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0-12-09 |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一项在高危一级预防患者中评价inclisiran预防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应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VICTORION-1 PREVENT)
研究CKJX839D12302是一项关键性III期研究,旨在检验以下假设:与安慰剂相比,在既往无重大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的心血管(CV)高危患者中,在第1天、第90天以及此后每6个月一次皮下(s.c.)给予inclisiran钠300 mg治疗将显著降低4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4P-MACE)(定义为CV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和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复合终点)的风险。
一项在ASCVD低危或中危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中国成人患者中评估inclisiran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6个月、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随后为6个月开放标签扩展期的研究
在未接受任何降脂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危或低危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中国成人患者中评价inclisiran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一项在诊断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且无既往心血管事件的受试者中评价KJX839对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评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IIIb 期研究
本研究旨在评价在诊断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CAD)且既往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基于 CT校正的 Leaman 评分 >5 和计算机断层扫描介导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0.8 的受试者中,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KJX839相较于安慰剂在减少基于 CCTA 评估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总体积方面的疗效。
100 项与 Corden Pharma SpA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Corden Pharma SpA 相关的专利(医药)
肿瘤一直是创新药研发最热门的疾病治疗领域,临床上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需求,也吸引着药企不断投入研发该领域新药。据Insight数据库“中国上市策略&时长预测”模块,今年第二季度,11款抗肿瘤新药有望首次在国内获批,其中不乏单抗、双抗和ADC(抗体偶联药物)。国家药监局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中提及,2024年药审中心通过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缩短药物研发与技术审评时间,加快临床急需新药、好药上市。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的上市注册申请,从常规程序的200日缩短为130日,其中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罕见病用药的申请时限缩短为70日。三款新药针对HER2靶点从靶点来看,11款药物中,有3款针对HER2靶点,分别为恒瑞医药的瑞康曲妥珠单抗(ADC)、Zymeworks/百济神州的泽尼达妥单抗(双抗)、科伦博泰的博度曲妥珠单抗(ADC)。尽管是同一个靶点,适应症却不尽相同。瑞康曲妥珠单抗上市申请申报的首个适应症为二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突变成人非小细胞肺癌。恒瑞医药提交的该适应症申请于2024年9月14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该药是国内非小细胞肺癌领域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HER2 ADC。据恒瑞医药2024年年报,瑞康曲妥珠单抗具备同类最佳潜力。截至2024年末,瑞康曲妥珠单抗已有七个适应症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突破性疗法。泽尼达妥单抗为靶向HER2的双抗药物,其针对胆道癌二线治疗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已于2024年6月7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024年11月,该药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经治、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胆道癌患者。Insight数据库显示,这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获批用于HER2+胆道癌的HER2双抗。博度曲妥珠单抗的上市申请获受理时间更早。2023年5月11日,博度曲妥珠单抗上市申请获受理,用于既往经二线及以上抗HER2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三线治疗),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能获批上市。