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评价BAT8008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联合BAT7104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多中心、开放的IB-II期临床研究
探索BAT8008联合贝伐珠单抗/BAT7104在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PK特征等,探索最大耐受剂量(MTD)并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推荐剂量及合理的给药方案,并初步评价抗肿瘤疗效。
A Phase II Study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With or Without Atezolizumab Immunotherapy in Rare Genitourinary Tumors (SMART) Such as High Grade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Bladder/Urinary Tract Cancer, 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 and Penile Cancer
Background:
Rare tumors of the genitourinary (GU) tract can appear in the kidney, bladder, ureters, and penis. Rare tumors are difficult to study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people to conduct large trials for new treatments. Two drugs-sacituzumab govitecan (SG) and atezolizumab-are each approved to treat other cancers. Researchers want to find out if the two drugs used together can help people with GU.
Objective:
To test SG, either alone or combined with atezolizumab, in people with rare GU tumors.
Eligibility:
Adults aged 18 years and older with rare GU tumors. These may include high grade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 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penis.
Design:
Participants will be screened. They will have a physical exam with blood and urine tests. They will have tests of heart function. They will have imaging scans. They may need a biopsy: A small needle will be used to remove a sample of tissue from the tumor.
Both SG and atezolizumab are given through a tube attached to a needle inserted into a vein in the arm.
All participants will receive SG on days 1 and 8 of each 21-day treatment cycle. Some participants will also receive atezolizumab on day 1 of each cycle.
Blood and urine tests, imaging scans, and other exams will be repeated during study visits.
Treatment may continue for up to 5 years.
Follow-up visits will continue for 5 more years.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2期IIT An Exploratory Clinical Study of SHR-A1921 Combined With Adebrel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 Who Failed the Previous Standard First-line Treatment
This is a Phase II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R-A1921 conbined with adebrelimab in advanced NSCLC who failed the previous first-line standard therapy. Su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treated with SHR-A1921 in combination with adebrelimab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 intolerable toxicity occurs, informed consent is withdrawn, or other conditions requiring termination of medication, whichever occurred first. The maximum treatment time of adebrelimab is 35 cycles or 2 years (whichever comes first), and subjects can continue to be treated with SHR-A1921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 intolerable toxicity occurs, informed consent is withdrawn, or other conditions requiring termination of medication.