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吉林省北药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吉林省北药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砥砺深耕·笃行致远”,热情邀请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代表与会交流。
最近,传奇生物或将被并购一闻,真正触动了中国创新药行业敏感神经。
前有亘喜生物、葆元医药、普方医药风光“卖身”,彼时讨论尚且集中在出海和投资回报。而传奇生物此次收到并购邀约,指向了更深层的成长命题——当中国创新资产日益受到全球关注,MNC纷纷来华扫货之际,本土创新成果归属将何去何从?“物美价廉”的中国土壤何时能孕育出一家自己的MNC?
无并购不巨头,但中国医药产业尚不成熟、矛盾酝酿已久。
并购首要依靠资金能力,中国大药企基本盘规模却十分有限。有数据显示,中国TOP 10创新药企和全球TOP 10药企收入规模相差约8~20倍,研发投入相差约17~20倍,纵是资金相对充沛的少数“国”字头药企,也很难与出手阔绰的MNC相当。
此外,前几年,绝大多数Biotech认知面上,仍将并购作为IPO的Plan B。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巨大的估值差距,使Biotech背后资本犹豫不决。
不过从监管部门推出的多项对并购重组影响较大的政策、法规反响,我们能够明确看到,行业情绪正在发生转变——T20大会上,并购论坛座无虚席,热度奇高。
同时,国内大药企动作频频。复星医药54.07亿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远大医药宣布以7.48亿总金额收购天津田边、百济制药,加码心脑血管和呼吸领域;华东医药5.28亿元收购恒霸药业;华润医药旗下博雅生物宣布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100%股权,拿下其在中国境内血液制品业务……
这一波创新的并购时代,已进入最后的“热身阶段”。经过多年布局,远大、复星、华润系等大型药企,能否成就全新的中国版并购巨头案例?
1
复星系:兼容并包,消化不易
1995年,复星医药凭借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先赚了一个亿,3年后于上交所上市。此后,这家药企开始了“百余起”并购组成的扩张进程,陆续搭建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网络。
总体上,这条道路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早期并购(2005年以前)、中期并购(2006-2015年)和近期并购(2016年至今)。
早期阶段,除了维护诊断产品客源和新建生物医学技术研究中心外,复星医药上市募集所得资金,大多被用于收购和投资。上海五洋药业、上海永信维生素有限公司、上海创新科技成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起始布局基点。
生物制药方面,复星医药三年内(2002~2004)集中并购拓展市场:先收购了以仿制药业务出名的药友制药,而后收购了主营胰岛素药品的万邦医药,又收购了研发生产的中国001号新药——抗疟药青蒿琥酯的桂林南药。
医药销售网络同步搭建。复星实业和友谊集团(在全国拥有超过2000家的联华超市)出资4亿元组成“友谊复星”,在全国成立了联华超市药房。此后,复星医药收购豫园商城、与国药集团合作,建立药品分销及配送网络。
2005年,复星医药总营收达到29.89亿元,净利润2.38亿元。
此后的中期阶段(2006-2015年),复星医药陆续并购实现外延式扩张,一步步走上本土生物制药首席位置。
最近被私有化的复宏汉霖,于2009年由复星医药与Henlix合资组建,主要研发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生物改良药以及创新型单抗。2010年,复星医药完成了对四川合信药业有限公司、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邯郸摩罗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等多项收购,丰富了复星医药的产品线,增强了其在抗感染药品、基因芯片诊断、传统中药生产及抗结核药物等多个领域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复星医药的并购策略更加注重全球化和高端市场的布局,投资类似,范围更广。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复星以12.6亿美元收购印度Gland Pharma 86%的股权,该交易当时创下中国药企海外并购金额新纪录。Gland Pharma成立于1978年,曾是印度第一家获得FDA批准的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去年,Gland Pharma又收购了欧洲合同定制研发和生产服务公司Cenexi的100%股权。
此外,复星医药以约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以色列Alma Lasers公司95.20%的股权,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企业最大一笔对以色列公司的并购案。Alma Lasers是一家全球高端美容动力设备制造商,此次并购进一步拓展了复星医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业务范围。
从并购策略分析来看,复星医药主要考虑了市场互补性、全球化布局、财务风险控制和持续的创新研发等方面。投资并购版图讲究全面,业务基本覆盖了整个医疗行业,但生物制药仍是其核心业务,占到70%以上。这一策略优点在于很容易碰到热门风口,比如医美、mRNA、CAR-T、手术机器人等等。
有人说,比起说复星医药是一家医药公司,不如说这是一家风投公司。复星医药的资本运作模式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实现并购,并购后的公司通过整合提高效益,推动上市或配股融资,或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获得更多新的资金再投资新的项目。
但另一方面,大规模网络状拓展会使一体化管理运作变得困难。其子公司近年来管理问题频发。同时,虽然复星医药拥有极强的资本运作能力,但许多子公司没有独立融资的能力,这使复星医药的对外担保及负债率都比较高,存在风险。有数据显示,复星医药的实际对外担保金额高达300亿,超过其净资产的60%。
如《大并购时代》一书中所讲,收购交易完成仅是第一步收购交易完成仅是第一步“结婚”,结婚后的经营过程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要想收购有诱人的回报,首先要对收购后的资产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找到可持续的运作模式。
