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一项在中国健康早产儿和足月儿中评价RB0026注射液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探索Ⅰb/Ⅱ期试验
Ib期:
主要目的:
1.评价单次肌肉注射RB0026注射液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目的:
1.评价单次肌肉注射RB0026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2.评价单次肌肉注射RB0026注射液的药效动力学PD特征;
3.评价单次肌肉注射RB0026注射液的免疫原性。
II期:
主要目的:
1.在正在进入期第一个RSV流行季的婴儿人群中,评价RB0026注射液给药后150天内降低RSV引起的需医学干预的LRTI发生率。
次要目的:
1.评价RB0026注射液给药后150天内降低RSV所致住院发生率;
2.评价单次肌肉注射RB0026注射液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评价单次肌肉注射RB0026注射液后的PK特征;
4.评价单次肌肉注射RB0026注射液后的PD特征;
5.评价单次肌肉注射RB0026注射液后的免疫原性。
探索性目的:
1.通过基因型和表型分析来描述对RB0026注射液的耐药特征;
评价给药后151-360天内RB0026注射液降低RSV引起的需医学干预的LRTI发生率。
一项评价RB0026注射液在中国健康成人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和药效动力学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次给药剂量递增I期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 评估健康受试者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RB0026注射液后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次要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RB0026注射液后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健康受试者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RB0026注射液后的RSV中和活性(药效研究); 评价RB0026的免疫原性。
RB0004 注射液用于标准治疗无效或无标准治疗的实体瘤的安全性、耐
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开放、单次/多次给药I 期临床试验
(1)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或确定RB0004 注射液的后续研究推荐剂量; (2)评价RB0004 注射液在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100 项与 瑞阳(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瑞阳(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7月31日,泰诺麦博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IPO受理的生物医药企业。泰诺麦博的核心产品是“新一代破伤风针”斯泰度塔单抗,是全球首款破伤风单抗药物,用于外伤后破伤风的紧急预防。这是妥妥的冷门品种,却是临床治疗上不可或缺的新药。因为在中国,主流的破伤风针年用量近5000万针,但这种药半个世纪前就被欧美发达国家淘汰了。斯泰度塔单抗,正是区别于主流的新一代破伤风针。一种药品竟然在全球淘汰几十年后,仍然在中国大范围使用,随着今年2月斯泰度塔单抗在国内获批,这个局面被泰诺麦博打破了。3月13日,斯泰度塔单抗已经开出“首针”,定价为798元/支。招股书显示,2025年Q1斯泰度塔单抗销售额为16.93万元。算下来在两周多的时间内,已经有超过200位患者用药。目前,泰诺麦博已经完成5轮融资,最后一轮投后估值70亿元,投资者包括康哲药业、格力集团等。竞争对手即将冲击市场破伤风是一种常见疾病,传统破伤风针分为三种,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F(ab’)2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HTIG。后两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破”、“人破”。TAT和马破都来源于马血浆,易引起过敏反应,临床上需要先做皮试并分多次注射;人破由人血浆制备,价格是TAT的数十倍,过敏反应率较低,但产能有限,常常面临“一针难求”的局面。中国目前主流的破伤风针还是TAT,年用量4000-5000万支,占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80%以上。这种药半个世纪前就已经被欧美发达国家淘汰了,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把TAT从基药目录中删除。斯泰度塔单抗是全球首款破伤风单克隆抗体药物,被称为“新一代破伤风针”,抗体水平约为人破的5-7倍,而且无需皮试,疗效和安全性都比现有产品要好。但是斯泰度塔单抗的价格不便宜,约为人破的3倍。泰诺麦博自建有销售团队,而且和华润、上药、国药等大型商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因此斯泰度塔单抗的起步销售并不差。不过,智翔金泰、百克生物等其他国内企业也在跟进破伤风单抗产品,其中智翔金泰的GR2001目前已经处于上市申请审评阶段,公司市场独占期可能很快结束。健识局认为,泰诺麦博未来的增长点可能在国外。招股书显示,斯泰度塔单抗已经被美国FDA 纳入快速通道资格,并且可在美国直接开展III期临床。争夺国产首款RSV单抗泰诺麦博开发的热门品种还有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RSV单抗、针对人类巨细胞病毒的HCMV单抗等。其中RSV单抗TNM001进度最快,正在进行临床III期试验,预计2026年上半年申报上市。RSV是引起婴幼儿季节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新生儿因病毒感染而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全球上市了多款RSV创新疫苗和单抗产品。赛诺菲与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尼塞韦单抗是全球第一款用于预防RSV感染的长效单抗,2022年、2023年获得欧盟与美国批准,2023年12月在中国上市。尼塞韦单抗是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好的RSV药物,上市后第一年就爆发出惊人的潜力。据赛诺菲财报,2024年尼塞韦单抗销售额高达18.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4.4%。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再次增长2倍以上。看到RSV单抗销路那么好,不少大企业也动手了。默沙东研发的Clesrovimab已经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还有同样位于III期临床的瑞阳(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RB0026。据泰诺麦博称,TNM001可能成为中国首款预防用长效抗RSV单抗药物。 泰诺麦博目前按依然是亏损状态。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公司账上现金还有约4.2亿元。公司表示,此次IPO拟募资15亿元,将用于新药研发、抗体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撰稿 | 李傲编辑|江芸 贾亭运营 | 廿十三插图 | 视觉中国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内容如有问题,请邮件联系:jianshiju@boyamedia.com商务咨询:13288688512