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HR-A1921 combined with adebrelimab in advanced NSCLC who failed the previous first-line standard therapy. Second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SHR-A1921 combined with adebrelimab in advanced NSCLC who failed the previous first-line standard therapy; Explorato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biomarker changes during treatment with SHR-A1921 combined with adebreli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ho failed the previous first-line standard therapy.
100 项与 PDL1 x Top I x Trop-2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PDL1 x Top I x Trop-2 相关的转化医学
0 项与 PDL1 x Top I x Trop-2 相关的专利(医药)
抗体偶联药物(ADC)明星企业映恩生物于4月10日完成港股招股,募资额超2亿美元,成为2022年以来“18A”中融资规模最大、估值增幅最高的IPO案例。市场颇为关注的是,该公司国际配售倍数超过14倍,募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同时,公司此次上市还吸引了包括BioNTech、富国基金、易方达等在内的15家国际长线资本及头部公募作为基石投资者。4月15日,映恩生物正式登陆港交所,首日上市,高开91.33%报181港元,盘前成交7.82亿港元,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又一焦点。这家成立仅6年的创新药企,凭借12款自主研发的ADC候选药物,在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快速突围。而面对ADC赛道白热化竞争,映恩生物又是如何以差异化策略抢占先机的?01从0到IPO:ADC“黑马”的逆袭密码ADC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吸引了全球生物医药企业的关注。在这一竞争激烈的赛道中,映恩生物自2019年成立以来,凭借差异化的研发布局与技术积累,逐步成为行业内值得关注的企业之一。2025年4月,该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进一步推动了其国际化战略。映恩生物的研发体系以快速推进和靶点选择精准性为核心。公司从早期靶点筛选到临床试验的流程高度整合,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例如,其核心产品DB-1303(HER2ADC)从临床前研究到进入全球多中心III期试验仅耗时3年,体现其高研发效率。在靶点选择上,映恩生物聚焦HER2、B7-H3、TROP2等已验证靶点,与此同时探索双特异性ADC(如DB-1419)等创新方向。映恩生物自主研发了四大技术平台:DITAC(免疫毒素抗体偶联平台)、DIBAC(双特异性抗体偶联平台)、DIMAC(免疫调节抗体偶联平台)和DUPAC(有效载荷抗体偶联平台)。这些平台为其管线开发提供了系统性支持。以连接子设计为例,公司通过优化结构稳定性降低脱靶毒性,同时采用可裂解连接子增强肿瘤微环境中的药物释放效率。在载荷选择上,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与抗体结合的设计,兼顾抗肿瘤活性与安全性,这一技术路径在DB-1303等产品中已得到验证。另一方面,映恩生物积极与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公司开展合作,通过授权合作、联合研发等多种形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加速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与BioNTech的合作,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巨额的资金支持,更借助BioNTech在全球的研发资源和商业化渠道,加速了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布局;与百济神州、GSK等巨头的合作,也让公司在技术交流、临床研究等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正是凭借着“快、准、稳”的研发策略、自研与合作双轮驱动的模式以及在连接子设计与载荷优化上的技术优势,映恩生物在短短6年内实现了从0到IPO的华丽转身,成为ADC赛道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也为全球ADC药物的研发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02瞄准“难治癌种”,临床价值几何?映恩生物在管线布局上极具战略眼光,将重点聚焦于难治癌种。如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等,往往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患者的生存预后较差,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针对这些癌种进行研发,一旦取得突破,不仅能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也能在竞争激烈的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据独特的优势。