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Shixi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Shixi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学术转化公司指公司创始团队或核心技术源自高校和研究所,这赋予其深厚的科研基础和前沿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公司通过将突破性的科学发现转化为潜在的药物,有望填补市场空白并加速新疗法的开发进程。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至少25家中国学术转化创新药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额近30亿元。值得关注的亮点如下:
近半数为亿元级融资:11家公司完成了近亿元及以上的高额融资,其中潜在最高融资额来自剂泰医药完成的1亿美元C轮融资,该公司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关注小分子药物及核酸药物研发。
核酸药物广受关注,核药势头强劲:至少6家获融资公司正在推进核酸药物研发,包括剂泰医药、循曜生物、神济昌华、星核迪赛、昆秦生物、时夕生物等。至少3家公司布局核药领域,其中纽瑞特医疗与蓝纳成均获得3亿元及以上大额融资。
上海、广东学术创业氛围浓厚:均有6家学术转化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获得融资,包括位于上海的循曜生物、正序生物、标新生物等,以及位于广东的莱芒生物、晶蛋生物、奥礼生物等。
剂泰医药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
6月21日,剂泰医药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中国太平旗下太平香港保险科创基金跟投。
剂泰医药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以AI驱动药物递送和药物发现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由美国工程院陈红敏院士以及麻省理工大学赖才达博士、王文首博士创立并领衔。目前,剂泰医药已自主研发了三大AI+核心技术平台:AI驱动核酸递送系统设计平台(AiLNP)、AI驱动mRNA序列设计平台(AiRNA)、AI驱动小分子制剂设计平台(AiTEM),并打造了一条专属剂泰医药的干湿实验深度结合的技术路线。该公司的研发管线涵盖小分子药物和以mRNA为主的核酸药物,重点针对临床需求较大的适应症领域,如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根据新闻稿,该公司进展最快的小分子管线已开展3期临床试验,mRNA免疫治疗管线预计将于今年进入临床。
纽瑞特医疗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
3月14日消息,纽瑞特医疗宣布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成都科创投、成都生物城基金、川创投等投资,华兴康平、新浚资本、星空资本等现有股东持续加码。
纽瑞特医疗成立于2016年,由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钱积惠研究员等一批长期从事核技术研发的专家学者创立。该公司现已经建立包含10余个产品的创新核药研发管线。其中,NRT6003注射液为钇[90Y]炭微球注射液,正在中国开展针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该公司研发的另一款放射性药品NRT6008注射液(一种钇[90Y]炭微球)也已经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针对适应症为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蓝纳成完成3亿元B+轮融资
2024年4月,东诚药业宣布其控股子公司蓝纳成以增资扩股方式拟引入投资者,由深创投领投,前海方舟、烟台财经、龙信投资、奥华清洁能源跟投,完成B+轮融资金额3亿元。
蓝纳成创立于2021年,专注于全球创新的1类诊疗一体化创新肿瘤核药研发。据公开资料介绍,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陈小元教授任欧洲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等,在核医学和纳米医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目前,蓝纳成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备的核素诊疗管线,靶向药物涵盖小分子、多肽及抗体,产品涉及前列腺癌、实体瘤、脑胶质瘤、神经内分泌瘤等领域。
循曜生物完成近两亿元A轮融资
1月10日,循曜生物宣布完成近两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原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追加投资,募集资金将助力推进该公司现有管线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
循曜生物成立于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支持下,由刘俊岭教授团队经上海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共同孵化创立,聚焦出凝血及纤维化领域创新药物研发。循曜生物公开信息显示,成立至今,该公司基于创始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肺纤维化以及血小板减少、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出凝血领域建立了原创性靶点及新分子管线,并搭建了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新一代抗体及蛋白类药物发现及改造技术平台。
和其瑞医药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2月7日消息,和其瑞医药宣布其于近日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锡创投、鼎珮集团共同领投,怀柔科学城、恩然创投和北京中寅跟投,老股东挚信资本、远翼投资、启明创投和创新工场继续加持。融资所得将为和其瑞医药核心管线——HMI-115单克隆抗体正在开展的两个国际临床2期研究和其他产品线研发提供强力支持。
