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方溯源
【药品名称】气滞胃痛颗粒
【处方组成】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炙甘草。
【剂型】颗粒剂
【药品类型】甲类非处方药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处方溯源】四逆散(《伤寒论》)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君药。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二药相伍,以助君药养血柔肝,行气活血止痛,为臣药。香附芳香走窜,理气解郁止痛;枳壳理气宽中,消胀除痞,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伍,共奏疏肝和胃,行气止痛之功。
【古方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
二、现代研究
【中医理论】气滞胃痛颗粒由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经典方“四逆散”加味而成[1],增加了延胡索、香附。方中以柴胡为君疏肝解郁、行气散滞;臣以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使柴胡升散而无耗阴之弊,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增柴胡理气之效;佐以枳壳消痞除满、破气散结,与柴胡相伍奏升清降浊之效,延胡索辛散温痛、行血散滞,与香附相伍增行气止痛之效;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健脾和中,与白芍相伍奏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效。以上诸药配伍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调和肝脾之效[2]。
【上市情况】
【处方药味】
【临床试验】
1.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苏青等[3]将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和上腹痛综合征患者各20例随机分为气滞胃痛颗粒组10例与安慰剂组10例,所有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表明,气滞胃痛颗粒组治疗4周后主要症状缓解显效率以及治疗6周后完全缓解率均高于安慰剂组。
陈盛盈[4]将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6例进行服用气滞胃痛颗粒和莫沙比利片的疗效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41例,高于对照组32例,且气滞胃痛颗粒组效果较好。
2.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张志礼[5]对气滞胃痛冲剂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结果服用气滞胃痛冲剂的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0%,气滞胃痛冲剂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较好。
3.治疗急性胃痛
吴耀南等[6]对气滞胃痛冲剂治疗急性胃痛疗效进行观察,治疗组予气滞胃痛冲剂1包,对照组予西药山莨菪碱片剂口服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效率为58.34%,且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显效率为47.67%,且有口干、心悸等副作用,且治疗组相对对照组起效时间快。
4.治疗慢性胃炎
袁荭等[7]对141例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106例气滞胃痛颗粒组和35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为55.77%(58/104),高于对照组的29.41%(10/34),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10.4%,对照组为8.6%。
王军[8]选取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2例。结果显示,服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总有效率95.28%,不良反应3例,其中2例纳差加重,1例便秘。由此表明气滞胃痛颗粒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风信等[9]对气滞胃痛冲剂治疗胃节律紊乱综合征进行研究分析,治疗组服用气滞胃痛颗粒冲剂,对照组服用西药或其他胃药,两组均38例患者。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4.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4.2%,结果表明服用气滞胃痛颗粒对于胃节律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5.治疗胃切除后综合征
姜孟财[10]对17例气滞胃痛冲剂治疗胃切除后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2例效果不明显,其余15例均效果显著,有效率为88.8%。
6.治疗消化性溃疡
单静喜等[11]研究气滞胃痛冲剂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治疗组75 例服用气滞胃痛冲剂;对照组78例用5%葡萄糖液25ml和奥美拉唑80mg,连续治疗10d,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85.90%,呕血、出血量等症状均有改善,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7.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陈明显等[12]选取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组给予气滞胃痛颗粒,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8.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张亚兵等[13]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予气滞胃痛颗粒,对照组予铝碳酸镁片,饭后1h嚼服,多潘立酮片口服,两组每个疗程均为8周。结果表明,气滞胃痛颗粒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4.2%)。
【药理毒理】
1.抗炎镇痛作用
许雯雯等[14]对气滞胃痛颗粒7个主要抗炎镇痛作用相关组分进行体外药理药效活性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扭体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抗炎有效组分活性从大到小顺序为延胡索总生物碱、甘草总黄酮、柴胡总皂苷;以足肿胀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气滞胃痛颗粒抗炎有效组分活性从大到小顺序为,延胡索总生物碱、甘草总黄酮、柴胡总皂苷;采用耳肿胀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抗炎有效组分活性大小依次为延胡索总生物碱、柴胡总皂苷、甘草总黄酮、白芍总苷。
2.促胃肠平滑肌收缩作用
崔亚玲等[15]对气滞胃痛颗粒组方中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协同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气滞胃痛颗粒中枳壳黄酮和香附黄酮具有显著作用,香附挥发油和柠檬烯作用明显,且成分之间具有相互间协同作用,且作用机制与胃肠组织中NO、cGMP含量降低及Ca2+含量升高有关。
3.抗溃疡作用
温小萍等[16]对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气滞胃痛颗粒高、中、低3个剂量均能明显减轻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能明显降低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蛋白酶活性和胃液量,因此气滞胃痛颗粒可以抑制大鼠胃溃疡发生。
李天娇等[17]应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得到气滞胃痛颗粒中20个与抗胃溃疡作用相关性比较强的化学成分并开展气滞胃痛颗粒抗胃溃疡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发现柴胡中柴胡皂苷C,白芍中的没食子酸、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溃疡活性。
【参考文献】
[1]杨晓娟,胡黄婉茵,张海珠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活性作用分析[J].中草药,2019,50(13):3094-3106.
[2]喻俊榕,张怡,郝彦伟等.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0):2383-2387.
[3]苏青,涂蕾,贾小红等.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04):216-219.
[4]陈盛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06):1028-1029.
[5]张志礼.气滞胃痛冲剂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北京军区医药,1994(05):392.
[6]吴耀南,涂福音. 气滞胃痛冲剂治疗急性胃痛132例疗效观察[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出版者不详],2006:275-276.
[7]袁荭,凌洁,张立群等.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3,34(02):97-100.
[8]王军.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05):319.DOI:10.16295/j.cnki.0257-358x.2008.05.017.
[9]关凤信,韩丙生,侯维忠等.气滞胃痛冲剂治疗胃节律紊乱综合征38例报告[J].河北医药,1990(03):186-187.
[10]姜孟财.气滞胃痛冲剂治疗胃切除后综合症的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1995(06):340.
[11]单静喜,时树龄.气滞胃痛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05):35-37.DOI:10.13729/j.issn.1671-7813.2014.05.19.
[12]陈明显,蔡淦.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 19(1):6.DOI:CNKI:SUN:XXHB.0.2011-01-002.
[13]张亚兵,邓阿黎,彭艳芳等.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09):1301-1303.
[14]许雯雯,王帅,孟宪生等.基于抗炎镇痛作用的气滞胃痛颗粒有效组分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2):295-298.
[15]崔亚玲,孟宪生,包永睿等.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有效物质组分协同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01):52-57.
[16]温小萍,刁云鹏,韩凌等.气滞胃痛颗粒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08):1948-1950.
[17]李天娇,王帅,孟宪生等.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溃疡的谱效关系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01):103-108.
END
★
点击下方卡片,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