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于9月13日至1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功举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孙晓南教授团队在大会上展示了他们关于
海曲泊帕单药治疗同步放化疗导致的
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海曲泊帕在治疗和预防同步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海曲泊帕单药治疗的应答率高达78.6%,而且其维持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肿瘤治疗通常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CTIT),这是由于各种抗肿瘤疗法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所致。尤其是在
头颈部肿瘤、
食管癌和
直肠癌等疾病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方案中,由于涉及到铂类药物及骨骼部位的外照射放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CTIT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抗肿瘤治疗的延迟或终止,增加出血风险,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目前,国内对于CTIT尚无最佳治疗措施。海曲泊帕乙醇胺是由
恒瑞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这是一种新型口服TPO受体激动剂,通过作用于TPO受体跨膜区域,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最终促进血小板生成。此前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II期研究已经初步显示了海曲泊帕治疗CTIT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其在放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在这项单臂、II期探索性研究中,纳入了接受同步放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PLT≤75×10^9/L)的成人实体瘤患者。研究中,患者接受海曲泊帕起始剂量为7.5mg QD,直到PLT恢复至≥100×10^9/L。在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继续接受海曲泊帕维持治疗,以保持PLT在100-400×10^9/L,并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剂量,直到完成本次同步放化疗。主要终点是接受海曲泊帕治疗后,PLT计数恢复至≥100×10^9/L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因血小板减少导致放化疗暂停的比例、血小板输注次数及输注量、安全性等。
从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共有28名同步放化疗所致CTIT患者入组。中位年龄为65.0岁(范围46.0-74.0岁),临床分期均为III/IV期。基线PLT均值为59.5(±13.5)×10^9/L。在治疗后,78.6%(22/28)的患者PLT恢复至≥100×10^9/L,82.1%(23/28)的患者PLT恢复至≥75×10^9/L。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5天(PLT恢复至75×10^9/L)和8天(PLT恢复至100×10^9/L)。
这项研究首次探讨了海曲泊帕单药在治疗同步放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数据表明,海曲泊帕7.5mg/天的起始剂量对实体瘤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显著,并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问题。连续用药可使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保证治疗按计划进行。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