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火花再次在上海迸发。
9月26日,继2023年拜耳在北京布局首个创新中心——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后,由拜耳集团与上海医药携手共建的全球生命科学共创平台——拜耳Co.Lab中国正式揭幕。这是拜耳Co.Lab共创平台在中国的首次落地。至此,拜耳在中国前沿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双引擎”正式搭建完成,标志着拜耳在中国的创新战略布局再次迈上了新台阶。
各位嘉宾为拜耳Co.Lab中国揭幕(从左至右按顺序):拜耳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区域业务发展、开放创新及Co.Lab全球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强,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首席运营官Sebastian Guth,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全球业务发展、授权许可负责及开放创新负责人Juergen Eckhardt,BlueRock总裁及首席执行官Seth Ettenberg,AskBio首席执行官Gustavo Pesquin。
借助上海前沿的创新孵化平台及一体化解决服务,拜耳Co.Lab共创平台作为拜耳全球创新生态的一部分,为中国初创企业提供专属空间和个性化的支持服务,促进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的开放创新与合作,打造成为拜耳推动本土全链条研发创新中的重要一环。拜耳Co.Lab中国将赋能8至10家初创企业,重点关注细胞与基因疗法(CGT)、肿瘤及新技术平台等前沿创新战略布局。
在上海之前,拜耳Co. Lab已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全球多个创新热点进行了战略性布局。本次揭幕仪式上,拜耳同时宣布多家企业进入到达成入驻协议的最后阶段,将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创新成果转化,通过早期孵化不断完善拜耳的外部创新网络。
本次揭幕仪式前一日,拜耳全资独立运营的基因疗法子公司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 Inc.(以下简称“AskBio”)与中国基因疗法公司信念医药集团(Belief BioMed Inc.)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结合各自在基因治疗技术方面的专业积淀和优势力量,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肝脏靶向治疗途径实现创新基因治疗方案的疾病领域。
随着拜耳Co.Lab中国共创平台的正式揭幕,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拜耳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区域业务发展、开放创新及Co.Lab全球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和AskBio首席执行官Gustavo Pesquin,就平台的发展规划及拜耳全球创新战略的实施进行深度解读。
两大创新重点:CGT、肿瘤
Friedemann Janus表示,“拜耳专注于突破性创新(breakthrough innovation),主要目标是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在CGT(细胞和基因治疗)与肿瘤这些与拜耳的共同愿景和专长相契合的领域。”
面对持续增长和变化的患者需求,拜耳正在积极布局转型,通过大胆投资、孵化全球领先的技术平台公司,建设更完备的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并强化早期研发管线。从近年的财报看,拜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大在早期创新孵化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在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和肿瘤这两个关键领域。
目前,目前,拜耳Ⅰ期临床项目中有5项是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涵盖神经病和罕见病等多个领域。此外,来自拜耳全资独立运营的子公司AskBio研发的用于充血性心衰的候选基因疗法AB-1002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
Friedemann也指出,“包括子公司BlueRock Therapeutics帕金森症管线bemdaneprocel(BRT-DA01)临床Ⅰ期的实验结果令人非常兴奋,奇迹般地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因此,我们对CGT领域的前景和未来充满了信心。要强调的是,我们最终关注的是患者获益,给患者带来价值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
不久前,BlueRock Therapeutics公布了bemdaneproce临床Ⅰ期试验的18个月的积极结果。结果显示,Bemdaneprocel不仅减轻了PD运动症状,而且还显示出解决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PD非运动症状的趋势。
统计来看,自2020年以来,拜耳已为建立CGT相关技术平台投资超过35亿欧元。拜耳在CGT领域的决心和信心可见一斑。
同时,肿瘤领域也是拜耳专注并持续增长的重要部分。拜耳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肿瘤药物Nubeqa(达罗他胺)销售额达到6.63亿欧元,同比增长78.4%,成为拜耳总体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
作为拜耳四大核心创新的治疗领域之一,肿瘤领域也被重金押注。2021年,拜耳通过收购Vividion及其领先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强化了其在小分子药物和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及产品线。在过去几个月里,Vividion已经将两个备受期待的癌症项目——KEAP 1激活剂和STAT 3抑制剂——推进到I期临床试验阶段。同时,拜耳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达成合作,为拜耳不断增长的精准肿瘤学产品组合共同开发下一代基于测序的伴随诊断检测方法。
在拜耳全球创新战略中,CGT和肿瘤领域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战略定位也直接影响了拜耳Co.Lab中国共创平台在选择合作伙伴和项目时的具体聚焦点。“在选定入驻企业时,业务层面与拜耳整体创新战略的协同效应,特别是战略方向与工作重点上的高度一致,将是首要的考虑因素。”Friedemann说,“其次,我们会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入驻企业的科学假设是否是突破式创新,直观地来说,是否在讨论会后使我们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满脸兴奋、眼中有光;第三,入驻企业团队的创新想法是否有足够的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挑战的勇气;同时,我们更关注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创新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正如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业务发展、授权许可及开放创新负责人Juergen Eckhardt在开幕式所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命科学的重要创新策源地。