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I, Multicentre, Open-label, First-in-Human,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of DM002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e goal of study:
The study has two parts: Part 1 Dose Escalation and Part 2 Dose Expansion.
In Part 1, a few participants will receive the lowest dose of study drug. The study team will make sure it is safe and tolerated before enrolling new participants at a higher dose of study drug. There will be up to six or more dose levels of study drug tested (called cohorts). Which dose you receive will depend on how many participants have taken part in the study before you.
The purpose of Part 1 of th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study drug at different dose levels, to understand what your body does to the study drug, and to find the best dose of study drug in people who have advanced solid tumor cancers.
In Part 2, participants will receive the best dose level that was determined in Part 1 of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Part 2 of th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study drug at the dose level determined in Part 1, to understand what your body does to the study drug, and to see how your cancer responds to the study drug.
Participants will:
Participants will have 17 or more visits to the study centre. This study has a screening phase of up to 28 days , and a treatment phase with cycles of 21 days each. Participants will also have an End of Treatment (EOT) visit 21 days after the final study drug treatment, and a Follow-up visit 30 days after the EOT visit . Participants will be contacted by telephone every 3 months after the Follow-up visit to check on the wellbeing and record any new anticancer therapy they may have started.
A Phase I, Multicenter, Open-label, First-in-Human,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of DM001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e goal of this clinical trial is to find out about the safety,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DM001 for patients with the advanced solid tumors. DM001 is an experimental drug which is not approved by health authorit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solid tumors.
Participants will have up to 17 visits during the study.There will be up to a 4-week Screening Period followed by a treatment period that will be divided into 3-week cycles/ Participants will have 5 study visits during Cycle 1, 3 visits during Cycles 2 and 3, and 1 visit during subsequent cycles. Participants will have an End of Treatment visit 21 days (+ 7 days) after last dose of study drug and then a follow-up visit 30 days (± 7 day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visit.
100 项与 思道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思道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国内创新药上市获批
1、安斯泰来:注射用佐妥昔单抗
作用机制:靶向CLDN18.2单抗
适应症: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
12月31日,安斯泰来的注射用佐妥昔单抗获NMPA批准上市,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化疗用于CLDN18.2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佐妥昔单抗(Zolbetuximab)是首个获得全球监管机构批准的CLDN18.2靶向疗法,可与跨膜蛋白CLDN18.2结合。临床前研究表明,这种结合作用通过激活两种不同的免疫系统途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诱导癌细胞死亡。
3期SPOTLIGHT临床试验评估了zolbetuximab与mFOLFOX6(一种包括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的药物联合方案)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显示: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即与安慰剂+mFOLFOX6相比,zolbetuximab+mFOLFOX6治疗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该研究还满足了次要终点,即与安慰剂+ mFOLFOX6相比,zolbetuximab + mFOLFOX6治疗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具有统计学意义。在zolbetuximab联合mFOLFOX6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治疗紧急不良事件是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
3期GLOW旨在评估zolbetuximab联合CAPOX一线治疗Claudin 18.2 (CLDN18.2)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对比安慰剂联合CAPO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1)在主要终点上,zolbetuximab与CAPOX的联合用药组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8.21个月和6.80个月。(2)在次要终点上,zolbetuximab与CAPOX联合用药组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OS),将死亡风险降低了22.9%。中位总生存期方面,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4.39个月和12.16个月。(3)在安全性上,两组严重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率相近,与以往研究一致,zolbetuximab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分别为47.2%对49.8%。在GLOW研究期间,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分别是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