DB-1303(HER2ADC)DB-1303是一款处于临床后期的HER2ADC候选药物,针对HER2低表达肿瘤这一传统治疗盲区,意义重大。它采用独特设计,在HER2表达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良好。临床设计上,DB-1303正在进行两项注册性临床试验和一项全球潜在注册研究,首个适应症HER2表达子宫内膜癌预计2025年最早向FDA申报加速批准。I/II期试验(NCT05150691)数据截止2023年5月8日,子宫内膜癌队列部分患者接受不同剂量DB-1303治疗,可评估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58.8%,疾病控制率94.1%,不同剂量及组织学分层下也有不同缓解率,疗效显著。联合治疗方面,DB-1303有扩展至前线治疗的联合治疗潜力,正探索与其他药物联用,如和帕妥珠单抗联合用于HER2+乳腺癌患者,有望提升疗效、增加治疗选择。DB-1311(B7-H3ADC)DB-1311是一款B7-H3ADC候选药物,聚焦于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等“硬骨头”癌种。B7-H3是一种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的跨膜糖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治疗耐药相关,因此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DB-1311通过结合肿瘤细胞中过表达的特定B7-H3亚型,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结合其高效有效载荷、稳定的连接子及Fc端沉默的单克隆抗体,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宽广的治疗窗口。在临床设计上,DB-1311正被研究作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潜在二线(或以上)治疗方法。在疗效数据方面,根据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在接受多次治疗后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DB-1311表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整体患者群体中,特别是在耐药性前列腺癌患者中,未确认的客观缓解率高达28%。在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反应。接近95%的患者在六个月内未出现疾病进展,这一数据表明DB-1311在控制肿瘤进展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联合治疗方案上,DB-1311目前正在与BNT327(一种靶向PD-L1和VEGF的双抗)联合进行针对晚期肺癌,包括SCLC和NSCLC患者的1b/2期临床试验。通过联合其他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有望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扩大治疗窗,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DB-1310(HER3ADC)HER3ADC(DB-1310)是映恩生物布局的又一重要产品,其针对EGFR/KRAS突变NSCLC具有独特的创新点和临床潜力。HER3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过度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的预后都密切相关。然而,由于HER3本身结合力较低,并不具备如同HER2等其他家族成员的内在激酶活性,同时也没有能够反映出患者HER3激活与否的合适的Biomarker等因素,为该靶点药物开发带来重重挑战。DB-1310具备高度内吞能力,可将有效载荷直接传递到存在HER3表达的癌细胞中,从而实现靶向肿瘤杀伤,并改善疗效。基于DB-1310作为EGFR突变NSCLC的晚期单药治疗观察到的初步疗效,映恩生物采取差异化策略,研究其与奥希替尼联用用于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潜力。同时,DB-1310亦正被研究作为KRAS突变型NSCLC的潜在治疗方法。此外,映恩生物也正在探索DB-1310在多种其他实体瘤中的疗效信号。这种针对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NSCLC进行精准治疗的布局,有望填补该领域的治疗空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DB-1419(B7-H3xPD-L1双抗ADC)B7-H3xPD-L1双抗ADC(DB-1419)是映恩生物的首款双特异性ADC产品,具有独特的协同效应。它连接了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可同时将毒素传递至肿瘤细胞且调节T细胞活化,从而产生潜在的协同抗肿瘤效应。这种创新的设计将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结合在一起,既能够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上的B7-H3和PD-L1,实现精准的肿瘤杀伤,又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1+1>2的治疗效果。目前,DB-1419已经在中国和美国获批IND,并于2024年9月启动了1/2a期全球临床试验。这一产品的研发和临床推进,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B7-H3和PD-L1高表达的肿瘤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也进一步彰显了映恩生物在ADC药物研发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技术领先地位。