Insight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医药License-out的交易金额从78.91亿美元增长至472.67亿美元。据动脉网统计,2024年上半年超过10家创新药企达成对外授权合作,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中国药物研究与产业发展正进入创新转化的新周期,尤其是在CGT、肿瘤等领域,中国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和潜力,已经成为全球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部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AskBio与信念医药的战略合作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这正是建立在对中国药企创新技术的信心之上。“与信念医药的这次战略合作,除了其创始人肖啸博士此前担任AskBio联合创始人外,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其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能够与我们的研究方向互补,可以为AskBio的管线资产找到最佳的前行路径。通过这样的联合创新、开放创新的合作,我们希望能够面向全球开发出针对重大未被满足需求的全新疗法。”AskBio首席执行官Gustavo Pesquin说。
同时,Gustavo也指出对更多具有突破性创新技术的公司保持开放、灵活的合作态度,并希望有机会共同致力于共同解决CGT产业的挑战。
而对于同样开放创新的拜耳而言,自1882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经在中国深耕超过140年。在这段悠久的历史中,拜耳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而中国CGT与肿瘤治疗产业也迎来了巨大飞跃。
在CGT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市场之一,临床试验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仅次于美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CGT市场规模自2016年开始飞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肿瘤治疗方面,中国正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肿瘤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有效治疗方法的需求迫切。中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推动了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的发展。此外,中国也在积极推动肿瘤治疗药物的医保覆盖,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面对中国CGT与肿瘤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拜耳作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长期参与者与见证者,正积极调整并深化其在中国的创新战略,力求在这一片充满活力的市场中取得突破。
Friedemann Janus进一步阐述道:“在追求突破性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深知这是一项既具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使命。因此,我们的理念是创新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我们希望能够结合本土创新与全球经验,力求在CGT和肿瘤治疗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最终以前沿技术为在传统疗法下难以获得治疗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Co.Lab中国将为中国创新力量开启走向世界的大门
为了实现“创新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的理念,拜耳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外部创新网络,而Co.Lab共创平台正是这一战略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介绍,Co.Lab中国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共创空间,还将利用拜耳的全球研发网络和专长,助力生物技术初创企业连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供国际化视野及资源。拜耳Co.Lab中国拥有丰富的内外部专家资源,将通过专业指导与咨询来加速创新转化。作为拜耳开放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Co.Lab中国为拜耳全球研发创新注入新动能,也将为中国创新力量开启走向世界的大门。“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合作方式更加个性化和开放,例如并不适合实体入驻的企业我们也提供虚拟入驻的形式等。”Friedemann补充道。
例如拜耳全资但独立运营的子公司AskBio,据Gustavo介绍,其不仅获得研发资金上的支持,并可独立与外部展开合作,联合开发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治疗方案,同时获得拜耳在商业化及业务开发方面的支持。
一直以来,拜耳都将中国市场视为在全球范围内最强韧的增长引擎之一。在不断加码创新转型的同时,拜耳还通过不断加深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本土学术机构的战略伙伴关系,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新药研发的转化,助力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据介绍,截至目前,拜耳已与清华及北大累计开展超100个联合研究项目、共计20篇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联名署名论文。
此外,拜耳还通过设立飞跃计划等影响力投资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具有突破性潜力技术的投资力度。“飞跃计划的投资理念是投资‘登月计划(Moonshot)‘——比较远大且风险较高、一旦成功就会影响人类进程的项目。在完成全球Co.Lab布局之后,飞跃计划与Co.Lab之间会发挥强有力的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创新项目的进程。”Friedemann说。
创新是一场既昂贵又耗时的旅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时代,我们能够有机会追逐更多的突破式创新。不过,对于创新企业而言,我建议从一开始就确定好企业聚焦的差异化方向、做好融资管理、重视人才的培养并寻求长期的伙伴共同发展,才能快速脱颖而出。”Friedemann说。
Gustavo同样认为创业者们应当具备这些共同点:强有力的领导团队、清晰且差异化的科学平台和发展路径同时集中精力。
拜耳Co.Lab共创平台的建立,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式创新提供了一种“捷径”,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培养创新的火种,为人类治愈疾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美国剑桥、日本神户到德国柏林和中国上海,从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到拜耳Co.Lab中国,拜耳正在逐步兑现关于创新的承诺。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