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在研适应症-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I/IIa,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H002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EGFR Mutatio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SCLC
This is a phase I/IIa,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K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H002 when given orally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EGFR mutatio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e study will contain two parts: Part A is dose escalation phase (i.e., Phase I) and Part B is dose expansion phase (i.e., Phase IIa).
A Phase I/IIa,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H002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SCLC
This is a phase I/IIa,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K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H002 when given orally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e study will contain two parts: Part A is dose escalation phase (i.e., Phase I) and Part B is dose expansion phase (i.e., Phase IIa).
100 项与 上海鸿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鸿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疾病控制率可高达100%!多款4代靶向药,抗体偶联药物,免疫联合方案纷纷出炉...2024,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将有更多治疗选择!
(注:不想看数据的病友可以直接提交资料至医学部申请新药)
越来越多幸运的EGFR肺癌病友获益于靶向药成功活过了5年,10年。龙年春节刚过,EGFR+的肺癌病友们就迎来了好消息,奥希替尼(Tagrisso)联合铂类化疗方案获批,让病友们的无进展生存期从16.7个月延长至25.5个月,超过2年!越来越多的“组合拳”疗法无疑能让患者获得更长久。然而,无论什么方案,不可避免的耐药也成为肺癌病友面临的新的生存考验,众多病友迫切等待破解耐药的“续命”方案!
好消息是,近两年,众多备受关注的4代靶向药,新型ADC药物,免疫联合疗法等取得了众多突破,给耐药陷入绝境的患者重新点燃希望!
一、明星ADC冲破耐药,HER3-DXd疾病控制率超70%!
HER3-DXd(U3-1402)是日本第一三共制药公司研发的Her3抗体偶联体药物,主要的治疗机理是通过U3-1402与Her3蛋白结合,然后将携带的治疗性药物送入肿瘤细胞内,以杀死肿瘤细胞。
U3-1402这款药物可以解决多种耐药机制,包含EGFR基因的C797S突变、MET基因扩增、HER2蛋白突变、BRAF基因和PIK3CA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耐药,最重要的是也不需要管什么基因突变导致的耐药,U3-1402都可能起作用。
临床数据:
2023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更新了其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当中的疗效。纳入的患者共有225例,均已经接受过EGFR抑制剂治疗以及铂类化疗,其中,209例患者已经接受过了第三代EGFR抑制剂治疗及铂类化疗。在这部分患者当中,HER3-DXd的整体缓解率仍然达到了
29.2%
,疾病控制率达到
72.7%
!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1.9个月。
这对于平均经过了4线以上治疗后耐药的患者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除了疗效优异,安全性也可控。
新药申请
好消息
HER3-DXd(U3-1402)
目前在国内多中心开展临床试验,招募EGFR耐药的肺癌患者,想申请的病友可以提交资料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进行评估。
二、疾病控制率超90%!AK112成为耐药新希望
依沃西单抗注射液(AK112)是一款国研的新型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可阻断PD-1与PD-L1和PD-L2的结合,并同时阻断VEGF与VEGF受体的结合。这种独特的“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双靶点协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好消息是,2023年8月,AK112上市申请获受理,拟用于治疗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病友们有望在2024年迎来这款“续命”疗法。
根据AK112联合化疗治疗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试验的更新结果,这款药物在不同类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均展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显示:
截至2022年3月20日,该研究共纳入了8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①在初治的EGFR/ALK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
77.8%
,疾病控制率(DCR)高达
100%
;②在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ORR为
68.4%
,DCR为
94.7%
。
新药申请
好消息
依沃西单抗注射液(AK112)
目前在国内多中心开展临床试验,招募EGFR耐药的肺癌患者,想申请的病友可以提交资料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
(4006667998)
进行评估。
三、耐药后超60%患者显著缓解!全球首款EGFR+HER3双靶点ADC疗效卓越
BL-B01D1是中国百利药业自主开发的全球首个靶向EGFR和HER3双靶点的ADC,其中HER3更是已经被验证有用于治疗EGFR抑制剂耐药患者的潜力。
2023年ASCO大会上报道了BL-B01D1治疗实体瘤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其中38例经治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部接受过靶向治疗,其中89%为3代靶向药(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等),这些经治的EGFR突变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3.2%,疾病控制率高达89.5%。
四、肺癌第4代靶向药BBT-176公布更新研究数据!
