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研机构- |
|
在研适应症-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无进展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100 项与 IL15R x CLDN18.2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IL15R x CLDN18.2 相关的转化医学
0 项与 IL15R x CLDN18.2 相关的专利(医药)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创新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2024年再次见证了FDA在药物审批方面的重大进展。这一年,FDA批准了多种新药上市,这些药物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案,更在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作者|momo
相关阅读:2024年FDA批准的重磅小分子药物
表1. FDA批准的17种大分子药物
截至2024年12月16日,FDA已经批准44款新药上市,其中包括17款生物大分子药物(图1),在获批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中,单抗药物依旧是创新主力,以59%(10款)的占比遥遥领先;其次是双抗,有3款(占比17%);蛋白类药物2款(占比12%);小核酸药物和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各1款(分别占比6%)。
图1. 2024 年 FDA 批准生物大分子药物类型
本文将对2024年FDA批准上市的生物大分子药物进行详细介绍,探讨其在各自疾病领域的重要性及潜在影响。
1.Letybo(letibotulinumtoxinA-wlbg)
适应症:中度至重度眉间纹的外观改善
靶点:BoNT/A
批准日期:2024年2月29日
企业:Hugel Inc.
Letybo是一种乙酰胆碱释放抑制剂和神经肌肉阻滞剂,通过肌肉内注射,用于暂时改善成年患者与皱眉肌和/或降眉肌活动相关的中度至重度眉间纹外观。Letybo获得FDA的批准得到了三项已完成的3期试验的积极结果支持,这些试验在美国和欧洲招募了1000多名受试者。Letybo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了其在治疗眉间纹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Tevimbra (tislelizumab-JSGR)
适应症: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
靶点:PD-1
批准日期:2024年3月13日
企业:百济神州
Tevimbra是一款人源化IgG4抗PD-1单克隆抗体,设计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帮助人体免疫细胞检测和对抗肿瘤细胞。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全身化疗(不包括PD-1或PD-L1类疗法),患有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成年患者。这是Tevimbra首次在美国获批。Tevimbra于2023年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曾接受过化疗的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并于2024年2月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的推荐,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中国,该疗法已有12个适应症获得批准。
3.Winrevair (sotatercept-CSRK)
适应症:肺动脉高压
靶点:INHBA
批准日期:2024年3月26日
企业:默克
Winrevair是一款“first-in-class”的IIA型激活素受体(ActRIIA)融合蛋白。它将ActRIIA经过改造的细胞外域与抗体的Fc端融合在一起。它可以阻断激活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降低激活素介导的信号传导。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患者。Winrevair是默沙东于2021年以约115亿美元收购Acceleron Pharma公司获得的关键疗法。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疗法被行业媒体Evaluate评为2024年有望获批的潜在重磅疗法之一。
4.Anktiva (nogapendekin alfa inbakicept-pmln)
适应症:膀胱癌
靶点:IL-15R
批准日期:2024年4月22日
企业:Altor Bioscience Corp.
Anktiva是一款IL-15超级激动剂。IL-15通过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免疫T细胞的发育、维持和功能,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nktiva由与IL-15受体α/IgG1 Fc融合蛋白结合的IL-15突变体(IL-15N72D)组成。用于治疗对BCG无应答且伴有原位癌(CIS)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成年患者。Anktiva在2019年获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与BCG联合治疗此前对BCG应答不佳的非肌层浸润性原位膀胱癌患者。此外,行业媒体Evaluate在今年初将这款疗法列为今年有望获批的10款潜在重磅疗法之一。
5.Imdelltra (tarlatamab-dlle)
适应症: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靶点:CD3E、DLL3
批准日期:2024年5月16日
企业:安进
Imdelltra是一款“first-in-class”双特异性抗体(bsAbs),通过结合肿瘤细胞上的 DLL3 蛋白和 T 细胞上的 CD3 抗原,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并诱导表达 DLL3 的癌细胞被破坏。用于治疗铂类化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的广泛期小肺癌(SCLC)患者。Imdelltra在今年5月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ES-SCLC成人患者,他们在接受化疗时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值得一提的是,Imdelltra是首款用于治疗实体瘤的获批BiTE疗法。
6.Rytelo (imetelstat)
适应症: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输血依赖性贫血
靶点:Telomerase
批准日期:2024年6月6日
企业:Geron Corp.