RSV威胁6月17日,默沙东长效RSV单抗Clesrovimab获中国CDE优先审评,适应症为用于即将进入或出生在第一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季的新生儿和婴儿预防RSV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病毒,尤其是对婴幼儿群体。它是2岁以下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因,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相关研究表明,超过60%的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及80%的1岁以下婴儿感染是由RSV引起的,几乎50%的婴儿在1岁内必然会感染RSV。RSV感染后的症状表现多样,从轻微的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到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在严重的情况下,RSV感染可导致婴幼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感染RSV后的病情往往更为严重,住院风险相较于健康婴儿高出5倍以上。在全球范围内,RSV感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RSV感染导致大量婴幼儿住院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中国,虽然目前尚无针对RSV的特效治疗药物,但防控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内目前仅1款进口抗体(阿斯利康/赛诺菲的尼塞维单抗)获批用于预防新生儿和婴儿由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该产品采用一次性注射模式,可覆盖整个RSV流行季,但需要每月注射,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用药的便利性和经济负担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多数家庭在RSV防控上主要依赖被动防护措施,如隔离、消毒、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然而,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阻断RSV在社区中的传播。由于RSV的高传染性,一旦在社区中出现传播,很难通过被动防护措施彻底控制疫情的扩散。单针长效,革新预防模式面对RSV对婴幼儿健康的严重威胁,医学领域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手段。默沙东的Clesrovimab的出现,为RSV预防带来了颠覆性的突破。Clesrovimab是一款预防性长效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RSV的融合糖蛋白结合,诱导对RSV的被动免疫,从而为婴儿提供直接、快速和持久的保护。与传统的RSV抗体,如帕利珠单抗相比,Clesrovimab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抗体需要每月注射,而Clesrovimab采用长效设计,只需单次给药,即可提供长达5个月的持续保护,覆盖整个RSV流行季。这一革新性的设计,极大地简化了预防流程,减少了婴儿和家长的负担,也降低了因频繁注射带来的感染风险和不便。在临床应用中,Clesrovimab展现出了三大显著优势。首先,它无体重限制,颠覆了传统抗体需按体重给药的模式,无论婴儿体重如何,均以105毫克单次肌肉注射完成给药。这一设计简化了临床操作,尤其适用于早产儿等高危群体,避免了因体重差异带来的剂量计算难题,提高了用药的准确性和便利性。其次,Clesrovimab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注射后,婴儿即可迅速获得被动免疫,无需等待自身免疫系统的响应,能够在RSV感染的第一时间提供保护,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最后,在关键的III期SMART研究中,Clesrovimab证实了其疗效媲美现有疗法,安全性相当。该研究是一项随机、部分盲法、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Clesrovimab头对头帕利珠单抗在重症RSV感染高风险婴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Clesrovimab和帕利珠单抗的RSV相关MALRI发生率和RSV相关住院率相当;安全性也与帕利珠单抗大致相当,并与之前的CLEVER试验中Clesrovimab在婴儿中的安全性一致。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了Clesrovimab在RSV预防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依据。84%住院率下降Clesrovimab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其关键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款药物在预防RSV感染方面的卓越表现。在关键的IIb/III期CLEVER研究中,Clesrovimab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共招募了3632名健康早产儿和足月婴儿,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在第1天接受单次固定剂量Clesrovimab(105毫克)或安慰剂的肌肉注射。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给药后第150天(5个月),Clesrovimab组将需要就医的RSV相关下呼吸道感染(MALRI)发生率降低了60.5%(95%CI:44.2,72.0,p<0.001),这意味着每2名婴儿中就有1人能够免于感染,极大地减少了RSV感染带来的就医需求。更为显著的是,Clesrovimab组将RSV相关住院率降低了84.3%(95%CI:66.7,92.6,p<0.001),这一数据直观地表明了该药物在预防重症感染方面的强大效力,使得因RSV感染导致的住院风险大幅降低,重症监护需求也随之断崖式下降。在安全性方面,Clesrovimab也表现出色。对于进入RSV首个流行季的婴儿,Clesrovimab的安全性与安慰剂大致相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给药后5天内发生的注射部位红斑、给药后5天内发生的注射部位肿胀,以及给药后14天内发生的皮疹。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且短暂,通常在5日内即可消退,不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此外,在III期SMART研究中,Clesrovimab与现有疗法帕利珠单抗进行了头对头比较。