BBT-176 是一种广谱、高效的第 4代EGFR 靶向药,对包括 T790M 和 C797S 在内的致敏和治疗出现的 EGFR 突变具有增强的活性。此前的临床数据数据显示,这款药物在多名患者中观察到有希望的早期疗效信号,包括那些携带EGFR C797S 三重突变的患者,无论是针对获得性耐药还是早期治疗,都有可能治疗或预防脑转移。
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了备受肺癌病友们期待的4代靶向药BBT-176的更新数据。
截至 2023 年 3 月 29 日,已有 44 名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 EGFR靶向 治疗的EGFR突变患者患者(19 名来自 BID 队列的患者)接受了 BBT-176 治疗。
结果显示:
11 名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到EGFR三重突变基因(外显子 19 del/T790M/C797S 或 L858R/T790M/C797S),目前显示出早期功效信号。
研究人员说“我们相信 BBT-176有潜力成为广谱第四代 EGFR TKI,并有能力通过组合进一步增强治疗。
五、肺癌第4代“明星”靶向药BLU-945公布最新研究数据!
BLU-945 是美国大名鼎鼎的blueprint(蓝印)公司研发的第四代 EGFR TKI。此前的研究证实,BLU-945可有效抑制携带激活的 L858R 或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以及获得性 T790M 和 C797S 突变的三重突变 EGFR。它可用于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当然也可作为EGFR患者的二线治疗T790M突变的病人。
在2023年ASCO大会上,BLU-945最早开展的代号为SYMPHONY的研究结果再次带来惊喜:
BLU-945 作为单一疗法 (n=112) 或联合奥希替尼 (n=55) 治疗晚期、奥希替尼耐药、 EGFR 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安全性
。
结果显示:
1.安全耐受性良好。
BLU-945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奥希替尼联合使用时,通常耐受性良好。
2.抗肿瘤活性强,肿瘤明显缩小。
在经过大量预处理的患者中,BLU-945 单一疗法或联合奥希替尼均显示出临床活性的证据,且较高剂量的 BLU-945 抗肿瘤活性更强。
在单药治疗组中,较高剂量的 BLU-945 显示出的抗肿瘤活性更强,已有2名患者已确认达到部分缓解(PR)。
在BLU-945联合奥希替尼治疗组中,使用奥西替尼作为最后治疗方案的患者中观察到更多的患者出现肿瘤缩小,在持续的剂量递增过程中,
10
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其中
4
例已确认。
相比其他在研的第四代EGFR-TKI,BLU-945是目前进度最快的四代EGFR-TKI之一,其克服耐药的临床前数据显示出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我们也期待BLU-945能尽快公布更多的积极临床数据,早日获批上市,为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带来救赎。
六、近50%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新药物组合成功打破EGFR耐药困境!
奥希替尼耐药后,大部分重新进行基因检测的患者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一种新的耐药突变--MET过表达和/或扩增。研究发现,这是对奥希替尼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之一,目前还没有获批的靶向药。
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
的全新药物组合方案突破了这一耐药瓶颈。
在一项研究中,所有肺癌患者在接受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其中62%患者的肿瘤伴有MET过表达和/或扩增,超过三分之一(34%)的患者为MET高表达。
截至2021年8月,在MET高水平表达的耐药患者中,组合疗法的客观缓解率高达(ORR)49%,其中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ORR)52%。这意味着,近一半的患者在接受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治疗后,病灶缩小了30%以上,甚至消失!详细疗效数据请见下表:
七、“续命”疗法阿米万他单抗联合化疗申请上市!
