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正大天晴) 相关的临床试验A Phase III,Randomized,Parallel,Open-label,Multicenter Trial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raglutide and Victoz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by Oral Metformin Alone
Liraglutide injection is a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analogue that activates the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athway by binding to the GLP-1 receptor (GLP-1R),thus,it has physi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inhibition of β-cell apoptosis, promotion of β-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inhibition of glucagon secretion, reduction of food intake, delay of gastric emptying, enhancement of glucose utilization in peripheral tissues and reduction of glycogen output. Liraglutide injection,developed and marketed as Victoza® by Novo Nordisk,is indic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was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2010.This 26-week trial compares the effectivity on glycaemic control,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liraglutide injection and Victoz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by oral metformin alone.
单中心、随机、开放、单次给药、两周期、两交叉健康人体空腹状态下生物等效性试验
对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和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诺和力(参比制剂,生产单位/产地:Novo nordisk A/S 丹麦),进行单剂量给药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
Human Bioequivalence Test of Liraglutide Injection
To evaluate the bioequivalence of The liraglutide injection produced by Chia 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and Victoza® produced by Novo Nordisk (Chin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or single dose in healthy subject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medication;To observe the safety of the test preparation liraglutide injection and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 Victoza ® in healthy subjects.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正大天晴)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正大天晴)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正大天晴) 相关的专利(医药)
54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正大天晴) 相关的新闻(医药)特约作者 | 醉清风责任编辑 | 郑瑶 2025年,对于众多医药投资人而言是苦尽甘来的一年,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调整期后,A股与港股的医药股终于迎来反弹时刻,压抑许久的做多情绪在接二连三的上涨行情中得到释放,A股与港股不少优质的医药公司股价从底部反弹一倍以上,更有两倍甚至三倍以上涨幅。在这波上涨行情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探讨——不少A股和港股的医药公司都分拆子公司上市,经历2025年上半年的上涨后,部分子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母公司,投资人明显更看好子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01国有资本买买买,民营资本拆拆拆相较于华润系(华润医药、华润三九、昆药集团、天士力、博雅生物……),国药系(国药控股、国药一致、国药现代、国药股份……),通用系(中国医药、重药控股……)等国有资本依靠后期并购起家,A股与港股不少民营公司则靠优质资产分拆上市扩大资本版图。如果说国有资本在二级市场是“买买买”的思路,那么民营资本在二级市场就是“拆拆拆”的思路,复星系、科伦系、微创系、威高系等上市公司是其中代表。相较于国有资本的财大气粗,民营资本更需要利用资本杠杆来助力自身企业发展,通过分拆上市,可以将优质资产剥离,给予子公司更高的估值,同时充分利用二级市场的融资路径,如IPO募资、可转债、定增、配股、战略配售、大宗交易……当然,子公司分拆上市是把双刃剑,辩证来看,好处在于增加融资手段,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手段补充公司日常经营资金,让投资人在投资选择上增加可选性;坏处在于容易使母公司“空心化”,核心资产分拆上市,会导致投资人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子公司,母公司沦为控股集团,核心业务的估值由子公司支撑。