03全球化野心:60亿美元合作背后的战略棋局在生物医药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映恩生物展现出了强烈的全球化野心,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布局全球临床试验,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映恩生物在国际合作方面成绩卓著,已与BioNTech、百济神州、Adcendo、GSK及Avenzo Therapeutics等全球多家知名生物医药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的交易总价值逾60亿美元,充分彰显了映恩生物的技术实力和产品潜力,也吸引了全球生物医药巨头对其研发管线的关注和认可。2023年4月,映恩生物与BioNTech就两款ADC管线DB-1303及DB-1311达成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BioNTech获得两款ADC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而映恩生物则保留这两款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澳门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根据协议条款,映恩生物获得了总计1.7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望获得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未来潜在销售净额的单位数至双位数比例的提成作为特许权使用费。同年8月,双方又达成扩展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不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推进第三个ADC候选药物DB-1305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2023年7月,映恩生物与百济神州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型ADC管线针对实体肿瘤的治疗研究。根据协议条款,映恩生物获得百济神州支付的首付款,并有望获得基于共同约定的开发、注册和商业化的里程碑付款共计13亿美金,以及未来潜在销售额的比例提成。通过与这些国际药企的合作,映恩生物不仅获得了巨额的资金支持,得以进一步加大在研发和临床研究上的投入,加速产品的研发进程;还借助合作方在全球的研发资源、临床研究网络和商业化渠道,能够更快速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实现产品的商业化价值。同时,在合作过程中,映恩生物还能与国际药企在技术、研发经验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截至目前,映恩生物在17个国家的230多个临床试验中心正在开展7项全球多区域临床试验,入组患者众多。这些临床试验覆盖了多种癌症类型和不同的治疗阶段,旨在全面评估其在研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产品的全球注册和上市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从映恩生物的招股书可以看出,其未来有着明确的战略规划。在双抗ADC领域,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其在DIBAC(创新双特异性抗体偶联平台)等技术平台上的优势,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双特异性ADC产品。DB-1419作为一款创新型的B7-H3xPD-L1双特异性ADC候选药物,已经在中国和美国获批IND,并于2024年9月启动了1/2a期全球临床试验,这只是映恩生物在双抗ADC领域的一个开端。未来,公司还将基于对肿瘤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探索更多新的双抗ADC靶点和组合,开发出具有更强疗效和更低毒性的产品。------映恩生物的上市,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ADC创新从“跟跑”迈向“领跑”。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管线布局、差异化的技术迭代,以及全球化合作生态,为行业提供了新范本。然而,ADC赛道竞争日趋激烈,临床数据验证、商业化落地仍是关键考验。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和“赞”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免责声明“汇聚南药”公众号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在留言栏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信息来源:药闻天下往期推荐本平台不对转载文章的观点负责,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
4月17-18日,100+先锋人物、500+专业机构、2000+医药同仁齐聚成都医学城,邀您共赴这场中国ADC/核药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高的会议!本次大会特设“未来ADC大会”,由映恩生物创始人、CEO朱忠远担任主席,敬请期待!不到六年从成立到IPO,不到两年六款ADC药物对外授权,映恩生物真正阐释了本土创新的“速度与激情”。4月15日,映恩生物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本次IPO募资总额为2.1亿美元,刷新2022年以来18A融资额新纪录。上市首日,映恩生物股价大涨113.74%,市值达172.75亿港元。至此,这家明星Biotech迈向自己的下一站。1“蝶变”乘东风选赛道就是定未来,而进场时机则决定了你是否走得到未来。ADC药物靶点抗体、连接子、细胞毒性载荷的“积木三段论”,既能利用历史沉淀靶点、毒素等加强成药可能性,又能通过几近无限的排列组合提供商业里面最需要的想象空间。赛道肯定是个好赛道,但在早期探索阶段,安全性比较差,治疗窗口窄,临床失败概率高。因此,什么时候切入成为了一家新Biotech成败的关键点。一直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的泳者,最能感知水的温度。