Rytelo是一款“first-in-class”的寡核苷酸端粒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癌变干细胞和祖细胞不可控制的增殖,导致癌变细胞的凋亡。用于治疗患有低风险至中等-1风险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成年患者。Rytelo是40年来首个获美国FDA批准的端粒酶靶向疗法。Rytelo被行业媒体Evaluate列为今年10大潜在重磅疗法之一。
7.Piasky (crovalimab-akkz)
适应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靶点:C5
批准日期:2024年6月20日
企业:Sino-Foreig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iasky是一款靶向补体蛋白C5的可循环使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止C5裂解为C5a和C5b,阻止终末补体通路,从而防止红细胞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等疾病中的破坏。用以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Piasky是PNH的首个每月皮下注射治疗药物,且患者可以选择在受监督的医疗机构之外进行自我给药。
8.Kisunla(Donanemab-azbt)
适应症:阿尔茨海默病
靶点:pGlu3Aβ
批准日期:2024年7月2日
企业:礼来
Kisunla是一款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的单克隆抗体,它能与N3pG的淀粉样蛋白亚型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淀粉样斑块的清除。用于治疗出现早期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成年人。Kisunla是首个有证据表明在淀粉样斑块清除后可停止治疗的淀粉样斑块靶向疗法。2021年6月,Donanemab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
9.Yorvipath(palopegteriparatide)
适应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靶点:PTH1R
批准日期:2024年8月9日
企业:Ascendis Pharma.
Yorvipath是一种长效甲状旁腺激素(PTH)前药,旨在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P)患者的PTH恢复至生理水平,以解决HP导致的血钙含量降低、血液磷酸盐水平升高等问题。用于治疗成人慢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该产品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首款激素替代疗法。
10.Nemluvio(nemolizumab-ilto)
适应症:结节性痒疹
靶点:IL-31
批准日期:2024年8月12日
企业:Galderma Pharma.
Nemluvio是一种”first-in-class”单克隆抗体,它通过与IL-31受体α相结合,可以阻断IL-31的信号通路,用于治疗成人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患者。Nemluvio是首款获得FDA批准用以抑制IL-31信号的单克隆抗体,它曾在2019年获得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并在今年2月获得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优先审评资格。
11.Niktimvo(axatilimab-csfr)
适应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靶点:CSF-1R
批准日期:2024年8月14日
企业:Incyte/Syndax制药
Niktimvo是一种靶向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成人和体重40公斤以上的儿科患者。Niktimvo是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CSF-1R单克隆抗体疗法。
12.Ebglyss(lebrikizumab-lbkz)
适应症: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
靶点:IL-13
批准日期:2024年9月13日
企业:礼来
Ebglyss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能高亲和力结合IL-13,有效阻止IL-13Rα1/IL-4Rα异二聚体复合物的形成及其后续信号传导。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AD)成年和青少年患者。Ebglyss于2023年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并于2024年1月在日本获得批准。
13.Hympavsi(marstacimab-hncq)
适应症:预防或减少与血友病A或B相关的出血事件
靶点:BCMA
批准日期:2024年10月11日
企业:辉瑞
Hympavsi是一种靶向TFPI的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TFPI的Kunitz-2结构域,重新建立出血和凝血之间的平衡;用于预防或减少患有 A 型血友病(先天性第 VIII 因子缺乏症)和B 型血友病(先天性第 IX 因子缺乏症)成人和 12 岁及以上儿童患者的出血发作频率。Hympavzi是FDA批准治首款只需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的血友病B疗法。
14.Vyloy(Zolbetuximab-clzb)
适应症: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靶点:Claudin 18.2
批准日期:2024年10月18日
企业:安斯泰来
Vyloy是一种“first-in-class”的靶向CLDN18.2的单克隆抗体,被美国FDA批准与氟尿嘧啶和铂类化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HER2阴性、其肿瘤经FDA批准的检测确定为Claudin18.2阳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Vyloy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靶向Claudin 18.2的治疗药物。
15.Ziihera(zanidatamab)
适应症:HER2阳性(IHC 3+)的经治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胆道癌
靶点:HER2
批准日期:2024年11月20日
企业:Jazz Pharmaceuticals
Ziihera是一种具有新作用机制的HER2靶向双特异性抗体,可靶向HER2蛋白上两个不重复的抗原表位,用于治疗经FDA批准检测确诊为HER2阳性(IHC 3+)的经治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胆道癌(BTC)成人患者。FDA曾授予Ziihera突破性疗法认定,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
16.Bizengri(zenocutuzumab)
适应症:胰腺导管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
靶点:HER2、HER3
批准日期:2024年12月4日
企业:Merus
Bizengri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能结合表达在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和HER3的细胞外结构域,抑制HER2与HER3形成二聚体并阻止NRG1与HER3的结合,用于治疗携带NRG1基因融合(NRG1+)的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Bizengri是FDA批准的首款治疗这一患者群体的靶向疗法,FDA也曾授予Bizengri突破性疗法认定。
17.Unloxcyt(cosibelimab)
适应症:皮肤鳞状细胞癌
靶点:PD-L1
批准日期:2024年12月14日
企业:Checkpoint Therapeutics
Unloxcyt是一种完全人源化、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可直接与PD-L1结合,从而阻断其与PD-1以及B7.1受体的相互作用,进而除去PD-L1对CD8阳性T细胞的抑制效果,恢复其毒杀性T细胞反应。用于治疗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或不适合治愈性手术或放疗的局部晚期cSCC成年患者。Unloxcyt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晚期cSCC患者的PD-L1靶向抗体。
参考资料
[1] https://www.fda.gov/
[2]各种公开资料
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
如何加入BiG会员?
