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不可逆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全球数千万患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于早期阶段,试图移除或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的沉积,但在中后期疾病阶段,神经元损失严重,传统疗法的效果显得有限。
最近,暨南大学陈功教授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这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基因疗法,利用AAV载体实现脑部全域递送,该疗法使星形胶质细胞可以直接重编程为功能性神经元,从而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重建神经回路,大幅改善认知功能。
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复杂,在临床上通常可以观察到患者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域的神经元大量丢失,并伴随着Aβ斑块和神经炎症等病理特征。尽管在Aβ清除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针对中晚期神经元大量死亡的患者,疗效依然有限。因此,如何补充大脑丢失的神经元并重建完整的神经回路是此次研究的关键。
在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成年大脑的内源性神经再生能力受到限制,而星形胶质细胞却表现出潜在的神经元分化能力。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利用转录因子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直接重编程技术,希望在病变部位生成新神经元,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这项研究正是在这一概念基础上,通过AAV载体实现了对整个大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递送,并观察到显著的神经元再生和认知恢复。
研究亮点
1. 研究结果表明,NeuroD1转录因子能够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这些转化后的细胞失去了胶质标志物,并获得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特征。
研究结论与展望
这项研究首次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展示了脑全域基因递送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可能性,为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通过NeuroD1在AD小鼠大脑中的表达,再生并功能性整合了新神经元,改善了学习和记忆功能。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要在临床应用该方法仍需解决安全性和特异性等问题。未来,跨越血脑屏障的AAV载体不仅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显示出潜力,也可能在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得到应用。这种研究为此领域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