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项与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重庆宸安生物/上海博唯生物) 相关的临床试验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比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7)和Wegovy®在成年肥胖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原研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为对照,评价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7)在成年肥胖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疗效终点为治疗44周后体重较基线变化百分比,等效性的界值为±4.16%。
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比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5)和诺和泰®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目的:以原研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泰®)为对照,评价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5)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疗效。
次要目的:1)以原研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泰®)为对照,评价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5)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2)比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5)和诺和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次给药后关键药代动力学(PK)参数(AUC0-τ、Css,min)的相似性。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健康受试者中的随机、开放、单次给药、两制剂、平行设计的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
评价受试制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5注射液)与参比制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泰®)单次给药在健康成年受试者体内PK特征的相似性和安全性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重庆宸安生物/上海博唯生物)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重庆宸安生物/上海博唯生物)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重庆宸安生物/上海博唯生物) 相关的专利(医药)
10
项与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重庆宸安生物/上海博唯生物) 相关的新闻(医药)新药进展
ESMO 2025:恒瑞免疫联合疗法在肝细胞癌围手术期显示益处
原文标题:ESMO 2025: Hengrui’s immunotherapy combo shows perioperative benefit in HCC(新闻来源: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原文地址:https://www.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m/analyst-comment/esmo-2025-hengrui-immunotherapy-combo-hcc/
10月1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ESMO会议上,恒瑞医药展示了CARES-009试验结果。该试验评估了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AiRuiKa)和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AiTan)联合用于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HCC术后复发率高,超过半数患者在术后两年内复发。此次试验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的联合治疗显著改善了无事件生存期(EFS),与单独手术相比,联合治疗组的EFS翻倍。这一成果不仅巩固了恒瑞在中国HCC市场的主导地位,还为该联合疗法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FDA批准罗氏的Gazyva用于狼疮肾炎
原文标题:FDA approves Roche’s Gazyva for lupus nephritis(新闻来源: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原文地址:https://www.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m/news/roches-gazyva-approval-fda-lupusnephritis/
美国FDA批准了罗氏的Gazyva/Gazyvaro(obinutuzumab)用于治疗正在接受标准治疗的成人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这一批准基于II期NOBILITY和III期REGENCY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Gazyva联合标准治疗的患者中,46.4%实现了完全肾脏反应,而仅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为33.1%。该药物还改善了补体水平,降低了蛋白尿、抗双链DNA水平,并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Gazyva在2019年获得了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人用药品委员会也推荐批准该药物,最终决定即将由欧盟委员会做出。
GSK将于今年提交口服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申请
原文标题:GSK will file oral carbapenem for complicated UTIs this year(新闻来源:pharmaphorum)
原文地址:https://pharmaphorum.com/news/gsk-will-file-oral-carbapenem-complicated-utis-year
GSK和Spero Therapeutics联合开发的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tebipenem HBr在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cUTIs)的3期PIVOT-PO试验中取得成功,成为首个在该类感染中显示疗效的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试验结果显示,tebipenem HBr与标准疗法IV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临床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上相当,分别为58.5%和60.2%、60.3%和61.3%。其安全性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似,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头痛。该成果有望减少患者住院需求,降低感染风险及医疗成本。两家公司计划年底前提交审批申请。
国产PD-1三抗“首秀”
原文标题:国产PD-1三抗“首秀”(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817766
2025年ESMO年会上,基石药业首次发布了CS2009(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的I期临床研究CS2009-101初步数据。该研究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同步进行,共纳入72例多线经治晚期实体瘤患者。安全性方面,剂量递增已完成,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或4级、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有效性方面,尽管随访时间较短,但观察到CS2009的抗肿瘤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整体客观缓解率(ORR)从12.2%提升至14.3%,在特定剂量下ORR达25.0%,且在多个瘤种中观察到疗效信号。基石药业已在特定瘤种一线人群中启动II期剂量扩展研究。
ORR达100%,凯地医疗双靶点CAR-T积极数据亮相2025 ESMO
原文标题:ORR达100%,凯地医疗双靶点CAR-T积极数据亮相2025 ESMO(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818800