近日,肺癌EGFR靶点的“明星”靶向药阿米万他单抗(amivantamab-vmjw ,Rybrevant) 向FDA提交了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寻求阿米万他单抗与铂类化疗联合用于治疗携带 EGFR 外显子 19 缺失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批准。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让病友们苦苦等待的破解奥希耐药的首款“续命”新方案有望获批!
阿米万他单抗是一种新型的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靶向激活和耐药的EGFR和MET突变和扩增。此次提交上市申请是基于代号为MARIPOSA-2 的全球试验,入组的患者都是奥希替尼耐药的EGFR外显子 19 缺失或 L858R 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023 年 ESMO 大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与单独化疗相比,阿米万他单抗联合化疗,以及阿米万他单抗联合拉泽替尼 (Leclaza) 和化疗,显著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与单独化疗相比,化疗中添加阿米万他单抗和拉泽替尼可使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
56%
;
与单独化疗相比,在化疗中添加阿米万他可使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
52%
。
4大新药启动临床招募,EGFR耐药患者迎来曙光
除了上面的7款新疗法,全球还有多款药物在克服奥希替尼耐药上展现出巨大潜力!
注:做了基因检测的病友可以拿出报告看看,一旦存在EGFR突变,可以马上提交资料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看看是否有机会接受国内新药治疗,看不懂的病友也可以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解读报告。
国内也正在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并已有大量患者通过全球肿瘤医生网成功入组接受治疗,目前仍可申请。
01
HSK40118
药品名称:
HSK40118
作用靶点:
EGFR
研发公司:
海思科
药物介绍:
HSK40118是海思科公司自主研发的口服EGFR-PROTAC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有望延缓甚至克服由于长期使用EGFR TKI导致的EGFR耐药突变问题。
适应症:
EGFR突变阳性肺癌
入组条件(部分):
评估第四代靶向药HSK401118片在EGFR突变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期临床研究。纳入标准为携带EGFR突变且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02
H002胶囊
药品名称:
H002胶囊
作用靶点:
EGFR
研发公司:
红云生物
药物介绍:
H002胶囊是第四代EGFR靶向药,可以靶向EGFR基因,阻止癌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生长。好消息是,目前评价H002胶囊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I/IIa期临床试验,正在国内多家临床中心开展。
适应症:
EGFR突变肺癌
入组条件(部分):
受试者诊断为NSCLC,且必须携带一种或多种已知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敏感性相关的EGFR阳性突变;剂量扩展阶段患者须携带C797S突变。
03
Ifebemtinib(IN10018)
药品名称:
甲磺酸哆希替尼片
作用靶点:
EGFR
研发公司:
应世生物
药物介绍:
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FAK抑制剂。IN10018早期临床数据显示了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多癌种有效性。最新研究成果表明IN10018有望通过克服肿瘤基质纤维化屏障和调节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实现突破肿瘤防御机制,有效克服耐药和转移,成为多种治疗方案的基石分子。
适应症:
EGFR突变肺癌
入组条件(部分):
1.有EGFR-TKI敏感性相关的EGFR突变,包括Ex19del或L858R。除外EGFR-TKI敏感突变,可合并其他EGFR突变类型如T790M等。
2.既往经三代EGFR-TKI治疗进展,并接受过1-2线化疗(需至少包括 1线含铂化疗),且化疗进展或不耐受的NSCLC受试者.
