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0-08-28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申请批准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Retrospective, Real-world Study of Eucalyptol, Limonene and Pinene Enteric Soft Capsules Used in the Expectorant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Through a series of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t is hoped that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Eucalyptol, Limonene and Pinene Enteric Soft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n be made.
100 项与 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小小贴剂往身上一贴,就可以治疗慢性哮喘、阿尔兹海默、帕金森症……中国透皮贴剂市场,在已经孕育出10亿级大单品的同时,其研发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既对现有药品进行剂型创新,也在向新适应证、治疗领域拓展增量市场。
撰文| 润屿
贴膏(透皮贴剂),必然是中国一条终将大爆的赛道。诸多业内人士预计,未来5年,这一行业将经历系列重大变革与创新。
作为口服、注射后的第三大给药方式,透皮贴剂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益处,在大热的销售上得到了充分验证。尤其化药贴膏,因技术壁垒更高,产品稀缺度极高,相比于中成药贴膏市场增速更猛。
代表企业和产品都成了香饽饽:九典制药,年入27亿,手握年销10亿元贴膏单品——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今年Q3最新财报表现依旧超预期,单季度利润体量创下历史新高,前三季度营收达21.46亿;中国生物制药下属企业北京泰德制药,率先丰富开拓镇痛和骨科以外的领域,三款透皮贴剂均为国产首家,其明星产品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自2011年上市后迅速占领近九成市场,近期其国产首个阿尔茨海默治疗用贴剂——利斯的明也已获批上市。
【如对透皮贴剂感兴趣,欢迎扫码报名参加首届透皮贴剂产业链一体化之路高端闭门会】
稳冲百亿美元级市场,透皮贴剂火爆中国
透皮贴剂,指用于完整皮肤表面,能将药物输送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贴剂,还称经皮给药,是继口服、注射后的第三大给药系统,是国际主流的体外给药方式之一。
现代化透皮贴剂有三类:巴布剂/凝胶贴膏,油性贴膏(热熔胶贴剂,Tape)和溶剂贴胶剂(Patch)。从传统的中药贴膏,到现代化透皮贴剂,经过代代升级,贴剂载药量越来越可控、释药速率越来越高效,患者可及性也大幅提升。
从规模来看,全球医用透皮贴剂市场总值究竟有多大?
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显示,2023年总值为78.8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03.3亿美元(约700亿元)。预计在2024-2029年的预测期内,市场将以约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那么,中国透皮贴剂市场潜力有多大?
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以2023年全球主要地区/国家透皮给药贴剂市场规模来看,北美和欧洲的规模最大,中国紧跟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贴剂市场需求远高于任何欧美和日本等主流市场。
一方面,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透皮制剂的需求也随之增长。透皮制剂因其独特的给药方式,在疼痛管理、精神健康及内分泌调节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叠加中国人有爱用贴膏的习惯,因而贴剂消费量很大,市场规模相当可观。
有数据显示,中国贴剂年均消费量超过100亿贴(处方药+非处方药),日本仅为35亿贴,美国约为90亿贴。
此外,不同于美国早已引进patch贴剂、开始“技术革命”,国内的贴剂种类仍以传统中药膏药为主,化药仿制贴剂占少数,技术属性更强的Patch市场几乎一片空白。研发上,国内透皮贴剂专利申请人也是外资企业占据超60%,国内企业仍占少数;而相较于国外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代谢类疾病,国内的透皮贴剂在诸多大病类仍未有产品获批。
一切,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透皮贴剂技术仍落后,研发潜力巨大。
十亿级单品诞生,“狗皮膏药”企业攻势迅猛
80年代之前,中国贴剂市场几乎都是中药橡胶膏,代表性企业如云南白药和羚锐制药。
1999年,雷允上药业的复方紫荆消伤膏成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中药凝胶贴膏。
2010年,北京泰德制药进口三笠制药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国内获批的第一款化药凝胶贴膏。