02子公司分拆上市的幕后逻辑 通过分析A股与港股的代表性公司,可以一探医药行业的估值定价逻辑。从不同视角分析,可以发现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目的——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分拆上市本质是一种“资产置换”与“估值重塑”手段,部分港股上市的医药公司,由于港股流动性、交易活跃度等问题,会将优质资产注入A股,试图获得更高的估值,代表公司有石药集团/新诺威(石药集团将创新药业务注入新诺威),中国生物制药/浩欧博(浩欧博目前仅是一家小体量的体外诊断公司,未来预计会承接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业务)等。以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而言,未来富有想象力的资产,A股投资人向来不吝给一个合理的估值。从资本杠杆角度看,分拆上市是为了撬动更多的外部资金来支持子公司发展,代表公司是微创系和威高系,微创系一拆五的操作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由于母公司微创医疗缺少足够资金,依靠分拆上市,通过二级市场募资来支撑子公司的发展。威高系的两大A股上市公司威高骨科和威高血净,在医疗器械领域都属于红海市场,骨科集采+血透集采,致使公司经营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外部资金输血维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微创系和威高系相关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市前,都引入了一级市场投资人,上市也是为了一级市场投资人的退出,毕竟资本组局的本质是为了获利。从资本资源角度看,分拆上市是引入外部战略股东,复星医药/复宏汉霖引入卡塔尔投资局,为复宏汉霖的中东出海奠定基础,科伦药业/科伦博泰引入默沙东,BD交易与股权投资深度绑定,科伦博泰积极出海。 由于二级市场的特殊性,部分母公司/子公司不是直接控股关系,股权上穿,会发现实控人/控股股东是同一个自然人/产业集团,由于业务协同性以及上市时间顺序,从广义角度来说,依然可以视同为“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 备注:市值截止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 尽管从市值来看,不少子公司都超越了母公司,但如果论经营业绩,不少子公司和母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器械领域的差距比制药领域更甚。资料来源: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03医药行业母子公司的经典案例 早在多年前,远大集团便入主了华东医药,作为远大集团旗下的核心资产,在A股上市的华东医药市值是港股上市的远大医药的2倍,足以体现华东医药对远大集团的重要性。当然,华东医药与远大医药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战略——华东医药业务多元化,制药、医疗器械、医美、医药商业等均有所涉及,王牌产品百令胶囊、卡博平经久不衰,伊妍仕少女针成为医美爆款,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抢占先机,因为深度布局医药商业板块,华东医药的营销网略遍布全国,可以将license in的产品进行商业转化,避免了license in战略失效的情况发生;远大医药则是走专精路线,深耕心血管、五官科等领域,成为国内核药领域的佼佼者。 三生制药/三生国健在2025年风头尽显,PD-1/VEGF双抗成功BD出海,辉瑞以12.5亿美元(约90亿元人民币)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将三生制药附属公司三生国健旗下抗癌药SSGJ-707非中国内地区域的权益收入囊中,这笔交易后续还将获得总额最多为48亿美元(约345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和1亿美元的股份认购。三生制药总部在沈阳,三生国健总部在上海,母公司发家于东北,子公司则成长于上海,三生国健自成立伊始,股权经历多次变更,最后被三生制药/娄氏家族收入囊中,多年的投资换来今日回报。 在港股上市的金斯瑞生物,2024年将子公司传奇生物从上市公司体系内剥离,从控股子公司变为联合经营公司,致使2024年财报计提一次性收益。作为老牌CXO公司,金斯瑞生物精准把握了生物医药的行业风口,早期依靠CXO服务起家,在敏锐捕捉CGT和合成生物学的行业机遇后,迅速成立传奇生物和百斯杰生物,抢占行业风口的第一桶金。相较于现在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复宏汉霖等Biotech的BD出海,传奇生物早在2017年便将王牌产品卡卫荻(西达基奥仑赛)对外授权给强生,可以称得上是最早一批BD出海的Biotech。由于国内与国际医疗支付体系差异,传奇生物裁撤国内的销售团队,卡卫荻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可惜暂时无法在国内复制。 提起“母凭子贵”,健康元与丽珠集团是最好的组合。丽珠集团与健康元业务高度融合,健康元依靠其强大的销售团队与渠道资源助力丽珠集团业务发展。回溯历史,健康元依靠保健品业务起家,创始人朱保国依靠太太乐口服液一战成名,健康元最初的定位是一家保健品公司。随着转型与发力创新,健康元开始向复星系学习,业务多元化(原料药、仿制药、创新药、诊断、保健食品)+巧妙利用资本市场(BD交易、投资收购)。当然,来自丽珠的不少拳头产品,为健康元贡献了业绩大头。如第一大收入来源的化学制剂中,处方药包含消化道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抗微生物用药、抗肿瘤用药、辅助生殖用药、神经类治疗用药等多个领域,非处方药包含消化道用药“丽珠得乐”、“丽珠肠乐”等;而在中药制剂领域,丽珠集团抗肿瘤扶正用药“参芪扶正注射液”、感冒类药品“抗病毒颗粒”等皆是健康元中药产品的代表。在产品布局方面,各大阶段均有代表产品问世。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在河南焦作成立相关的公司,期待健康元在新领域上有所突破。 作为中小板第一家上市公司的新和成,上市已经有21年时间,其间,新和成一步一个脚印,从原料药业务起家,将维生素、香精香料、新材料等上游原料销往海外市场,其原料药公司是国内医药行业真正意义上第一批出海的公司。2008年,新和成集团入主北京万生药业(福元医药前身),多年后,福元医药登陆上交所主板,承载新和成集团的创新药和仿制药业务。 