此外,今年1月,博度曲妥珠单抗二线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适应症上市申请也已经获国家药监局受理,Insight数据库预测或将于明年4月获批上市。乳腺癌、淋巴瘤各有两款新药从适应症来看,乳腺癌、淋巴瘤各有两款新药。乳腺癌适应症方面,除上述的博度曲妥珠单抗,还有G1Therapeutics/嘉和生物的来罗西利,该药为高选择性口服型CDK4/6,由嘉和生物引进。2023年3月,该药首个适应症申报上市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HR阳性、HER2阴性(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2024年3月,该药用于一线治疗H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获转移性乳腺癌的上市许可申请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淋巴瘤方面,也或将有两款新药于二季度获批上市,分别为Xencor/诺诚健华的坦昔妥单抗、Curis/必贝特医药的双利司他,均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其中,双利司他是必贝特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上市申请于2023年10月8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是全球首个进入上市申报阶段的PI3K/HDAC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双利司他还显示出了针对实体瘤广泛且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必贝特医药在持续挖掘其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潜力。原研“老药”首次国内申报上市有意思的是,在11款新药中,还有一款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和脑肿瘤的“老药”洛莫司汀将在国内“新上市”。该药最早由百事美施贵宝研发,于1976年获批上市。洛莫司汀脂溶性强,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常用于脑部原发肿瘤及继发性肿瘤的治疗。Insight数据库显示,2024年2月6日,Corden Pharma和华润双鹤共同申报的洛莫司汀上市申请获受理,是这款原研“老药”在国内首次申报上市。华润双鹤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到,该药是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在国际一级治疗方案中使用较广,将推动公司在肿瘤领域、脑胶质瘤领域的突破。不过新京报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数据库看到,洛莫司汀在国内已有仿制药获批上市,涉及中孚药业、佳泰制药、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和南京制药厂四家企业。复星医药的创新药芦沃美替尼是一款MEK1/2选择性抑制剂,已有两项适应症分别于2024年5月和6月在国内申报上市,分别用于成人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2岁及2岁以上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两项适应症均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而1型神经纤维瘤病已被纳入第二批《罕见病目录》,该药若获批上市,将为罕见病患儿带来新的治疗手段。先声药业的1类新药苏维西塔单抗上市申请于2024年3月16日获受理,该药为新一代重组人源化抗VEGF兔源单克隆抗体,拟联合化疗用于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该药未来获批上市有望为铂类耐药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加科思的戈来雷塞也预计将于二季度获批上市,适应症为二线治疗KRAS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该药目前已经启动多项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试验,除了非小细胞肺癌外,还有针对结直肠癌、胰腺癌的注册性临床研究。在11款新药中,泽璟生物的1类新药吉卡昔替尼申报上市时间最早,2022年10月17日该药的上市申请获受理,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时隔两年多时间,Insight数据库预测,该药或在今年二季度获批上市。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根据外媒最新消息,小罗伯特·肯尼迪已获提名,出任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一职。他以反疫苗及对医药产业的不友好态度而广为人知,这一消息引发业内担忧。新一届美国政府将如何影响生物医药领域,也成为了业界热议的话题。然而,乐观者永远看到机会,总能于纷扰之中捕捉到希望的曙光。
事实上,生物医药领域正迎来近年来最为强劲的发展机遇。新分子类型药物,特别是TIDES药物(包括肽类药物和寡核苷酸药物),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全球医药行业盛会CPHI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明确指出TIDES药物(特指肽类药物和寡核苷酸药物)将是未来五年CDMO(合同研发和生产服务商)应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之一。
CPHI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医药行业盛会之一,此次报告在对280名行业高管的调研中,TIDES药物以43%的得票率,紧随生物制剂(53%)之后,被业内精英视为未来五年内最具潜力为CDMO带来丰厚回报的疗法类型。该报告预见,易于扩展的先进疗法,如肽类或生物制剂,将成为CDMO业绩增长的最强引擎,提供可观的边际效应和整体回报。
图片来源:CPHI报告
1
TIDES药物推动未来增长
CXO为坚实后盾
TIDES药物之所以备受瞩目,根本在于其展现出的广阔治疗前景。近年来肽类药物凭借在治疗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成为医药界的“新宠”;寡核苷酸则在遗传性疾病、感染等难题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持续增长,TIDES药物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
