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够“治疗”衰老?
早在1961年,科学家们便发现了细胞衰老的现象。衰老细胞会进入一种不可逆的停滞状态,并且会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和蛋白酶等物质,这些被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衰老细胞广泛存于体内,多项研究表明,这些细胞与许多年龄相关疾病有密切关联。因此,清除衰老细胞可能成为“治疗衰老”的一种方法。
用来针对衰老细胞的药物被称为senolytics。实际上,许多读者可能已经接触过这些化合物,因为其中的一些天然成分已经在保健品中被应用,而未必都是处方药。然而,抗衰老效果需要临床试验证实。近期,《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senolytics疗法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研究者们使用
达沙替尼和
槲皮素(D+Q)组合来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流失,试验持续了20周,未能观察到骨吸收和骨形成有显著改善。
尽管如此,在衰老细胞负荷较高的参与者中,研究者发现骨形成增加了34%,骨吸收减少11%。该研究的参与者为60名年龄在62至88岁之间的绝经后女性,被随机分配到D+Q组和对照组,治疗持续20周。通过外周血T细胞中p16 mRNA水平评估衰老细胞负荷。参与者的
维生素D摄入充足,D+Q组的血清钙水平稍低。
主要观察终点是骨吸收标志物CTx的百分比变化,而次要终点是骨形成标志物P1NP的百分比变化。遗憾的是,试验在第20周结束时,CTx和P1NP均未显示显著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桡骨、股骨颈或腰椎的密度,也没有差异。
在试验的第20周、第2周和第4周观察骨吸收和骨形成标志物的变化时,没有明显效果,但也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53%的参与者报告
头痛或胃肠道不适。研究者认为,衰老细胞负荷高的参与者对D+Q更为敏感,于是根据T细胞p16 mRNA水平将其分为三个亚组。
衰老细胞负荷最高的T3组在第2周P1NP增加了34%,第4周增加了38%,但第20周差异消失;CTx在第2周下降11%,第4周下降18%,第20周恢复到基线水平。相比之下,衰老细胞负荷较低的T1/2组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者还发现,T3组的桡骨密度在D+Q治疗后增加了2.7%,而T1/2组则无变化。因此,senolytics的抗衰老作用可能是有条件的,哪些人能从中受益、如何给药和剂量大小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者指出,衰老细胞在病理生理过程中作用广泛,包括
糖尿病、
心脏病和
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抗癌化疗也会增加衰老细胞数量。senolytics或许能为这些治疗带来正面效益。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