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癌症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许多癌症靶标仍被认为“不可成药”,即无法通过传统小分子药物或抗体进行有效治疗。膜蛋白作为细胞信号传导和维持细胞生存的关键调控者,是这些“不可成药”靶标的核心。
2024年9月25日,丹娜-法伯癌症研究中心和哈佛医学院的Xin Zhou团队在《Nature》期刊发表了一篇名为《Transferrin Receptor Targeting Chimeras for Membrane Protein Degradation》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靶向策略——转铁蛋白受体靶向嵌合体(TransTACs),展示了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癌细胞对铁元素的高需求这一特性,设计了TransTACs。由于
癌细胞中转铁蛋白受体(TfR)表达较高且具有持续内吞作用,TransTACs可以同时结合靶蛋白和TfR,使靶蛋白随TfR一起内化并引导至溶酶体进行降解。通过这种机制,TransTACs不仅能够选择性降解与疾病相关的膜蛋白,还能突破传统靶向药物难以作用的靶标,为治疗这些癌症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针对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中,Zhou教授团队开发的
EGFR-TransTAC展示了其克服药物耐药性的潜力。NSCLC患者在接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几乎都会出现耐药性。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团队设计了一系列EGFR-TransTAC分子,并在三种不同EGFR突变和耐药模式的
肺癌细胞株中进行了验证:PC9 Del19、PC9 Del19/T790M和PC9 Del19/T790M/C797S。实验结果显示,EGFR-TransTAC能够有效降解EGFR,并在所有三种细胞株中表现出显著抑制效果。与传统
TKI药物相比,EGFR-TransTAC不仅在TKI耐药细胞中表现出优异的抑制活性,而且在实验中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展示了良好的癌症特异性和治疗窗口。
此外,研究团队还验证了EGFR-TransTAC在具有T790M突变患者来源的细胞株中的有效性。在体内实验中,团队以10 mg/kg的剂量将EGFR-TransTAC注射至小鼠体内,结果显示在15天内没有引起体重变化或血液学毒性。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EGFR-TransTAC的半衰期为16.6天,显著长于对照组。组织分布实验中,EGFR-TransTAC在PC9 Del19/T790M/C797S异种移植瘤中的富集水平远高于其他正常组织。抗肿瘤效果研究中,EGFR-TransTAC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部分小鼠肿瘤几乎完全消失,而对照组无明显效果。这些结果证明了EGFR-TransTAC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组织分布及抗肿瘤效果,展示了其在体内靶向EGFR驱动的癌症的潜力。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EGFR-TransTAC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药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策略,为克服现有疗法的局限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Zhou教授团队已经设计、纯化并成功测试了多种TransTAC降解分子,包括靶向肺癌的EGFR-TransTAC、靶向淋巴瘤的CD20-TransTAC、调控肿瘤免疫治疗的PD-L1-TransTAC以及调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CAR-TransTAC。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于优化这些降解分子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其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疗效。此外,研究团队还将探索TransTACs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这一技术的成功验证标志着癌症治疗领域的又一次飞跃,尤其是在应对传统方法难以触及的“不可成药”靶标方面。随着TransTACs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有望在未来成为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标准技术,推动精准医疗向前迈进。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