当一名顶级投资人下场做药,也许其在研发方面不是最专业的,但他的眼光绝对毋庸置疑。当映恩生物创始人朱忠远看到2018年第一三共的ADC药物的临床数据相较于上一个时代的“蝶变”,他知道切入ADC赛道放手一搏的机会来了。2019年映恩生物成立,并立志成为一家有技术平台与壁垒的世界级ADC公司。作为一名顶级投资人,朱忠远自然明白成事的关键在于核心资源即“人+钱”的配置。从人的角度来看,其选择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映恩生物的首席科学官邱杨博士其在MNC拥有超过二十年的药物发现及转化医学经验,包括曾担任第一三共跨ADC部门组织的联合主席及转化医学高级总监,且是多种创新ADC疗法开发的主要贡献者,最知名的是于2021年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HER3-DXd(U3-1402、德帕瑞妥单抗)。首席医学官顾薇博士,拥有8年临床医生经验与超过20年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团队管理经验。曾担任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BMS临床负责人,领导过近200项早期/后期临床项目。并且其核心研发团队有逾20名核心研发成员,曾在MNC(如BMS、Novartis及第一三共)及国内领先生物制药公司任职,并在不同专业领域拥有逾10年至20年经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新是在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映恩生物的研发团队正是第一三共等国际ADC巨头的核心班底。顶尖研发团队的加盟,既可以直接越过“0-1”试错的障碍,又可以提供最先进的国际化视野,这是其后续高效新颖的开发体系与对外BD能力的底层基础。从钱的部分来说,朱忠远的“朋友圈”成为了其活水之源。他曾在毓承资本(2015-2017)和通和毓承(2018-2019)担任合伙人,推动多家生物科技公司成长,包括基石药业、荣昌生物、甘李药业、华大基因等。这两家机构都有着“药明系”的背景。毓承资本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跨国投资机会的领先早期风险投资基金,是药明康德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通和毓承则是由2012年创立的通和资本与毓承资本在2017年5月合并而来。而作为老朋友,映恩生物不仅在种子轮就获得了通和毓承500万美元的投资,更是在A轮获得了毓承资本大力加注。此后,借助创始人强大的投资背景,映恩生物快速于2021年-2023年间完成了B轮及B+轮融资。一众知名投资方包括礼来亚洲基金、Orchids、Green Pine、上海楹伽、华盖资本、阿斯利康中金基金、七晟医药、中新创投、泰鯤、晟联、天士力国际资本等。其中礼来亚洲基金为最大机构投资者,持股高达23.89%。至此,IPO前映恩生物共计完成了4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达1.37亿美元。映恩生物投后估值(未经摊薄)从1300万美元上升至2.03亿美元,全面摊薄的从1450万美元上升至2.699亿美元。人与钱皆备,一家新型Biotech已经整装待发。回看过往,从成立到IPO仅不到6年时间,映恩生物的发展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如果说要细究背后原因,可以从发现与创造两个角度来看。自2022年以来,中国公司超20项ADC资产获授权或收购,交易总额超350亿美元。中国在ADC相关论文发表和专利授权数量上位居全球第二。据医药魔方统计近三年各项技术交易情况,ADC药物交易单价全球及国内均排名第一,全球交易总额达3282亿美元(排名第二),国内达546亿美元(排名第一)。因此,对于映恩生物的快速发展。从“发现”的角度我们可以说,由于朱忠远发现了ADC药物的“蝶变点”,乘上了国产ADC药物黄金时代的春风,自然事半功倍。而从“创造”的角度来说,正是如映恩生物之类出色的本土Biotech的出现,才开启了国产ADC药物的黄金时代。2爆发吧小宇宙乘着ADC黄金时代的东风与合理的资源、人员配置,映恩生物快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管线。截止目前,映恩生物已经建立了12款自主研发的ADC管线,包括7款临床阶段ADC、2款预计2025-2026年进入临床的双特异性ADC及多款临床前ADC。图片1:映恩生物管线来源:参考来源1目前映恩生物有四款核心产品进展较快。其中进展最快的管线为DB-1303,这是是一款靶向HER2的ADC,获FDA快速通道及突破性疗法认定,亦获中国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可用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EC患者。最快临床阶段在中国已经进入针对HER2+ BC的III期临床试验。此外,DB-1311为全球MRCT中SCLC适应症最领先的三款B7-H3 ADC之一,目前全球暂无已批准B7-H3靶向疗法。I/IIa期试验已显示初步疗效和可控安全性,FDA授予其CRPC快速通道认定,ESCC和SCLC孤儿药资格。DB-1310是HER3靶向ADC,已获FDA及中国药监局IND批准,并开展I/IIa期全球MRCT试验。DB-1305是映恩生物自主研发的TROP2 ADC,在全球处于临床I/II期。除了上述四款临床进展较快的药物以外,映恩生物其他几款临床早期/前药物同样拥有着不俗的潜力,比如DB-1419是一款创新型B7-H3×PD-L1双特异性ADC,连接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目前是全球唯一进入临床开发的同类ADC。比如DB-2304是一款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皮肤型红斑狼疮(CLE)的BDCA2 ADC候选药物,在同类药物中开发进展领先。此外,临床前药物如DB-1418采用“1+1”分子设计(各靶点一个结合位点),相较于健康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更强。在EGFR耐药或低表达模型中,相比“2+2”设计的双特异性ADC,DB-1418展现出更佳疗效。再好的药物总需要有人买单,真正的价值永远是由市场确定的。在商业化落地之前,一众制药公司已经选择用真金白银提前印证映恩生物的管线强度。