从FDA批准的药物数据来看,TIDES药物的批准数量在快速增长,显示出其作为复杂分子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2023年,9款TIDES药物获批上市,包括5种肽类药物和4种寡核苷酸。截至撰写报告时,2024年已有3项TIDES药物获得批准。CPHI报告指出,近年来小分子药物获批数量保持稳定,复杂药物(包括TIDES、生物制品、细胞和基因疗法等)获批数量的增加,正在驱动获批总数的稳步增长。
“如果TIDES继续成为药物市场发展的关键形态,对于资金充足的CDMO来说,是否是巨大的投资机会?我们的分析师认为是的。”CPHI在报告中这样写到。
而且,新型药物分子的复杂性与开发难度,决定了其对合作模式的强烈依赖。
CPHI报告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新疗法,尤其是复杂药物,由生物技术公司发现,而这些公司更加依赖CDMO服务。技术难度高、生产成本大、监管要求趋严等多重挑战,使得CXO在TIDES药物领域的作用愈发凸显。它们凭借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深厚积累,为药企提供了效率、成本、质量等多方面的强大支持。
以当前热门的GLP-1领域为例,其市场潜力令人瞩目。Global Data预测,到2029年,GLP-1疗法市场将达到10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20%。然而,产能问题成为该领域当前亟需解决的痛点。CPHI报告强调,GLP-1药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产能方面,而专注于肽类活性药物开发和商业化生产的CDMO却寥寥无几。
报告重点提到两家CXO企业。一是Catalent,这家公司今年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其将被收购的消息。今年2月,诺和诺德宣布将以165亿美元收购Catalent,这被视为前者提高其GLP-1产品产能的一大动作。目前这笔收购尚未达成,仍在进程中。
二是药明康德(WuXi AppTec),报告指出这家公司可能是目前肽类活性药物生产领域最大的CDMO平台之一。药明康德日前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透露,其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增至32000L,并将于2024年底达到41000L,2025年产能还将进一步增加。同时,该公司早前披露的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内,其化学业务平台所合作的GLP-1临床在研管线增长率高达80%,远超行业平均增速(55%)。
此外,国际上致力于多肽和寡核苷酸领域的大型CDMO平台还包括PolyPeptide、Bachem、Corden Pharma等。
2
蛋白降解:CXO重要的中长期机会
CPHI报告还重点提到另一种新兴药物类别——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这是一种使用双功能分子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靶向和降解特定致病蛋白来治疗疾病的疗法类型。
尽管PROTAC药物迄今为止尚未获得FDA的正式批准,但它可能是未来几年需要密切关注的另一个“增长新星”。CPHI分析师预计,这类药物最早可能在2025年,最晚在2027年将迎来首次批准。Global Data更是预测,到2030年,该类药物的年销售额将达到37亿美元。
放眼全球,以PROTAC为代表的蛋白降解疗法正处于爆发前夜。Arvinas公司的 ARV-471,正在开展的乳腺癌3期临床研究备受瞩目,该结果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或2025年第一季度进行公布。如果顺利,它有望成为PROTAC领域的第一款获批疗法。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约有80款临床管线;生物技术公司例如Arvinas、C4、Kymera、Nurix 等积极在 PROTAC 创新靶点上开疆拓土;国际大药企如辉瑞、诺华、罗氏、默沙东等也已纷纷布局该领域。在中国,蛋白降解热度同样不减,数十家公司在开发相关技术或管线,十几条PROTAC管线已迈入临床阶段。
CPHI报告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进入后期开发阶段,相关技术不断成熟,CDMO在蛋白降解疗法领域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这是CXO行业的一个“重要的中长期机会”。一旦首款获批,很可能看到和肽类疗法相似的级联需求激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仅有少数CXO活跃于这一领域。而对于已经投资该领域的公司而言,如果技术进一步成熟,它们很可能在2-3年内见证巨大的需求增长。
报告提到了几家目前拥有PROTAC团队的CXO机构,包括Charles River、药明康德, Syngene和Aurigene。这些机构凭借自身的技术和服务,在蛋白降解疗法领域崭露头角。
其中,药明康德在蛋白降解领域的实力尤为引人注目。据悉,药明康德已在该领域深耕8年之久,2021年以来其全球市场渗透率已达到66%,服务了全球超过150家客户。值得一提的是,药明康德也是前述提到的PROTAC明星公司Arvinas的CXO合作伙伴。此外,药明康德 2024 年还建立了蛋白降解领域的一项新能力,也就是抗体偶联降解技术平台(DAC,Degrader Antibody Conjugate)。这是一种将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与单抗进行连接以提高药物体内递送效率的新分子模式,在癌症治疗领域具广阔前景。
CPHI报告进一步预测,未来2-5年内,随着更多靶点进入后期开发阶段,CDMO在PROTAC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也将进一步加速。
3
谁能把握住机遇,赢得未来?
机会就在眼前,但成功之路并非坦途。
尽管CPHI报告指出CXO企业在以TIDES药物为代表的新型分子领域面临巨大投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以TIDES药物的快速增长为例,它模糊了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之间的界限,为行业带来了既有的挑战与全新的机遇。”该报告提到。
