 三期数据失败的M7824(TGFβ)。因此未来即将可能进入市场的联合靶点主要为CTLA-4(已有获批药物上市)、VEGF(已有获批药物上市)、TGFβ、LAG3、TIGIT、IL2 等6 个,而辉瑞的PD-L1 靶点ADC,Curis小分子药物CA170/AUPM170也进入三期临床(表2),为该靶点提供了全新的药物类型。
在临床2期的新增靶点主要是维立志博LBL-024(PD-L1+4-1BB)、翰思艾泰HX009(CD47)、康宁杰锐JSKN003(HER2+PD-L1 ,ADC,纳入突破疗法)、再极医药MAX80391(核素偶联,诊断治疗)、罗氏7769(TIM3)、艾伯维ABBV-1882(α4β7),也有I药O药组合双特异性抗体如信达/礼来IBI318(2期终止)和三生国健SSGJ-706(PD-L1)。在临床2期阶段,礼来、强生和Anaptys的PD-1 激动剂,为该靶点在非肿瘤疾病治疗方向提供了新的探索和全新生命力。
表 3 进入二期的 PD-(L)1 靶点药物
在临床 1 期有进展的品种中,不仅新增了12 个靶点如小野制药的ONO-4685(CD3)、祐和/百奥赛图YH008(CD40)、轩竹康明KM602(CD28 三特异性抗体)、上海细胞治疗集团BZE2209(MSLN,CAR-T)、天科雅TC-E202(CAR-T)、Xencor的XmAb23104(ICOS)、亦诺微的MVR-T3011(IL12,溶瘤毒)、石药JMT108,盛禾生物IAP0971,百奥泰BAT7205和奥赛康ASKG915 等(IL15,融合蛋白)、百济/安进的AMG256(IL21,融合蛋白)、博奥信BSI-585(ILT4)、科霸SPX303(LILRB2)、上海细胞治疗集团BZD1901(MSLN,CAR-T)、信达IBI3014(Trop2+PD-L1,ADC)、康宁杰瑞JSKN022(αVβ6+PD-L1,ADC),同时CAR-T,溶瘤毒疗法也进入 1 期临床,但是 CAR-T 高额成本是否能带来更高的临床获益,未来的临床数据值得关注。
表 4 进入一期的 PD-(L)1 靶点药物
临床前研究已知的新增靶点中有创胜 TST878(Gremlin) 、Panolos 的 PB203(PLGF) 、圆 祥的 AP201(OX40)、康源 BP2402(IL8)、泽璟的 WO2025140619(CCR8) 。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并上市比例通常较低,即使上市成功,未来也将面临 1-3 期已上市药物的市场压力,如果没有实质性创新和明显的临床获益,在实现商业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无比曲折。
表 5 临床前研究阶段的 PD-(L)1 靶点药物
总结
2014 年是肿瘤免疫治疗史上必然被铭记的里程碑,BMS的O药7月在日本获批上市,随后默沙东的K药同年9月在美国获批上市,以及之后的阿斯利康I药和罗氏的T药相继进入市场,为肿瘤的治疗开创了新的局面,使千万肿瘤患者的生命有质量的延长。虽然BMS和小野的欧洲和美国专利,使得默沙东、阿斯利康和罗氏败诉赔偿,但在PD-(L)1靶点下,涌现出的新靶点组合治疗、双功能融合蛋白、双抗、三抗、ADC 、溶瘤毒、CAR-T 、口服小分子等新形式的药物,以及激动剂研究,未来也必将使更多患者获益,并涌现出新的继承者, 为疾病的诊疗带来黎明。
以上资料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难免有错漏,敬请各位见谅!
