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药信息前瞻
七个月,阿斯利康在华全速前进。自3月宣布25亿美元投资计划以来,其布局正加速落地:北京全新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已正式启用,多项合作同步推进。这标志着阿斯利康正式迈入“双引擎”研发时代,是其推动科学与创新的关键一步。当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生变,阿斯利康不仅言出必行,更精准把握方向、高效深化创新,持续兑现其在中国发展的长期承诺。
药物研发双引擎
穿越跌宕起伏的创新周期,跨国药企得以屹立百年潮头的关键智慧之一,在于深谙“顺势而为”之道。当某一领域或赛道迎来突破性进展,它们往往能迅速集结资源、抢占先机,为未来布局奠定基础。然而,企业对趋势的洞察深度与执行力度各有不同,这也直接决定了其战略格局与发展路径的差异。
阿斯利康此次在北京建立其全球第六座、中国第二座战略研发中心,正是对“顺势而为”战略的高阶诠释,展现出其对两股蓬勃兴起的创新势能的敏锐把握与长远谋划。
一方面,阿斯利康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致力于变革传统药物研发范式。新启用的全球研发北京战略中心特别设立了AI与数据科学中心,旨在借助中国在AI技术和大数据方面的积累,加速从早期研究到临床开发的转化进程,打造下一代“AI+药物研发”高地。拥抱AI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而阿斯利康已全面投入这一领域——不仅将AI深度嵌入内部研发体系,应用于从靶点识别到临床开发的全流程,更以开放姿态携手外部伙伴共同挖掘AI潜力分子。2025年上半年,其与石药集团、元思生肽达成合作,正是为了借助AI技术共推下一代创新药物的研发。
另一方面,企业亦着眼于中国本土创新的崛起之势,通过“北京+上海”双引擎布局,提升中国在其全球研发网络中的引领地位。随着北京战略中心的启动,阿斯利康还围绕其推进多项合作:包括与剑桥大学、北京市科委、北京经开区的多方协作,以及与和铂医药的研究合作,逐步构建起一个链接全球顶尖创新资源的生态网络。这一布局尤其凸显其深度融合中国创新力量的战略意图。
进一步剖析其合作架构可见,几个看似独立的合作伙伴,实则共同构成了一个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多维体系。
上述在AI赋能与协同中国创新方面的战略考量,使全球研发北京战略中心从起步之初便立于高起点,也肩负着更高层次的使命。正如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所言:“我们全新的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将依托北京世界领先的科学生态系统与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加速推进新一代创新药物的研发。通过与中国科研界及生物科技企业紧密合作,我们将融合前沿技术与深厚科学实力,为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带来诊疗变革。”
从2024年将上海升级为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到今年在北京落子布局,阿斯利康在中国的研发版图正持续拓展与深化。纵观跨国药企在华发展历程,尚未有企业如阿斯利康一般,以如此战略魄力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两大高规格全球研发中心。这背后,是企业对巨额投入、人才培育、运营整合与战略定位等一系列复杂挑战的积极应对与系统克服。
对阿斯利康而言,“双引擎”研发模式的意义,远不止于地理空间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从科学发现到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进一步增强了全球研发网络的韧性与协同效率。至此,中国已正式成为阿斯利康全球创新架构中的核心节点。
顺势而为,持续突破
在中国创新强势崛起、持续突破的宏大背景下,阿斯利康将两大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落地中国,可谓恰逢其时、精准卡位。如今,公司正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持续推动科学与创新的深度融合。随着“双引擎”研发格局全面成形,阿斯利康不仅在战略执行上展现出卓越效率,更在创新方向的判断上体现出前瞻性与精准度——始终围绕中国患者最迫切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在关键疾病领域与前沿技术方向持续深耕。
在疾病领域布局上,阿斯利康聚焦肿瘤、罕见病,以及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呼吸及免疫等全球重点疾病领域,这些领域恰恰与中国高发的疾病负担高度契合。以肿瘤为例,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482万,死亡病例约257万,肺癌、胃癌、肝癌等癌种的发病与死亡负担尤为沉重。面对这一严峻现实,阿斯利康积极推进HER2 ADC、TROP2 ADC等领先的ADC药物在中国上市。这些药物不仅填补了特定靶点治疗空白,也成为推动精准治疗的重要力量。
除肿瘤领域外,阿斯利康在体重管理与健康风险管理方面亦积极布局。中国拥有约4亿肥胖或超重成年人以及超过2亿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创新疗法的需求极为迫切。通过与诚益生物达成授权合作,阿斯利康正全力推动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有望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助力实现体重管理与血糖控制的系统性突破。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在前沿技术领域,阿斯利康的布局同样与中国本土的创新土壤深度契合。在抗体偶联药物(ADC)、下一代免疫肿瘤双抗、CAR-T细胞疗法等前沿方向,阿斯利康不仅加速引进全球创新成果,更积极携手本土力量共同开发。这一战略选择充分考量了中国在抗体药物、细胞治疗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中国PD-(L)1双抗已成为全球该赛道迭代的主力,中国拥有的CAR-T临床研究中心数量亦位居全球第二。
阿斯利康在合作策略上展现出超越同行的前瞻视野。相较于一些跨国药企偏重引进欧美生物科技成果的做法,阿斯利康较早洞察到中国本土创新的独特价值。早在十多年前,该公司便启动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布局,这一前瞻性战略使其在中国创新浪潮兴起之初便抢占先机。
如今,阿斯利康正以更深入的姿态把握中国创新带来的战略机遇。仅2025年,公司就与石药集团、和铂医药、元思生肽等多家本土生物科技企业建立合作,标志着合作模式已从早期的单一项目引进,升级为覆盖研发、孵化与转化的深度战略协作。
通过其全球创新孵化网络(A.Catalyst),阿斯利康正携手政府、高校与初创企业,共同构建“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完整创新闭环。这一生态体系不仅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更使中国成为其全球创新网络中具有高度活力的价值源泉,持续为全球科学体系注入新动能。
在此基础上,阿斯利康正在重新定义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角色。传统模式下,跨国企业主要扮演“创新输入者”,将欧美成熟产品与技术引入中国市场。而阿斯利康则开创了“创新共创者”的新路径——通过深度融入中国本土创新生态,实现双向赋能与共同成长。
这一角色转变的背后,是对中国创新实力与市场潜力的深度认同。中国已不再仅是创新成果的承接市场,更成长为能够为全球患者提供独特价值的创新策源地。
正是在此战略指引下,阿斯利康的“双引擎”研发模式被赋予了更深远的内涵,也为公司实现更宏大的发展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斯利康兑现在华发展诺言