2023年4月,映恩生物与BioNTech就DB-1303及DB-1311两款ADC达成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据协议映恩生物将获得总计1.7亿美元的首付款,潜在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商业化特许权使用费。自此,映恩生物按下了对外授权的快进键。2023年7月,与百济神州达成合作,推进DB-1312,映恩生物获首付款,并有望获得1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销售提成。2023年8月,扩展与BioNTech的合作,推进DB-1305的全球开发(除大中华区)。2023年12月,与GSK达成DB-1324授权协议,映恩生物获3000万美元预付款,若GSK行权,最高可获9.7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2025年1月,与Avenzo达成DB-1418授权协议,映恩生物获5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11.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2025年1月,将DB-1303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商业化权利授权给三生制药,映恩生物获2500万美元预付款、4200万美元研发里程碑及额外销售里程碑付款。自2023年截至招股书日期,映恩生物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超60亿美元,其中已收款约4亿美元。乘着ADC药物黄金时代的东风,对内快速建立强力管线,对外加速授权合作、IPO上市,映恩生物在整体融资困难的大环境下,强力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并即将带着丰富的研发管线与充沛的现金流冲刺商业化之路。3冲刺,迈向未来每一家Biotech的成长史都是在渡劫,对Biotech来说,IPO远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18A的一众前辈们早已为映恩生物做出了经验之谈,反例太多,不胜枚举。曾经风风火火上市的Biotech们,绝大部分已经淡出了大家的视野,管线临床失败、现金流枯竭、股价破发乃至跌幅超过90%的不在少数。自然也有正面案例,以最近成功盈利且新晋“本土制药一哥”的百济神州来看(以市值计),其从2013至2024年间烧钱近600亿,历经期待与质疑的交替,终于跨过了那段Biotech们将临床预期转化为商业化进展必须面临的艰难旅程。复盘其成功经历,有两点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点是“塑造预期”,第二点是“超越预期”。对于Biotech们来说,由于药物尚未商业化,研发投入较多,处于亏损状态通常是常态。因此,如何在烧钱的过程之中吸引到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是其必备功课。比如2023年及2024年,映恩生物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成本及开支(即营业成本及研发开支)分别为9.867亿元及19.933亿元。考虑到其不断丰富的研发管线,研发投入只会只增不少。当下,映恩生物通过“塑造预期”,完成了对外授权与IPO,已经在短期内能够筹集到可观的资金。但持续性则需要靠成名前辈们如百济神州的第二招,即”超越预期“来完成。为何?其一,BD对外授权的金额能否全额拿到手,尤其是早期管线,需要考虑到随着研发进展,其临床数据是否超出买家预期。要知道2023、2024年被退货的国产创新药重磅交易,高达十几起,不乏ADC领域的案例。预期只是预期,对映恩生物来说其出色的BD能力,也不能说高枕无忧。图2:部分被退货国产药物来源:参考来源1其二,为什么一众18A Biotech里面,如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等公司能够混得风生水起,而有些公司即使药物成功上市却也泯然众人。关键在于是否“超越预期”。预期,来自比较。一家Biotech是否能够商业化,仅仅需要药物上市。但如果想成长为明日之星,一定需要通过“杀死”某款大药来一举成名。一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头对头打败BTK前任药王伊布替尼,成就自己的首款国产“十亿美元分子”之位;一如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击败药王K药,不仅股价大涨,还成功与ADC霸主辉瑞达成联用合作;一如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弯道超车吉利德与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Trop2 ADC药物,拿下全球首款肺癌适应症。细数18A那些成功建立真正商业化乐观前景的前辈们,无一没有完成“超越预期”这一步。因此,对映恩生物来说,如何利用好这几年间通过“塑造预期”得到的现金流,快速推进临床管线并“超越预期”是重中之重。或许,如同成名前辈们一样选择“头对头”某款成名大药?不管方式如何,毋庸置疑的是,只有进一步“超越预期”,映恩生物才能赢得更多的资源与时间,真正兑现本土ADC领军企业的价值厚度。结局如何,值得拭目以待。来源:1、招股书、各企业官网2、朱忠远,再闯IPO,创投日报3、朱忠远校友:乘风破浪,自信逐梦4、认购火爆,映恩生物打响18A IPO重启信号枪,氨基观察关于同写意同写意论坛是中国新药研发行业权威的多元化交流平台,二十一年来共举办会议论坛百余期。“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基于同写意论坛而成立,早已成为众多新药英才的精神家园和中国新药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写意在北京、苏州、深圳、成都设立多个管理中心负责同写意活动的运营。尊享多重企业/机构会员特权● 分享庞大新药生态圈资源库;● 同写意活动优享折扣;● 会员专属坐席及专家交流机会;● 同写意活动优先赞助权;● 机构品牌活动策划与全方位推广;● 秘书处一对一贴心服务。