和其瑞医药是一家科学驱动的临床阶段创新生物制药公司,针对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重大疾病,致力于研究、开发和商业化首创新药。该公司的创立是基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教授及其团队在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及数十年的研究成果。10月15日,和其瑞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HMI-115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适应症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中重度疼痛。公开资料显示,HMI-115是一款靶向泌乳素受体(PRLR)的单抗新药,和其瑞医药拥有该产品的全球权益。
炎明生物完成数亿人民币A+轮融资
5月24日消息,炎明生物宣布已完成数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炎明生物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的创新药,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该公司ALPK1小分子激动剂PTT-936的临床研究,以及其他先天免疫抑制剂及细胞焦亡抑制剂项目的临床推进,并拓展研发管线。
公开资料显示,炎明生物由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共同创立,科学基础为基于邵峰院士在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的生物学发现,聚焦炎症和肿瘤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医学关键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该公司现有10条全新机制、全新靶点的研发项目,包括多个已确定PCC的先天免疫抑制剂及细胞焦亡抑制剂项目正在开展临床前研发工作。进展最快的项目为ALPK1激动剂PTT-936,目前正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其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进行肿瘤治疗。
正序生物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8月8日,正序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国投孚腾资本领投,联新资本、博裕资本、礼来亚洲基金、万物资本、红杉中国等现有股东跟投。根据正序生物新闻稿,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加速CS-101临床研究和商业化推进,并支持体内治疗管线的临床转化,推动全球化布局和基因编辑产品早日上市。
正序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专注于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该公司孵化自上海科技大学,致力于利用全球创新的碱基编辑体系,开发突破性精准疗法。该公司基于以变形式碱基编辑器tBE(transformer Base Editor)为代表的碱基编辑系统创建了多种精准疗法,针对遗传疾病、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布局了多条管线。其中,正序生物首条管线CS-101是针对血红蛋白病开发的创新型基因编辑疗法,目前该产品针对β-地中海贫血症的临床1期试验正在稳步推进,用于治疗镰刀型贫血症的临床试验也正在筹备中。
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
更多数据内容推荐
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近日,Wave Life Sciences公布了其RNA编辑疗法WVE-006在治疗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的1b/2a期RestorAATion-2研究的积极机制证明数据。
根据新闻稿,WVE-006是首个进入临床开发的RNA编辑疗法,而本次的试验结果是RNA编辑疗法在人体中完成首次机制验证。
受此消息影响,Wave公司股价当日大涨74%,与一个月前相比,股价更是上涨超过150%,目前市值超过22亿美元。
01
基因编辑新武器,RNA编辑疗法兴起
近年来,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为纠正致病基因突变创造了机会。其中RNA编辑技术与CRISPR-Cas9技术是两大热门基因编辑手段,旨在对遗传信息进行精确修改,以提供持久的治疗效果。
两者区别在于,CRISPR-Cas9技术通过直接剪切DNA链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实现对基因的编辑。而RNA编辑技术通过特定的酶或编辑因子,对mRNA上的碱基进行修改,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机制的不同,使RNA编辑技术比CRISPR技术可能更具有优势:
RNA编辑技术旨在通过改变RNA的序列来补偿有害突变,从而合成正常蛋白质。
与CRISPR技术相比,RNA编辑在mRNA水平进行,不直接改变DNA序列,可以有效避免脱靶效应和伦理问题。
RNA分子的短暂性质意味着通过RNA编辑介入的效果是可逆的,不会改变基因,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RNA编辑技术为原本无法治疗的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可能性,按编辑方法又可分为单碱基编辑和RNA外显子编辑两种主要类型,目前都已有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02
Wave:单碱基编辑领跑者
Wave Life Sciences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临床阶段的RNA编辑疗法开发公司。文章开头提到的WVE-006是该公司针对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开发的一种创新的单碱基编辑疗法。
AATD是一种由SERPINA1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突变型AAT蛋白的积累。患者通常表现出进行性肺损伤、肝损伤或两者兼而有之,导致频繁住院和潜在致命的肺部疾病和/或肝脏疾病。