04
SKB264
药品名称:
SKB264
作用靶点:
EGFR
研发公司:
科伦博泰生物
药物介绍:
注射用SKB264是靶向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多种上皮来源肿瘤中高表达)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其偶联方式和毒素小分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拟用于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早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了SKB264在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
适应症:
EGFR突变肺癌
入组条件(部分):
1.经肿瘤组织学或细胞学或血液学证实存在EGFR敏感突变;2.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且治疗失败;3.既往接受过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至少一种含铂化疗失败。
随着这些新药、新治疗方法的研发,癌症的治愈率与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均优于以往。国内的患者有机会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在2023年,虽然生物医药领域充满了变化和挑战,但还是有许多新锐公司凭借其在前沿技术、疗法等领域的优势逆势获得融资。根据即刻药数数据库的数据,2023年中国创新药领域共发生了240多起不同轮次和性质的融资事件。本文中就让我们看看2023年的融资都呈现了哪些亮点?又展现了哪些趋势?220多家中国公司获融资,上海、江苏、广东地区居多2023年,亚洲创新药领域共发生312起融资事件。其中,融资数量最多的是中国,有241起,涉及220多家公司,是其它亚洲国家融资数量总和的3.4倍。从细分地区来看,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中,融资数量较多的五个地区是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分别有56起、47起、38起、34起、31起。这五个地区的融资数量总和为222,占到了融资总数的92%。图1:2023中国创新药领域融资数量TOP10地区分布数据来源:即刻药数。统计周期:2023/1/1-2023/12/31。早期融资占半壁江山,10余家公司实现IPO从融资轮次来看,2023年完成的融资中:A轮融资事件最多,有68起;其次是种子/天使轮,有65起;B轮融资有46起,排名第三。综合来看,早期融资(A轮及其以前)案例仍是投融资最活跃的部分,有133起,占到了融资总数的一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有11家创新药公司在去年实现了IPO,分别为君圣泰医药(港交所)、阿诺医药(纳斯达克)、友芝友生物(港交所)、宜明昂科(港交所)、科伦博泰(港交所)、来凯医药(港交所)、智翔金泰(科创板)、科笛集团(港交所)、绿竹生物(港交所)、康乐卫士(北交所)、百利天恒(科创板)。图2:2023中国创新药领域融资轮次分布数据来源:即刻药数。统计周期:2023/1/1-2023/12/31。图中“X”轮融资指处于X轮阶段的融资,例如A轮定义为A轮到B轮之间的所有融资,包括A轮、A1轮、A2轮、Pre-B轮等,不包含Pre-A轮。从融资金额来看,有65家公司的融资金额大于1亿元(不含IPO)。其中,有5家公司融资金额超过了1亿美元,分别为:鞍石生物完成了1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先通医药完成超11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百明信康完成逾11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海森生物完成3.15亿美元的融资;君圣泰医药于IPO之前曾完成了1.07亿美元C/C+轮融资。超20家公司源于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融合基础科学研究是创新疗法诞生的源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开始进入产业化探索阶段,希望可以转化为造福患者的创新疗法。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迈格松生物科学创始人俞立教授曾在此前接受我们采访时介绍道:“过去这些年,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基础生物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也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这些都为创新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我们梳理发现,在2023年完成融资的这些中国创新药新锐中,有20多家公司的创始团队成员或技术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例如:瀚微生物,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教授创立,专注肠脑轴活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药物研发;炎明生物,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邵峰院士联合创立,专注炎症和抗肿瘤新药研发;迈格松生物,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立教授领衔创立,致力于推动基于迁移体生物学的药物递送平台及迁移体相关药物开发;环码生物,致力于推动环形RNA技术转化,该公司的科学创始人为王泽峰教授,他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超20年的研究经验,现在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职;赛岚医药,聚焦新一代表观遗传药物,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顾问为徐国良院士,他也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研究员;尧唐生物,专注体内基因编辑疗法,该公司创始人、CEO为吴宇轩博士,他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赜灵生物,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俐娟教授领衔创立,聚焦恶性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开发原创1类新药。