南京凯地自主研发的KD-496 CAR-T细胞注射液,作为全球首个针对CLDN18.2和NKG2DL双靶点的CAR-T实体瘤治疗药物,其初步临床数据在2025年ESMO年会上亮相。该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领衔,针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2024年3月至2025年4月,6名传统治疗失败的胃和胰腺癌患者接受治疗。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75%,胰腺癌患者ORR达50%,中剂量组胃癌和胰腺癌患者ORR均达100%。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可控,未见4/5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神经毒性。初步数据证实了该疗法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抗肿瘤活性。阿斯利康自研ADC新数据亮眼剑指下一代肿瘤疗法
原文标题:阿斯利康自研ADC新数据亮眼剑指下一代肿瘤疗法(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816647
2025年ESMO大会上,阿斯利康公布自研ADC药物AZD5335早期临床数据。在I/IIa期临床试验中,针对189名铂耐药卵巢癌患者,AZD5335在1.6 - 2.4mg/kg剂量范围有治疗效果,中位随访7.8个月时56.2%患者病情未恶化,不同剂量组客观缓解率亮眼。其核心竞争力源于自主研发的连接子和拓扑异构酶I载荷技术,安全性良好,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此次数据发布标志阿斯利康自研战略迈出关键一步。中国专家最新研究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带来全新更优治疗选择
原文标题:中国专家最新研究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带来全新更优治疗选择(新闻来源:新浪财经)
原文地址: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10-20/doc-infupvch5279201.shtml
中国医学专家陆舜教授团队在2025年ESMO大会上发布研究,探索了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肺鳞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依沃西单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兼具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效果,且避免了出血问题。研究显示,依沃西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1.14个月,显著优于替雷利珠单抗组的6.9个月,且安全性更高。该成果发表于《柳叶刀》,为肺鳞癌治疗带来新突破。
FDA批准罗氏阿尔茨海默病检测引发护理模式转变
原文标题:FDA greenlight for Roche’s Alzheimer’s disease test sparks care paradigm shift(新闻来源: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原文地址:https://www.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m/news/fda-greenlight-for-roche-alzheimer-disease-test-sparks-care-paradigm-shift-2/
罗氏的Elecsys pTau181血液检测获美国FDA批准,用于初步评估55岁及以上有认知衰退症状人群的阿尔茨海默病。该检测通过测量血液中磷酸化Tau蛋白181水平来识别淀粉样蛋白病理。其FDA批准基于一项312名受试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检测在早期疾病阶段人群中排除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的阴性预测值达97.9%。这是首个可在初级保健机构使用的阿尔茨海默病检测,将使更多人获得早期认知功能评估,且更便捷、易耐受。其还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的准确性,降低试验失败率,进而促进该领域的研发。
罗氏CD20单抗首个非肿瘤适应症获批
原文标题:罗氏CD20单抗首个非肿瘤适应症获批(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817145
10月20日,罗氏宣布其抗CD20单抗Gazyva/Gazyvaro(obinutuzumab)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活动性狼疮肾炎(LN)。此次获批基于Ⅲ期REGENCY研究,结果显示Gazyva/Gazyvaro联合标准治疗的完全肾反应率达46.4%,高于对照组的33.1%,且在补体水平、抗体下降等方面有显著改善。符合条件患者首次输注后输液时间可缩短至90分钟,第一年完成四次初始输注后,可转为每年两次维持用药。全球约170万人受狼疮肾炎影响,该药获批是打造新标准治疗的重要一步。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片获心血管适应症扩展
原文标题:Novo Secures Cardiovascular Expansion for Semaglutide Pill(新闻来源:Biospace)
原文地址:https://www.biospace.com/fda/novo-secures-cardiovascular-expansion-for-semaglutide-pill
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获得FDA批准,用于降低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此次批准基于SOUL三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试验纳入9600多名患者,结果显示Rybelsus组12%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安慰剂组为13.8%,治疗效果达14%,具有统计学意义。尽管如此,BMO资本市场指出该药物在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显著,但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和中风方面效果不显著。英国初创公司Procyon瞄准胰腺癌检测
原文标题:UK start-up Procyon has pancreatic cancer test in its sights(新闻来源:pharmaphorum)
原文地址:https://pharmaphorum.com/news/uk-start-procyon-has-pancreatic-cancer-test-its-sights
英国初创公司Procyon Diagnostics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分拆出来,旨在开发能够早期发现癌症的检测技术。该公司由Tatjana Crnogorac-Jurcevic教授创立,利用机器学习分析血液和尿液中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最初应用于胰腺癌检测。其首个检测产品PancRISK计划明年在英国推出,这是其开发的众多单一癌症早期检测测试中的第一个。胰腺癌生存率低,缺乏筛查手段,PancRISK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尿液检测,可大幅提前诊断时间,有望挽救数千生命。首药控股RET抑制剂申报上市
原文标题:首药控股RET抑制剂申报上市(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819046
10月22日,CDE官网显示首药控股1类新药索特替尼片(推测为RET抑制剂SY-5007)上市申请获受理,适应症为RET基因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SY-5007是首药控股自主研发的针对RET靶点的完全国产创新药物,是第二款报上市的国产高选择性RET抑制剂。此前,SY-5007的关键性临床Ⅱ期试验于2023年2月启动,2024年达到预设主要分析节点,疗效指标超预设值。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于2023年7月启动,2024年4月完成末例受试者入组,ORR远超预设值。基于试验结果,首药控股2025年上半年启动pre-NDA沟通交流,计划下半年申报上市。目前国内仅两款高选择性RET抑制剂获批,SY-5007是首款报上市的国产药。剂泰科技MTS-004达到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有望填补国内PBA治疗领域药物空白
原文标题:剂泰科技MTS-004达到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有望填补国内PBA治疗领域药物空白(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818872
10月22日,剂泰科技宣布其自研的AiTEM候选药物MTS-004已达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成为国内首款完成III期临床的AI赋能制剂新药,也是首款且目前唯一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PBA药物。MTS-004是一种新型PBA口服治疗候选药,采用口腔崩解片剂型,可改善患者服药体验。PBA是一种情绪表达障碍性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继发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MTS-004的III期临床试验由樊东升教授主导,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入组264例受试者,由北医三院牵头,48个临床中心共同参与。投资交易
武田以114亿美元大额交易与信达生物合作加强癌症布局
原文标题:Takeda builds in cancer with monster $11.4bn Innovent deal(新闻来源:pharmaphorum)
原文地址:https://pharmaphorum.com/news/takeda-builds-cancer-monster-114bn-innovent-deal