结果显示,Clesrovimab和帕利珠单抗的RSV相关MALRI发生率和RSV相关住院率相当,安全性也与帕利珠单抗大致相当,并与CLEVER试验中Clesrovimab在婴儿中的安全性一致。这进一步证实了Clesrovimab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可靠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国产竞速随着默沙东的Clesrovimab在中国拟纳入优先审评,以及国产RSV单抗研发的不断推进,中国RSV预防领域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进口药物方面,目前阿斯利康/赛诺菲的尼塞维单抗已在国内获批上市。而默沙东的Clesrovimab则以其单剂长效的特点脱颖而出,目前已进入优先审评阶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批上市,为中国患儿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预防选择。与此同时,国产力量也在迅速崛起。泰诺麦博的TNM001和瑞阳生物的RB0026已进入III期临床,展现出了强大的研发实力。TNM001是泰诺麦博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抗体技术平台HitmAb®所研发的针对RSV融合前F蛋白(Pre-F)的特异性抗体,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极高的病毒中和能力,并具有广谱中和RSV的能力,同时该抗体半衰期长,在药物可及性和临床依从性上更具竞争力。瑞阳生物的RB0026注射液是一款全人源抗体创新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该项目Ⅱ期临床试验保护效力显著优于国外已上市药品。本土研发在技术方向上,聚焦于延长半衰期技术,通过对抗体结构的优化和改造,提高抗体在体内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用药频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体验。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也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奠定了坚实基础。Clesrovimab进入优先审评通道,意味着审批时间有望缩短50%,预计2026年初即可惠及中国患儿。这将极大地提高药物的可及性,为中国婴幼儿RSV预防带来新的希望。同时,国产RSV单抗的研发进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竞争,促使更多高效、便捷、经济的预防药物问世,为中国婴幼儿的健康保驾护航。在未来,随着更多药物的获批上市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RSV预防领域将迎来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的发展格局。药事纵横投稿须知:稿费已上调,欢迎投稿
▲3月6-7日长三角新药创新者峰会扫码免费报名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新药内循环大交易,产业互动
药融圈获悉:近期,康哲药业与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麦济生物”)及其附属公司就1类新药抗IL-4Rα人源化单抗注射液MG-K10(“MG-K10”或“产品”)签订合作协议,获得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及新加坡(“区域”)的协议所约定之共同开发权及独家商业化权利;麦济生物配合商业化活动,并销售、供应产品。合作期限为永久。
IL-4Rα被认为是治疗2型炎症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AD)、哮喘、结节性痒疹等)的关键靶点,抗IL-4Rα单抗则是目前2型炎症性疾病领域最畅销的生物制剂之一。双方合作产品MG-K10是一种创新的长效抗IL-4Rα人源化单抗,能同时阻断关键2型炎症因子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其Fc突变可有效延长半衰期,降低给药频率,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长效抗IL-4Rα单抗。目前已上市的抗IL-4Rα药物均需要每2周给药一次,而MG-K10只需每4周给药一次,同时呈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成为同类最优(BIC)的潜力。
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改名后为摩熵医药数据
1类新药抗IL-4Rα人源化单抗注射液MG-K10用于治疗2型炎症性疾病,如AD、哮喘、结节性痒疹、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区域内特定国家/地区拥有物质专利。
麦济生物其他靶点在研
MG-K10的AD、哮喘和结节性痒疹均已进入中国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在已经完成的成人中重度AD的II期临床试验以及成人中重度哮喘的II期临床试验中,MG-K10均呈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产品已获得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中国新药临床试验(IND)批件。
IL-4R靶点
IL-4R靶点中第一个获批的产品Dupixent(Dupilumab注射液)由再生元(Regeneron)和赛诺菲开发的一款全人单克隆抗体,其针对IL-4Rα上同时结合IL-4及IL-13的亚基,因此能够同时阻断IL-4及IL-13的信号传导。2024财年该靶点新药预计破130亿欧元业绩。
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改名后为摩熵医药数据 显示:其他在做的本靶点企业还有:荃信生物、智翔金泰、洛启生物(单域纳米抗体)、康诺亚(已经获批上市)、南京融捷康生物(单域抗体)、康方生物(AK120)、康乃德、三生国健(公司研发代号:611)、绿叶制药/博安生物(TS0001)、恒瑞医药(SHR1819)、科济生物(融合蛋白)、北京凯因科技、瑞阳生物等等,欢迎补充多靶点研究企业。
参考:
NMPA/CDE;
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改名后为摩熵医药数据;
FDA/EMA/PMDA;
相关公司公开披露;
https://www.mabge.com/;
https://www.mabge.com/index.php?c=show&id=18;
Mao, Dandan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nese adult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vol. 136,5 604-606. 5 Mar. 2023, DOI:10.1097/CM9.0000000000002560;
https://mp.weixin.qq.com/s/dkIpUgOkNgIDNtqgfK93Pw;等等。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作任何用药推荐。更多药企信息交流可后台留下名片。
100 项与 瑞阳(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瑞阳(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