2024年,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揭开医药行业并购大戏的序幕,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公司,迈瑞医疗的营收体量可以抵得上15个惠泰医疗,专注在医疗设备、医疗影像、体外诊断领域的迈瑞医疗,通过收购惠泰医疗,正式进军电生理领域。相较于国有资本收购民营公司(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昆药集团)是为了扩大业务版图,民营公司之间的收购灵活性更强,更注重收购之后的业务协同和业绩提升。资料来源: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母凭子贵,现阶段贵的是市值,未来的盈利情况,有待时间检验。END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精彩内容近日,科兴制药(688136.SH)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约14.07亿元,同比增长约12%;扣非归母净利润约3525万元,同比增长约118%。科兴制药坚持“创新+海外商业化”双轮驱动,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62%,并实现了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扩张的新突破,白蛋白紫杉醇、英夫利西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引进产品海外注册火速推进;多项创新药研发进度全球领先,聚焦抗肿瘤、自免等热门领域。出海“加速度”!海外收入大涨62%2000年左右,科兴制药就开始探索海外市场,目前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已覆盖南美、东南亚、中亚、西非、东非等新兴市场,同时还实现了向欧盟成熟市场的延伸步入。2024年,科兴制药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持续完善海外营销组织架构,聚焦重点疾病领域不断引进产品,在国内医药行业的出海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报告期内海外销售收入约2.24亿元,同比增长约61.96%。2024年以来,科兴制药先后与西岭源药业、亚宝生物、正大天晴药业、青峰医药、博安生物签署合作协议,获得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哌柏西利胶囊、奥拉帕利片、地舒单抗注射液等品种的海外商业化权益。此外,公司与海创药业、百诚医药、百奥泰、科伦药业等企业签署出海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高品质药的海外商业化等达成深度协作。目前科兴制药已累计引进16款重磅产品,涵盖抗肿瘤、自身免疫、代谢、肾病等治疗领域。在2024年全球销售额TOP100药品中,抗肿瘤药以约29%的比重占据主导地位,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1400亿美元;自身免疫疾病用药以约20%的占比紧接其后,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900亿美元;代谢性疾病用药表现同样亮眼,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800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科兴制药引进产品情况来源:公司微信公众号2024年科兴制药实现了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扩张的新突破——白蛋白紫杉醇在欧盟、英国获批上市,并已在欧洲开始销售,陆续收到一定体量的订单。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白蛋白紫杉醇全球销售额超过11亿美元,科兴制药的产品在欧盟多个国家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此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他引进产品的注册工作也在新兴市场多国稳步推进:英夫利西单抗在秘鲁、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尼获批上市,同时取得巴西、埃及等国家的GMP认证;贝伐珠单抗取得巴西、印尼、埃及、哥伦比亚等国家的GMP认证,完成巴基斯坦远程GMP审计等;阿达木单抗取得沙特药监局的GMP证书,完成菲律宾和埃及监管机构GMP现场审计;人促红素通过秘鲁药监局GMP审计;利拉鲁肽取得哥伦比亚GMP证书,完成埃及卫生部GMP现场审计等。截至目前,科兴制药引进产品已在60余个国家提交了120多项注册申请。未来,公司将加快推进上述产品的注册进程,巩固海外商业化平台价值,大力引进高技术壁垒产品,预计未来5-10年内,公司将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版图,覆盖更多区域与客户群体。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科兴制药2024年公告的股权激励计划,2025年外销收入增速目标设定为相比2023年增长200%-400%。可见,公司对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信心十足。研发管线看点多多!1类新药抢攻2200亿市场在新药研发上,科兴制药由最初的“Fast-follow”单抗药物到布局“成熟靶点+创新靶点”的双抗或三抗药物,到如今布局全球首创(First-in-Class)三抗药物,可见公司在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战略和差异化思路。2024年公司与百图生科达成战略合作,利用AI技术参与多靶点药物的早期分子设计与开发。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公司将逐步拓展到双靶及三靶点药物的研发领域,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3月19日,CDE官网显示,科兴制药申报的1类新药GB18注射液临床申请获得受理,为公司2025年首款提交IND的1类新药。值得一提的是,该新药已在推进中美双报,为进入海外成熟市场储备更高品质的药物梯队。据悉,GB18是一种针对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靶点的创新型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恶病质。肿瘤恶病质在癌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尚无有效的逆转方法,而GDF-15是治疗恶病质的潜力新星。