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近日,康诺亚宣布重磅成果: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IgG-like长效型TSLP/IL-13双阻断剂CM512,在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了全部研究终点。
数据显示,CM512在治疗中重度AD患者中,展现出了快速的疾病控制能力,有半数AD患者在治疗第6周时即可达到EASI-75(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较基线降低≥75%),安慰剂组仅为7%;在第12周,EASI-75及EASI-90(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较基线降低≥90%)应答率分别可达58.3%和41.7% ,安慰剂组为21.4%和0%;在第24周时,各项指标稳定应答,且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更重要的,CM512半衰期长达70天,该结果支持临床评估更长给药间隔。CM512通过同时靶向TSLP和IL-13,能够更好地抑制炎症级联反应的启动,对2型炎症相关疾病有更好地治疗效果。出色的疗效数据,更长的药物半衰期,标志着康诺亚研发再上新台阶。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中国药企,十年来,一直深耕自免、过敏性疾病领域,成为2型炎症领域的头部玩家。同时,凭借不断迭代的技术平台,康诺亚试图将自免领域的成功复制到慢病等领域。那么,康诺亚的底气何在?
抓住先发优势红利
2024年,可视为中国自免市场拐点之年。这一年,国内获批多款国产自免创新药(首款国产IL-17A单抗、JAK1抑制剂等),其中就有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商品名:康悦达)。该药物是国产首款、全球第二款上市的靶向IL-4Rα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于2024年9月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
司普奇拜单抗对标赛诺菲的“自免药王”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该药是赛诺菲和再生元合作开发的一款IL-4Rα靶向人源化单抗,其通过与白介素-4(IL-4)和IL-13受体复合物共享的IL-4Rα亚单位特异性结合而抑制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进而抑制2型炎症反应。
2017年,度普利尤单抗获FDA批准首个适应症特应性皮炎,如今度普利尤单抗还获批了哮喘、结节性痒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嗜酸性食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适应症。度普利尤单抗上市7年销售额即突破100亿美元,2024年,该药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自免治疗药物(销售额为142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自免药王”。2025年仅上半年,销售额已达73.12亿欧元(约80.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7%。
司普奇拜单抗从立项之初,就对标度普利尤单抗,其首发适应症同样选择了特应性皮炎,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将适应症拓展至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系国内首款针对该病症的生物制剂)、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全球首个针对该病症的IL-4Rα生物制剂)。
司普奇拜单抗通过鼻科作为差异化切入点,尤其在今年1月获批了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成为目前该领域全球唯一获批的IL-4Rα抗体药物,为既往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提供了一种突破性的治疗选择。
在鼻科领域的独家优势(度普利尤单抗在国内尚未涉足),助力司普奇拜单抗放量迅速。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销售额达1.69亿元,公司总收入约5亿元,同比增长超800%,创历史新高。司普奇拜单抗的业绩开门红,初步验证了康诺亚的自主商业化能力。若2025年底医保谈判顺利,纳入医保后将进一步扩大销量。
成功背后,源于康诺亚精准的立项与执行力。司普奇拜单抗于2019年首次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是首个进入临床的国产IL-4Rα单抗,在该赛道形成了显著的时间壁垒。与国内其他一众IL-4Rα药物进度相比,目前进展最快的国产IL-4Rα药物将在2025年底才提交NDA,获批时间或延至2026-2027年;尤其在鼻科疾病领域,司普奇拜单抗预计将有2-3年独家窗口期。
如何在先发优势窗口期内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又如何延长这一窗口期,成为康诺亚接下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多元化技术平台,打造丰富产品矩阵