2024年5月,阿斯利康发布2030愿景,计划至2030年推出20款突破性创新药物,并实现800亿美元总营收,展现出其持续引领行业发展的全球雄心。在这一蓝图中,中国作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及最具活力的创新策源地,成为实现该愿景的关键支点。阿斯利康亦在此郑重承诺长期深耕中国,将其未来发展路径与“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紧密衔接。
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核心动力,正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强调,在于“科学创新”。阿斯利康对此的回应,既体现在高效的战略执行,也贯穿于深远的布局思维。北京全球研发中心从今年3月宣布投资至10月正式启用,其推进速度背后,正是阿斯利康对中国创新活力与市场潜力的坚定信心。
随着中国创新日益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斯利康在中国所谱写的科学篇章,也正成为医药全球化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实践。在即将到来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阿斯利康的“科学创新”故事将迎来更具体、更清晰的呈现。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阿斯利康连续第八年参展,以持续参与和不断扩容的展品阵容,践行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今年,阿斯利康将继续以1000平方米的超大展台亮相,围绕“聚科学之力,创健康未来”的主题,带来2款肿瘤创新药的中国首展,并呈现多款新拓展疾病领域的创新疗法。此外,阿斯利康还将集中展示入华30余年来为中国患者带来的40多款创新药物。借助进博会持续释放的“溢出效应”,这些“进博宝宝”有望加速完成从展品到商品的转化,更快进入中国市场,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的迅速建成,到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同频共振,再到进博舞台上即将呈现的创新成果,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叙事早已超越单纯的商业逻辑,升华为一个关乎承诺与共赢的“科学创新”典范。随着其与中国本土创新生态的融合不断深化,这一故事必将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阿斯利康,说到做到
二、阿斯利康加速落地25亿美元在华投资
今日,阿斯利康全新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在北京正式启用。作为该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的第六个、也是在中国的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该中心是阿斯利康25亿美元(约合180亿元人民币)在华投资计划的核心项目。新建成的北京战略研发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中心,将致力于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进程。
共筑可持续发展
阿斯利康今日宣布,作为其在华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正同步推进多项合作,旨在加强全球协作并推动新药研发进程。此次合作方包括剑桥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通过这一合作框架,北京与剑桥两大世界级科学生态系统将实现深度对接。各方将共享教育资源、开展专业培训、促进人才交流,共同构建可持续的创新合作机制,为加速药物研发与科学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交流合作,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日,英国驻华大使魏磊(Peter Wilson)会见了阿斯利康英国主席顾尚文(Shaun Grady)及剑桥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皇家钦定医学教授Patrick Henry Maxwell。魏磊对通过多方合作深化北京与剑桥两大生态体系融合的举措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期待通过整合剑桥大学的尖端科研能力、阿斯利康的产业转化优势以及北京在政策创新方面的资源,共同加速为全球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方案,为国际合作树立崭新范式。
同期,多位阿斯利康高管受邀出席2025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与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展开深度交流,共同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在全体大会上发表开场致辞。他强调,阿斯利康将持续坚定深耕中国市场,携手多元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人人享有健康”的未来愿景。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尹思睿(Iskra Reic)参与了“政产医研协同创新:加速研究型医院能力提升”圆桌讨论,分享了阿斯利康在中国及北京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与成果。她透露,过去三年间,阿斯利康已与北京地区30余家临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超过180项研究,有力推动了临床成果转化与患者获益。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负责人何静出席了“智启未来,共话创新——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研发”圆桌论坛。她在发言中阐述了AI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广阔前景,并介绍了阿斯利康在该领域的创新实践。目前,阿斯利康已将AI技术应用于从早期研究到临床试验的全流程,并通过与本土伙伴的紧密合作,充分借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持续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助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同日,阿斯利康与北京尤迈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共同健康领域战略合作成果发布活动。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国际业务负责人尹思睿(Iskra Reic)出席活动。北京尤迈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宁成磊与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林骁分别发表致辞。
作为双方共同健康目标的重要实践,阿斯利康支持北京尤迈慈善基金会开展了县域医生远程“案例教学培训”项目。自今年6月签约启动以来,该项目已覆盖全国11个省的18个县,重点面向偏远地区县级医院,围绕心内科、呼吸科等28个科室开展培训,累计培训县级医疗机构人员超过4800人次。
项目吸引了来自北京市22家三甲医院的64名专家积极参与,共同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卫生健康目标。
阿斯利康在京启用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并深化本土合作,加速落地25亿美元在华投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