米内网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暂无靶向GDF-15的药物获批上市。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在研新药中,辉瑞的ponsegromab(PF-06946860)处于II期临床,AVEO的AV-380处于I期临床。针对GDF-15靶点治疗肿瘤恶病质的国产新药中,GB18注射液进展最快。该药采用独特的Fc融合纳米抗体结构设计,并完成了国际专利布局。临床前数据显示,GB18能显著改善体重下降,提高肌肉和脂肪重量,改善运动功能。预计可实现每3-4周一次的注射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科兴制药在研新药来源:公司公告目前,科兴制药布局开发了14款新药,涵盖抗肿瘤、自身免疫、眼底疾病等热门领域。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统计范围详见本文末)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化学药+生物药)销售额逐年上涨,2023年超过2200亿元,2024上半年以约8%的增速继续增长。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化学药+生物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从科兴制药披露的研发管线可以看到,公司1类创新药的占比在逐渐提升,且多个新药展现出“同类最优”或“进展最快”的潜力。GB10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两个关键靶点,实现对病理机制的双重干预,具有给药周期间隔长、安全性高、机制明确等潜在优势。目前全球已获批的VEGF/ANG-2双抗药物仅有1款,为罗氏的法瑞西单抗(Faricimab),该药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38.64亿瑞士法郎。GB12为靶向白介素-4受体(IL-4R)和白介素-31受体(IL-31)的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作用于炎症和止痒两条通路,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目前全球尚无同类产品获批,已步入临床阶段的在研新药有强生的NM26(NM26-2198)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特应性皮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亿美元。GB20(TL1A单抗)、GB24(TL1A双抗)是针对炎症性肠炎(IBD)的2款药物。TL1A为IBD领域的热门靶点,目前全球暂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GB24除了靶向TL1A之外,还靶向另一个在功能、机制上和TL1A有较强协同效应的新兴靶点,可以覆盖IBD的全病程治疗。从研发进度看,改良型新药人干扰素α1b吸入溶液处于III期临床,上市可期。该药是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的对症药物。据贝哲斯咨询发布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市场调研报告,全球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33.75亿元(人民币)。同样处于III期临床的聚乙二醇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一款长效的升白药,具有高度的位点选择性、高修饰率、副产物少等优点。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升白药销售规模均超过90亿元。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升白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结语综上,科兴制药具有清晰的研发布局和发展策略:一方面,聚焦肿瘤、自免等热门领域,按照中美双报的标准开展研发立项工作,全面向创新药研发转型;另一方面,依托成熟的海外商业化平台,持续引入高潜力产品并推动其注册销售,实现业务的长期增长。随着多款引进产品的海外放量和多个创新药的研发推进,科兴制药未来值得期待!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公司公告注:米内网《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不含县乡村药店;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数据统计截至4月11日,如有疏漏,欢迎指正!免责声明:本文仅作医药信息传播分享,并不构成投资或决策建议。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文章或引用数据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精彩内容近日,正大天晴的1类新药注射用TQB2101、TQB2210注射液获批临床,公司创新药管线进展不断。2024年至今,正大天晴已有6款创新产品、10款仿制药获批上市。除了已上市的8款创新药,公司还有85款1类新药处于申报临床及以上阶段,12款处于NDA或Ⅲ期临床阶段;12款高端创新药物在研,4款上市可期;71个品种过评(23个首家),8个备战第十一批集采。1类新药进展不断!拿下16个重磅品种近日,正大天晴的1类新药注射用TQB2101(治疗晚期恶性肿瘤)、TQB2210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注射用TQB2934(治疗轻链型淀粉样变)相继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其中,TQB2210是一款靶向FGFR2b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全球尚未有同靶点药物上市。今年以来,正大天晴创新药管线进展不断,已有10款1类新药申报IND、4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2024年至今,正大天晴研发管线持续推进,1类新药、生物类似药、仿制药获批上市的消息不断,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种类,拓展公司的产品布局。