2
远大系:双头并行,先守后攻
远大系包含华东医药、远大医药集团、雷允上集团和远大生命科学集团四大板块,天眼查数据显示,成员企业多达数百家。
近日,远大系医药版图又添两新子——天津田边、百济制药,这两家公司均属于远大医药长期布局的心脑血管慢病领域。
新收购的天津田边,来之不易。远大医药早在去年12月,就以约3.68亿元的价格,收购日本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持有的天津田边75.35%的股权;今年,它从力生制药手中,又拿到田边制药24.65%股权。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心脑血管、内分泌代谢、胃肠道等慢性疾病领域高质量原研药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补足了远大医药在心脑血管急救板块布局,并为深入慢性疾病市场做准备。
百济制药被看重,则是因为拥有技术领先的鼻喷制剂平台。这次收购使得远大医药有望成为中国治疗过敏性鼻炎产品管线最全的企业之一。
在远大系全版图中,在创新药方面布局较多的华东医药和远大医药,分别在A股和H股上市,是本土MNC预备役中的有力竞争者。其业绩表现一直都吸引业界关注——2023年,远大医药收入超过105亿港元,华东医药收入达406亿元。二者总市值已近700亿元。
相比复星系,远大系这两家龙头公司更倾向于各自细分领域深度布局。
华东医药以仿制药起家,逐步转向创新和医美领域。数据显示,自2006年4月11日起,华东医药记录37起收并购事件,除2项显示失败外其余均显示完成或正在进行。并购总数不算太高,但基本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标的。
关于ADC、医美和合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华东医药密集收购了Viora、Sinclair、 Provention Bio、High Tech等公司,深化全球医美市场的布局。同时,华东医药还收购Heidelberg Pharma等国际企业的大额股权加码ADC。
当然,实际效益还未能完全体现在账面上,在子公司和控股增多的现实情况下,也带来了华东医药管理复杂性的问题。
远大医药的则侧重持续性的大额并购,主要围绕心脑血管、肿瘤和慢病市场,站稳优势板块。
例如,该公司与ITM合作超过5.2亿欧元,用近百亿元并购Sirtex,获得其重要产品SIR-Spheres®钇[90Y],并成功将其引入中国市场。以不超3750万美元收购BlackSwan Vascular87.5%股权,其核心产品LavaTM可与放射性同位素的近距离放射疗法和介入疗法产生协同作用。此外,通过买入多普泰医药科技股权,远大医药进一步丰富了其在心脑血管慢病领域的产品管线。
总体来看,远大系既通过横向并购扩展产品线和市场份额,同时也重视细分领域的纵向并购,以实现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但其策略大方向、内生创新动力、资产的协同效应能创造多大的价值,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3
华润系:背靠国资,稳字当头
作为中国规模最接近MNC的药企之一,华润三九却有着明显不同的特质:资金雄厚,远离风险。
华润三九的前身是华源集团和三九集团,通过不断的战略重组和整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早期前身之一华源集团通过并购进军医药领域:2002年,11亿元收购上药集团40%股份;2003年,13亿元取得华北最大流通商之一北京医药(北药)40%股权,将其旗下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一并收入囊中。此后,国内第二大维生素C(VC)生产商江山制药、第一大VC厂家东北制药相继加入华源阵营,几乎算是掌控了当时中国医药半壁江山。
然而,高达250亿的负债引发了一系列危机,超级国企巨头华润出手力挽狂澜,接下华源复杂的资产。
接手之后,在新世界、复星等诸多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下,为提升医药业务收入,华润决定拿下好坏参半的三九集团,保留其OTC业务,剥离非主营业务。2007年,华润三九正式诞生。
OTC之后,华润医药瞄准了处方药市场,北药集团下的双鹤承担了这一任务。后续入局的赛科、利民药业,使双鹤在输液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原料药和制剂的业务。
在后来医药版图扩张计划中,华润三九作为财大气粗的国资企业,依然将整合资源作为核心策略,重点关注细分领域中的“龙头型企业和重点产品线的并购整合机会”,吸收既有企业的市场份额来快速占领地区市场。
例如,在心脑血管中成药领域,通过并购江中药业等企业,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组合;通过收购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增强了消化道、抗感染及抗肿瘤药品的实力;48亿元拿下博雅生物控股权,在血液制品市场建立稳固的营收基础;还有拿下立方制药、济南中信医药、苏州礼安的流通业务等等。此外还有金蝉生化、合肥神鹿、广东顺峰药业、桂林天和、浙江众益、昆明圣火、山东圣海、澳诺制药、昆药集团、润生药业等多家知名企业。
现在,“超级买手”华润医药旗下共有成员企业超过700家,其体系内控制8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超过2000亿元。华润双鹤是其主要买手之一。
以上并购绝大多数集中在国内市场。近几年,华润医药也有一些国际化方面的努力,但鲜少通过并购方式进行。
在国际市场中,华润医药通常倾向于合作形式,此前与罗氏、辉瑞等跨国制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优质产品。最近,华润医药收购由韩国资本控制的绿十字香港,意在打造血制品龙头。
大手笔、大规模收购成熟公司形成了现在的华润医药。然而,这与MNC的投资逻辑似乎背道而驰。不需要冒险的华润医药,在创新风口之下,依然算不得把握主动权。
无论是复星、远大还是华润,都代表了和MNC不甚相同的生长路径,这既是时代的选择,也可能是创新土壤孕育的必然。值得思考的是,它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未来?6000余家中国医药企业,又将如何在资本浪潮里浮沉?
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100 项与 吉林省北药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吉林省北药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