武田制药与中国的信达生物达成合作,涉及两种晚期癌症疗法,包括一笔12亿美元的预付款,交易总价值可能高达114亿美元。合作的两种药物分别是IBI363(一种潜在的首创双特异性抗体,靶向PD-1和IL-2α)和IBI343(一种靶向claudin 18.2的抗体偶联药物)。武田还获得了第三种候选药物IBI3001(一种靶向EGFR和B7H3的双特异性ADC)的期权。此次合作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作为新药重要来源的崛起,尤其是在癌症治疗领域。礼来收购Verve Therapeutics,以推进PCSK9基因编辑心血管治疗
原文标题:礼来收购Verve Therapeutics,以推进PCSK9基因编辑心血管治疗(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819103
礼来公司收购Verve Therapeutics,突显了PCSK9作为治疗靶点的热度。PCSK9是参与胆固醇调节的蛋白质,一直是降低LDL胆固醇的关键目标。早期治疗主要依赖抑制PCSK9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有效降低胆固醇并减少心血管风险。近期,研究转向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直接修改PCSK9生成基因,提供更持久的解决方案。礼来的收购反映了行业对基因技术应对心血管疾病的持续探索。
Ipsen收购ImCheck,增加中期白血病药物
原文标题:Ipsen buys ImCheck, adding mid-stage leukaemia drug(新闻来源:pharmaphorum)
原文地址:https://pharmaphorum.com/news/ipsen-buys-imcheck-adding-mid-stage-leukaemia-drug
法国制药公司Ipsen与ImCheck Therapeutics达成收购协议,交易价值高达10亿欧元(约合11.6亿美元)。此次收购将为Ipsen的肿瘤管线增加一种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抗体疗法ICT01。ICT01在正在进行的1/2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前景,针对BTN3A靶点,已获得FDA和EMA的孤儿药资格。该药物有望成为与现有药物联合治疗的新的标准一线疗法,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强化化疗的患者。Ipsen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后启动ICT01的2b/3期临床试验。Ventus与基因泰克合作发现小分子药物
原文标题:Ventus and Genentech partner for small-molecule medicine discovery(新闻来源: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原文地址:https://www.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m/news/ventus-genentech-small-molecule/
Ventus Therapeutics与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达成多年合作,利用Ventus的ReSOLVE药物发现平台,发现和优化新型小分子药物。ReSOLVE平台结合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通过在蛋白质口袋内创建水网络,生成水合配体,助力小分子药物的先导化合物识别和优化,降低传统筛选方法的时间和成本。Ventus将负责虚拟筛选和先导发现,基因泰克负责后续的临床前和临床开发及商业化。合作条款包括向Ventus支付预付款,后续可能有超过4.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分层销售净额版税。“市场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Electra凭借1.83亿美元融资为罕见病试验增光
原文标题:'Some encouraging signs in the market': Electra shines with $183M fundraise for rare disease trial(新闻来源:Fiercebiotech)
原文地址:https://www.fiercebiotech.com/biotech/some-encouraging-signs-market-electra-shines-183m-fundraise-rare-disease-trial
Electra Therapeutics完成1.83亿美元C轮融资,由Nextech和EQT Life Sciences领投,Sanofi等多家机构参投。这笔资金将用于推进其罕见病候选药物ELA026的全球2/3期临床试验。ELA026是一种潜在的首创单克隆抗体,靶向信号调节蛋白(SIRP),旨在选择性耗竭病理免疫细胞。该试验评估ELA026作为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一线治疗,已在美国和欧洲开始给药,计划招募90名患者,主要终点为第8周的总生存率。CEO Kathy Dong预计试验将于2027年完成,随后公布结果。深信生物,据报拟赴香港上市
原文标题:深信生物,据报拟赴香港上市(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818887
mRNA药物开发商深信生物计划赴港上市,最快于明年完成IPO,预计募资约2亿美元。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全球少数掌握LNP底层设计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拥有超5000个可离子化脂质资源库,用于筛选适用于不同治疗场景的LNP载体。深信生物已在传染病疫苗、罕见病及肿瘤免疫领域布局多个内部研发管线。公司已历经数轮融资,投资者包括华兴资本、鼎晖投资、CPE源峰、君联资本、智飞生物等知名机构。海博为药业完成逾2亿元B轮融资,加速核心临床管线开发
原文标题:【首发】海博为药业完成逾2亿元B轮融资,加速核心临床管线开发(新闻来源:动脉网)
原文地址:https://www.vbdata.cn/1519045690
成都海博为药业有限公司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元生创投、道远资本、磐霖资本等机构跟投,信成基金持续加码。海博为药业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小分子靶向创新药研发,布局了十余条创新药研发管线,覆盖肿瘤、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其研发的Nav1.8抑制剂和第四代BTK抑制剂等药物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核心管线的临床研究及多条临床前管线的推进。产业动态
Flagship再次押注AI,推出Expedition公司
原文标题:Flagship bets again on AI with Expedition(新闻来源:BioPharma Dive)
原文地址:https://www.biopharmadive.com/news/flagship-expedition-medicines-ai-drug-discovery/803258/
Flagship Pioneering推出新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公司Expedition Medicines,专注于癌症和免疫疾病。Expedition的平台基于共价化学规则,通过AI设计小分子药物,以靶向难以成药的蛋白质。公司计划明年启动候选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并与辉瑞合作探索前列腺癌新疗法。Flagship投入5000万美元支持该公司,旨在加速AI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万能潜力:诺贝尔获奖调节性T细胞如何成为“通用药物”
原文标题:Panacea potential: How Nobel-winning regulatory T cells could become a ‘universal drug’(新闻来源:Fiercebiotech)
原文地址:https://www.fiercebiotech.com/research/panacea-potential-how-nobel-winning-regulatory-t-cells-could-become-universal-drug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发现并表征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免疫学家。尽管委员会主席奥勒·坎普表示,这一成果距离转化为新药还很远,但Tregs领域的实际进展比他所说的要接近得多。Sonoma Biotherapeutics的CEO杰夫·布鲁斯通指出,该领域在某些方面已经相当先进,但仍需进一步验证。他提到,旧金山湾区的Orca Bio公司开发的Orca-T细胞疗法(包含Tregs、干细胞和其他T细胞)目前正等待FDA批准,用于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预计2026年4月6日将有结果。此外,SonomaBio即将在10月24日至29日于芝加哥举行的美国风湿病学会会议上公布其Treg细胞疗法的1期临床试验数据。
退出Axial,进入Vertero:生物技术公司更名、重新聚焦并融资2000万美元
原文标题:Exit Axial, enter Vertero: Biotech rebrands, refocuses and raises $20M(新闻来源:Fiercepharma)
原文地址:https://www.fiercepharma.com/marketing/exit-axial-enter-vertero-biotech-rebrands-refocuses-and-raises-20m