2、科伦博泰:塔戈利单抗注射液
作用机制:抗PD-L1单抗
适应症:鼻咽癌
12月31日,科伦博泰的塔戈利单抗注射液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患者的治疗。塔戈利单抗是科伦博泰自主研发的一种人源化IgG1κ亚型单克,通过特异性地与PD-L1结合,抑制PD-L1/PD-1 的相互作用,解除PD-1/PD-L1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抑制,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细 2 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增强肿瘤免疫反应;该药物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鼻咽癌的PD-L1单抗。
本次适应症获批主要基于一项在既往接受过2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开展的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中位随访时间为21.7个月,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6.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2个月。在安全性上,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为3.9%,未观察到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3、吉利德:来那帕韦钠片、来那帕韦钠注射液
作用机制:HIV衣壳抑制剂
适应症:HIV感染
1月2日,吉利德的来那帕韦钠片、来那帕韦钠注射液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HIV感染。来那帕韦(lenacapavir,来那卡帕韦)是吉利德首创的长效HIV衣壳抑制剂,是唯一一种每年仅需使用两次的艾滋病治疗药物。该药物的多阶段作用机制有别于目前获批的其他抗病毒药物;大多数抗病毒药物只作用于病毒复制的一个阶段,而lenacapavir的设计旨在抑制HIV生命周期中的多个阶段,可直接与HIV的衣壳蛋白亚基结合,调节衣壳复合物的稳定性和/或运输,从而直接干涉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步骤。此外,在体外没有发现lenacapavir与其他现有药物类别的交叉耐药性。
根据PURPOSE 1和PURPOSE 2的结果显示,lenacapavir在女性中的艾滋病毒感染预防用途上显示出100%的有效性;此外,与背景HIV发病率(bHIV)相比,lenacapavir减少了96%的HIV感染率, 99.9%的参与者在lenacapavir治疗组中没有感染HIV。在暴露前预防(PrEP)方面,一年两次服用lenacapavir比一天一次服用Truvada更有效地降低了89%的HIV感染率。在安全性上,药物耐受性普遍良好,没有发现重大或新的安全问题。
4、铂生生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
作用机制:间充质干细胞MSC
适应症:移植物抗宿主病
1月2日,铂生生物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艾米迈托赛注射液是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药品,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来源于供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者组织发生的一类多器官综合征,可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肺和黏膜表面等,分 为 急 性 GVHD(aGVHD)、慢性 GVHD(cGVHD)和兼具有二者特征的重叠综合征,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非复发性死亡的原因之一。
探索性 II 期临床显示,MSC 组相较于安慰剂组在第 28 天时没有显示出显著性差异的 ORR(60% vs 50%),然而 MSCs 在平均 2 周后逐渐显示出治疗效果。完成 8 次输注的患者可能会从 MSCs 中获益,特别是那些肠道受累的患者。
国内创新药NDA汇总
1、赛诺菲:Rilzabrutinib片
作用机制:BTK抑制剂
适应症:免疫介导疾病
12月31日,赛诺菲的Rilzabrutinib片的上市申请(NDA)获CDE受理。Rilzabrutinib是一款口服、可逆的共价BTK 抑制剂, 可以选择性地抑制BTK靶点,同时有可能降低产生脱靶副作用的风险。该药物由2020年赛诺菲以37亿美元收购Principia后获得,专门用于治疗免疫介导疾病。与非选择性、不可逆的BTK抑制相比,rilzabrutinib不会改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或健康志愿者的血小板聚集,因此似乎不会导致出血问题。
一项随机、多中心III期LUNA 3研究显示,在成人和青少年持续性或慢性ITP患者中,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将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日一次口服400 mg rilzabrutinib治疗或口服血小板抑制剂治疗,并可选择接受稳定剂量的标准CS和/或TPO-RA治疗,结果显示:65%(86/133)rilzabrutinib治疗患者与33%(23/69)安慰剂治疗患者均出现血小板应答。23%接受rilzabrutinib患者(31/133)与0%接受安慰剂患者达到了持久应答的主要终点(P<0.0001)。Rilzabrutinib组达到首次血小板计数≥50×109/L或≥30<50×109/L且较基线翻倍的中位时间为36天(95% CI, 22-44),而安慰剂组未达标(HR=3.1 [95%, 1.9-4.9];P<0.0001)。在随机接受rilzabrutinib治疗并获得应答的患者中,首次血小板应答的中位时间为15天(2-99天)。与安慰剂相比,rilzabrutinib能显著减少52%的抢救治疗需求(P=0.0007);在疲劳和出血方面, rilzabrutinib组也分别观察到有显著临床意义的改善。
在安全性上,rilzabrutinib组和安慰剂患者发生全因、任何级别不良事件(AEs)和严重AEs(SAEs)的比例相似;发生2级消化道AEs的比例相当。与安慰剂相比,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为腹泻、恶心、头痛和腹痛,均为1级或2级。在rilzabrutinib治疗组中,1名具有多种风险因素的患者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3级外周栓塞(SAE),1名患者死于与治疗无关的肺炎。
2、GSK:德莫奇单抗注射液
作用机制:IL-5单抗
适应症: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
1月1日,葛兰素史克(GSK)的德莫奇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德莫奇单抗(Depemokimab)是一种超长效生物制剂,与IL-5的结合亲和力高,半衰期延长,可每六个月给药一次;此次申报的适应症推测为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SEA)。针对SEA的两项III期研究(SWIFT-1和SWIFT-2)结果显示,治疗52周后,德莫奇单抗组患者的哮喘发作频率相比安慰剂组显著降低。此外,2024年10月,公司宣布该药物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ANCHOR-1和ANCHOR-2中也取得积极的初步结果,即:与安慰剂加标准疗法相比,在52周时,接受depemokimab的患者鼻息肉大小和鼻腔阻塞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3、强生:马昔腾坦他达拉非片
作用机制:内皮素受体抑制剂+PDE5抑制剂
适应症:肺动脉高压
1月1日,强生的马昔腾坦他达拉非片的NDA获CDE受理。该复方药物(M/T STCT)由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马昔腾坦和磷酸二酯酶5 型抑制剂(PDE5i)他达拉非组成,每日只需服用一次。两种药物均可用于治疗PAH、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一项比较M/TSTCT与马昔腾坦或他达拉非单药对PAH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马昔腾坦或他达拉非单药治疗相比,M/T STCT 显着改善了该PAH 患者群体的肺血流动力学(通过肺血管的血流),且第16周肺血管阻力(PVR)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马昔腾坦组(-45% vs -23%,P<0.0001),亦显著高于他达拉非组(-44% vs -22%,P<0.0001)。在安全性上,M/T STCT与既往研究中马昔腾坦单药他达拉非单药的安全性一致,且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4、维健医药:地非法林注射液
作用机制:KOR激动剂
适应症:瘙痒症