2017年,九典制药成功把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送上市,为国内首仿的同时,具备独家剂型(洛索洛芬钠曾是是日本销量第一的NSAIDs品种)。
2024年,来自泰德制药的国产首个阿尔茨海默治疗用贴剂——利斯的明贴剂成功获批。该企业研发的国产首个治疗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气道阻塞性疾病的贴剂——妥洛特罗贴剂,也有望于不久后上市。
从传统中药贴膏时代,到化药贴膏重磅品种渐次崛起、增速持续猛烈,再到面向多个机制复杂疾病的突破性产品成功上市,以上几个代表性时间节点和几大代表性产品,深刻从研发角度展示了中国透皮贴剂赛道的进步与创新。
而已上市的几款关键产品,目前已展现出了极大的商业价值,吸引着诸多玩家入局。
泰德制药三款透皮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均为国产首家。其中,明星产品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自2011年上市后迅速占领近九成市场。自2020年起,国内有近十家企业先后提交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仿制申请,但由于凝胶贴膏剂的处方工艺复杂、壁垒高,尤其是对于药物释放进入皮肤组织的渗透速率控制十分困难。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家获批。
九典制药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在2017年上市后很快在院内市场畅销。从2021年至2023年,九典制药营收从16.28亿元增至26.93亿元,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40.15%,远超A股化药板块平均水平,在几家拔尖的透皮贴剂企业中,也居第一。其中,洛索洛芬钠2023年销售额逾15亿元,对九典的业绩影响重大。
从目前来看,中国透皮贴剂研发与销售已是一片火热,并还在持续加温。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处于I/II/lIl期临床研究及BE试验阶段的透皮制剂(含中药传统贴剂)企业数量超80家,预估已涉足的企业数量超过150家。
研发生产端,除了北京泰德和九典制药外,河南羚锐、绿叶制药、德默制药、乐明药业、新领医药等诸多药企均在制剂类型上做patch创新,联盛医药与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建了国内首家经皮给药技术研究院,这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此外,透皮贴剂产业链上,以晶易医药为代表的企业打造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外用制剂研究团队和外用全剂型CMO生产线,这同样快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最核心的挑战还有哪些?
小池子里养大鱼——这是对中国透皮贴剂市场十分恰当的形容。
事实上,透皮给药技术已发展了40多年,但市场并没有如预期般全线爆发。药融云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30多种不同化合物被制成了透皮制剂剂型产品。
关于核心原因,此前,北京泰德制药副总裁、研发负责人赵焰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透皮制剂由于工艺复杂、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等特点,很多已经入局的企业目前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辅料卡脖子、中试放大不成功、生产线组建困难、开发成本高等。特别是中国透皮制剂行业发展较晚,且产品以传统膏药为主,行业及市场成熟度低。
在国内市场在整个透皮制剂领域遇到的难题中,懂技术的人才和制造所需的原辅料、生产设备,又是两大关键。
透皮贴剂的研发需要突破化合物的成药性、药物渗透性和渗透速率、贴剂载药量、皮肤黏附性调控等多方面的技术难点,因此在研发过程中会涉及到高分子、化学、生物、制剂等综合学科的技术手段。这对国内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都提出来挑战。
就像一位长期关注这一行业的业内分析师所言,“仅其中一个,可能就会‘劝退’不少药企”。
也正是因为涉及到综合学科的技术手段,透皮贴剂的体内外生物评价体系标准也难以确立。由于需要标准化及数据稳定性支撑和人才体系,这一评价标准在全球至今都无明晰的统一标准。
此外,在上游原辅料、制药装备方面,国内尚未突破技术难点。以辅料为例,透皮贴剂的辅料包括黏合剂、增黏剂、抗氧剂、稳定剂、交联剂、结晶抑制剂等十余种,而辅料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贴剂药品的黏附性、药物透皮渗透性及生物利用度,还会影响安全性指标,因此目前国内的复杂贴剂辅料仍以进口为主。
总体来看,国内市场透皮贴剂的技术迭代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前有制药装备、原辅料等上下游产业链待完善,后有生产工艺、研发技术难关待突破。
时遇在前,该如何快速破局,更好借风远航?
11月15日下午,“小池大鱼·首届透皮贴剂产业链一体化之路研讨会暨经皮给药产业分会第二次会议”将举办,会上,多家透皮贴剂产业链企业将齐聚一堂,从研发、生产、商业化等多重角度,思辨中国透皮贴剂行业的机遇与挑战,解决“如何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这一核心问题。欢迎您扫码报名,备注暗号“贴剂”,免费获取价值4998元门票一份!