Axial Therapeutics在沉寂近两年后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更名为Vertero Therapeutics,并宣布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融资计划。两年前,该公司曾接近公布其治疗与自闭症相关的易激惹行为的主要资产的2b期临床试验数据,但最终未公开结果。如今,Vertero宣布获得2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由OneVentures和Seventure等投资者支持。这笔资金将用于推进其以帕金森病候选药物VT-5006为首的研发管线。VT-5006是一种肠道选择性小分子,旨在通过靶向CsgA减缓疾病发作和进展。Vertero计划今年启动VT-5006的1期临床试验,并准备进入2期。Regeneron与Celltrion就Eylea专利纠纷达成和解,允许另一生物类似药于2026年底上市
原文标题:Regeneron settles Eylea patent dispute with Celltrion, allowing another biosimilar to launch at end of 2026(新闻来源:Fiercepharma)
原文地址:https://www.fiercepharma.com/pharma/regeneron-settles-eylea-patent-dispute-celltrion-allowing-another-biosimilar-launch-2026
Regeneron与Celltrion达成专利纠纷和解,允许Celltrion的Eylea生物类似药Eydenzelt于2026年12月31日在美国上市。Celltrion的生物类似药于10月9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湿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糖尿病黄斑水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前,Regeneron曾起诉多家生物类似药开发商,包括Celltrion、Sandoz、Amgen、Formycon、Samsung Bioepis和Mylan。目前,Amgen是唯一一家在美国销售Eylea生物类似药的公司,但随着Regeneron的和解,竞争预计将在明年加剧。前沿发现
AI算法在青光眼检测中比专家更准确
原文标题:AI algorithm proves more accurate than experts in glaucoma detection(新闻来源:The Medical News)
原文地址: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51022/AI-algorithm-proves-more-accurate-than-experts-in-glaucoma-detection.aspx
在129届美国眼科学会年会上,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和莫菲尔兹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项新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在识别青光眼风险患者方面比训练有素的人类分级员更准确。研究使用了6304张眼底图像,比较了算法和人类分级员估算青光眼关键指标——垂直杯盘比的准确性。结果显示,算法正确识别青光眼患者的比率为88%到90%,而人类分级员为79%到81%。研究人员认为,该算法未来可能作为一种成本效益高的初步青光眼筛查工具。新AI驱动方法识别治疗以重新编程和破坏癌症干细胞
原文标题:New AI-driven approach identifies treatments to reprogram and destroy cancer stem cells(新闻来源:The Medical News)
原文地址: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51021/New-AI-driven-approach-identifies-treatments-to-reprogram-and-destroy-cancer-stem-cells.aspx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AI)破坏癌症干细胞的新方法。这些细胞难以发现,会帮助癌症扩散、复发并抵抗治疗。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名为CANDiT的机器学习工具,通过分析肿瘤的独特基因组来识别新的治疗靶点。以结直肠癌中的关键基因CDX2为起点,CANDiT扫描了4600多个独特的人类肿瘤,发现了新的治疗靶点PRKAB1。通过激活该蛋白,研究人员成功恢复了结直肠癌干细胞中CDX2基因的功能,使癌细胞重新编程后自我毁灭。该研究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H2BNTac的发现驱动前列腺肿瘤生长
原文标题:Discovery of H2BNTac drives prostate tumor growth(新闻来源:The Medical News)
原文地址: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51022/Discovery-of-H2BNTac-drives-prostate-tumor-growth.aspx
密歇根大学罗格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H2B N末端乙酰化(H2BNTac)是前列腺癌中增强子的关键化学标记,而p300和CBP两种蛋白会添加这些标记,激活增强子并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CBPD-409的药物,能够选择性降解p300和CBP,耗尽H2BNTac标记,抑制雄激素受体的致癌活性。研究表明,H2BNTac水平较高的细胞对CBPD-409更敏感,该药物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模型中能够诱导肿瘤消退,并且在小鼠中耐受性良好。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等,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长按关注公众号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
国产多靶点减重药物,再次传来好消息。
7月9日,博瑞医药(688166)减重药物BGM0504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一项II期临床研究和在超重/肥胖患者的一项II期临床研究盲态下初步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受试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降低,各剂量组受试者体重较基线均有显著降低。
仅用18个月,BGM0504注射液完成了临床试验批准到III期临床研究的进度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GLP-1类药物中,国内企业研发包括仿制药跟随及自主研发创新药,仿制药主要集中在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两类,自主研发创新药则集中在多靶点多重激动剂的GLP-1药物,研发门槛高且受专利保护。
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的化合物专利虽然要等到2026年到期,但是目前已有至少数十个中国仿制药正在临床阶段。而印度制药巨头Biocon首席商务官Abhijit Zutshi称,正在研究药物合成、灌装和制造注射装置的创新方法,至少可能降低一半成本,并可能使价格最终达到目前药物售价的十分之一。
因此,国内多靶点激动剂减重药物的每一个研发进展,既可以避开司美格鲁肽仿制药赛道的高度内卷,还可以以专利药身份在全球减重市场上分一杯羹。
扎堆
6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的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目前,这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周制剂,能够实现平均17%(16.8kg)的体重降幅,并为患者带来超越减重的多重健康获益,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验证。
2023年,诺和诺德的诺和泰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一倍多,约合7亿美元,占该药物全球总销售额的5%。诺和泰在2023年全年的总销售额达到了约211.58亿美元。其中,用于肥胖症的Wegovy注射液销售额约45.48亿美元,同比大涨407%。2024年第一季度,根据诺和诺德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61亿美元。其中,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的销售额实现同比翻倍增长,达到93.77亿丹麦克朗,约合13.63亿美元。
随着诺和盈正式在华被批上市,这一数据或将继续大幅增长。
不过,由于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根据临床试验网站记录显示,国内至少有15种司美格鲁肽仿制药进入临床,至少11种进入了临床后期阶段。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招募三期临床试验的公司包括:杭州九源基因、丽珠集团、宸安生物/博唯生物、石药集团、华东医药、中国生物、齐鲁制药等。
今年4月,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源基因”)递交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吉优泰”上市申请获受理,这是中国首款申报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同年6月,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丽珠集团”)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也获受理,成为继九源基因之后第二家申报上市的企业。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在研的GLP-1药物有100多款,其中近一半来自国内药企。有业内人士提出担忧:在资本助推下,GLP-1市场是否会再现以PD-1为代表的肿瘤药靶点扎堆、同质化创新的问题?
