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静®上市,助糖尿病患者远离“糖痛”

2024-08-01

2024年7月30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据调查,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PN的发生率约为21.8%,其中有57.2%的DPN患者会发展成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估计我国DPNP患者约为2200万人。

DPNP通常被称为“糖痛”,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烧灼样、针刺样、撕裂样、跳痛、电击样、刀割样和压迫样疼痛。根据国内PDNSCOPE研究,高达73.11%的DPNP患者经历着中至重度的持续性疼痛,但接受DPNP处方药物治疗的患者不到20%。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临床上急需安全有效的镇痛药物。2024年7月28日,"远离疼痛 更静一步"德力静®上市媒体沟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彭永德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张达颖教授、第一三共(中国)总裁内田祥夫先生和第一三共(中国)基础医疗事业总部总经理李莉女士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彭永德教授和张达颖教授就DPNP的现状、未满足的患者需求及未来治疗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内田祥夫先生和李莉女士分享了第一三共(中国)在镇痛领域的布局。

彭永德教授指出,控制DPNP病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但由于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不足,导致诊断率较低,大部分患者未能接受规范治疗。未来需要加强DPNP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意识和水平,重视糖尿病患者的DPNP症状,提高筛查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治疗。

张达颖教授表示,DPNP的治疗应遵循多学科联合全程管理原则,提供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诊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异常和疼痛症状,进行早期干预和管理。针对过去中国DPNP镇痛药物选择性和疗效有限的问题,第三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美洛加巴林的成功获批,将为临床提供更优的镇痛治疗选择,进一步规范DPNP管理,提高用药依从性,对中国的DPNP临床管理具有深远影响。

第一三共(中国)总裁内田祥夫先生表示,面对DPNP患病率的上升,德力静®的上市可以为临床提供新治疗方案。未来,第一三共(中国)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先”的理念,推进全球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引入,以满足更多中国患者的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一三共(中国)基础医疗事业总部李莉女士表示,德力静®作为首个治疗DPNP的原研进口创新产品,将通过战略聚焦和方案实施,最大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并时刻以患者为中心,拓展多渠道发展,惠及更多患者。在加速产品落地的同时,也将加强医学教育,通过与各大医学协会合作,促进医学科学交流和发展,提升我国DPNP的诊疗能力,共建DPNP诊疗生态圈。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