外源性细胞因子工程化被认为是增强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解决方案之一。常见细胞因子对CAR-T细胞的作用包括:细胞因子对CAR-T细胞特性的影响IL-2增强增殖和效应能力IL-7延长潜在寿命,提高效应功能的持久性IL-9维持T细胞干性,增强效应功能IL-15延长细胞寿命IL-8增强T细胞向肿瘤迁移的能力IL-10通过代谢重编程恢复耗竭T细胞功能IL-12直接上调细胞毒性,调节免疫抑制TMEIL-18增强效应功能,重塑TMEIL-23提高效应功能,减少耗竭表型IL-33调节TMEIL-36γ增强细胞毒性,调节TMEIL-37恢复耗竭T细胞功能在实际开发应用中,把握共表达细胞因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然是一个挑战。近期还是有一些相关研究团队继续关注着细胞因子CAR结构的开发。IL-4IL-4是肿瘤细胞在TME中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IL-4受体结合来对抗T细胞效应功能。通过转化细胞因子受体CAR(ICR)是抑制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的常见方法,IL-7和IL-21通常是对应转化细胞因子的选择。华师大的研究团队近期则设计了一款4/15NKG2D-CAR,由基于NKG2D的嵌合抗原受体组成,IL-4R作为细胞外结构域共表达,IL-15R作为跨膜和细胞内结构域共表达,从而将IL-4R抑制信号转化为下游的IL-15R激活信号。(doi:10.1016/j.biopha.2023.115740.)4/15NKG2D-CAR-T在小鼠模型中表现出提高细胞毒性、增殖水平、存活率、未分化表型比例等抗肿瘤作用。IL-7(doi:10.1007/s10565-023-09821-w)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款GPC3-7-19-CAR-T细胞用于治疗HCCs。杀伤效率是单纯GPC3-CAR-T细胞的1.5-2倍。在小鼠实验中表现出提高浸润CD4+ T细胞亚群比例、募集更成熟的DCs、减少PMN-MDSC和Treg细胞浸润,从而诱导TME重塑。该CAR-T在1例GPC3+ 晚期HCC患者身上展开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AR-T治疗后,淋巴结节明显缩小,CT扫描显示CAR-T注射后56天患者纵隔淋巴囊萎缩,CD8+ T细胞的比例(67.9%)远高于基线(16.6%)。采用的患者来源CAR-T细胞阳性率为69%。IL-10IL-10在肿瘤发展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似乎是自相矛盾的。IL-10本身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通过免疫依赖性机制抑制转移,包括抑制浸润性巨噬细胞和血管生成因子以及激活CD8 + T细胞CTL。但同时,研究也报道了TAM产生的IL-10可以通过抑制APC的功能并随后阻断T细胞效应功能,来减弱抗肿瘤反应。矛盾的IL-10(doi:10.1038/s41587-023-02060-8)2024年1月浙江大学/唐力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开发了一款表达IL-10的CAR-T,在小鼠实验中表现出能够维持线粒体健康、促进OXPHOS代谢等代谢重编程功能,实现肿瘤的消除。据称该CAR-T已经展开IIT临床试验,至少已有11名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或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接近100%。重新认识IL-10:提升CAR-T的CR至100%IL-13Rα2IL-13Rα2则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使用不同,其主要是因为在肿瘤上特异性表达而被当做靶点。1.(doi:10.1038/s41591-024-02893-z)近期野马生物/希望之城公布了其IL13Rα2靶向CAR-T MB-101的1期临床数据。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中位OS)为8个月,高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6个月预期生存期,而五项细分亚组中,最大剂量第五组OS达10.2个月。(只剩6个月时,他敲响了CAR-T的门)2.