创新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大火之后,针对司美格鲁肽无食欲、会抑郁、反弹率高等文献报道状况,另一款新的降糖药“替尔泊肽”,逐渐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据称这款新药在上述副作用方面体现出相对优势且减重效果更好,有临床研究称该药72周平均减重48斤。
替尔泊肽背后是另一家药企巨头礼来,相比于单靶点的司美格鲁肽,礼来直接采用了更近一步的双靶点(GLP-1R/GIPR)。替尔泊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版本Mounjaro和减肥药版本Zepbound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在美上市。去年这两款产品共创造营收50多亿美元,并有望与竞争对手诺和诺德具有类似效果的药物司美格鲁肽一起,跻身史上最畅销药品之列。礼来的估值也随之大涨,市值曾接近85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药企。
与司美格鲁肽这样的单靶点GLP-1激动剂药物相比,替尔泊肽可以同时激动GLP-1和GIP受体,理论上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和体重。在临床试验中,得出了目前GLP-1类药物非头对头临床中,疗效最优的减重数据。
根据一项针对替尔泊肽的临床研究发现,不同剂量(5mg、10mg、15mg)的替尔泊肽均可显著、持续地减轻肥胖患者体重,最高剂量组72周平均减重48斤。
针对司美格鲁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公布过STEP 3a期临床试验结果,该项目涉及4500例无2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成人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肥胖症患者,在68周内平均体重减轻17%(16.8kg),试验显示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从靶点角度来看,司美格鲁肽是单靶点(GLP-1),GLP-1是在进食后由小肠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并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并减少食物摄入。
而替尔泊肽的双靶点,在于加了GIP,GIP是由4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通过GIP受体(GIPR)发挥其作用,GIPR表达广泛,表达部位包括但不限于胰、胃、骨、小肠、脂肪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GIP最明确的作用是在胰腺中,以葡萄糖依赖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它还能调节葡萄糖浓度依赖,不会让血糖降得太低。
一个月前,礼来的替尔泊肽在华获批上市,批准了糖尿病适应症,用于改善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重适应症仍在等待批准中。
或许是受礼来制药“替尔泊肽”的启发,国内多家药企在切入减重药物赛道时,采取了多靶点研发路线,既避开了司美格鲁肽专利到期后的赛道拥挤,同时也可以形成自身独特优势的一类创新药,可以以专利药的身份与诺和诺德、礼来制药在全球减重药物赛道上同台竞争。
速度
目前GLP-1类药物在国内竞争火热,除了多家公司在做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类似药的研发之外,国内减肥药物研发布局仍然以GLP-1单靶点为主,部分在该领域布局深厚的公司对GLP-1/GIP、GLP-1/GCGR双靶点,甚至三靶点展开布局,寻求差异化竞争。
博瑞医药作为多靶点减重药物的后起之秀,其自主研发的GLP-1/GIP双重激动剂产品BGM0504注射液是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双重激动剂,属于境内外均未上市的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化学药品1类创新药。
根据CRO企业诺和德美最新发布内容显示,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领军人物纪立农教授强调,BGM0504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且独特的双靶点作用机制,有望为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选择。
目前,BGM0504注射液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而BGM0504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超重/肥胖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盲态下初步结果显示,5mg、10mg、15mg剂量组受试者经剂量滴定给药2~6周后目标剂量给药12周耐受性、安全性良好;各剂量组受试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降低,各剂量组受试者体重较基线均有显著降低。
早在先前完成的Ia期临床试验中,在2.5-15 mg剂量下,经过1至2次给药,健康志愿者平均体重较基线期下降了3.24%~8.30%。BGM0504注射液在2.5-15 mg剂量递增范围内,其暴露量(包括Cmax和AUC0-t)高于等剂量的替尔泊肽,据称BGM0504是替尔泊肽的“加强版”。
目前,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合作研发的产品玛仕度肽(IBI362),作为一种GLP-1R/GCGR双重激动剂,其在中国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开展的3期临床研究(DREAMS-2)已达到首要终点,显示出显著的降糖疗效,并在减重等代谢指标方面展现出综合优势。
信达生物计划于2024年中读出另一项临床3期DREAMS-1研究结果,并向中国NMPA递交玛仕度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上市申请。首个减重适应症也已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审评中。
表1 国内多靶点减重药物在研进展(部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恒瑞医药产品HRS9531,是一种GLP-1R/GIPR双重激动剂,目前已启动用于肥胖症的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7月完成研究。
华东医药产品DR10624,是GLP-1R/GCGR/FGF21R三重激动剂。目前已在中国获批临床,拟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此前已在新西兰开展1期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和耐受性等。DR10624是潜在“first-in-class”药物,具有三重激动活性,通过同时调节三个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发挥协同作用,达到降低血糖、减重降脂的作用。
与单一靶点药物相比,多靶点药物在治疗复杂疾病如肥胖症时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多靶点减重药物市场。国内企业在多靶点减重药物的研发上既注重自主创新,也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加速药物的研发进程和提高药物的竞争力。
据巴克莱银行预测,2030年全球GLP-1药物治疗肥胖市场规模有望达1000亿美元。摩根大通同样上调了对减肥药的销售额预测,预计到2030年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减重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由于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博瑞医药、华东医药等中国研发药企的奋起直追,在降糖、减重适应症上采取的多靶点研发,在与制药巨头礼来、诺和诺德等药企的竞争格局,采取了既合作又竞争的追赶态势,未来在庞大的全球降糖/减重市场中,一定会有中国企业跻身全球市场分羹1000亿美元的身影,拭目以待。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德清君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声明: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近年来,以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将减肥药的热潮推至医学界及投资界的高峰。
目前市场由两大药厂巨头割据,分别是总部设于丹麦的Novo Nordisk(诺和诺德)和美国药厂Eli Lilly(礼来),诺和诺德生产的Wegovy减肥药在2021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23年销售额达313.43亿丹麦克朗(约合45.49亿美元);礼来的Zepbound减肥药于去年11月获FDA批准上市,今年一季度便创造了5.17亿美元的收入 。其他知名药厂如Pfizer、Merck及Amgen 亦正研发GLP-1减肥药,希望尽快在市场上分分一杯羹。
中国药企也想赶上这波浪潮,据Frost&Sullivan预测,2030年我国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将达515亿元,呈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已有两款国产GLP-1减肥药获批上市,分别是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和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两款药品均于今年7月份获批上市。在中国,有数十种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使用相同机制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华东医药,海正药业、爱美客、恒瑞医药等多家企业在减肥药领域布局,奋力抢滩市场,使中国减肥市场一时间轰轰烈烈,本文将对布局减肥药的中国药企进行汇总,以供参考。