入会请联系同写意秘书处 同写意创新链盟机构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三启生物 | 国通新药 | 通瑞生物 | 科济药业丨立迪生物 | 森西赛智 | 汇芯生物 | 申科生物 | 方拓生物 | 东抗生物 | 科盛达 | 依利特 | 翊曼生物丨锐拓生物丨复百澳生物丨圆因生物丨普洛斯丨华润三九丨皓阳生物丨人福医药丨广生堂药业丨澳宗生物丨妙顺生物 | 荣捷生物丨行诚生物 | 宜联生物 | 生命资本 | 恒诺康丨益诺思 | 深圳细胞谷丨佰诺达生物 | 沃臻生物 | 金仪盛世 | 朗信生物 | 亦笙科技 | 中健云康 | 九州通 | 劲帆医药 | 沙砾生物 | 裕策生物 | 同立海源 | 药明生基 | 奥浦迈 | 原启生物 | 百力司康 | 宁丹新药 |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 | 滨会生物 | FTA | 派真生物 | 希济生物 | 优睿赛思 | 血霁生物 | 优睿生物 | 邦耀生物 | 华大基因 | 银诺生物 | 百林科医药 | 纳微科技 | 可瑞生物 | 夏尔巴生物 | 金斯瑞蓬勃生物 | 健元医药 | 星眸生物 | 格兰科医药 | 莱羡科学仪器 | 明度智云 | 玮驰仪器 | 康源久远 | 易慕峰 | 茂行生物 | 济民可信 | 欣协生物 | 泰楚生物 | 泰澧生物 | 谱新生物 | 思鹏生物 | 领诺医药 | 宜明生物 | 爱科瑞思 | 阿思科力 | 博格隆生物 | 百吉生物 | 迈邦生物 | 多宁生物 | 万邦医药 | ASCT | 为度生物 | 比邻星创投 | 赛桥生物 | 吉美瑞生 | 荣泽生物 | 科金生物 | 汉超医药 | 康日百奥 | 汉腾生物 | 力品药业 | 安必生 | 博瑞策生物 | 中盛溯源 | 深研生物 | 东方略 | 赛赋医药 | 克睿基因 | 安润医药 | 镁伽科技 | 科锐迈德 | 和元生物 | 申基生物 |楷拓生物|森松生命科技 | 凯理斯 | 尚德药缘 | 晟国医药 | 健新原力 | 纽福斯 | 华东医药 | 士泽生物 | 影研医疗科技 | 新格元生物 | 依生生物 | 腾迈医药 | 汉欣医药 | 恒驭生物 | 盛诺基 | 序祯达生物 | 乐纯生物 | 速石科技 | 耀海生物 | 新合生物 | 华龛生物 | 恺佧生物 | 成都凡微析 | 正帆科技 | 大橡科技 | 博雅辑因 | 因美纳 | 博雅控股集团 | 近岸蛋白 | 依科赛生物 | 利穗科技 | 东南科仪 | 倍谙基 | 辉诺医药 | 圣诺制药 | 埃格林医药 | 科镁信 | 爱思益普 | 复星医药 | 齐鲁制药 | 捷思英达丨荣昌生物丨泽璟制药丨奕安济世丨礼新医药丨维立志博丨派格生物丨赛生药业丨呈源生物丨启德医药丨双运生物丨宝船生物丨曙方医药丨澳斯康生物丨普莱医药丨维健医药丨海昶生物丨征祥医药丨智核生物丨望石智慧丨博生吉医药丨南京诺丹丨四星玻璃丨艾米能斯丨霁因生物丨普瑞康生物丨映恩生物丨康哲生物丨霍德生物丨海慈药业丨沃生生物丨睿健医药丨矩阵元丨斯微生物丨则正医药丨预立创投丨东立创新丨博安生物丨伟德杰生物丨星奕昂生物丨耀乘健康科技丨琅钰集团丨康德弘翼 | 原力生命科学丨上海科洲丨特瑞思丨药源丨健艾仕生物丨冠科美博丨微境生物丨天境生物丨合源生物丨泛生子丨创胜集团丨加科思药业丨丹诺医药丨凌科药业丨偶领生物丨凯斯艾生物丨成都圣诺丨松禾资本丨清普生物丨和其瑞丨开拓药业丨科兴制药丨玉森新药丨水木未来丨分享投资丨植德律所丨奥来恩丨乐明药业丨东曜药业丨君圣泰丨海创药业丨天汇资本丨再鼎医药丨济煜医药丨百英生物丨基石药业丨君实生物丨Sirnaomics,Inc.丨亦诺微丨博腾股份丨思路迪诊断丨艾博生物丨普瑞金生物丨未知君生物丨尚健生物丨阿诺医药丨有临医药丨赛业生物丨睿智医药丨博济医药丨晶泰科技丨药明康德丨创志科技丨奥星集团丨苏雅医药丨科贝源丨合全药业丨以岭药业丨科睿唯安丨DRG丨博瑞医药丨丽珠医药丨信立泰药业丨步长制药丨华素制药丨众生药业丨上海医药丨高博医疗集团丨药渡丨君联资本丨集萃药康丨诺思格丨精鼎医药丨百利药业丨Pfizer CentreOne丨默克中国创新中心丨奥来恩丨瑞博生物丨新通药物丨广东中润丨医普科诺丨诺唯赞丨康利华丨国信医药丨昆翎丨博纳西亚丨缔脉丨一品红丨和泽医药丨博志研新丨凯莱英医药丨汉佛莱丨英派药业丨京卫制药丨海思科药业丨宏韧医药丨开心生活科技丨哈三联丨Premier Research丨宣泰医药丨先声药业丨海金格丨普瑞盛医药丨Informa丨科特勒丨谋思医药丨HLT丨莱佛士丨辉瑞丨科林利康丨冠科生物丨科文斯丨卫信康丨龙沙(Lonza)丨美迪西丨阳光诺和丨润东医药丨勃林格殷格翰(中国)丨艾苏莱生物丨领晟医疗丨驯鹿医疗丨燃石医学丨中肽生化丨鸿运华宁丨泰格医药丨易迪希丨希麦迪丨百奥赛图丨迪纳利丨青云瑞晶丨鼎丰生科资本丨中源协和丨维亚生物丨青松医药丨中科谱研丨长风药业丨艾欣达伟丨鼎康生物丨中晟全肽丨海步医药丨勤浩医药丨奥萨医药丨太美医疗科技丨生特瑞丨东富龙丨Cytiva丨优辰实验室丨苏桥生物丨君达合创丨澎立生物丨南京澳健丨南京科默丨东阳光丨亚盛医药丨杰克森实验室丨上海科州丨三优生物丨三迭纪丨泰诺麦博丨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丨PPC佳生丨澳斯康丨先为达丨智享生物丨锐得麦丨宜明昂科丨明济生物丨英百瑞丨六合宁远丨天津天诚丨百拓生物丨星药科技丨亓上生物丨真实生物丨引光医药丨方达医药丨高博医疗集团丨赞荣医药丨国投创新丨药明生物丨康哲药业丨高特佳投资丨普瑞基准丨臻格生物丨微谱医药丨和玉资本 | 倚锋资本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根据映恩生物近期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将于今日(4月15日)正式在港交所IPO,联席保荐人为Morgan Stanley、Jefferies、CITIC Securities。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发创新抗体偶联药物(ADC)。据招股书介绍,该公司已建立由12款自主研发的ADC候选药物组成的管线,其中包括两款在研核心产品,即HER2靶向ADC及B7-H3靶向ADC。此外其还有5款其他临床阶段ADC产品,多款其他临床前ADC,以及2款双特异性ADC(BsADC)产品,预计将于2025~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截图来源:映恩生物招股书根据映恩生物招股书信息,该公司处于临床阶段的项目已全部获得美国FDA及中国NMPA的IND批准。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其在17个国家的230多个临床试验中心正在开展七项全球多区域临床试验。该公司的创新ADC资产已吸引全球多家生物医药公司,已建立数个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BioNTech、百济神州、Adcendo、GSK及Avenzo Therapeutics的合作,交易总价值逾60亿美元。