Wave公司开发的WVE-006是一种短的、化学修饰的寡核苷酸(AIMer),可以针对性地引导细胞内的腺苷脱氨酶(ADAR)对特定mRNA上的错配碱基进行精准编辑(A-to-I RNA编辑),进而纠正导致蛋白质功能失调的错误。
图1 A-to-I RNA编辑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由于Pi*ZZ型AATD患者不会产生功能性野生型α-1抗胰蛋白酶(M-AAT)蛋白,因此,如果在患者体内检测到M-AAT蛋白,便可确认突变型Z-AAT的mRNA成功编辑。此外,若患者恢复至50%的M-AAT蛋白水平,将与“MZ”杂合子基因型相符,具有较低的AATD相关肺病和肝病风险。
本次公布的数据来自RestorAATion-2研究的首个单剂量队列(200mg),包括两例已经完成了57天治疗的Pi*ZZ AATD患者。
结果显示,患者血浆中的野生型M-AAT蛋白在第15天达到平均6.9µM,占总AAT蛋白的60%以上。与基线相比,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的增加与功能性M-AAT的产生一致。平均总AAT蛋白从基线时的不可量化水平增加到第15天的10.8µM,达到了监管部门批准AAT增强疗法的基础水平。此外,早在试验第3天,患者的总AAT和M-AAT蛋白水平即较基线增加,并持续到第57天。
安全性方面,WVE-006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RestorAATion-2研究仍正在进行,Wave预计在2025年公布多剂量队列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GSK拥有WVE-006的全球独家许可。在RestorAATion-2研究完成后,开发和商业化工作将转移给GSK。Wave最多有资格获得5.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03
Ascidian:RNA外显子编辑新锐
成立于2020年的Ascidian Therapeutics,开创了另一种RNA编辑方式——RNA外显子编辑。
Ascidian的设计灵感来源一种叫海鞘(Ascidian)的低等海洋生物,为了从幼虫生长到成虫,海鞘通过RNA反式剪接(trans-splicing)和选择性剪接重新设计它们的转录组。
Ascidian公司通过设计含有正确RNA序列的RNA外显子,并与靶标信使RNA前体(pre-mRNA)相互作用,再通过反式剪接(trans-splicing)取代细胞自身所带有的突变外显子,来重写RNA,解决疾病的根本原因。
图2 RNA外显子编辑疗法的作用机制
图片来源:Ascidian官网
与只修改一个RNA碱基的单碱基编辑不同,RNA外显子编辑能够一次性改变RNA分子中成千上万的遗传字母,将导致疾病的RNA序列替换为功能正常的RNA序列。
今年1月,Ascidian公司首款RNA外显子编辑疗法ACDN-01的IND申请获得美国FDA的许可,并被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该疗法拟用于Stargardt病和其他ABCA4相关视网膜病。
ABCA4基因突变是引发Stargardt病的原因之一,该突变导致进行性视网膜变性和视力丧失,目前尚无任何获批的治疗方案。
在研疗法中,基因治疗被寄予厚望。但由于ABCA4基因个体较大,无法通过目前已相对成熟的“AAV”构建体递送整个基因。而且,该基因存在太多的突变点位,分布整个基因的各个段落中,无法通过突变特异性碱基编辑来切实解决每个突变。
Ascidian公司开发外显子编辑RNA疗法正好可以解决这些痛点。据Ascidian公司新闻稿,ACDN-01是首个获美国FDA许可进入临床试验的RNA外显子编辑疗法,并且是首款专门针对Stargardt病遗传起源的临床期治疗方法。
除了ACDN-01,Ascidian公司还在开发眼科、神经和神经肌肉疾病,以及其他罕见病的RNA外显子编辑疗法。
图3 Ascidian在研管线
图片来源:Ascidian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Ascidian公司宣布与罗氏(Roche)达成一项总额高达约18亿美元的研究合作与许可协议,共同发现和开发针对神经疾病的RNA外显子编辑疗法。MNC的加入,有望进一步加快RNA外显子编辑疗法的开发进程。
04
更多RNA编辑公司浮出水面
近年来,基于RNA编辑技术而崛起的生物技术公司越来越多,除了Wave Life Sciences和Ascidian Therapeutics这两家龙头公司,还有AIRNA、Amber Bio、ADARx Pharmaceuticals等国外biotech先后获得数千亿美元,甚至上亿美元融资。
在中国,同样有不少公司致力于开发RNA编辑疗法。
例如,辉大基因首创了CRISPR/Cas13介导的RNA编辑疗法,其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RNA编辑疗法HG202已开始评估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CRISPR RNA编辑疗法HG204、迷你型dCas13X-RNA碱基编辑器(mxABE)疗法均获得了美国FDA的孤儿药(ODD)和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RPDD)双认定。
博雅辑因打造了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基础的治疗平台,其中RNA碱基编辑平台体内疗法基于RNA单碱基编辑技术LEAPER™,开发针对包括眼科、神经肌肉病以及其他遗传病、非遗传病等疾病的疗法。
时夕生物建立了MIMIC RNA编辑平台,利用内源性腺苷脱氨酶(ADAR)进行精确高效RNA编辑,这一技术能在无需对基因组进行永久修改的情况下对蛋白的序列和功能进行修复和优化。
锐正基因聚焦于细胞内包括细胞核内靶点,基于新一代安全、高效、靶向性优异的基因编辑、RNA编辑和递送技术,为先天性遗传疾病和后天获得性疾病患者开发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结语:基因编辑疗法作为一种创新技术,为多种此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而RNA编辑是基因编辑的一个细分领域,具有基因治疗持久性的优点,而没有直接DNA编辑或基因置换相关的风险,在遗传疾病等领域展现出治疗潜力。但目前该类疗法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寥寥无几,疗效和安全性都还需要等待验证。
参考资料:
1.https://ir.wavelifesciences.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wave-life-sciences-announces-first-ever-therapeutic-rna-editing
2.https://academic.oup.com/nar/article/52/17/10068/7734167?login=false
3.Biomax:CRISPR已过时?RNA编辑疗法兴起!!!!