减肥药公司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
在生物类似药布局方面,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过期,国内企业已争相布局。在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进行了司美格鲁肽减重临床实验,其中特瑞药业、翰宇药业减重适应症处于临床I期,石药集团、成都倍特、丽珠集团、九源基因减重适应症均已获批临床,智飞生物减重适应症IND获受理。利拉鲁肽类似物方面,除华东医药相关产品已获批上市之外,九源基因和万邦医药的利拉鲁肽类似物处于临床Ⅲ期阶段。
此外国内药企在减肥药领域主要集中于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的开发,信达生物的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玛仕度肽减重适应症已在申请上市阶段,预计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获批上市;石药集团、先为达生物、恒瑞医药的减肥创新药已进入III期临床,有望冲击上市。
来源:生物药大时代整理
1、丽珠医药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1月,是集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医药集团公司,A+H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24.3亿元,净利润19.54亿元,研发投入12.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94%。公司聚焦消化道、辅助生殖、精神、肿瘤免疫等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品集群以及覆盖研发全周期的差异化产品管线。
2月5日,据CDE官网显示,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医药”)的3.3类新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初始身体质量指数值为30kg/m2或以上(肥胖) 或 27kg/m2或以上(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成年患者的慢性体重管理。该产品是国内第3款申报临床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本次丽珠医药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用于减重的临床试验申请成功获批,将进一步加速其研究进度,有望率先抢占百亿减肥药市场。
2、联邦制药
联邦制药成立于1990年,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股份代号:3933.HK,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历经三十余年发展,联邦制药形成了拥有制剂、原料、生物、动保四大业务板块,九家生产研发实体的综合性制药集团,销售网络覆盖全球,现有员工15000余人。
联邦制药自主研发的UBT251注射液为一款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比礼来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Tirzepatide更强的减重效果。
2023年9月1日,联邦制药UBT251注射液继8月2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2型糖尿病适应症临床默示许可之后,又获得关于超重或肥胖适应症的临床默示许可,受理号为CXHL2300699。联邦制药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以化学合成多肽法制备的长效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 肽)/GCG(胰高血糖素)三激动剂申报临床的企业。
2023年9月26日,联邦制药宣布UBT251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FDA批准。
△FDA关于同意UBT251注射液治疗超重及肥胖临床研究的函
3、九源基因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重组基因工程药物、骨科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12月,是浙江省乃至全国较早成立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之一。
2024年1月8日,九源基因研发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继国内第一家获得降糖适应症临床默示后,又获得减重适应症临床默示许可,拟临床用于成人肥胖/超重患者以及体重超过60kg的12岁以上青少年。该产品为国内第二款获批开展减重相关临床试验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在减重产品方面,还有一款胰淀素类似物JY54处于临床前,适应症为肥胖症及超重。
九源基因在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领域已深耕十多年。2016年,在国内第一家获得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批文后,与上市公司华东医药合作进行产业化开发,并已于2023年在国内第一家获得降糖和减重适应症的生产文号。在升级产品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开发上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次获得减重新适应症临床默示许可后,公司将尽快组织完成临床研究,争取早日实现国产化替代,为有效遏制国内肥胖/超重人群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快速增长趋势做出贡献。
4、宸安生物
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宸安生物是智睿投资平台投资孵化的一家依托于重组蛋白技术平台的生物制药企业,聚焦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领域,已形成梯次分明的 GLP-1 类似药物、胰岛素类似物管线布局。
4月26日,据CDE官网公示,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宸安生物”)申报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试验(IND)申请获得受理。据悉,本次申请的适应症为体重管理。这是国内第二款司美格鲁肽仿制药减重适应症申报临床,正常进展的话,2个月后可获准展开临床试验。
重庆智飞于2023年底收购了宸安生物。宸安生物拥有 6 款已进入 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其中重组利拉鲁肽注射液、德谷胰岛素注射液已完成临床III期,位于申报上市阶段;重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位于临床III期阶段,研发进度处于国内前列。此外,宸安生物布局的 GLP-1/GIP 双靶点受体激动剂、口服司美格鲁肽片等在研管线位于临床前阶段。同时,宸安生物持续建设生产基地以满足产品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已建成1个制剂车间和2个原料药车间。
宸安生物在研管线
5、华东医药
华东医药在减肥领域,围绕GLP-1R靶点进行了差异化布局,构筑包括口服、注射剂在内的长效及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全方位产品管线,包括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获批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GLP-1R产品,在研的还包括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HDM1002、双靶点激动剂HDM1005及SCO-094、长效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等多款产品。
2024年5月31日,华东医药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旗下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片的“减重适应症”的Ⅱ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该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牵头,在全国18家中心开展,旨在评估HDM1002片在超重及肥胖成人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利拉鲁肽注射液“利鲁平”于2023年3月30日"2型糖尿病"适应症获批;2023年7月4日“肥胖或超重”适应症获批,成为首款国产“减肥针”;DR10624为全球首创的GLP-1R/GCGR/FGF21R长效三重激动剂,于2023年9月在中国获批临床,目前正开展I期单次给药剂量递增研究。华东医药引进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SCO-094,获得在中国、韩国、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不含日本)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疾病。
6、石药集团
