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SMA口服药物「利司扑兰片」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

2024-09-14
9月1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发布消息称,罗氏(Roche)提交的利司扑兰片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但具体适应症尚未披露。根据公开资料,利司扑兰(risdiplam)是罗氏研发的一款神经罕见病创新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此前,该药物的口服溶液剂型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此次的申请则是片剂的形式。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导致SMN蛋白功能缺陷。人体中虽然也含有同源基因SMN2,它能表达SMN蛋白,但由于mRNA剪接错误,使得正常的SMN蛋白水平非常低,无法弥补SMN1基因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蛋白缺失。

利司扑兰(risdiplam)是一种专门针对SMN2基因mRNA剪接进行修饰的药物。它通过双位点特异性调控SMN2的剪接,促进外显子7的保留,从而提高功能性SMN蛋白的水平。该药物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提高全身多系统的SMN蛋白水平,并且能够长期维持。

在全球范围内,利司扑兰于2020年8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年龄在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和成人SMA患者,成为首款获FDA批准的口服疗法。该药物不仅能治疗病情严重的SMA婴幼儿患者,也适用于症状较轻的青少年和成人患者。2022年6月,FDA扩展了利司扑兰的适用人群,将其用于治疗2个月以下的SMA患儿。截至目前,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所有年龄段的SMA患者。

在中国,利司扑兰于2021年6月首次获得中国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月龄及以上的SMA患者,标志着SMA口服治疗时代的开启。2023年6月,该药物再次获得NMPA批准,将适用人群扩大至16日龄及以上的SMA患者。此前获批的利司扑兰口服溶液是一种液体配方的药物,可以在家中口服或通过饲管给药。

脊髓性肌萎缩症根据发病年龄、运动功能以及病情进展速度,可分为1型、2型、3型和4型。其中,1型SMA最为严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3.6个月,通常活不过2岁;2型SMA患者大部分在青少年时期丧失独立坐立能力,并最终瘫痪,常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死亡;3型SMA患者在出生后1年内运动发育正常,可以独立行走,但后期可能出现脊柱变形。

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公司最近的新闻稿介绍,利司扑兰目前正在或已经在五项针对SMA患者的全球多中心试验中进行评估,包括FIREFISH研究(针对1型SMA婴儿的关键临床试验)、SUNFISH研究(针对2~25岁2型或3型SMA患者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JEWELFISH研究(开放标签探索性试验,评估6个月至60岁SMA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RAINBOWFISH研究(针对出生至6周龄且尚未出现症状的SMA婴儿的开放标签研究)。

在临床数据方面,2023年3月,罗氏公布了利司扑兰SUNFISH研究的长期数据。数据显示,2-25岁SMA患者的运动功能在4年内持续提高,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在48个月内下降。2024年6月,罗氏再次公布FIREFISH研究的最新数据,分析表明,到第5年结束时,91%接受利司扑兰治疗的1型SMA儿童仍然存活。自然史研究显示,如果不进行治疗,1型SMA儿童通常难以达到这样的存活期,通常活不过2岁。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