1月1日,维健医药的地非法林注射液的NDA获CDE受理。地非法林是一种κ-阿片受体(KOR)激动剂,通过与受体结合,抑制瘙痒感的产生。该药物的亲水性肽结构限制它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CNS),此外,与大多数阿片类药物相比,地非法林不是受管制药品,也不会引起呼吸抑制等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该药物在常规透析后,通过透析通路静脉给药,有效解决血液透析患者口服药物负荷大带来的长期依从性问题,目前已在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患有慢性肾病(CKD)相关瘙痒症的成人血液透析患者。
2023年1月,维健医药和Vifor Fresenius Medical Care Renal Pharma签署了长期开发和商业化独家许可协议,用于国内血液透析成人患者中重度瘙痒症的治疗。III期KOR-CHINA-301中国研究显示,治疗第4周时,地非法林组患者每日24小时最大瘙痒程度数字化评定量表(WI-NRS)的周平均值较基线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两组最小二乘法均值差异(SE)为-0.81(0.223), P=0.0003);此外,从第2周时开始,地非法林组患者的WI-NRS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5),快速起效。在安全性上,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安全性特征与产品已知安全性特征基本一致。
国内创新药IND汇总
1、百欧恩泰/映恩生物:BNT323
作用机制:靶向HER2 ADC
适应症:实体瘤
12月31日,百欧恩泰/映恩生物共同开发的BNT323的临床试验申请(IND)获CDE受理。BNT323/DB-1303是一款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蛋白的ADC,由映恩生物Duality免疫毒素抗体共轭物平台构建而成,在HER2阳性和HER2低的肿瘤模型以及包括乳腺癌、胃癌、胆道癌和子宫内膜癌在内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具有抗肿瘤活性。
1/2期试验评估其在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且病情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HER2表达实体瘤患者中的应用,初步数据显示BNT323/DB-1303在17名接受7.0毫克/千克或8.0毫克/千克剂量ADC治疗的可评估患者中,未证实的总反应率(ORR)为58.8%,未证实的疾病控制率(DCR)为94.1%。按组织学分层时,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子宫癌肉瘤、混合型腺癌和腺癌患者中分别有87.5%、50.0%、50.0%和33.3%出现了反应。接受7.0毫克/千克和8.0毫克/千克剂量治疗的患者的ORR分别为50.0%和61.5%。
在不良反应上,93.8%的患者出现了任何等级的TEAE,最常见的是恶心(50.0%)、疲劳(31.2%)和呕吐(28.1%)。31.2%的患者出现了3级或以上的TEAEs,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12.5%)、贫血(6.2%)和晕厥(6.2%)。没有报告间质性肺病病例,也没有TEAEs导致治疗中止或死亡。
2、思道医药:注射用DM002
作用机制:靶向HER3/MUC1双抗ADC
适应症:肿瘤
12月31日,思道医药的注射用DM002的IND获CDE受理。DM002是一款靶向HER3/MUC1的双抗ADC,由思道医药基于引进的百奥赛图RenLite平台得到的全人源化抗体与vcMMAE或与新型 DNA 拓扑异构酶I 抑制剂连接子/有效载荷偶联物(BLD1102)偶联制备而得。该药物有效抑制HER3+MUC1+PDX肿瘤的生长,DM002-vcMMAE也显示出比其亲本单抗ADCs更高的体内功效。在 DM002-vcMMAE 耐药 PDX 模型中,DM002-BLD1102也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表明这种新的 DNA 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接头/有效载荷优于经典的 vcMMAE 接头/有效载荷。
3、启德医药:注射用GQ1005
作用机制:靶向HER2 ADC
适应症:乳腺癌
12月31日,启德医药的注射用GQ1005的IND获CDE受理。GQ1005是启德医药基于独创的酶促定点偶联技术(iLDC)开发的一款靶向HER2 ADC药物,其有效载荷采用了启德医药自主开发的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旁观者杀伤作用更为强大,同时结合独特的连接子设计,稳定性更好,实现了疗效和安全性的全面平衡。公开信息显示,GQ1005在多种肿瘤细胞模型中展现出与Enhertu相当的抗肿瘤疗效,且无明显毒性,治疗指数更高。在治疗HER2表达或突变晚期实体瘤I期临床中,GQ1005在2.0mg/kg~8.4mg/kg剂量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同时在多种实体瘤患者中表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
4、炎明生物:PTT-936口服冻干粉
作用机制:ALPK1激动剂
适应症:肿瘤
1月1日,炎明生物的PTT-936口服冻干粉的IND获CDE受理。PTT-936是一款全新的ALPK1(Alpha-kinase
1)小分子激动剂,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进行肿瘤治疗。ALPK1作为全新的先天免疫受体,可以识别细菌来源的小分子ADP-heptose,进而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前的研究表明,PTT-936单药或者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与其他机制的先天免疫激动剂相比,具有潜在更大的治疗窗口。
5、中美瑞康:RAG-1C眼内注射液
作用机制:小激活RNA
适应症: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1月1日,中美瑞康的RAG-1C眼内注射液的IND获CDE受理。RAG-1C属于小激活RNA
(saRNA),通过玻璃体注射给药,激活一种负性细胞周期蛋白而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增殖,从而治疗或者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和发展。
6、元羿生物:DNTH103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补体C1s单抗
适应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1月1日,元羿生物的DNTH103注射液的IND获CDE受理。DNTH103能够选择性结合处于激活状态的补体C1s蛋白,以更低的剂量和更长的给药间隔治疗患者。此外,该药物采用半衰期延长的技术,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接受治疗的频率。
7、光谷中源:VUM03注射液
作用机制:干细胞疗法
适应症:克罗恩病
1月1日,光谷中源的VUM03注射液的IND获CDE受理。VUM03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冷冻保存型细胞制剂,是由经筛选的健康新生儿脐带组织通过体外分离、扩增、收获、冻存后制备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基质细胞(UC-MSC)新药,拟用于治疗非活动性/轻度活动性克罗恩病复杂性肛瘘。
8、劲方医药:GFS202A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GDF15/IL6双抗
适应症:恶病质
1月1日,劲方医药的GFS202A注射液的IND获CDE受理。GFS202A是一款靶向GDF-15/IL-6双抗,其中,GDF15是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与许多疾病,包括癌症、炎症和心血管疾病有关。GFD15信号通路与IL-6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协同效应,GDF15-GFRAL通路与恶病质的产生有关,高水平的GDF-15与患者的体重、脂肪含量、体能表现、食欲及存活率呈负相关。同样,IL-6也会作用于神经元上的IL-6R以诱导恶病质。
在多种临床前药理模型中,每周一次剂量低至1.5-4 mg/kg的GFS202A已显著改善恶病质与体重减轻。在食蟹猴的重复剂量毒理研究中,GFS202A在20~300 mg/kg剂量范围内耐受性良好。在临床前TOV21G人类卵巢癌诱导的恶病质小鼠中,每周接受GFS202A治疗的小鼠经历了剂量依赖性的去脂体重损失逆转。此外,采用GFS202A治疗后,显示炎症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但在同种型对照治疗的小鼠中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声明:发表/转载本文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据此内容作出的任何判断,后果自负。若有侵权,告知必删!