这一观察不难理解。新型分子的复杂性要求CXO企业具备跨越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能力,其研发生产门槛较高。因此,CXO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能力,以适应这些复杂药物模式的处理需求。同时新型分子药物的生产设施和整体成本投入也更为高昂,若缺乏长期布局和深厚积累,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弥补这一差距。
多肽药物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类药物的生产工艺路线复杂,生产成本控制难度大,质量控制与纯化分离要求极高,大规模合成更是面临重重壁垒。正因如此,多肽药物在催生CDMO强需求的同时,也因其“高壁垒”特性导致当前产能严重不足。
因此,CXO企业在布局相关领域时,必须审慎考虑自身的技术实力、资金状况以及市场风险承受能力。盲目跟风或仓促上阵,很可能导致投资失败或错失良机。
CPHI报告也进一步强调,长期预测显示,CRO和CDMO都需要比过去更快地进化,以满足下一代药物的需求。生物制剂、肽类和其他先进疗法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主导市场增长,这要求CDMO企业调整自身能力,以应对这些复杂药物模式的挑战。
然而,已有布局和积累的CXO企业有望在这场竞赛中抢占先机。Polypeptide在其2024年上半年财报中明确表示,基于当前市场快速增长的预期,他们已调整增长战略,旨在成为最具创新性的肽类CDMO,并将在卓越管线开发、绿色化学和工业制造以及产能扩张等方面加强优势。
药明康德则凭借其CRDMO全链条模式,在新分子业务持续增长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和前瞻性思考,药明康德通过提前布局新兴技术和新分子服务能力,服务范围从多肽、寡核苷酸、蛋白降解药物,到各类新型偶联药物,几乎覆盖了所有新分子类型的研究和服务。
近日药明康德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化学业务旗下的新分子业务平台(WuXi TIDES)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1%,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96%,预计2024年全年将同比增长超过60%。公开信息显示,WuXi TIDES平台自2018年成立,专注于为全球合作伙伴开发寡核苷酸、多肽及相关化学偶联物提供端到端服务,包括原料药及制剂,覆盖从药物发现、CMC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而经数年深耕细作,WuXi TIDES 平台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已连续三年收入同比增长超60%。
除了头部企业,市场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也开始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力求在新分子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全球化的质量、效率和速度等也是CXO企业获客的关键要素,这些因素将促使优秀选手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TIDES等新兴药物类型的崛起,承载着治疗疾病的无限可能,更为整个生物医药市场开辟了新的增长点。随着TIDES药物市场的持续扩张,CXO行业将迎来更多合作机会与业务增长点。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布局相关领域,CXO将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加显著的增长和回报。但同时,CXO企业也需要充分认识和应对相关领域的挑战和风险,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规划,以确保投资的稳健和可持续。
成功之路虽非坦途,但唯有紧跟趋势、不断创新、提升实力,方能抓住时代的机遇,乘风破浪,赢得未来。
“创新势不可挡,市场需求一触即发。”
——CPHI行业报告
近期,全球知名的CPHI(世界原料药博览会)发布报告预测,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回暖,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已呈复苏之势,有望在2025-2030年再度进入繁荣时期,而伴随创新驱动的需求攀升,CRO和CDMO将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选择。
CPHI具有35年历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医药行业盛会之一,其社区汇聚全球近50万医药产业专业从业者。此次报告基于2024年9月对全球280位生物医药产业高管的调查结果,结合咨询与风投机构的洞见,深入分析了行业趋势与机遇。
为什么CPHI报告如此看好CRO/CDMO的投资前景?相比既往发展周期,未来5年内CRO/CDMO的价值有何新的看点?结合报告翔实的数据分析和公开信息,不难看到两大关键驱动力。
1
产业创新活跃,驱动CRO/CDMO需求增长
CPHI报告显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生生不息:2024年全球在研分子数约2.3万个,2014-2024期间,全球研发管线以每年约1000个的速度稳定增长,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7%。
与此同时,前沿科学突破也在为未来管线增长注入澎湃动力。目前,潜在可靶向的致病蛋白数量超过4000种,留给未来更多的研发空间。
▲全球研发管线持续增长(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从研发投入看,全球管线还将持续保持增长。Frost & Sullivan今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去8年间全球产业研发投入以6.7%的CAGR稳步提升,预计这一增势在2023至2028年间仍将延续。
时代浪潮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已经成为创新疗法的重要“摇篮”。过去6年中,美国FDA批准的创新活性物质(novel active substances,NAS)中,超过2/3最初源自新兴生物医药公司(EBP),在当前临床期研发管线中,这一比例同样保持在约2/3。此外,目前全球拥有活跃管线的6000家公司中,超过50%是管线构成仅包含1~2款产品的小型公司。
