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汕头经济特区明治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汕头经济特区明治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对于PD-1这个靶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过去十年来,PD-1带来的惊喜已经远远超过其他靶点。PD-1作为抑制剂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大放异彩,但在自免领域其潜力并未完全发掘。其实早在20年前,就有药企开始用PD-1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这个思路开始研发。机缘巧合、鬼使神差之下,PD-1 激动剂没研发成,反而意外获得了一款PD-1抑制剂。这也是第一款PD-1抑制剂O药的前身。大幅领先的礼来上周,礼来的在研PD-1激动剂获得了新的进展,同时也验证了PD-1作为激动剂的可行性。其PD-1激动剂peresolimab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2a期研究的详细结果,试验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在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a期临床研究中,98例患有活动性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且对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应答不足的受试者以2:1:1随机接受每4周1次 700mg peresolimab(n=49)、300mg peresolimab(n=25)或安慰剂(n=24)。试验主要终点为基于 C 反应蛋白水平的 28 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CRP)从基线至第 12 周的变化,主要比较 700 mg 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异;次要终点则包括较基线实现 20%、50%、70% 缓解(即 ACR20、50、70)的患者比例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第12周,每4周静脉注射1次peresolimab 700mg剂量组DAS28-CRP评分较基线变化值显著高于安慰 剂组(P<0.001)。 次要终点方面,700mg 组 ACR20 应答优于安慰剂。安全性方面,peresolimab 耐受性良好,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副作用发生率相当。此次2期临床试验成功验证了PD-1激动剂所具备的潜力。礼来也表示 peresolimab 会在风湿性疾病中的进一步开发,同时也将考虑将该药应用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不过对于礼来的PD-1激动剂成功同样收到了反对的声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礼来的PD-1激动剂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文章提到:“因为PD-1激动剂这种治疗方法不是抗原特异性的,所以有可能造成癌症的发展,并且这种风险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确定。”其他追赶者在PD-1激动剂这一领域中追赶礼来最紧的是Anaptys Bio公司。Anaptys Bio公司开发的rosnilimab(曾用名ANB030)是一种PD-1激动剂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斑秃。目前该药物已经启动了一项随治疗中度至重度斑秃的2期试验,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获得临床结果。除此之外Anaptys Bio还有一款PD-1激动剂资产CC-90006,最初与新基合作,但百时美施贵宝收购新基后似乎在1期临床后停止了这条管线。默沙东在PD-1激动剂上也拥有两条管线。此前默沙东以19亿美元收购了Pandion,后者带来了PD-1激动剂PT627和PT001。前者具有全身活性,而后者携带MAdCAM,用于肠道和肝脏靶向。尽管默沙东对Pandion的资产没有透露太多,但它已将PT101(现在称为MK-6194)推进至1期临床阶段。另外,去年8月,吉利德(Gilead)以4.05亿美元收购Microbio,收购了MB151,获得了PD-1激动剂。而Ibio以100万美元收购Rubryc,获得了RTX-002的权利;两款PD-1激动剂都处于临床前阶段。在国内,PD-1激动剂的市场仍处于相对空白地带,研发的企业较少,目前仅明治医药拥有一条相应管线。天境生物则拥有一条PD-L1激动剂管线,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红斑狼疮。两款药物同样处于临床前阶段。小结现如今,有着巨大容量的自免市场,PD-1同样蕴藏着巨大机会。礼来、默沙东等海外药企纷纷在激动剂上投入,研发用于自身免疫治疗的PD-1激动剂。PD-1激动剂的不断推进,或许未来不久,我们就能见到PD-1激动剂能够有效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免疾病。参考资料:1.https://mp.weixin.qq.com/s/9Na92pafT_jZ7AKk7Vi5jQ
声明: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synbio深波,专注合成生物学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的临床研究业务 PPD 最近根据对 150 多家生物制药领导者的调查提供了对 2023 年的行业预测。国外媒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New杂志总结了7大生物制药行业趋势,其中重点强调合成生物学在2023年会成为生物制药行业的焦点。“专注于药物开发和制造的合成生物学应用今年将成为该领域至少一家最大公司的重点。” 国外制药公司的合成生物学尝试2022年,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知名公司Ginkgo 完成了大量的并购和合作,包括与默克公司合作,设计多达四种酶用于活性药物成分制造(里程碑高达 1.44 亿美元)。Ginkgo 以未公开的价格收购了 Circularis Biotechnologies(开发了一种环状 RNA 和启动子筛选平台)和 Altar(开发了一种适应性进化平台)。Ginkgo 还以 3 亿美元收购了 Zymergen。“你可以期待看到我们更积极地进入生物制药领域,”Ginkgo Bioworks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ason Kelly 博士说,Ginkgo 看到了生产腺相关病毒 (AAV) 和衣壳、T 细胞和 RNA 产品的机会。他补充说:“这三个类别将为我们带来更多交易。”mRNA制造巨头Moderna在22年底8500万美元收购了无细胞DNA合成先驱OriCiro,用来升级mRNA制造,使得突破性的科学和快速扩大制造业规模成为可能。 国内众多制药公司布局合成生物学在国内,科伦子公司川宁生物凭借合成生物学制造医药中间体原料成功上市,华东医药子公司浙江珲达生物在抗体偶联药物毒素、mRNA药物用修饰核苷、海洋新型微生物药物等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研发管线,实现毒素和修饰核苷商业化开发,已成为全球主要mRNA药物用修饰核苷制造商。科兴制药在2022年11月宣布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合成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部分医药上市公司布局合成生物学原料制造。金城医药合成生物学方向的研发力度,将利用3-5年时间打造“一流的生物发酵与合成生物学平台企业”。浙江恒康药业收购明治医药子公司,加强其在核酸医药原料分子生物核苷酸原料产业布局。在融资方面,2022与在生物医药制造相关的合成生物学企业融资颇巨。合成生物学公司百葵锐生物宣布已完成近5000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主要布局生物合成靶向性杀菌蛋白和功能多肽等产品方向。生产兽用抗生素氟苯尼考中间体的及农药草铵膦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引航生物在22年完成了超4亿元人民币C轮、C+轮融资。专注蛋白质工程底层技术的公司志道生物C轮融资过亿,并且已经与通化东宝、君实生物、翰森制药、齐鲁制药等知名药企达成十余条药物管线开发合作。 小结目前合成生物学已打通微生物细胞工程构造全流程的底层理论与技术,部分企业已实现生物法应用并对部分化学法产品的生产形成替代。不管是在小分子的生产还是蛋白质,多肽以及核酸等成分的制造上面,合成生物学都比传统的方式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或将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资料来源:https://www.genengnews.com/topics/drug-discovery/seven-biopharma-trends-to-watch-in-2023/合成生物学公司/专家/课题组森瑞斯生物 | 启函生物 | 衍进科技瑞德林生物 | 恩和生物 | 本导基因蓝晶微生物 | 微构工场 | 华恒生物弈柯莱生物 | 博雅辑因 | 迪赢生物中美瑞康 | 羽冠生物 | 合生基因尚科生物 | 中科碳元 | 中科国生中科欣扬 赵国屏 | 邓子新 | 杨胜利 | 黄建东 戴俊彪 | 张先恩 | 张春霆 | 李一春 s y n b i o 深 波 专 注 合 成 生 物 学 领 域*PR | 品牌推广 | 会议会展 | 行业咨询 | 专访*深波建立多个合成生物学微信群,欢迎加群加好友,务必备注:姓名+公司+职务
100 项与 汕头经济特区明治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汕头经济特区明治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