长按关注本公众号
粉丝群/投稿/授权/广告等
请联系公众号助手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收集周期:12.30-1.3,收集部分为首次申请临床、首次申请上市、首次批准上市的化学及生物制品新药
国内创新药上市获批
1、安斯泰来:注射用佐妥昔单抗
作用机制:靶向CLDN18.2单抗
适应症: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
12月31日,安斯泰来的注射用佐妥昔单抗获NMPA批准上市,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化疗用于CLDN18.2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佐妥昔单抗(Zolbetuximab)是首个获得全球监管机构批准的CLDN18.2靶向疗法,可与跨膜蛋白CLDN18.2结合。临床前研究表明,这种结合作用通过激活两种不同的免疫系统途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诱导癌细胞死亡。
3期SPOTLIGHT临床试验评估了zolbetuximab与mFOLFOX6(一种包括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的药物联合方案)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显示: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即与安慰剂+mFOLFOX6相比,zolbetuximab+mFOLFOX6治疗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该研究还满足了次要终点,即与安慰剂+ mFOLFOX6相比,zolbetuximab + mFOLFOX6治疗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具有统计学意义。在zolbetuximab联合mFOLFOX6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治疗紧急不良事件是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
3期GLOW旨在评估zolbetuximab联合CAPOX一线治疗Claudin 18.2 (CLDN18.2)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对比安慰剂联合CAPO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1)在主要终点上,zolbetuximab与CAPOX的联合用药组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8.21个月和6.80个月。(2)在次要终点上,zolbetuximab与CAPOX联合用药组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OS),将死亡风险降低了22.9%。中位总生存期方面,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4.39个月和12.16个月。(3)在安全性上,两组严重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率相近,与以往研究一致,zolbetuximab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分别为47.2%对49.8%。在GLOW研究期间,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分别是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
2、科伦博泰:塔戈利单抗注射液
作用机制:抗PD-L1单抗
适应症:鼻咽癌
12月31日,科伦博泰的塔戈利单抗注射液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患者的治疗。塔戈利单抗是科伦博泰自主研发的一种人源化IgG1κ亚型单克,通过特异性地与PD-L1结合,抑制PD-L1/PD-1 的相互作用,解除PD-1/PD-L1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抑制,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细 2 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增强肿瘤免疫反应;该药物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鼻咽癌的PD-L1单抗。
本次适应症获批主要基于一项在既往接受过2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开展的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中位随访时间为21.7个月,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6.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2个月。在安全性上,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为3.9%,未观察到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3、吉利德:来那帕韦钠片、来那帕韦钠注射液
作用机制:HIV衣壳抑制剂
适应症:HIV感染
1月2日,吉利德的来那帕韦钠片、来那帕韦钠注射液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HIV感染。来那帕韦(lenacapavir,来那卡帕韦)是吉利德首创的长效HIV衣壳抑制剂,是唯一一种每年仅需使用两次的艾滋病治疗药物。该药物的多阶段作用机制有别于目前获批的其他抗病毒药物;大多数抗病毒药物只作用于病毒复制的一个阶段,而lenacapavir的设计旨在抑制HIV生命周期中的多个阶段,可直接与HIV的衣壳蛋白亚基结合,调节衣壳复合物的稳定性和/或运输,从而直接干涉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步骤。此外,在体外没有发现lenacapavir与其他现有药物类别的交叉耐药性。
根据PURPOSE 1和PURPOSE 2的结果显示,lenacapavir在女性中的艾滋病毒感染预防用途上显示出100%的有效性;此外,与背景HIV发病率(bHIV)相比,lenacapavir减少了96%的HIV感染率, 99.9%的参与者在lenacapavir治疗组中没有感染HIV。在暴露前预防(PrEP)方面,一年两次服用lenacapavir比一天一次服用Truvada更有效地降低了89%的HIV感染率。在安全性上,药物耐受性普遍良好,没有发现重大或新的安全问题。
4、铂生生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
作用机制:间充质干细胞MSC
适应症:移植物抗宿主病
1月2日,铂生生物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艾米迈托赛注射液是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药品,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来源于供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者组织发生的一类多器官综合征,可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肺和黏膜表面等,分 为 急 性 GVHD(aGVHD)、慢性 GVHD(cGVHD)和兼具有二者特征的重叠综合征,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非复发性死亡的原因之一。
探索性 II 期临床显示,MSC 组相较于安慰剂组在第 28 天时没有显示出显著性差异的 ORR(60% vs 50%),然而 MSCs 在平均 2 周后逐渐显示出治疗效果。完成 8 次输注的患者可能会从 MSCs 中获益,特别是那些肠道受累的患者。
