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Lenz公司向FDA递交了一种名为
醋克利定(Aceclidine)的新药申请,用于治疗
老花眼。这种药物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在使用后30分钟内即能见效,且效果可持续长达10小时。据了解,醋克利定是一种小分子
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
mAChRs靶点,适用于眼部疾病和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醋克利定在全球的研发状态已进入申请上市阶段,而在中国则处于临床3期。
从临床数据来看,醋克利定在临床3期试验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数据显示,71%的患者在使用30分钟后视力表上三行或更多改善,40%的患者在10小时内实现了相同水平的视力改善。此外,这款药物还能显著提高近距离最佳矫正视力(BCDVA),而不影响远距离视力。
全球范围内,目前有多款老花眼药物正在研发中,但多数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据统计,临床前阶段共有8种药物,临床3期有4种,临床2期有2种,临床1期有3种,已经申请上市的有2种。其中,
盐酸毛果芸香碱是目前唯一已获得批准上市的药物,这表明该领域具有较高的研发前景。但总体而言,处于临床申请和临床3期阶段的药物数量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
在研发企业方面,以中小型公司为主导,如Visus Therapeutics, Inc.和Cytokinetics, Inc.等。此外,包括Lenz Therapeutics, Inc.和Zhaoke Ophthalmology Ltd.等较大的制药公司也积极参与这类药物的研发。目前,已有超过20家药企投入老花眼药物的研发。
从靶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mAChRs、α2A-AR、ADRA2x mAChRs和CRYAA等。其中,已有针对mAChRs的药物申请上市,针对α2A-AR和ADRA2x mAChRs的药物处于临床3期,而针对CRYAA的药物则仍在临床前阶段。因此,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在未来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在药物类型方面,目前在研的老花眼药物大多为小分子化学药物,未来可能会有其他类型的药物加入该领域。总体来看,老花眼药物的研发呈现出多样化和多阶段分布,但仍需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2015年全球有18亿人患有老花眼,其中8.26亿未获得治疗。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1亿。我国35岁以上人口中,老花眼人群占比高达56.9%,约3.9亿人,这表明老花眼药物市场潜力巨大,估计市场规模可达280亿美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花眼患者数量将持续增加,他们急需新的治疗方法。现阶段,随着醋克利定向FDA递交上市申请,滴眼药水治疗老花眼的新时代即将来临。然而,目前国内尚无老花眼药物获批,未来有望在这一领域看到更多新药的涌现。
老花眼主要由于晶状体适应性丧失和睫状肌功能下降,导致视力不能聚焦于近距离目标,通常在四十岁左右开始出现,到六十五岁以后聚焦能力逐渐丧失。期待未来有更多有效的治疗药物面世,为老花眼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