【附】议程安排:
小池大鱼 · 首届透皮贴剂产业链一体化之路研讨会
暨经皮给药产业分会第二次会议
时间:11月15日,13:30~17:40
论坛主席&主持人:汪洪峰 联盛医药董事长
13:30~13:35【开场致辞】
13:35~14:00【主题报告】星辰大海——透皮贴剂在中国的发展演进
张海龙 晶易医药总裁
14:00~14:25【主题报告】他山之石——透皮贴剂在日本的发展演进
五十岚 真哉 日美健药品总经理(久光制药中国发言代表)
14:25~14:45【主题报告】洞见症结——透皮贴剂在申报注册过程中的难点
杨 祥 北陆艾湃克斯医药总经理
14:45~15:00【案例分享】小池大鱼——透皮贴剂市场的新机遇及新策略
汪洪峰 联盛医药董事长
15:00~15:15【案例分享】经皮给药的改良创新思路与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邹巧根 海纳制药董事长
15:15~15:35【主题报告】以小见大——原辅料、设备如何影响透皮贴剂创新生产
李 淼 日本星火产业株式会社中国贸易负责人
15:35~15:45【茶歇】
15:45~16:50【即席讨论】如何实现中国透皮贴剂产业链一体化之路
拟邀嘉宾:阳光诺和、晶易医药、久光制药、日美健药品、联盛医药、日本星火产业株式会社……透皮给药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审评端,学术界、临床界专家
16:50~17:40【内部研讨】经皮给药产业分会第二次会议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H50)承办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以下简称“2024启思会”),将于2024年11月13~15日在成都举行。
2024启思会以“创新十年·未来十年”为主题,赋能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合最受关注临床项目、热门赛道头部上市公司、TOP企业买手团、一二级市场专家、持续创新的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搭建基于“价值”的创新对接平台以及产业生态价值链接平台。
欢迎莅临大会,共同助力产业创新持续新航程。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H50)
支持协会(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医药工程设计协会、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健康未来产业研究院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2024年11月13~15日(11月13日全天报到)
会议地点:成都
会议主题:创新十年·未来十年
参会人员:医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及负责人,医药企业研发负责人,临床试验机构专家,科研院所学术带头人,创新创业家以及医药生产上下游服务供应商、生物医药园区负责人、金融投资机构负责人、医药行业分析师等。
会务组联系方式:吕老师 15801338547
会议邮箱:ydw12009@163.com
日程框架
日程导览
11月13日
2024年度中国券商十大医药技术研报分享会(Online)
中国医药产业触底反弹战略研讨会
永安生命科学30人论坛(定邀)
核药创新论坛
一带一路医药市场考察复盘交流会
11月14日
开幕式(基础研究、经济风向标,邀请头部企业家面向未来十年,分享聚焦机会,聚焦胜利的经历)
中国医药创新趋势论坛(主论坛,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畅谈行业趋势)
11月15日
“激流勇进的分子“首届中国重磅炸弹新药论坛
第七届中国医药营销创新论坛(定向邀请创新药公司C Level高管,和Pharma和Biotech的BD,发布临床阶段最新进展以及在中国已上市或潜在的重磅炸弹药物本土与全球商业化的前景和市场策略,现场邀请二级市场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交流研讨)
CGT药物创新论坛暨Chat CGT线下交流会
中药企业思想家闭门会(探讨如何更贴近市场,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首届中国医药董秘价值创新年会
ADC药物创新闭门会
小池大鱼·首届透皮贴剂产业链一体化之路研讨会暨经皮给药产业分会第二次会议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2024年国谈结束,几家欢喜几家愁?