本文将简要介绍映恩生物的部分在研产品管线。DB-1303/BNT323:HER2靶向ADCDB-1303/BNT323是一款处于临床后期的HER2 ADC候选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两项注册性临床试验(一项全球试验及一项中国试验)及一项全球潜在注册研究,首个适应症(HER2表达子宫内膜癌)预计最早将于2025年向FDA申报加速批准。DB-1303采用稳定的、可裂解连接子及专有的基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有效载荷设计,旨在降低脱靶毒性及增强抗肿瘤活性,包括旁观者杀伤效应。这些特点或会使DB-1303具有潜力成为HER2表达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新治疗选择,其中包括HER2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根据招股书介绍,DB-1303正被研究作为:HER2表达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潜在二线(或以上)治疗方法;未接受化疗治疗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HER2+乳腺癌患者的潜在二线(或以上)治疗方法,具备扩展至前线治疗的联合治疗潜力。DB-1303还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及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被中国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治疗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针对该产品,映恩生物还于2023年与BioNTech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DB-1311/BNT324:B7-H3靶向ADCDB-1311/BNT324是一款B7-H3 ADC候选药物。该产品通过结合肿瘤细胞中过表达的特定B7-H3亚型,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结合其高效有效载荷、稳定的连接子及Fc端沉默的单克隆抗体,可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宽广的治疗窗口。根据招股书介绍,DB-1311正被研究作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潜在二线(或以上)治疗方法,具备扩展至前线治疗的联合治疗潜力。例如,DB-1311目前正在与BNT327(一种靶向PD-L1和VEGF的双抗)联合进行针对晚期肺癌(包括SCLC和NSCLC)患者的1b/2期临床试验。2024年,DB-1311还被FDA授予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CRPC患者的快速通道资格,以及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及SCLC的孤儿药资格。▲映恩生物研发管线(截图来源:映恩生物招股书)除了上述两款核心产品,映恩生物在研管线还包括:DB-1310:一款HER3 ADC候选药物。该产品具备高度内吞能力,可将有效载荷直接传递到存在HER3表达的癌细胞中,从而实现靶向肿瘤杀伤,并改善疗效。基于DB-1310作为EGFR突变NSCLC的晚期单药治疗观察到的初步疗效,映恩生物采取差异化策略,研究其与奥希替尼联用用于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潜力。DB-1310亦正被研究作为KRAS突变型NSCLC的潜在治疗方法。此外,映恩生物也正在探索DB-1310在多种其他实体瘤中的疗效信号。DB-1305/BNT325:一款TROP2靶向ADC候选药物。该产品的开发策略为聚焦其他TROP2 ADC候选药物目前未充分开发的适应症(如卵巢癌),并通过联合疗法具有成为针对NSCLC、卵巢癌、宫颈癌)及三阴性乳腺癌前线治疗支柱疗法的潜力。通过与BioNTech合作,映恩生物正在推进DB-1305的全球临床开发,包括正在进行的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1/2a期全球临床试验。DB-1419:一款创新型的B7-H3xPD-L1双特异性ADC候选药物。其连接了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可同时将毒素传递至肿瘤细胞且调节T细胞活化,从而产生潜在的协同抗肿瘤效应。该产品已经在中国和美国获批IND,并于2024年9月启动了1/2a期全球临床试验。DB-2304: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皮肤型红斑狼疮(CLE)的创新型BDCA2 ADC候选药物。DB-2304提供一种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专门针对SLE/CLE发病机制的上游信号通路。映恩生物于2024年10月在澳大利亚启动DB-2304针对健康成人的1期研究。此外,该产品已经在中国和美国获批IND,映恩生物预计于2026年完成该产品的1期全球临床试验。据映恩生物招股书介绍,该公司的发展策略包括:加快开展临床阶段资产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快速推出下一波ADC创新药物;以持续技术创新充分释放ADC的潜力;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在研管线的临床和商业价值潜力等等。参考资料:[1] 09606-映恩生物-B-新上市. Retrieved Apr 15, 2025, from https://data.eastmoney.com/notices/detail/09606/AN202504111654575078.html[2]映恩生物招股书. From 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25/0407/2025040700010_c.pdf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及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