(doi:10.1038/s41591-024-02893-z)同期,吉利德/宾法大学也公布了其靶向EGFR和IL13Rα2的鞘内二价CAR T细胞同样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1期试验中期结果。该CAR-T会在过表达(EGFR扩增)和/或EGFR胞外结构域突变而发生EGFR 激活失调时激活。接受治疗的6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所有 6 名患者都观察到增强肿瘤大小的减小,部分肿瘤消退维持在第 +28 天及以后。然而,没有一个达到RANO标准的客观反应标准。IL-15(doi:10.3389/fimmu.2023.1165404)2023年信达生物与苏州大学合作设计的一款H9 CAR-IL15 T细胞,旨在解决其Claudin18.2 CAR-T疗法的长期持久性问题。小鼠 IL-15 修饰赋予肿瘤脉管系统靶向 CAR-T 细胞增强的效应器功能、植入和重编程TME能力,从而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中更好地控制肿瘤。其结果显示,在体外实验中,mIL-15对CAR-T细胞杀伤活性的明显影响仅保持较短时间,在超过三轮刺激后消失,可能和IL-15浓度不足相关。尽管IL-15在体外试验中对CAR-T细胞的总体影响通常不显著,但其在体内的作用是显著的。即使没有淋巴细胞清除预处理,H9 CAR-IL15 T细胞仍然产生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而未修饰的CAR-T细胞几乎没有效果,从而有机会降低淋巴细胞清除方案造成的毒性作用。IL-24(doi:10.1038/s41416-024-02601-1)IL-24主要是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干性来影响免疫细胞的疗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包括DNA损伤、SARI诱导、AIF、ATM和beclin-1轴。同时IL-24还可促进T细胞活化、中枢记忆分化和增殖,但不影响其凋亡。郑州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构建IL-24 CAR-T细胞,旨在通过IL-24影响抗原丢失的肿瘤细胞对CAR-T的耐药性。体内模型显示,分泌IL-24的CAR-T细胞能更好地控制晚期肿瘤和复发。小结目前很多细胞因子CAR-T都能在安全性方面有较好表现,但实际有效性还是参差不齐的。其他参考文献:Shi H,et al.(2023) IL-15 armoring enhances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claudin 18.2-targeting CAR-T cells in syngeneic mouse tumor models. Front. Immunol. 14:1165404. doi: 10.3389/fimmu.2023.1165404
▎Armstrong2023年8月3日,盛禾生物港股IPO申请获得受理,招股书正式公开。盛禾生物成立于2018年,目前研发管线包括9款创新药,其中6款处于临床阶段,主要产品为抗体融合细胞因子类创新药。具体包括PD-1/IL-15、EGFR/IL-10、B7-H3/IL-10、HER2抗体、PD-L1/SIRPα、4-1BB/CD24双抗等。盛禾生物于2023年5月经历一轮市场化融资,倚锋资本独家投资2.1亿元,投前估值12亿元,投后估值14.1亿元。盛禾生物最新股权架构如下,Sunho Stellar为股权激励平台,占比5.11%,倚锋资本持股14.89%。核心管线IAP0971的分子设计如下,IL-15、IL-15R嵌入到PD-1抗体铰链区的位置,通过空间位阻降低IL-15的活性,从而实现PD-1抗体与IL-15的剂量匹配。临床期研究表明IAP0971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IAE0972采用非对称设计,EGFR单价抗体(降低皮肤毒性)融合IL-10二聚体。总结细胞因子的抗肿瘤疗效已经充分证实,如何平衡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成药性的关键。IL-2领域,偏向性的细胞因子探索多以失败告终。IL-15领域,首个IL-15已经申报上市,但其适应症NMIBC采用局部给药,并未真正解决该问题。抗体融合细胞因子,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探索方向,盛禾生物采取免疫PD-1与IL-15的组合,靶向抗体EGFR、B7-H3与IL-10的组合。期待抗体-细胞因子的后续临床进展。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