创新管线的强劲表现,也促进了CRO/CDMO行业的高速发展。作为第三方平台,CRO和CDMO公司在研发、测试、生产制造环节所具有的能力与规模,能够显著提升创新疗法的研发效率。双方各展所长,可以合力推动产业向前发展,更快为全球病患带来更多新药。
数据同样支持药企与CRO/CDMO行业的共生共赢——过去十年里,以研发支出分布来看,外部服务平台的渗透率已逐渐增长至近50%,且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33年达到约2/3。凭借创新管线的蓬勃发展,CRO/CDMO行业也正乘东风,扶摇直上。
2
CRO/CDMO的未来增长机遇:新分子
CPHI报告指出,CRO/CDMO的下一个重要增长机遇,在于目前蓬勃发展的新分子领域。
一项针对280名产业高管的调查显示,43%的业内领袖认为在生物制剂之外,TIDES(多肽和寡核苷酸类疗法)是五年内最具潜力的新分子类型。近年来,我们看到TIDES疗法正快速崛起:2023年美国FDA批准了7款TIDES疗法,为过去5年中新高。
GLP-1疗法的火热,在其中起到了主要因素。GlobalData预测,到2029年,全球GLP-1疗法市场将达到10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20%。挑战在于,研发服务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产能接住这波浪潮——过去几年,全产业都已感受到产能的稀缺。
原因在于,大多数CDMO主要着眼于预填充注射笔的灌装环节,专精于肽类活性成分(API)开发和生产的CDMO还远远不够多,具备肽类发现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服务能力的平台更是凤毛麟角。时代风口面前,这些公司赢在了起跑线上。
瑞士在这一领域拥有多家老牌CDMO企业,比如Polypeptide、Bachem、Corden Pharma。具有近80年历史的Polypeptide,为全球一半获批肽类疗法提供生产服务;Bachem也已深耕半个世纪,液相反应器产能8000升,多肽固相合成釜(SPPS)产能1000升;Corden Pharma同样多有布局,多肽SPPS容量达10000升,寡核苷酸方面具有小至中等规模的合成能力。
在TIDES领域,药明康德在近年来也广受关注。相比上述老牌CDMO,不仅具备“R”端能力,可提供从发现到商业化API生产、制剂的CRDMO端到端服务,而且产能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CPHI报告强调药明康德可能是全球最大的TIDES API生产赋能平台之一。药明康德TIDES业务平台在北美、欧洲、亚洲共设有10个基地,2023年多肽SPPS总体积32000升,且仍在持续扩建,同时该公司也建立了超过20条横跨不同规模的寡核苷酸生产线,目前合作的TIDES在研管线和商业化项目数量可观。
CPHI分析师指出,随着TIDES类疗法研发的持续升温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扩大,长期来看,CDMO在API制造方面的需求体量有巨大想象空间。有能力有胆量建设产能的CDMO将在不远的前方迎来回报。
TIDES之外,以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为代表的蛋白降解疗法同样蓄势待发。GlobalData预测,到2030 年,全球PROTAC市场即可达到37亿美元。随着更多项目进入后期开发阶段,以及相关技术日臻成熟,对CDMO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作为复杂分子,蛋白降解疗法的技术门槛不容小觑,从分子设计、合成到纯化分析的一系列环节都充满挑战。CPHI报告强调,一旦(首款PROTAC)获批,我们很可能看到和肽类疗法相似的级联需求激增,但当前很少有CRO/CRDMO活跃于这一领域,显然,已有布局的平台有望抢占先机。
CPHI报告提到,目前全球提供蛋白降解疗法研发服务的知名CXO包括Charles River、药明康德、Syngene和Aurigene。其中,Charles River主要针对蛋白降解的药物发现提供跨学科的全面测试服务。Aurigene也仅针对PROTAC发现阶段,提供小规模合成、纯化和测试服务。
药明康德建立了蛋白降解分子的发现、毫克级到公斤级合成、分析纯化和测试等一体化、端到端平台,其中药物发现科研团队规模近千人,目前服务全球150多家蛋白降解客户,包括开创PROTAC疗法的明星新锐Arvinas公司,在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渗透率达到66%。
Syngene虽然搭建了从靶点识别到商业化生产的端到端服务能力,但整体规模有限,目前约15家蛋白降解客户。
这些公司在蛋白降解领域可谓占据了先发优势。当然,随着蛋白降解领域整体迈入“快车道”,CPHI预计未来2-5年更多CRO/CDMO将组建蛋白降解团队、建设相关技术平台,持续追赶这一新的风口。
— 结语—
同样是在CPHI的对全球产业高管的年度调研中,49%的受访者对未来18个月CRO/CDMO需求的增长前景表示“高度乐观”,44%持温和中立态度。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CPHI报告认为,产业复苏趋势将渗透至CRO/CDMO领域,并推动CRO/CDMO在新药研发链条中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对于优质CRO/CDMO服务的供需缺口正在显现。对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市场机会,也是塑造产业未来的契机。富有远见和能力的CRO/CDMO正在站上全球生物医药的新高地,助力行业进入下一个黄金增长期。
参考文献:
[1] CPHI Annual Report 2024. Retrieved October 28, 2024 from https://www.cphi-online.com/the-cphi-annual-report-2024-once-again-highlights-file151354.html
[2] Source: Frost & Sullivan, July 2024.
[3] Global Trends in R&D 2023. Retrieved October 28, 2024 from https://www.iqvia.com/insights/the-iqvia-institute/reports/global-trends-in-r-and-d-2023
[4] Illuminating the Druggable Genome (IDG). Retrieved October 31, 2024 from https://commonfund.nih.gov/idg
100 项与 Corden Pharma SpA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Corden Pharma SpA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