撰文| 一票人马
10月30日,2024年医保谈判的最后一天。
与戏剧演出中的“压轴”概念不同,国谈的最后一天反倒是看上去最“松弛”的一天。或许原因在于,相比前几天肿瘤药、降糖药、降脂药等独家品种的疯狂“内卷”,非独家药品竞价环节要“轻松”得多。
甚至,还有谈判代表迟到了半小时以上。要放在前几天真是难以想象的光景。
总之,经历了连续四天的紧张激烈后,一年一度的谈判竞价环节终于告一段落。轻松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已经走向了成熟化、常态化的医保谈判,还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产品。医保基金的收入平衡状况,本土药企与MNC贴身肉搏,专家评审的通过率不到40%……都预示着未来愈发严峻的谈判压力。想在未来轻松一点儿,多几分喘息的空间,只能当下累一点儿,未雨绸缪。
非独家竞价堪比集采?
“报了两轮,稳了稳了!”
2024国谈进入第四天,也是收官日。与前三天谈判的紧张与焦灼气氛略显不同的是,今天到场的谈判代表,增添了不少“松弛感”,或许与今日主要谈判品种几乎均为非独家药品竞价谈判不无关系。
非独家竞价产品的主场,一众本土大药企悉数亮相。今日参与的企业有齐鲁、中美华东、正大天晴、湖南九典、石药欧意等。当然,也有大冢、爱施健、雅培等外企参与。
整体来看,今天的谈判有两个特点,一是谈判节奏较快、耗时较短,谈判开始后不到半小时,已有多家企业完成了谈判走出会场。二是氛围颇为轻松,许多企业代表出门时都是一脸笑容,拍照环节也再次重现,数家企业代表在走出谈判现场后,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外留下宝贵的合影。
接近中午时分,上午所有的谈判/竞价工作都已完成。这也是四天来,“午休”最早的一天。
虽然看起来氛围轻松,但如果细细梳理参与竞价谈判的品种,竞争形势却一点也不轻松。
参与竞价谈判的品种有哌柏西利片、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III)、他克莫司颗粒、帕拉米韦注射液、菲诺贝特酸胆碱缓释胶囊、依巴斯汀口服溶液、醋酸氟氢可的松片、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氯化钠注射液等等。这其中不乏7家竞价同一产品的“战事”,堪比集采。
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超10亿元的帕拉米韦注射液是全身用抗感染药中,竞争最激烈的品种之一,在今天上午开展了一场较量。齐鲁制药、桂林南药、江苏吴中、三洋药业、河北天成、云南先施、中润药业,悉数亮相。
值得注意的,帕拉米韦注射液已是第十批集采报量目录中的品种,十批集采中纳入了3个品规,有多达25个产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近年来,帕拉米韦注射剂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以两位数的增速快速增长,销售规模在2023年就突破了10亿元。
石药欧意“卡线”获批的哌柏西利片,让CDK4/6抑制剂赛道风云再起。今年6月28日,石药欧意的哌柏西利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了该药物剂型的国内首仿。
哌柏西利的原研药在2018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只是自2019年至2021年的连续三年,辉瑞的哌柏西利皆止步于医保谈判终点线之外。有分析曾认为,在参照药物选择、新适应证拓展速度、新剂型呈现速度等方面,哌柏西利似乎都有些失策。直到2022年医保谈判,哌柏西利终于顺利通关。
只是迟到三年进医保,哌柏西利国内化合物专利又在2023年1月到期了。早就虎视眈眈的仿制药跃跃欲试。其中齐鲁的哌柏西利胶囊早在2020年12月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仿。2022年,豪森、山香药业的哌柏西利胶囊也先后获批上市。
再到如今石药欧意的片剂奔赴医保谈判考场,正大天晴的哌柏西利片剂仿制药申请正在接受药监局审查。齐鲁也曾于2022年4月提交过哌柏西利片的3类注册申请,CDK4/6的下一个“红海”也在酝酿之中了。
一切都是未雨绸缪
如火如荼开启的非独家品种竞价,其实是2022年才出现的医保谈判新生事物。正如国家医保局成立后的第七次国谈,在磨合中走向完善。回顾国谈的历史,有两个关键的时间点。
第一个是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卫生计生等16个部委(局)建立了药品价格谈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次年5月20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替诺福韦酯、埃克替尼、吉非替尼3款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这一事件,被产业界许多人视为第一次国谈。