国内创新药NDA汇总
1、赛诺菲:Rilzabrutinib片
作用机制:BTK抑制剂
适应症:免疫介导疾病
12月31日,赛诺菲的Rilzabrutinib片的上市申请(NDA)获CDE受理。Rilzabrutinib是一款口服、可逆的共价BTK 抑制剂, 可以选择性地抑制BTK靶点,同时有可能降低产生脱靶副作用的风险。该药物由2020年赛诺菲以37亿美元收购Principia后获得,专门用于治疗免疫介导疾病。与非选择性、不可逆的BTK抑制相比,rilzabrutinib不会改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或健康志愿者的血小板聚集,因此似乎不会导致出血问题。
一项随机、多中心III期LUNA 3研究显示,在成人和青少年持续性或慢性ITP患者中,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将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日一次口服400 mg rilzabrutinib治疗或口服血小板抑制剂治疗,并可选择接受稳定剂量的标准CS和/或TPO-RA治疗,结果显示:65%(86/133)rilzabrutinib治疗患者与33%(23/69)安慰剂治疗患者均出现血小板应答。23%接受rilzabrutinib患者(31/133)与0%接受安慰剂患者达到了持久应答的主要终点(P<0.0001)。Rilzabrutinib组达到首次血小板计数≥50×109/L或≥30<50×109/L且较基线翻倍的中位时间为36天(95% CI, 22-44),而安慰剂组未达标(HR=3.1 [95%, 1.9-4.9];P<0.0001)。在随机接受rilzabrutinib治疗并获得应答的患者中,首次血小板应答的中位时间为15天(2-99天)。与安慰剂相比,rilzabrutinib能显著减少52%的抢救治疗需求(P=0.0007);在疲劳和出血方面, rilzabrutinib组也分别观察到有显著临床意义的改善。
在安全性上,rilzabrutinib组和安慰剂患者发生全因、任何级别不良事件(AEs)和严重AEs(SAEs)的比例相似;发生2级消化道AEs的比例相当。与安慰剂相比,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为腹泻、恶心、头痛和腹痛,均为1级或2级。在rilzabrutinib治疗组中,1名具有多种风险因素的患者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3级外周栓塞(SAE),1名患者死于与治疗无关的肺炎。
2、GSK:德莫奇单抗注射液
作用机制:IL-5单抗
适应症: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
1月1日,葛兰素史克(GSK)的德莫奇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德莫奇单抗(Depemokimab)是一种超长效生物制剂,与IL-5的结合亲和力高,半衰期延长,可每六个月给药一次;此次申报的适应症推测为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SEA)。针对SEA的两项III期研究(SWIFT-1和SWIFT-2)结果显示,治疗52周后,德莫奇单抗组患者的哮喘发作频率相比安慰剂组显著降低。此外,2024年10月,公司宣布该药物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ANCHOR-1和ANCHOR-2中也取得积极的初步结果,即:与安慰剂加标准疗法相比,在52周时,接受depemokimab的患者鼻息肉大小和鼻腔阻塞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3、强生:马昔腾坦他达拉非片
作用机制:内皮素受体抑制剂+PDE5抑制剂
适应症:肺动脉高压
1月1日,强生的马昔腾坦他达拉非片的NDA获CDE受理。该复方药物(M/T STCT)由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马昔腾坦和磷酸二酯酶5 型抑制剂(PDE5i)他达拉非组成,每日只需服用一次。两种药物均可用于治疗PAH、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一项比较M/TSTCT与马昔腾坦或他达拉非单药对PAH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马昔腾坦或他达拉非单药治疗相比,M/T STCT 显着改善了该PAH 患者群体的肺血流动力学(通过肺血管的血流),且第16周肺血管阻力(PVR)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马昔腾坦组(-45% vs -23%,P<0.0001),亦显著高于他达拉非组(-44% vs -22%,P<0.0001)。在安全性上,M/T STCT与既往研究中马昔腾坦单药他达拉非单药的安全性一致,且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4、维健医药:地非法林注射液
作用机制:KOR激动剂
适应症:瘙痒症
1月1日,维健医药的地非法林注射液的NDA获CDE受理。地非法林是一种κ-阿片受体(KOR)激动剂,通过与受体结合,抑制瘙痒感的产生。该药物的亲水性肽结构限制它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CNS),此外,与大多数阿片类药物相比,地非法林不是受管制药品,也不会引起呼吸抑制等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该药物在常规透析后,通过透析通路静脉给药,有效解决血液透析患者口服药物负荷大带来的长期依从性问题,目前已在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患有慢性肾病(CKD)相关瘙痒症的成人血液透析患者。
2023年1月,维健医药和Vifor Fresenius Medical Care Renal Pharma签署了长期开发和商业化独家许可协议,用于国内血液透析成人患者中重度瘙痒症的治疗。III期KOR-CHINA-301中国研究显示,治疗第4周时,地非法林组患者每日24小时最大瘙痒程度数字化评定量表(WI-NRS)的周平均值较基线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两组最小二乘法均值差异(SE)为-0.81(0.223), P=0.0003);此外,从第2周时开始,地非法林组患者的WI-NRS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5),快速起效。在安全性上,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安全性特征与产品已知安全性特征基本一致。
国内创新药IND汇总
1、百欧恩泰/映恩生物:BNT323
作用机制:靶向HER2 ADC
适应症:实体瘤
12月31日,百欧恩泰/映恩生物共同开发的BNT323的临床试验申请(IND)获CDE受理。BNT323/DB-1303是一款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蛋白的ADC,由映恩生物Duality免疫毒素抗体共轭物平台构建而成,在HER2阳性和HER2低的肿瘤模型以及包括乳腺癌、胃癌、胆道癌和子宫内膜癌在内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具有抗肿瘤活性。
1/2期试验评估其在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且病情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HER2表达实体瘤患者中的应用,初步数据显示BNT323/DB-1303在17名接受7.0毫克/千克或8.0毫克/千克剂量ADC治疗的可评估患者中,未证实的总反应率(ORR)为58.8%,未证实的疾病控制率(DCR)为94.1%。按组织学分层时,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子宫癌肉瘤、混合型腺癌和腺癌患者中分别有87.5%、50.0%、50.0%和33.3%出现了反应。接受7.0毫克/千克和8.0毫克/千克剂量治疗的患者的ORR分别为50.0%和61.5%。
