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在2025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
中国创新药企的表现令人瞩目,
不仅在数量上创下新高,
更在研发质量和技术创新上展现了冲击全球市场的实力。
ESMO年会上部分值得关注的中国创新药项目。
药品名称/代号 研发企业 药物类型 针对领域/适应症 核心临床数据/进展
TQB2102 中国生物制药(正大天晴)
HER2双抗ADC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 在II期临床中,单药8周期治疗的总病理完全缓解率(tpCR)达73.1%,创下该领域新高。
依沃西单抗 康方生物
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 III期研究(HARMONi-6)显示,联合化疗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带来显著无进展生存期获益。
瑞康曲妥珠单抗 恒瑞医药
HER2 ADC HER2阳性乳腺癌(已附条件获批用于NSCLC) 获批开展III期临床,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CS2009 基石药业
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 晚期实体瘤(多瘤种) I期临床显示安全性良好,并在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多个瘤种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
斯鲁利单抗(H药) 复宏汉霖
PD-1单抗 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 III期临床最终分析显示,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S)达26.8个月,成功突破两年大关。
SMP-656 西岭源药业
HER2 ADC(采用艾日布林载荷) 针对DS-8201耐药的HER2阳性乳腺癌 早期研究对3名DS-8201经治的乳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100%,显示出解决临床耐药潜力的。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创新药的突破与潜力
本次ESMO大会的数据,清晰地反映了
中国医药创新的一些深远变化:
靶点迭代,技术升级:
中国企业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仿制与跟进,
而是积极投身于更复杂的药物结构设计和全新的作用机制探索。
例如,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抗)和基石药业的CS2009(PD-1/VEGF/CTLA-4三抗)都属于全球首创的分子结构,试图通过协同作用实现更好的疗效。
深耕临床,数据说话:
中国药物的国际认可度正通过坚实的临床数据不断提升。
无论是TQB2102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创纪录的病理完全缓解率,还是复宏汉霖H药在肺癌中突破两年的中位总生存期,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方案”提供了硬核背书。
· 前瞻布局,解决耐药:
针对王牌药物(如DS-8201)的耐药问题,
中国药企也布局了具有差异化设计的新一代药物。
西岭源药业的SMP-656和恒瑞医药的SHR-4602,
通过更换抗体骨架或使用全新机制的毒素,
旨在攻克临床耐药难题,
展现了前瞻性的研发策略。
竞逐全球: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创新药的繁荣直接带动了“出海”浪潮。
2025年以来,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的首付款和总金额均已超去年全年总额,国际制药巨头频频以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与中国药企合作。
然而,繁华之下,挑战依旧存在:
·出海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中国药企更多是通过对外授权与跨国药企合作,自身独立在美国等关键市场开展临床和商业化运营的能力仍显不足。
·原创性仍需努力:
有行业专家指出,当前国内的创新
仍以“快速模仿”和“成熟靶点小幅改进”为主,
在生物机制上实现真正源头性的首创仍相对较少。
资本热度不均:
尽管二级市场(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火热,
但一级市场(早期投资)的资金仍比较谨慎,
整个创新生态的繁荣需要更多长期、耐心的资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