…… ……原创新药的开发并非易事。对于如何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尧唐生物创始人、CEO吴宇轩博士曾在此前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科学家需要更多地研究产业界真正面临的困难和临床需求,而产业界也需要定期与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进行互通。我们需要有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去了解彼此的领域和世界,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更好的良性循环,产出更多可以进行下游转化的技术或药物。”肿瘤领域融资最多,小分子依然倍受青睐从研究的疾病领域来看,肿瘤仍是获得融资数量最多的领域。在我们的统计中,肿瘤领域的融资事件有157起,远高于其它疾病领域。肿瘤之外,其它获融资比较多的领域还有免疫系统、抗感染、内分泌与代谢、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病、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眼科等。图3:2023中国创新药领域融资数量TOP 10疾病领域数据来源:即刻药数。统计周期:2023/1/1-2023/12/31。同一公司研究的不同疾病领域重复计数。从药物类型来看,小分子药物、细胞与基因疗法(CGT)、抗体类药物是融资数量TOP3的领域。其它比较受行业关注的类型还有寡核苷酸、疫苗、蛋白质类药物和多肽等等。图4:2023中国创新药领域融资分子类型分布数据来源:即刻药数。统计周期:2023/1/1-2023/12/31。同一公司研究的不同药物类型重复计数。近年来,尽管各种新分子疗法不断涌现,小分子药物依然在百花齐放的形势下保持光芒十足。在2023年美国FDA批准的新药中,小分子药物占比达到55%,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在2023年的中国创新药融资中,我们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在我们统计的超240起融资事件中,小分子药物领域的融资事件数量有82起,远高于其它药物类型。这些药物包括单靶点抑制剂、单靶点拮抗剂、双靶点抑制剂、激动剂、双配体小分子药物偶联体、蛋白降解疗法等等不同类型,涉及几十个不同的靶点。关于小分子的未来前景,业界也表示纷纷看好。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EN网站曾在2023年11发布的观点文章中称现今是开发创新小分子药物的绝佳时刻。红云生物(专注小分子创新药,2023年获得B+轮融资)的CEO廖迈菁博士也曾在此前接受我们采访时表达了对小分子前景的看好:“随着结构药理学、人工智能、计算化学、冷冻电镜等新技术的引入,我认为小分子药物领域将会打开一片新天地。”图片来源:123RF细胞与基因疗法(CGT)因具有“一次治疗,永久治愈”的潜力,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即刻药数的数据显示,即便是在融资环境充满挑战的2023年,全球CGT领域融资事件数量依然占到了总数的23%,融资比例在近5年保持稳健。在中国,CGT也是除小分子外获得融资数量最多的领域,这这无疑反映了业界对CGT领域的持续看好。从具体方向来看,这些公司的在研管线涵盖了不同类型的CGT产品,包括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疗法、体内CAR-T产品、CAR-NK、iPSC来源的CAR-iMAC、TCR-T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通用现货型NK细胞疗法、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基因疗法等等。抗体类药物是2023年获得融资数量第三多的领域。从药物类型来看,这些公司研究的产品包括单抗、双特异性抗体、三/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涉及的靶点包括IL-17A/F、IL-4Rα、LILRB、RSV、NGF、HCMV、TSLP、CD40、Siglec-15、HER2、EGFR、TROP-2、PD-1 X ILT4、CD19/CD3/CD28等等。除了上述药物,这些新锐公司研究的药物类型还有寡核苷酸、疫苗、蛋白质类药物、多肽、微生物疗法、溶瘤病毒疗法、放射性疗法等等。限于篇幅,此处不再一一介绍。2024年,哪些领域有望得到投资人看好?展望2024年,生物医药领域又有哪些领域和方向有望得到投资人的看好?对此,在1月初于旧金山举行的“2024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上,多位行业投资大咖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于2024年的融资前景,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Bio + Health普通合伙人Vineeta Agarwala博士对环境回暖持乐观态度,她认为针对早期科学的投资将始终强劲。Patient Square Capital合伙人Laura Furmanski博士同样表示:高质量的公司依旧会脱颖而出得到资助,而CGT与组织特异性的递送是她看好的方向。而Curie.Bio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Alexis Borisy先生则预言,在2024年,更多创新会在全球的不同国家和区域纷至沓来,更多具有全新机制的“first-in-class”药物将不断涌现,造福病患!我们很高兴看到在2023年,有这么多中国创新药新锐公司在逆境中获得了融资。希望在资本的助力下,它们可以早日将这些创新疗法推向市场,造福全球病患!参考资料:[1]各公司官网资料及新闻稿[2] Why small-molecule drug