在不良反应上,93.8%的患者出现了任何等级的TEAE,最常见的是恶心(50.0%)、疲劳(31.2%)和呕吐(28.1%)。31.2%的患者出现了3级或以上的TEAEs,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12.5%)、贫血(6.2%)和晕厥(6.2%)。没有报告间质性肺病病例,也没有TEAEs导致治疗中止或死亡。
2、思道医药:注射用DM002
作用机制:靶向HER3/MUC1双抗ADC
适应症:肿瘤
12月31日,思道医药的注射用DM002的IND获CDE受理。DM002是一款靶向HER3/MUC1的双抗ADC,由思道医药基于引进的百奥赛图RenLite平台得到的全人源化抗体与vcMMAE或与新型 DNA 拓扑异构酶I 抑制剂连接子/有效载荷偶联物(BLD1102)偶联制备而得。该药物有效抑制HER3+MUC1+PDX肿瘤的生长,DM002-vcMMAE也显示出比其亲本单抗ADCs更高的体内功效。在 DM002-vcMMAE 耐药 PDX 模型中,DM002-BLD1102也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表明这种新的 DNA 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接头/有效载荷优于经典的 vcMMAE 接头/有效载荷。
3、启德医药:注射用GQ1005
作用机制:靶向HER2 ADC
适应症:乳腺癌
12月31日,启德医药的注射用GQ1005的IND获CDE受理。GQ1005是启德医药基于独创的酶促定点偶联技术(iLDC)开发的一款靶向HER2 ADC药物,其有效载荷采用了启德医药自主开发的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旁观者杀伤作用更为强大,同时结合独特的连接子设计,稳定性更好,实现了疗效和安全性的全面平衡。公开信息显示,GQ1005在多种肿瘤细胞模型中展现出与Enhertu相当的抗肿瘤疗效,且无明显毒性,治疗指数更高。在治疗HER2表达或突变晚期实体瘤I期临床中,GQ1005在2.0mg/kg~8.4mg/kg剂量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同时在多种实体瘤患者中表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
4、炎明生物:PTT-936口服冻干粉
作用机制:ALPK1激动剂
适应症:肿瘤
1月1日,炎明生物的PTT-936口服冻干粉的IND获CDE受理。PTT-936是一款全新的ALPK1(Alpha-kinase
1)小分子激动剂,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进行肿瘤治疗。ALPK1作为全新的先天免疫受体,可以识别细菌来源的小分子ADP-heptose,进而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前的研究表明,PTT-936单药或者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与其他机制的先天免疫激动剂相比,具有潜在更大的治疗窗口。
5、中美瑞康:RAG-1C眼内注射液
作用机制:小激活RNA
适应症: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1月1日,中美瑞康的RAG-1C眼内注射液的IND获CDE受理。RAG-1C属于小激活RNA
(saRNA),通过玻璃体注射给药,激活一种负性细胞周期蛋白而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增殖,从而治疗或者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和发展。
6、元羿生物:DNTH103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补体C1s单抗
适应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1月1日,元羿生物的DNTH103注射液的IND获CDE受理。DNTH103能够选择性结合处于激活状态的补体C1s蛋白,以更低的剂量和更长的给药间隔治疗患者。此外,该药物采用半衰期延长的技术,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接受治疗的频率。
7、光谷中源:VUM03注射液
作用机制:干细胞疗法
适应症:克罗恩病
1月1日,光谷中源的VUM03注射液的IND获CDE受理。VUM03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冷冻保存型细胞制剂,是由经筛选的健康新生儿脐带组织通过体外分离、扩增、收获、冻存后制备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基质细胞(UC-MSC)新药,拟用于治疗非活动性/轻度活动性克罗恩病复杂性肛瘘。
8、劲方医药:GFS202A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GDF15/IL6双抗
适应症:恶病质
1月1日,劲方医药的GFS202A注射液的IND获CDE受理。GFS202A是一款靶向GDF-15/IL-6双抗,其中,GDF15是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与许多疾病,包括癌症、炎症和心血管疾病有关。GFD15信号通路与IL-6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协同效应,GDF15-GFRAL通路与恶病质的产生有关,高水平的GDF-15与患者的体重、脂肪含量、体能表现、食欲及存活率呈负相关。同样,IL-6也会作用于神经元上的IL-6R以诱导恶病质。
在多种临床前药理模型中,每周一次剂量低至1.5-4 mg/kg的GFS202A已显著改善恶病质与体重减轻。在食蟹猴的重复剂量毒理研究中,GFS202A在20~300 mg/kg剂量范围内耐受性良好。在临床前TOV21G人类卵巢癌诱导的恶病质小鼠中,每周接受GFS202A治疗的小鼠经历了剂量依赖性的去脂体重损失逆转。此外,采用GFS202A治疗后,显示炎症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但在同种型对照治疗的小鼠中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在看”点一下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以及公开资料,近两周(9月30日~10月12日),有21款1类创新药首次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ND),药物类型包括了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ADC、核药、蛋白降解疗法、基因编辑疗法、TCR-T细胞疗法、间充质干细胞药物、治疗实体瘤的CAR-T细胞药物、双环肽偶联药物以及小分子药物等等。本文将根据公开资料对这些产品进行介绍。
图片来源:123RF
瑞核医药:镥[177Lu]PSMA-0057注射液、镓[68Ga]PSMA-0057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PSMA的核药
适应症:前列腺癌
瑞核医药1类新药镥[177Lu]PSMA-0057注射液获批临床,拟用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同时该公司的镓[68Ga]PSMA-0057注射液获批临床,拟用于筛选适合接受镥[177Lu]PSMA-0057注射液治疗的PSMA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公开资料显示,PSMA在超过90%的前列腺癌细胞表面都出现了过表达,以其为靶点的放射性药物治疗前列腺癌已经得到临床研究验证。
广东省创新药转化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力生命科学:INV-9956胶囊
作用机制:CYP11A1抑制剂
适应症:前列腺癌