4.《首个体内RNA编辑疗法挺进临床,古老生物带来新启示》,医麦客
5.https://ascidian-tx.com/wp-content/uploads/2024/01/Ascidian-IND-Acceptance-Release_FINAL.1.29.24.pdf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小月石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声明: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4年10月16日,Wave Life Sciences宣布其RNA编辑疗法WVE-006在治疗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AATD) 的1b/2a期 RestorAATion-2研究中获得了积极的机制证明数据。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大涨74%。
WVE-006是Wave Life Sciences基于其best-in-class寡核苷酸化学平台开发的一款GalNAc偶联、皮下递送的A-to-I RNA编辑寡核苷酸(AIMer),旨在解决AATD相关的肺部疾病和肝病。WVE-006是首个进入临床开发的RNA编辑疗法,而今天的试验结果是RNA编辑疗法在人体当中完成首次机制验证。
GSK拥有WVE-006的全球独家许可。Wave完成RestorAATion-2研究后,最多有资格获得5.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此次公布的数据来自RestorAATion-2试验中的首个单剂量组(200毫克),包括前两名Pi*ZZ型AATD患者,从试验开始至第57天的结果。由于Pi*ZZ型AATD患者不会自然产生野生型α-1抗胰蛋白酶(M-AAT)蛋白,因此,若在患者体内检测到M-AAT蛋白,便可确认突变型Z-AAT的mRNA成功编辑。此外,若患者恢复至50%的M-AAT蛋白水平,将与“MZ”杂合子基因型相符,具较低的AATD相关肺病和肝病风险。
患者血浆中的野生型M-AAT蛋白在第15天达到平均6.9微摩尔,占总AAT蛋白的60%以上。与体内产生功能性M-AAT蛋白的结果一致,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与基线相较增加。基线时未能检测到患者体内的AAT蛋白,而在试验第15天时,患者的平均总AAT蛋白水平达到10.8微摩尔,达到了监管机构批准AAT增强疗法的标准。此外,早在试验第3天,患者的总AAT和M-AAT蛋白水平即较基线增加,并持续到第57天。
迄今为止,WVE-006 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良好。RestorAATion-2以及正在进行的健康志愿者RestorAATion-1试验中的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至中度,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RestorAATion-2 试验正在进行中,Wave预计将在2025年分享多剂量数据。
Wave Life Science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ul Bolno博士表示:“实现人类首个治疗性 RNA编辑对于我们公司、我们与 GSK 的合作以及整个寡核苷酸领域而言都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根据我们的临床前数据,我们在单剂量下观察到的 mRNA 编辑水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预计M-AAT水平会随着重复给药而继续增加。这些初始数据还增强了我们对我们的全资产品线的信心,包括我们的HD、DMD 和肥胖症项目。”
公司管线
总结
国外致力于开发RNA编辑疗法的公司还有Ascidian Therapeutics、AIRNA、Korro Bio、ShapeTX、Tacit Therapeutics 等,国内时夕生物、锐正基因、博雅辑因和辉大基因均有布局。
参考资料:公司官网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细胞基因治疗前沿,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END-
药事纵横投稿须知:稿费已上调,欢迎投稿
各位朋友好,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随手点一下下方的在看,以便让你的朋友也能看到哦。
100 项与 Shixi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Shixi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