继今年5月,四环医药基于轩竹生物自身业务发展及战略规划,撤回了其上交所分拆上市申请之后。11月25日,港交所官网显示轩竹生物正式递表上市申请,同日,四环生物发布公布披露了更多详情。
图片来源:四环生物公告
而由科创板转战港交所,无论其中缘由为何,都充分凸显了四环医药的分拆决心,而从底层逻辑上来看,分拆轩竹生物上市,一方面对于四环医药主营业务而言,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医美板块,无疑是一项“减负”动作,而另一方面,分拆上市的轩竹生物某种程度上也将拥有更强运营主导权,刺激其市场趋向性。
图片来源:港交所官网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准备分拆上市的“轩竹生物”拥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
据11月25日公布的“轩竹生物”招股书资料显示,轩竹生物拥有超过十种药物资产在积极开发中,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包括一项NDA批准资产,两个药物项目(有四种适应症)处于关键试验或NDA注册阶段,四个药物项目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四个处于IND准备阶段或已获IND批准。
图片来源:轩竹生物招股书
核心产品主要有三款,分别是:
KBP-3571-已获NDA批准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创新质子泵抑制剂(PPI);
XZP-3287-已提交NDA的靶向乳腺癌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CDK4/6)抑制剂;
XZP-3621-已提交NDA的靶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
就KBP-3571而言,KBP-3571安纳拉唑钠同类竞品较多,且由于PPI类药物市场发展已较为成熟,国内早于1994年就有兰索拉唑率先上市,之后领域内迭代产品陆续获批,目前已超过6类口服PPI药物上市,且截至目前已存在大量仿制药(一代居多),更关键的是部分PPI药物已成功进入集采,这对市场整体空间的影响较大,领域内竞争也较为激烈。
并且,从技术上来讲,由于新型抑酸药—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对消化道领域的冲击,目前P-CAB已逐渐成为领域内新药研发的热门方向。
就XZP-3287而言,虽然乳腺癌作为制药企业必争的重点肿瘤方向,但过于集中的竞争格局也导致其已上市及在研竞品较多。截至目前国内已上市用于乳腺癌治疗的CDK4/6抑制剂已有三款,分别是辉瑞的哌柏西利、礼来的阿贝西利和恒瑞的达尔西利。而在XZP-3287之后,也还有诺华的瑞波西利、复尚慧创的FCN-437c均已进入临床III期。
而与KBP-3571相似,XZP-3287也同样面临着仿制药带来的风险,目前已超过5家哌柏西利仿制药获批,进一步加剧了CDK4/6抑制剂的竞争。
就XZP-3621而言,作为二代ALK抑制剂,国内也有超过4款二代ALK抑制剂获批上市,而与XZP-3621同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III期的管线也有6款之多,更关键的是,目前三代ALK抑制剂已初显成效,洛拉替尼获批上市对领域的影响不可谓不小。
因此,对于轩竹生物而言,与其看现在核心管线的三款产品,或许更应看到更为关键的后续产品,如KM602、KM501、XZP7797等,而要想快速推进上述新药产品的临床进度,单纯依靠四环生物输血目前力有不逮。
而选择这个时期进行港交所上市,或许也正是希望借资本市场,实现更大的价值实现,如今唯有希望四环生物分拆轩竹生物的诸多事宜能一切顺利。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青霉素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轩竹生物两款自主研发的大分子1类创新药KM501、KM602分别成功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目前处于I期单药爬坡,研究进展顺利。
KM501是国内外首个完全敲除岩藻糖的双特异抗体ADC药物,具备成为BIC药物潜质。KM602是国内首个CD80 Fc融合蛋白类产品,有望成为FIC上市药物。
今年3月,KM501、KM602接连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获批后公司火速启动项目,目前两款药研发进度均在国内外处于领先阶段,尤其KM602,作为CD80融合蛋白,目前国际上仅有一款同类产品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国内尚没有厂家申报,有望成为同靶点全球首创(First-in-Class )产品。
关于KM501
KM501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bs-Ig(抗体编辑的双特异性抗体)平台设计的,靶向HER2两个不同结构域的双抗ADC,适用于治疗HER2阳性/表达、扩增或突变的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包括HER2低表达的相关晚期肿瘤。
根据目前HER2双抗ADC的临床前数据看,针对HER2高中低表达的晚期实体瘤,双特异性抗体ADC的临床药效预期有望优于单抗或单抗联用+放化疗以及单抗ADC。现全球HER2靶点的抗体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已超过126亿美元,KM501作为国内外首个完全敲除岩藻糖的双特异抗体ADC药物,具有独特创新机制,预计未来上市后,有望在市场中迅速放量,市场潜力巨大。
关于KM602
KM602是一款免疫激动剂药物,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优化设计和海量的动物药效筛选,确定了CD80胞外区IgG domain多位点突变分子实体,通过与IgG1的Fc构成的CD80突变体-Fc融合蛋白,拟定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
维持CD80/CD28信号通路的活性,是解决免疫耐药和效率低下问题的重要思路。KM602作为新型的免疫调节药物,利用CD80-Fc融合蛋白的多效性,从激活CD28共刺激信号通路,参与T淋巴细胞活化;解除PD-L1/PD-1和B7-CTLA-4抑制信号,逆转T淋巴细胞的失能/枯竭状态等多条途径来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更高效、持久的抗肿瘤作用。治疗后KM602可以明显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并产生长效的免疫记忆反应,阻止肿瘤的复发。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未见免疫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
目前国际上仅有一家同类产品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国内尚没有厂家申报。KM602开展对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进一步实现轩竹生物在乳腺癌的“全科室”布局,以及丰富中国生物制药在肿瘤领域创新药的产品管线,为广大的恶性肿瘤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100 项与 重组人CD80突变体-Fc融合蛋白(轩竹)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