广东省创新药转化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原力生命科学联合申报的INV-9956胶囊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根据原力生命科学新闻稿,这是其自主研发的一款强效且高选择性的口服CYP11A1抑制剂,此前已经在美国获批IND。类固醇激素是驱动前列腺癌的关键因素之一,细胞色素P450 11A1(CYP11A1)是类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靶向CYP11A1提供了抑制类固醇激素生产的有效手段。
艾伯维(AbbVie):ABBV-706注射用冻干粉
作用机制:靶向SEZ6的ADC
适应症:小细胞肺癌
艾伯维研发的1类新药ABBV-706注射用冻干粉获批临床,拟单药治疗复发/难治小细胞肺癌。公开资料显示,ABBV-706是一种靶向SEZ6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效载荷为TOP1i,目前正在国际范围内处于1期临床研究阶段。该产品有望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神经内分泌癌。
睿跃生物:注射用CG009301
作用机制:GSPT1靶向蛋白降解剂
适应症:血液恶性肿瘤
睿跃生物1类新药注射用CG009301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复发/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AML、ALL、高危型MDS等)。根据睿跃生物新闻稿介绍,CG009301是高选择性GSPT1靶向蛋白降解剂。公开资料显示,GSPT1是一种在许多癌症中高度表达的蛋白质,包括血液学和实体瘤。
圣域生物:SYN818片
作用机制:靶向DNA聚合酶θ(Polθ)的小分子抑制剂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圣域生物1类创新药物SYN818片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圣域生物新闻稿介绍,SYN818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抑制剂药物,其通过精准靶向DNA聚合酶θ(Polθ),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从而有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研究表明,SYN818不仅对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肿瘤细胞具有单独成药的潜力,还具有与PARP抑制剂、放化疗、抗体偶联药物等联合用于多种肿瘤治疗的潜质。
湃隆生物:GTA182片
作用机制:脑通透性PRMT5抑制剂
适应症:MTAPnull/lost晚期实体瘤
湃隆生物1类新药GTA182片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MTAPnull/lost晚期实体瘤。根据湃隆生物公开资料,GTA182片是一款可穿透血脑屏障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抑制剂,具有甲硫腺苷 (MTA) 协同作用,对MTAP缺失的癌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不针对MTAP正常表达的非癌细胞。这种选择性有望为MTAP缺失型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镔铁生物:IX001 TCR-T注射液
作用机制:针对KRAS G12V突变TCR-T细胞疗法
适应症:胰腺癌
镔铁生物1类新药IX001 TCR-T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适应症为基因型为HLA-A*11:01,肿瘤抗原KRAS G12V表达为阳性的晚期胰腺癌。根据镔铁生物公开资料,这是该公司首个申报注册临床试验的在研产品,是一款针对KRAS G12V突变TCR-T细胞疗法。该产品通过基因修饰技术,将能够特异性识别KRAS G12V突变的TCR基因序列转入T细胞,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有效杀伤胰腺癌细胞。
臻知医学:IPM001注射液
作用机制:多抗原靶点自体免疫细胞注射液
适应症:原发性肝细胞癌
臻知医学申报的IPM001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经二线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进展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据臻知医学新闻稿介绍,IPM001是其自主研发的多抗原靶点自体免疫细胞注射液,为一种工程化T细胞注射液,可靶向数十种中国人群肝癌相关抗原与新生抗原。在前期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中,该产品展现了良好的药物安全性,对于经多线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失败的进展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原天生物:YT001注射液
作用机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
适应症:膝骨关节炎(KOA)
原天生物1类生物制品新药YT001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根据原天生物新闻稿介绍,这是其研发的一款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缓释炎症反应,促进损伤修复,其免疫调节和损伤修复功能可帮助调节关节腔内紊乱微环境,缓解软骨的降解。
恒瑞医药、拓界生物:SHR-6934注射液
作用机制:生物制品新药
适应症:心力衰竭
恒瑞医药和拓界生物联合申报的SHR-6934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目前尚未从公开渠道查询到该产品的作用机制,从受理号可知这是一款治疗用生物制品。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极高,并且预后不良,约一半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五年内死亡。随着心脏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老龄化程度加深,全球心衰患者数量将持续增长。
思道医药:注射用DM001
作用机制:EGFR/TROP2双抗ADC
适应症:实体瘤
思道医药1类新药注射用DM001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晚期或转移性HR+、HER2-乳腺癌、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晚期或转移性EGFRmut或EGFRwt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实体瘤。根据思道医药新闻稿介绍,DM001是一款注射用EGFR/TROP2双抗ADC。该产品此前获得美国FDA IND批准,目前正在美国和澳洲开展临床1期研究。
瑞风生物:RM-101注射液
作用机制:基于AAV的基因编辑类药物
适应症:Usher综合征2型相关RP
瑞风生物申报的RM-101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USH2A基因外显子13突变所致的Usher综合征2型相关RP(视网膜色素变性)或非综合征型RP。根据瑞风生物公开资料介绍,RM-101是基于AAV的基因编辑类药物,能特异靶向USH2A RNA,调控可变剪接生物学过程,诱导功能正常蛋白的表达恢复。该产品通过视网膜下注射给药,有望实现一次性给药并长期有效。Usher综合征是与视网膜色素变性有关的最常见综合征,USH2A基因突变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逐渐出现夜盲和周边视野缺失,最终可能导致全盲。
瑞宏迪医药:RGL-193注射液
作用机制:AAV双基因药物
适应症:帕金森病