1类新药注册许可方面,正大天晴有4款1类新药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治疗一线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格索雷塞片(治疗二线KRAS G12C非小细胞肺癌)相继获批上市。其中,安奈克替尼、依奉阿克获纳入2024版医保目录。目前,公司累计已有8款1类新药获批上市。2024年至今正大天晴获批产品生物类似药注册许可方面,正大天晴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帕妥珠单抗注射液(治疗HER2乳腺癌)先后获批上市。其中,利拉鲁肽注射液为国产第3家,帕妥珠单抗注射液为国产第2家。目前,正大天晴累计已有7款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仿制药注册许可方面,正大天晴有10个品种获批上市并视同过评,包括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注射用磷酸特地唑胺、碘普罗胺注射液、钆特醇注射液、比卡鲁胺片、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II)、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艾地骨化醇软胶囊、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10个品种中,艾曲泊帕乙醇胺片为国内首仿,碘普罗胺注射液、钆特醇注射液为国产第2家,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为国产第3家。85款1类新药霸屏!12款上市可期除了已获批上市的8款1类新药,目前正大天晴还有85款1类新药处于申报临床及以上研发阶段,创新研发项目处于行业前列。其中,小分子化学创新药有60个、大分子生物创新药有25个,涉及肿瘤、肝病、呼吸、代谢、自免等疾病领域,覆盖融合蛋白、单抗、双抗、ADC等药物形式。公司创新药管线蓄势待发!85款1类新药中,库莫西利胶囊(CDK2/4/6抑制剂)、TQ05105片(JAK/ROCK抑制剂)、宗格替尼片(口服HER2抑制剂)上市申请在审中,最快有望于2025年内获批上市;注射用TQB2102(HER2双抗ADC)、TQB3823片(PARP抑制剂)、AL2846胶囊(c-Met抑制剂)、TQB3454片(IDH-1抑制剂)等9款1类新药已处于Ⅲ期临床阶段,上市可期。正大天晴主要在研1类新药此外,正大天晴还有12款高端创新制剂处于申报临床及以上阶段,涉及7款生物类似药、4款改良型化药及一款血液制品。其中,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血友病)上市申请在审中,有望于2025年内获批上市;多聚糖超顺磁氧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德谷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体重控制)已处于Ⅲ期临床阶段,上市可期。值得一提的是,正大天晴是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生物制药的核心子公司。3月20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4年业绩,公司全年营收达288.7亿元,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34.6亿元,同比增长33.5%。作为传统药企转型创新的标杆,中国生物制药2024年创新产品收入达120.6亿元,增长21.9%,创新产品占总收入比例达到41.8%。得益于“自研+BD”的双轮驱动,中国生物制药预计未来三年将进入创新成果收获的爆发期,近20款创新产品有望获批上市,涵盖双抗、ADC等前沿疗法。预计到2027年,公司创新产品数量将突破30个,将实现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实现业绩稳健、高质量增长。71个品种过评,8个备战第十一批集采仿制药业务方面,目前正大天晴已有71个品种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23个品种为国内首家过评。在国家已开展的九批化药集采中,正大天晴无一缺席,累计有30个品种中标。正大天晴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71个过评品种涵盖10个治疗大类,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23个)、全身用抗感染药物(15个)、消化系统及代谢药(14个)。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的销售额均超过1500亿元。在研仿制药方面,正大天晴还有13个品种上市申请在审,获批生产后将视同过评。其中,6个品种酒石酸阿福特罗雾化吸入溶液、盐酸帕洛诺司琼软胶囊、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注射用卡非佐米、奥贝胆酸片、注射用醋酸地加瑞克在国内暂无仿制药获批上市,正大天晴将与多家企业竞争国内首仿。第十一批集采拟于2025年上半年开展,正大天晴已有8个品种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7家及以上,包括碘普罗胺注射液、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4:1)、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Ⅱ)、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索磷布韦片、注射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8个品种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2023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30亿元、碘普罗胺注射液销售额超过16亿元,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4:1)销售额超过10亿元。正大天晴这3个品种分别在2023年、2024年、2025年获批上市,可借助集采中标迅速抢占市场。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公司公告注: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免责声明:本文仅作医药信息传播分享,并不构成投资或决策建议。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文章或引用数据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正大天晴) 相关的药物交易