3月25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开发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在中国开展用于减少热量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对成人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体重管理适应症的临床试验,也是该产品继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后,获批临床试验的第二个适应症。预期在2025年申报,最快2026年上市。
杂质谱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相比,该产品杂质水平更低,且在2℃-8℃长期储存条件下无新杂质产生。石药集团的司美格鲁肽产品属于中国化药注册分类2.2类,目前全球尚无化学合成的司美格鲁肽产品上市。
此外,石药百克从天境生物引进一款创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TG103。根据Clinicaltrials网站,石药集团已登记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3期研究,旨在评估TG103注射液用于非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有效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免疫原性。5月,一项多中心的Ib期临床研究(NCT04855292)发表在《BMC medicine》期刊上,TG103初步疗效结果显示:12周的体重下降明显,显示出治疗超重和肥胖症的巨大潜力。
同时,公司还布局了司美格鲁肽长效注射液(流体晶剂型)、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剂以及GLP-1双靶、三靶产品等临床前阶段的产品。
7、鸿运华宁
鸿运华宁(杭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处于临床开发阶段,致力于心血管、代谢系统及癌症等重大疾病领域,具有“全球首创”和“同类最优”潜质的GPCR抗体新药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的国际化企业。
2023年6月13日,中生制药宣布与鸿运华宁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后者GMA106的大中华区权益,鸿运华宁获得最高57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等。而中国生物制药则将得到GMA106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正式进军千亿减重市场。
其重组抗人 GLP-1 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GMA105)注射液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的Ib/II期临床研究已顺利完成所有受试者入组。
8、众生睿创
RAY1225注射液是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重受体激动剂,属于化学药品1类。I期临床研究PK结果与替尔泊肽(Tirzepatide)I期临床结果对比显示RAY1225注射液半衰期为替尔泊肽的2倍,同等剂量下暴露量更高,临床上有望实现两周给药一次,为中国乃至全球肥胖、糖尿病病患者等带来具有更低给药频率、更低治疗剂量的创新疗法。
今年2月,众生药业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多肽药物RAY1225注射液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获得组长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审查批件;用于超重/肥胖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获得组长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共同组长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理审查批件。RAY1225注射液两项II期临床试验组长单位伦理批件的获得,标志RAY1225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全面启动。
公司管线中还有一款RAY0221产品处于治疗糖尿病、减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前研究中。
9、先为达生物
先为达是一家科学驱动、国际化、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聚焦代谢性疾病领域生物大分子新药开发,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实现产品全球产业化和商业化。公司总部位于杭州,研发和国内注册中心位于北京,并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分别负责海外临床开发,海外注册申报和BD业务,另外在上海也设有办公室。
研发管线方面,先为达生物专注于代谢疾病疗法的开发,围绕GLP-1靶点,除了开发了多肽类型降糖减肥药XW003和XW004,还开发了小分子XW014,目前已在美国开展Ⅰ期临床,数据未披露。此外,还开发了双靶点组合疗法XW017+XW003,其中XW017是一种新型、长效的GIP肽类似物,针对生物活性和体内稳定性进行了优化,为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NASH提供更有效的联合疗法。公司现已获得8项临床试验批件,其中2项已快速推进至Ⅲ期临床试验,并提前布局海外临床开发。
10、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肿瘤、代谢及心血管、自身免疫、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通过自主研发大力投入,对外合作共同开发,公司建立了丰富管线,计划于2027年实现约20款产品商业化,预计将达成约200亿产品销售额。
玛仕度肽是信达与礼来共同开发的一款GLP-1R/GCGR双重激动剂,两家公司于2019年达成合作,在中国共同开发和商业化该候选药物。作为一种哺乳动物胃泌酸调节素(OXM)类似物,玛仕度肽除了通过激动GLP-1R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外,还可通过激动GCGR增加能量消耗增强减重疗效,同时改善肝脏脂肪代谢。
玛仕度肽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秀的减重和降糖疗效,以及降低腰围、血脂、血压、血尿酸、肝酶及肝脏脂肪含量,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带来多重代谢获益。目前,玛仕度肽共有五项III期注册研究,包括GLORY-1(4 mg和6 mg玛仕度肽治疗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GLORY-2(9 mg玛仕度肽治疗中国肥胖受试者)、DREAMS-1、DREAMS-2和DREAMS-3(玛仕度肽治疗2型糖尿病受试者)。除DREAMS-2研究外,GLORY-1研究已于2024年1月宣布达成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基于GLORY-1研究结果,2024 年2月,玛仕度肽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的NDA获NMPA受理。
11、德睿制药
德睿智药是一家临床阶段、专注于使用人工智能驱动新药研发的科技公司,拥有独创的一站式AI新药研发平台,包括AI药物设计平台Molecule Pro、蛋白质动态模拟和结构预测平台Molecule Dance、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挖掘平台PharmKG。目前,德睿智药是中国管线成熟度较高的AI制药公司之一,已有管线进入临床II期,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公司管线中有两款减重药物分别是β-arrestin 2 高选择性 GLP-1受体激动剂MDR-001和一款未公开靶点产品MRANK-111,2023年9月8日,德睿智药宣布MDR-001成功完成肥胖受试者IIa期临床试验的首剂量组给药。
MDR-001是德睿智药借助自研Molecule Pro一站式AI药物发现平台辅助设计的创新药物管线,属于β-arrestin 2 高选择性 GLP-1受体激动剂,既保留了β-arrestin招募带来的胰岛细胞细胞修复和保护功能,又避免了β-arrestin 1招募带来的胰岛素分泌受限和介导的内吞脱敏,与国内外同类临床在研药物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性和潜在临床获益。
12、圣诺医药
圣诺医药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RNA疗法生物制药公司,公司研发管线主要聚焦肿瘤、纤维化疾病、病毒性疾病及心血管代谢疾病。
STP705是圣诺医药的核心候选药物,利用双靶向抑制特性和增强的多肽纳米颗粒(PNP)递送,可直接敲低TGF-β1和COX-2基因表达。当前,STP705共有三项相关研究已进入临床阶段,分别针对鳞状细胞原位癌(isSCC)、基底细胞癌(BCC)以及脂肪重塑。
去年11月,圣诺医药公布了siRNA药物STP705用于局部减脂(FFR)的积极临床数据,数据显示该药物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且具有脂肪细胞破坏活性。STP705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并且具有脂肪细胞破坏活性。其中STP705良好的安全性表现在极少出现局部皮肤反应(LSR),而该反应是目前在市注射减脂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13、博瑞医药
博瑞生物医药是一家聚焦于首仿、难仿、特色原料药、复杂制剂和原创性新药,持续打造高技术壁垒,逐步建立起原料药与制剂一体,仿制药与创新药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的业务体系,致力于满足全球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企业。