不过相比第一个时间点,国家医保局组建后,2019年的“灵魂砍价”,让医保谈判这个词语,被更广大的患者群体所熟知。
再到2022年规则的进一步完善,简易续约、非独家竞价规则的陆续出台,国谈的规则更加清晰,预谈判、提前沟通的机制,企业也更明确了到底应该怎么谈。
无论如何,改革试错、部门改组、配套政策发力……连续近十年的努力,终于让如今的医保谈判走向了成熟化、常态化和明确化,方案逐渐朝着规则性和可预期性逐步完善。
而这一切的努力,为的无非是“未雨绸缪”四个字。
“雨”是什么?自然是人口老龄化,及其随之引发的医保基金赤字焦虑。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4年1-7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生育保险主要指标》,统计周期内,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出为6291.47亿元,而同期统筹基金收入为5840.6亿元,支出超过了收入450.87亿元。
尽管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在飞行检查和打击骗保等工作上花了许多功夫,截至今年9月共飞检检查定点医疗机构500家,查出涉嫌违规金额22.1亿元,合计追回医保资金160.6亿元,但这依然只是杯水车薪。
再考虑到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收入与支出间的差值只会越来越大。这是否也就意味着,医保基金能分配给创新药的额度,始终是很有限的。
而在有限的额度基础上,筛选真创新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了,通过初审名单的445个品种,仅有162个通过了专家审评阶段,通过率仅36.4%。
往好的方面看,本土药企在更多新药靶点上开疆拓土,速度与MNC愈发接近,是中国医药产业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但往坏的方面看,支付端收紧,竞争日趋激烈,只有那些创新程度、临床价值高的药,更有机会进入医保目录。若还在埋头做同质化的me too药物,结果就是谁都赚不到钱,更看不清企业的出路。
严峻形势下,遮风挡雨的伞,有两把。
一是商业保险做大蛋糕。基本医疗保险以保基本为前提,能够覆盖的品种、支付的金额总归是有限,但医保支付体系并非只有基本医疗保险,多元化的支付方、多层次的支付体系与基本医保共同支撑我国的创新药产业。
这一点已经有地方在尝试了。近期,两家商保公司和12家公立医院,在上海医保局、上海金融监管局、上海保交所的推动下,“医保+商保”的一站式支付结算在沪正式落地。此前商保想把结算系统接入公立医院,存在许多技术和政策障碍。如今上海医保和保险监管部门搭建平台,解决了困境,让患者更加方便,增强了对商保的感受。
如果上海能够将这一模式跑通,接着在全国各地展开试点,进而推广开来,商业健康险的新周期或将到来。
第二个自然就是老生常谈的“真创新”,本土药企如果总是紧跟在MNC后面做模仿工作,不发力原始创新,就永远吃不到最大的一块蛋糕,永远只能在有限的支付端里打转。反过来,如果创新价值和临床价值均经得起推敲,不光有头部效应,还能用出海的营收反哺国内的研发工作,形成正循环。
可研发毕竟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想开出一朵艳丽的花,需要慷慨的支付体系、完善的政策体系、健康的金融体系乃至强大的教育体系之间共同作用,才能构成一层丰厚的土壤,进而提高“开花”的概率。可无论哪一个都不是容易完成的工作,因此这又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然而无论多难,事情总是要办,问题总是要想办法解决。接下来几年,谈判压力究竟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就看“雨”和“伞”谁来得更快了。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作者 | 韦晓宁
编辑 | 王晨
来源|深蓝观
中国biotech的明星企业信达这两天的操作,让一位多年长期坚定持有信达股票的投资者,终于下定了分手的决心:不再和信达的未来痴缠,坚决清仓全部信达股票。
信达分拆子公司、创始人“低价”购入子公司股权一事仍在发酵。周五晚公布消息,各行业全线飘红几周的牛市中,信达在周一大跌12.54%,周二在专门解释此事的电话会后盘中又大跌,当日收跌4.01%。
周三,信达股票继续下跌,今日午盘跌4.85%。