discovery is having a moment.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23 from
https://cen.acs.org/pharmaceuticals/drug-discovery/small-molecule-drug-discovery-having/101/i36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2023年,AI制药赛道已逐步回归冷静。在过去的一年里,这批以AI技术切入药物研发领域的企业们,进展是否顺利?有多少管线迈进了临床试验的大门?笔者盘点了全球43家企业、102条成功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管线,为各位分享AI制药行业的新进展。01研发进度在此次统计的全球102条获批临床的AI药物管线中,有56条推进到Ⅰ期,占总数的一半多;其次为推进到Ⅱ期,41条。由此可见,整个行业在进入临床后的推进速度还是较为可观。不过要注意的是,以IND获批为节点,临床后期的试验风险及研发成本都比临床前更高;且AI的应用空间和技术成熟度也较小,因此AI制药企业的研发优势会有所削弱。部分推进至临床Ⅱ期的企业即将面临药物研发的“死亡之谷”,能否顺利推进,还有待明年公布最新的实验数据。就本次统计的样本数据而言,临床Ⅱ期至Ⅲ期的管线数量出现断崖式下滑,仅5条管线进入上市前的最后验证阶段。分别是剂泰医药的MTS004、埃格林医药的EG-007、Erasca公司的Naporafenib、BioXcel公司的BXCL501以及Pharnext公司的PXT3003,均已进入临床Ⅲ期。另外,相较于欧美国家,中国AI制药行业起步晚了5年左右,研发进展也相对落后。在93家中国AI药企中,有14家成功将管线推进至临床阶段,共34条。以英矽智能和埃格林医药为代表,拥有进入临床的管线数量最多,各5条。其次是冰洲石生物、未知君、锐格医药,各4条,红云生物、药物牧场等企业也拥有了临床Ⅰ期管线资产。02研发方式研发方式的选择,对AI制药企业而言尤为关键。目前市场上大致分为四类:全程自研、与药企合作、买进临床前管线自主推进,以及作为临床资产全部卖出。这不仅取决于每家企业对潜在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与商业模式、现金流情况及管线的收益分配密切相关。就本次统计样本来看,不少企业都以自研为主,约78条管线,占比76%。此外,合作研发的管线19条,有5条管线由AI制药企业收购而来。自主研发:2023年6月,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AI小分子药物ISM001-055获批在中美两地开展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并已完成首批患者给药。这标志着全球首款由生成式AI完成新颖靶点发现和分子设计的候选药物已推进至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与药企合作:2月,AI制药头部公司Exscientia宣布,其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设计的ESX4318已经进入I期临床试验。买进临床前管线自主推进:2023年12月,阿斯利康宣布收购纳斯达克疫苗上市公司icosavax及其病毒样颗粒平台技术。icosavax的首发管线为rsv/hmpv二价联合疫苗IVX-A12,目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后续管线还有rsv疫苗、四价流感疫苗、二价新冠疫苗等。作为临床资产全部卖出:2023年9月,英矽智能与Exelixis达成合作协议,后者获得英矽智能USP1抑制剂ISM3091的全球权益。03适应症分布作为患者最多、最难攻克的疾病之一,癌症是众多AI制药企业首选的适应症领域。102条管线中,近一半的临床药物正在进行肿瘤、癌症相关的患者试验。其中,由美国前FDA评审官员创办的埃格林医药,利用老药新用的策略将EG-007已经推进至临床Ⅲ期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是国内进展最快的一条管线。也有不少企业布局了罕见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等小众赛道,7条管线在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领域进行临床试验。04长路漫漫对于一家Biotech而言,临床管线可谓是最重要的资产。而进入临床后,AI能否帮助企业提高临床成功率仍是个问号,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进入临床的药物悄然消失在了公司官网(2023年AI制药“死亡名单”),少数药物在临床上表现出疗效不佳,也有药物的临床数据令人惊喜。当下绝大多数药物仍然处于临床Ⅰ期,仅有少量被推到中后期,能否有药物最终上市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注:文中图片来自智药局来源 | 智药局(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撰稿 | 智药局责任编辑 | 八角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商务合作 | 张武龙 13368443108(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上海鸿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鸿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