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康诺亚不仅打造出司普奇拜单抗这一核心产品,还通过多元化技术平台,开发了自免、肿瘤、慢病领域的多款重磅产品。
在自免领域,在研管线中除了前文提到的CM512外,公司还布局了抗TSLP单抗CM326、抗CD38单抗CM313等。CM326目前正在进行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II期临床试验。
CM313则是国产首款获批临床的CD38单抗,目前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I/II期数据已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结果显示,在研究纳入的 22 例患者中,21 例(95%)在治疗期间连续两次血小板计数至少达到50×109/L,出血患者比例从基线的 68% 分别下降到第 8 周的 5% 和第 24 周的 10%,而且长期缓解率高达 60% 以上。初步研究展现出出了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康诺亚还进一步探索了CM31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治疗前景。
在肿瘤领域,康诺亚具有高标准的ADC平台,该平台在payload、linker、抗体选择、偶连工艺方面不断创新,力求打造安全性高、疗效更好的ADC产品。依托该平台,康诺亚开发了靶向CLDN18.2 ADC药物CMG901。该产品已获FDA快速通道及孤儿药资格。早在2023年,康诺亚与阿斯利康就该产品达成总额11.88亿美元的全球独家授权协议。
公司另一款ADC产品CM518D1瞄准新兴靶点CDH17(钙粘蛋白17),该靶点在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等高表达,是消化道肿瘤的理想靶点。CM518D1目前正在开展针对实体瘤的I/II期临床研究,处于该赛道第一梯队。
针对今年风起的TCE热潮,康诺亚提前布局了nTCE平台,该平台优化了TCE与T细胞等结合,FC去功能化进一步增强安全性,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有效减少细胞因子释放,实现了疗效和毒性的平衡。基于该技术平台,康诺亚已成为国内CD3双抗布局最全面的Biotech之一,开发了具有BIC潜力的双抗:CD3/CD20双抗CM355(ICP-B02),CD3/GPC3双抗CM350、CD3/BCMA双抗CM336等。
在慢病领域,康诺亚建立了寡核苷酸平台、靶向蛋白降解(PROTAC)平台以及透脑递送技术平台等,布局了针对肥胖、肌肉流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等多款慢性疾病药物。
在寡核苷酸领域,康诺亚在化学修饰、序列设计等多个维度建立了肝脏和肝外递送体系,并结合自身抗体平台定向递送小核酸药物。公司开发的首 款寡核苷酸产品预计在2026年提交IND。
在PROTAC赛道,康诺亚构建了可实现快速迭代的PROTAC分子设计引擎,并与小分子平台形成共用的合成与评价体系,从而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平台之间形成了良性的技术循环:比如抗体药物的开发经验为小核酸药物的递送系统提供借鉴,小分子平台的成果反哺ADC药物的payload优化。使康诺亚构建起从“单一产品成功”到“管线可持续创新”的良性研发生态。
成立仅十年的时间,康诺亚就在ADC、双抗、寡核苷酸和PROTAC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完成了卡位赛,确保了管线的强劲延续性,证实了公司的研发实力。
未来之战
目前,康诺亚已有超50款在研产品,覆盖多个治疗领域,在确保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康诺亚还建立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闭环。目前公司商业化规模基地一期现有产能20500L,未来产能规划超100000L。在降低对外依赖风险的同时,还确保了成本效率等。
在商业化团队搭建方面,康诺亚现有团队超360人,覆盖30个省,240余个城市,超1400家医院。万事俱备,下一阶段就看司普奇拜单抗如何在即将上市的一众竞品中突围。
此外,在NewCo热潮中,康诺亚以4笔交易将管线(CM512/CM536、CM336、CM313、CM355)授权出去,虽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创收、获得一定的海外资源,并且自研能力得到验证,但这些管线被剥离后,后续缺乏新的重磅BD预期,后续如何以国际合作能力持续验证其平台的体系化创新能力,是接下来公司面对的另一个挑战。
康诺亚在短短十年间就取得了自主商业化能力的初步验证、海外同行对多元化技术平台的认可,构建了覆盖自免、肿瘤、慢病等兼具广度和厚度的管线矩阵,以及自建商业化团队和生产基地,打造研发到生产的闭环。这一切源于其对市场趋势的前瞻性洞察,对临床空白的判断,以及不盲从的初心,康诺亚的进阶历程是中国创新药生态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参考资料:
1.研发客《MNC环伺,康诺亚能否领跑鼻科?》2.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0409
3.康诺亚招股书,官微相关通告
END
扫码加入制药在线读者群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