“主要现在是牛市,要是搁三个月前,基本跌30%没跑了。”有业内人士称。
市场对信达的失望始于10月25日,信达生物发布公告,负责海外业务的全资子公司Fortvita,与信达创始人俞德超主要持有的Lostrancos公司签订认购协议,后者以2050万美元的价格认购Fortvita 20.39%的股份——信达在Fortvita中的持股减少,减少的那部分被信达创始人购买。
这次交易的争议在于,尚未盈利的信达,在BD出海几乎成为创新药最大收益前景的当下,海外子公司Fortvita代表了信达出海前景,可以说是信达的未来,一度为信达如今的股价贡献不少。如今从信达分拆出去,在市场看来,可能会摊薄信达未来出海的收益,以及打击投资人对信达未来增长的信心和预期。
另一个消息是,在9月30日和10月2日,俞德超合计减持信达生物总1.52亿港元,几乎与本次购买Fortvita 20%股份所需资金相当——1.52亿港元买Fortvita 20%的股份,激起了市场的愤怒情绪:认为是超低价购买。
在行动前,决策并未公开透明的知会全部股东,尤其是小股东们,在公告发布后才得知消息。
信达周二紧急电话会,不但没有消除质疑,反倒火上浇油。在电话会上,公司管理层解释,Fortvita并不是什么优质的资产,所有管线都在临床前阶段、风险高、还在亏损,未来可能给母公司带来损失。管理层此举是为了未来不摊薄信达股东权益而“躬身入局”。
而在许多投资人看来,很多创新药企当下并未盈利,反倒烧钱,它的估值会算上对未来前景的预期。而电话会上的解释,却是将Fortvita按“公司的净资产估值”,公司估值会变低,这意味着以很少的价钱,就可以占有公司极高的权益。信达尚未盈利,其600亿的估值,在净资产100亿之外还有500亿,全都是对公司未来销售和出海前景的预期。
而信达创始人“从包含未来的高估值”的信达套现,用套现的钱,去低价购买“实际上蕴含未来收益,但估值上却只有当下净资产” Fortvita的股份,在市场看来:“这便宜占的不是一点半点,把小股东们从信达的未来中甩出去。”
电话会后,市场对管理层“是帮其它投资人承担风险”的解释,充满讽刺和质疑。
“这种按净资产投资的机会,我们也愿意来帮企业分散风险”、“不需要信达管理层牺牲,我们也愿意和信达共度时艰”……小股东和其它投资人们,用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对信达管理层“占了便宜还卖乖”的不满。
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粉饰,公司层面与市场观点对于海外子公司Fortvita估值的巨大分歧反映在股价上。电话会后,信达股价午后开盘大跌。
电话会后的第二天的10月30日,信达股价继续下跌。
01
Fortvita拥有什么样的资产,是否被贱卖
一家代表了信达重要的出海前景的子公司,如今是以无溢价的净资产8000万美元来估值,20%的股权“低价”被信达创始人买了去。
如果真的如投资人所担心的那样,信达的优质资产转移到Fortvita,创始人则以远低于如今信达股价的价值买去了公司未来的收益。
0.8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信达港股市值原在600多亿人民币,约合84亿美元,是Fortvita估值的100多倍。
这个交易令人联想到生物医药圈最新流行的newco模式。恒瑞在几个月前只花了一个GLP-1产品组合来成立海外公司Hercules,估值是5亿美元——这意味着,出海赚钱由美好的想象,已变成了真金白银的现实,而待未来Hercules被收购或上市,估值很可能会有10亿美金往上。
而Fortvita所代表的,可不只是某一个产品组合而已,在投资人看来几乎是所有信达海外前景的想象。
电话会中信达方面称与Fortvita的资产划分已完成,而根据公开信息,Fortvita拥有信达PD-1/IL-2双抗、Claudin18.2 ADC、B7H3 ADC、Claudin18.2-CD3双抗等产品的专利权。
其中,PD-1/IL-2双抗、Claudin18.2 ADC分别是信达的潜在同类首创、同类最优产品,都已获得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即将在美国启动临床试验。
未来,公司的核心资产PD-1信迪利单抗、承载着市场期待的降糖/减肥药玛仕度肽,海外权益是否也会装入Fortvita,公司并未具体说明。
2022年和2023年两个财政年度,Fortvita尚未产生收入,净亏损分别为3.31亿元、2.71亿元。
“大家知道海外管线前面投入了很多,后面还要靠它去卖大价钱,创始人在中间这个衔接的点上用最便宜的价格买了,还是实控人。”有市场声音表示不解。
但信达在电话会上着重表达“Fortvita不值得太高估值”的倾向:资产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成功率不高,风险极大;尚未有资产获得、FDA的认可;每年还在因海外临床试验产生约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并称公司的估值由第三方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进行。