恒瑞医药子公司瑞宏迪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RGL-193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帕金森病。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瑞宏迪医药针对帕金森病自主研发的一款AAV双基因药物,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患者脑内。它可以提高左旋多巴的转化效率,同时还起到保护和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具有潜在的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口服抗帕金森病药量的效果。
艺妙医疗:IM96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IM96 CAR-T细胞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GUCY2C的CAR-T疗法
适应症:结直肠癌
艺妙医疗申报的IM96 CAR-T细胞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根据艺妙医疗新闻稿介绍,这是其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开发的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全新一代抗肿瘤药物,是一款靶向鸟苷酸环化酶2C(GUCY2C)的CAR-T疗法。该产品的临床前研究数据于今年6月入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研究显示IM96针对结直肠癌的最佳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0%,且仅有5.0%的患者出现神经毒性和≥3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BicycleTx:BT8009
作用机制:靶向Nectin-4的双环肽偶联药物
适应症:尿路上皮癌
Bicycle公司申报的BT8009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尿路上皮癌。公开资料显示,BT8009是Bicycle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第二代双环肽偶联毒素在研疗法,靶向Nectin-4。Bicycle公司致力于利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Gregory Winter爵士的科研成果以及双环肽技术开发变革性药物。双环肽是由9-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能以高亲和性和选择性与靶标结合,具有高肿瘤渗透性特性,且肽类的性质提供了“可调控”的药物动力学半衰期和肾脏清除途径。在全球范围内,BT8009已启动在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症中的2/3期注册试验。
康抗生物:KGX101
作用机制:细胞因子IL-12前药产品
适应症: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
康抗生物在研新药KGX101(注射用肿瘤特异性重组IL-12 Fc融合蛋白)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根据康抗生物公开资料介绍,KGX101为一款新一代细胞因子IL-12前药产品。它通过肿瘤特异性蛋白酶切Linker融合掩蔽蛋白,既提高了活性药物在肿瘤区域的富集程度,又降低了细胞因子的系统性毒性。一旦Linker被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异性金属基质蛋白酶切除,KGX101就能够像IL-12一样,有效刺激肿瘤中的免疫细胞,重塑肿瘤微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恒瑞医药:HRS-9563注射液
作用机制:化药新药
适应症:高血压
恒瑞医药HRS-9563注射液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高血压。目前尚未从公开渠道查询到该产品的适应症,从受理号可知这是一款化药新药。
武汉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HW211026软膏
作用机制:化药
适应症:光化性角化病
武汉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申报的1类新药HW211026软膏获批临床,拟用于光化性角化病的治疗。从受理号可知这是一款化药新药。光线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是长期暴晒所引起的癌前增生,会导致皮肤粗糙、有鳞屑,呈各种颜色,并且可进展为鳞状细胞癌。
强生:JNJ-78278343注射液
作用机制:KLK2-CD3双抗
适应症:前列腺癌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1类新药JNJ-78278343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成人男性患者。根据强生公开资料,这是一款KLK2-CD3双特异性抗体在研新药,在国际范围内处于1期临床研究阶段。KLK2是一种高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JNJ-78278343被设计用于靶向KLK2,并通过与T细胞上的CD3结合而诱导T细胞活化。该产品给药后可结合T细胞上的CD3和表达KLK2的肿瘤细胞上的KLK2,将T细胞重定向到肿瘤细胞,产生T细胞介导的KLK2表达肿瘤细胞的裂解。
博致生物:注射用PTX-912
作用机制:IL-2前药融合蛋白
适应症: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
博致生物申报的注射用PTX-912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根据博致生物公开资料,PTX-912是该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免疫细胞靶向的IL-2前药融合蛋白,利用独创的前药技术,使IL-2前药在肿瘤微环境中被特异性激活,从而解决IL-2的外周毒性问题。同时,PTX-912可将激活后的IL-2靶向定位至肿瘤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亚群中,以充分发挥IL-2的激活免疫和抗肿瘤的功效。目前,该产品已经启动美国1期临床试验。
亚尧生物:YY2201片
作用机制:ATR激酶抑制剂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亚尧生物申报的YY2201片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亚尧生物研发的ATR激酶抑制剂小分子药物。ATR是一种DNA修复的关键激酶,也是一种“合成致死”抗肿瘤靶点。在已完成的系列非临床研究中,YY2201片展现出良好的体内、外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安全性。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 Retrieved Oct 13,2024, From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4b5255eb0a84820cef4ca3e8b6bbe20c
[2]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或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00 项与 思道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思道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