据2023年报显示,博瑞医药推进的创新药项目有4个,分别为BGM0504、BGC0228、PSMA-0057和BGC1201,且涉及时下最火的ADC、GLP-1和核药三大热点。
BGM0504注射液是公司自主研发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双重激动剂,可激动GIP和GLP-1下游通路,产生控制血糖、减重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生物学效应,展现多种代谢疾病治疗潜力。目前,BGM0504注射液减重和2型糖尿病治疗两项适应症已获得Ⅱ期临床试验伦理批件,2型糖尿病治疗及减重适应症的Ⅱ期临床进展正常已开始入组。
14、民为生物
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21年,位于创新生物药及器械研发公司林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周浦医学园区。公司专注于前沿"多核心大分子生物药"创新以及平台开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实验室在2021年7月投入使用后,研发人员全力推进创新药物开发,2022年9月即递交第一个药物MWN101的pre-IND申请,创造了创新生物药开发的超光速记录。
MWN101是国产首款GLP-1/GCG/GIP-Fc融合蛋白,从机制来看属于全球第5款申报临床的GLP-1R/GCGR/GIPR激动剂。近日,民为生物在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公示平台登记了一项MWN101治疗非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
15、诺泰生物
诺泰生物聚焦多肽药物及小分子生产与研发,形成自主选择产品和定制产品及技术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公司服务的终端药品涵盖艾滋病、脊髓炎、肿瘤、糖尿病、抗病毒、心血管疾病等多个重大疾病治疗领域。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抗糖尿病和减肥一类多肽新药SPN009在2022年7月已取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SPN0103-009注射液拟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并最终拓展到目前还没有药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和阿尔茨海默症。该药是一种新型、长效的GLP-1肽类似物,经过优化,可提高其稳定性、生产成本效益,允许每周给药一次。
诺泰生物另一款GLP-1/GIP双靶点创新药,SPN007,专利技术所有权在2022年9月以2000万元价格以无形资产增资的形式完成对外合作。
16、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已有3款产品减重适应症进入临床阶段。
诺利糖肽为恒瑞医药开发的利拉鲁肽的衍生物,一天注射一次,与目前已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等相比,诺利糖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根据药融云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诺利糖肽已经完成了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2期临床,三期试验开展在即。
HRS-7535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上市。恒瑞医药已经获得CDE批准开展用于减重适应证的二期临床试验。据2023年6月第83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上公开的数据,HRS-7535在单次递增剂量(SAD)和多次递增剂量(MAD)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受试者体重有明显下降。
HRS9531是一款GLP-1R/GIPR双重激动剂,用于治疗肥胖的多中心、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NCT06396429;HRS9531-301)已经启动。该研究计划招募540例受试者,预计于2025年7月结束。HRS9531是恒瑞现有唯一进入III期临床的减重疗法,显示出恒瑞将减重适应症作为了HRS9531的优先开发方向。
该研究旨在评估HRS9531对比安慰剂在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持续48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计划招募540例受试者。试验预计将于5月20日开始,于2025年7月30日结束。
17、信立泰
2022年8月16日,信立泰宣布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SAL0112片开展成人肥胖患者或超重患者的体重管理适应症I期临床试验。
SAL0112片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GLP-1R)的口服小分子偏向激动剂,为信立泰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目标适应症包括2型糖尿病(T2DM)、成人肥胖患者或超重患者的体重管理。其中,T2DM适应症已于8月初获得I期临床许可。
还有一款GLP1R/GCGR双靶激动剂SAL0125,目标适应症为II型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处于临床前阶段。
18、硕迪生物
6月3日,硕迪生物(Structure Therapeutics)宣布,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GSBR-1290治疗肥胖症的IIa期研究以及胶囊和片剂PK研究均取得了积极结果。在每日重复给药至120mg后,GSBR-1290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其他GLP-1类药物一样,GSBR-1290最常见的两种不良事件就是恶心和呕吐。
基于该研究结果,Structure Therapeutics计划于今年Q4启动为期36周的IIb期肥胖研究,入组约300例受试者,并且使用GSBR-1290片剂配方。而受此消息影响,Structure Therapeutics股价上涨近55%。
19、甘李药业
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3087.SH)成立于1998年6月17日,总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为胰岛素龙头企业,2020年6月29日于上海证交所上市。
2023年9月20日,甘李药业申报的口服版GZR18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GZR18为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每周一次长效GLP-1R受体激动剂肽类药物,目前处于Ⅱ期临床阶段。2023年8月16日,甘李药业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新药 GZR18分别完成适应症为成人2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超重的两项中国Ⅱb期临床研究的首例受试者给药。
20、质肽生物
质肽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生物创新药公司,致力于开发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创新生物药,目前质肽生物管线中有5个在研产品。
ZT002 是一种新型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经过优化的 ZT002 分子拥有超长的半衰期,有希望实现每月仅需注射1次。在保持优异的降糖、减重效果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2023年4月,ZT002用于“成人肥胖或者超重患者的减重治疗”的临床申请获CDE批准。
临床前代号为“QL1005” (ZT007注射液)的融合蛋白分子通过多肽连接体融合了GLP-1和GDF15类似物,并结合脂肪酸链修饰从而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动物试验表明,QL1005融合蛋白分子在肥胖小鼠模型中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体重、食物摄入量、空腹血糖和血浆甘油三酯,药效作用显著优于单靶点司美格鲁肽或长效GDF15。
此外公司还在开发三款药物ZT001即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长效GLP-1类似物,主要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以及新型长效双靶点激动剂ZT003注射剂和ZT006片剂。
总结
随着多靶点药物的陆续上市,根据摩根士丹利研究预测,肥胖治疗有望成为全球前12大疗法,全球减重药市场规模有望增至2030年的540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CAGR为35%。根据机构发布的研报,截至2023年8月,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中国企业有43个,占比约40%。整体来看,国产减肥药的研发正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特点,未来有望为全球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管理方案。
参考资料:各公司官网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重庆宸安生物/上海博唯生物)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