对于“Fortvita不会彻底分走信达的海外前景”这个观点,信达对外也有表达。
公司首席财务官由飞向《财经》表示,Fortvita的运作,“并不意味着未来业务架构要做大的调整,信达就不做国际化了。信达也愿意长期支持Fortvita国际化的发展”。
电话会上信达还强调交易遵循了公司的治理要求,在董事会的投票中经过了独立董事的批准,管理层回避投票。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二级上市公司是公司强势的,独董有1/3,而且是由管理层邀请,一般是站管理层,而投资人董事没有一票否决权;相反,一级市场企业的管理层反而是弱势的,基本是投资人董事数量比管理层董事少且有否决权。
02信达的基本面
信达一度有着让文章开头那位“坚定持有者”,与其长厢厮守的决心。即便信达并非一帆风顺,也从未想与其分手。
信达在2018年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PD-1产品的公司、第一个尝到甜头者。2020年其PD-1信迪利单抗率先进入医保,2021年销售额一度达到30亿元。
后来信达的PD-1销售额逐渐被大厂恒瑞、百济赶上,信达上市速度上的“第一”没有能维持到后续的市场份额上。
2022年,当BD尚未成为中国创新药的主流时,尚且拥有biopharma梦想的公司们还在造船出海上寄予厚望。信迪利单抗就承载着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希望,成为第一个在美国申请上市的国产PD-1。
但其铩羽而归,被FDA拒绝了上市申请,被拒的原因是信达的临床试验中主要受试者是中国人,缺少欧美人种的临床数据。
时至今日,信达出海受挫一事仍在中国创新药出海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意味着FDA曾疑似向只有中国单一临床数据的药物打开的门,正式合上了。国产创新药要独立出海变得困难,这也为后来的BD潮写下了重要注解。
此后信达出海就变得谨慎。在BD潮几乎席卷业界的这两年,就连“老大哥”恒瑞也开始出手,信达却畏手畏脚,在BD上几乎没有一点声音。Fortvita在2018年就已成立,除了持续投入海外临床试验,亦无更多其他消息。
直到这次宣布与Fortvita完成划分资产、俞德超以净资产估值购入股权的消息,外界才确信,信达是有出海雄心的。
信达是国内潜在biopharma的代表者之一,目前上市产品有10个,不过并未盈利。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收入39.52亿元,同比增长46.3%,增长主要来自信迪利单抗等产品收入;亏损3.92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额扩大,主要投入在销售和研发上。
但信达未来仍有值得期待的产品上市。其与礼来合作的GLP-1R/GCGR 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减重和降糖适应证国家药监局都已受理。此外还有多个产品即将报上市,账上现金超过100亿元。
03
一段长期关系的核心
哀莫大于心死。
当价值投资者投资一家公司,下决心在一起时极其谨慎,一旦持有不会轻易放手。能做出放手的决定,除非是出现了突破底线的原因。
在基本面上,投资者认为,信达有些高于实际价值:体现在二级市场上,信达的600亿水平市值,与康方生物、百利天恒同在biotech第一梯队水平。而康方有能打胜K药的王牌双抗,百利天恒有总额84亿美元的天价BD交易。
但有些溢价,也不会让持有者完全放弃它。
“让投资者们为不确定的未来买单,承担风险;又通过不透明的操作,将其隔离在未来的可能受益之外,自己享受可能的收益。”一位投资人表示。
而上市却未盈利的biotech们,在持续烧钱的过程中,需要的恰恰是和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一段长期关系。
一段长期关系的核心是实力和道德。实力是基本面:必须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而道德是生死线:让共苦者亦能同甘。
从10月25日到现在,信达股价跌去20%,市值缩水145.6亿港币。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我看到了前头,却没有看到结局。”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100 项与 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